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尤静静:乡村四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尤静静:乡村四月

2018-06-19 21:01:18 作者:尤静静 阅读:载入中…

尤静静:乡村四月

  按阳历,现在已经是六月的光景,但对农民来说却还是农历四月,是他们插秧播种的季节

  每天忙碌着上班下班,囿于四面混凝土的空间里,不知不觉中初夏已经来临了,田野里肆意生长绿意也越来越茂盛。写初夏的诗不少,但东坡居士的一首《阮郎归·初夏》却别有风味,诗云:“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初夏微热的南风吹进打开的窗子,一枚棋子着枰的声音传来,惊断了闺中女子白日里的小憩。她推门而出,才发现一场不露声色小雨刚从院中匆匆而过。风雨荷叶折了一角石榴花经雨水一洗,越发红得如火焰一般。女子捧着精致的玉盆到池边戏水,水珠溅到荷叶上,散开又滚到一起。

  我非那闺中女子,但却与她有着相同际遇

  清晨六点,我在平顶晒被子不经意转身,远方的一片小稻田里,绿意“咻咻”地突袭而来,一瞬间,我的眼里,心里全都是这些新生的绿。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靠近它们,这该是一场多么欢快视觉盛宴啊。

  走近了才发现田野里的小路四通八达,随便走那一条都能通向那片绿。小路上热闹非凡三三两两劳作的人置身在绿色的田野里,卷着裤脚,弓着背,弯着腰,手里握着一把秧苗,手快,脚快,一排的秧苗就插好了。农夫手里就像握了一支笔,轻轻一勾勒,就勾出一片青翠,一衰烟雨

  在大地上,农民都依照四时节过日子。前几天,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田野,不曾有绿色。而当茫种过后,立马就变成了绿油油的稻田。秧苗有强的适应能力,第一天插在田里的时候还是一幅病怏怏的样子,第二天就昂首挺胸了。无论风雨,只要秧苗下了地就能茁壮成长,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存本领

  茫种过后就进入了梅雨季,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但对农民来说,插秧是不分晴天雨天的,不能错过了播种的时节,夏播秋收作物要及时下地。

  小时候,只要爷爷到田里插秧了,我就知道今天要给他送饭了。劳作的田离家里很远,为了节省时间,爷爷通常是不回家吃饭的。

  清晨四五点,我们还没有醒,爷爷已经出发了。奶奶会站在家门前指着远方的大山对我说:“看到没有,你爷爷今天就在那坐山的山脚下,能找到吗?”

  那个时候没有路标,我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但我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找到爷爷。翻过几座小山头,手里拎着沉甸甸的竹篮子一路上小心翼翼。找到爷爷后,他通常不怎么说话,接过饭就吃,吃好了又下田劳作。爷爷一辈子在山里劳作,在山上田间与花草树木、水石流泉为伍。一生操持农事,语言能力退化,渐渐拙于人事。他不会在人面前侃侃而谈农作物拿出去卖的时候也不会讨价还价。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他只知道:“你怎么对待庄稼,庄稼一定会怎么回报给你。”

  所以爷爷最爱在田野里呆着,一边劳作,一边与植物和谐相处。这大概就是“投之以汗水,报之以硕果”吧。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真是一个忙繁的季节。

  ▌作者:尤静静,浙江泰顺人,闲居于草木村庄爱好自然写作摄影

  猜你喜欢

  茅盾:乡村杂景

  路志宽:乡村短章

  王义和:故乡河里浪花飞溅的童年

  李平:人间最美四月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尤静静:乡村四月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