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向真的需要被纠正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内向真的需要被纠正吗

2018-06-06 12:17:39 作者:<span id="js 来源:闫晗 阅读:载入中…

内向真的需要被纠正吗

  内向真的需要被纠正吗闫晗  

  不止一次,听一些妈妈评价自己孩子说:他就是太内向了,性格不太好。听到这样的话时,我感觉心疼那个小孩——因为我也是个内向的人,了解一个内向的小孩在这世上会遇到什么。童年遭遇了很多质疑,也曾经不喜欢自己,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接纳自己原本的性格。

  现在如果再问我,我还蛮喜欢自己的,包括内向的那一面。其实,性格真的有好坏之分吗?内向真的需要被纠正吗?

  内向并非害羞,更不是怂,内向者在熟悉的人面前、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喜欢的话题上,能够滔滔不绝。刘心武的《钟鼓楼》里曾经写了一个技术骨干,谈起专业领域讲话清晰条理,一碰到别人的“寒暄”反而异常紧张

  内向与外向的人最大的区别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方式不同。内向的人从内心吸取能量,需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身心平衡。外向的人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当周围充斥着人群和冒险活动时,容易快乐

  在美国,据说外向者的人数是内向者的三倍。我们中国比较内敛,内向者应该更多些。相声演员郭德纲一再强调自己是个内向的人,大家每次听到都笑,把这句话当成段子。他看起来明明长袖善舞,还老打趣别人呀。

  其实内向的人未必不能做喜剧演员,也可以演讲、主持、管理,他们富有同理心,更善于倾听,值得信赖。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依然富于领袖魅力

  内向的人提问,但不插嘴,给与有见解性的评论,能保守秘密,对朋友说过的话很上心,善于领会他人的暗示。内向的人成年以后,能成为家里的中心人物,他们所具有的镇静能量有舒缓作用,能帮助焦虑当然平静心绪。内向的人擅长一对一人际关系,他们通常会选择需要这一优势职业

  主讲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的塔尔教授说自己是个很内向的人,他说每次讲课前都要运动一下,做做心理建设。他分享内容,总让人觉得真诚、走心、有深度,跟那些让现场气氛活跃,但过后丝毫留不下痕迹的演讲者不同。热闹有时让人更加孤独

  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的《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教人正确看待内向这种性格,并教给父母如何跟内向的孩子相处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了解自己,并给童年的自己一个拥抱内向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助他们做自己,被接纳、被欣赏,而不是为内向性格感到羞愧。

  性格并没有绝对的好坏,所有的人都需要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也需要平衡。内向的人需要适度参与外部世界,否则就会自卑,或者迷失;外向的人也需要适当休息安静思考

  内向的人容易被误认为“不友好”,如果家有内向的孩子,父母要发挥桥梁作用,帮助别人理解他们表达友好的方式,同时制造机会让孩子表达感受沟通和表达是必要的,任何性格的人都应该学习

  社交性的闲聊和真正的谈话是有区别的,内向的人可以跟朋友就一些话题进行更复杂的探讨。

  内向的孩子非常担心肢体冲突带来的精力损耗,所以倾向忍气吞声,他们需要在安全环境练习处理冲突,否则将会无法用生气保护自己。父母可以主动示范如何化解冲突,教他们如何道歉,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想法。很多人只是童年缺乏机会和方式表达,所以变得没有自己自己的想法。

  看到这些,我想到很多新闻事件,许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比如电影芳华》里,何小萍的悲剧除了经济地位社会关系之外,就是性格的悲剧,她在人际交往中不会表达,也不善于处理矛盾冲突。

  她的军装迟迟未能发下来,想借别人的军装拍照片寄回家,不知怎么开口,就抽空偷偷穿走,以为不会被发现,可遭到了群嘲,被定性成“小偷”。

  何小萍既自卑又自尊,害怕被拒绝,也就本能逃避沟通——事实上,一旦提出了要求难题就交给对方了,别人未必不肯借。

  何小萍是个内向的人,她有许多优点,刻苦、坚持做事踏实业务能力强,善于觉察别人的善意。她的优势让她能够被挑中进入文工团,可她的家世和性格让她在集体中受到了排挤,被迫成为一个忍气吞声的人,后来巨大荣誉来临时,反而受到刺激精神上出了问题

  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忙于生计,很难把养育孩子当成一门学问,内向的孩子就更难过一些,敏感的人更能感知痛苦,容易变得拧巴、羞耻、自卑。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好的引导因材施教,何小萍也许就会过得幸福了吧。

  但愿现在内向的孩子们都能被善待。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美] 马蒂·奥尔森·兰妮 著

  赵曦 / 刘洋 译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闫晗,专栏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年轻人》等,新浪微博@闫晗-  

  个人公众号:闫晗(ID:yanhanyahui)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