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有梦 《寐语》出彩
鲜明有梦 《寐语》出彩
最近,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的《寐语》再次引起文学界的关注。是散文?是诗歌?张鲜明梦系列的跨文体写作,众说纷纭。今天,诗评媒就为大家梳理这些梦的前世今生,走进《寐语》的世界。
一、《大家》识梦
对梦的写作,张鲜明这样解释:从1997年7月开始,连续好长时间,他总是做一些奇怪的梦。譬如,波德莱尔变成了一头公牛闯进房间,用尖利的犄角划开了他的腹腔,从他体内流出来的不是内脏而是一堆甜腻腻的铅字,那些铅字化作苍蝇飞走了。那个阶段,张鲜明时常在梦中做诗,那是他在清醒的时候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诗歌。出于好奇,他顺手把这些梦境和诗句记下来。从那以后,他的床头总是放着纸和笔,还有笔记本电脑,以便随时记录梦境。后来,他就把梦境当作素材,写了一批超现实主义诗歌。
有一天,张鲜明打开电脑里记梦的文件夹,读着那些梦,突然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这是我曾经写下或是记下的东西吗?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完全像是在读一个陌生人的作品。关键是,这些东西让他感到是那样的新鲜和神奇,有的让他大笑不止,有的却吓他一跳,有的又让他陷入一种不可言说的迷狂。当时张鲜明想,如果把这些东西原汁原味地拿出来,效果会怎么样?
他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当时是120篇,并把它命名为《寐语》。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寐语》发给耿占春和几个要好的朋友看,没想到,大家都表示震惊。当时耿占春主持云南的《大家》杂志“先锋新浪潮”专栏,就把《寐语》在该杂志2016年第4期头条位置全文发表。
二、大家说梦
2016年11月13日,张鲜明的《寐语》作品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研讨会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有专家学者这样评价——
面对张鲜明的《寐语》,我承认自己有些错愕,有些发懵,有些不知所措,之前关于文学的判断似乎一下子全部失效。
从文本意义上说,这正是一部开先河的作品。
——李佩甫(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寐语》中的某些篇章已近乎神来之笔,仅凭着写作时笔下的一股绵延之气,便将那些汉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张力场,那些普通的汉字便立时呈现出奇异的形迹、色彩、声响。
——鲁枢元(著名文艺评论家)
它以无穷无尽的令人迷惑的细节吸引着阅读,又以近乎疯狂的、无所不包的无意识瞬间回应着经验世界的诸种状态。
——耿占春(著名文艺评论家)
这是一种远古生命和文化的联想,那种跌落就是我们生命历险中的跌落,我们曾经有分享生命的经历,这种经历在梦中跌落的时候,可能它就充满着语言性的张力。
——著名诗歌评论家单占生
这是做梦的张鲜明,抗争的张鲜明,打架的张鲜明,厮杀的张鲜明,凶猛的张鲜明,分裂的张鲜明,飞翔的张鲜明,疼痛的张鲜明……
——乔叶(著名作家)
随后,在此基础上,张鲜明整理他的134个梦,汇集成《寐语》,由《光明日报社》出版,再次引起大家关注。
写的是梦,是超现实,却是一个人的灵魂自传,就像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心掏出来让你看,它比现实更真实。有《野草》的品质和《聊斋》的魅力,让人莞尔,让人深思,让人惊出一身一身冷汗。
——周同宾(著名散文家)
把一种近乎梦话的作品呈现在他人面前,这是张鲜明的胆魄和勇气。《寐语》打破文体界限,打破现实与幻想界限,文思奇崛,文体独特,天马行空,不拘一格,读之令人震撼。在文学写作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张鲜明的个性化写作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寐语不寐。梦是虚幻的,内心是清醒的。梦是对世界的构成方式的重新解读,是对生存现状的诘问,是对生活种种荒诞的展示,是对灵魂与肉体分裂、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反差的诗意呈现。
三、大家解梦
2018年5月31日晚,张鲜明、耿占春和诗人青青等,带着《寐语》,在郑州与省内外众多文友一起举办该书分享会。
耿占春指出,精神分析学家所说的外部世界转化成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其实就是梦。当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转化为内部世界的关系时,外部世界的危机都会往内心去寻找修复方式,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修复危机的办法,一是找心理咨询师,二是像鲜明一样每天早上记录梦,谢谢他为我们提供的教材式的方法。”
站在这个角度,耿占春认为,艺术在这个意义上,是精神分析学后面的一个力量,比精神分析学更为细致地、能够更好地导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焦虑、不安、幻想等。《寐语》中就有很多危机经验,耿占春说,通常情况下,危机经验包含着救赎经验,张鲜明关于梦的写作中既充满着危机,又很优美、抒情。同时,张鲜明创作的《寐语》,是对134个梦境的真实记录,没有进行太多的铺张,也没有把它拉长成小说或故事,他忠实于梦的记录,有很独特的味道,在当代很难找到第二个人有这样对梦境的记录,尤其是噩梦,所以这是让耿占春很吃惊的事。
四、大家共识
在不久的将来,《寐语》在当代中国文学中一定会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是来自文学界朋友的看法。
《寐语》并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它在形式上是跨文体的写作,张鲜明把寓言散文小说的长处捏合在一起,体现了他对超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追求。
张鲜明独特的文本之所以能够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有独特的位置,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象征性质和隐喻性质。读《寐语》,你会发现书中充满了天才的想象力和荒诞,同时又满载诗意。他能把触觉深入到生活中,深入到内心深处别人触不到的部位,最终靠不同于常人的想象的能力将之表达出来。二是思维的深度。张鲜明的作品基本上是把他在现代社会巨大压力下的生活投射出来(内在的分裂状态),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无奈状态。实际上,在他的作品中你会感觉到他对生命的宣泄和哲思。三是极为明显的语言的锋芒性。他的文字语言像刀片一样游离在骨头缝之间,把生命中最深处、最原始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不同于国内其他作家,他一直在做的是从共性、人性、根性方面往深处挖掘。
评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