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镜子阿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镜子阿蒙

2018-08-18 23:23:32 作者:韩石山 来源:意林 阅读:载入中…

 镜子阿蒙

  镜子阿蒙

  这是他的小名。这名字起得实在好,出生在内蒙古,按常人的起名法,该叫蒙生什么的,那就俗了:叫阿蒙,显得又别致文雅。三国时,鲁肃夸奖吕蒙说:“非复昔日吴下阿蒙。”至今“吴下阿蒙”仍当成语用。

  他是我的邻居。我们这是个大院子,他家住外院西房。他似乎没工作,也不上学,常在院里走来走去,因此我进进出出总能碰见他起初他见了我从不理睬,后来熟悉了,我们便成了朋友,成了同志

  同志这称呼,近年来不大时兴了,自从结识了阿蒙,我方发觉,同志毕竟比朋友要深一层。朋友只是说关系融洽,同志却有道义相砥的含义

  他是可爱的~平日在街上见了剃光头的人,看着总不那么顺眼,阿蒙也是光头,却怎么看怎么顺眼。这或许是他脑袋形状好吧,像我就不妙。我的眼睛小,常感到这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自从认识了阿蒙,陡然增添了许多的自信——他的眼睛也不大,却特别有神。于此可知,眼睛不在大小,而在有没有神。与其大而不当,倒不如小而有神。

  我所以称他为同志,主要还是敬重他的性情人品。他说话做事,既不媚上,也不骄下,一切本其自然。我比他大得多,他见了我,有时叫个什么,有时理也不理,叫或不理,全看他当时的心情

  “阿蒙,去我家吧。”我主动邀请他。

  他看我一眼,连句话也不说,只顾做自己的事。遇上这种情况,我也不见怪。人活在世上,固然应当成全别人,可自己不情愿的时候,勉强去做,你说这叫高尚修养,不也戕害了自己的天性

  和阿蒙相比,在这一点上,我自愧弗如。见了官高位显的人,每每会说些言不由衷的奉承话,啊,你真是领导有方呀。实际自家心里清楚,他昏聩颟顸,领导得一塌糊涂;见了年龄大的人,又会说您老真是越活越年轻呀,实际是他明明日显衰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全无人格可言!

  “阿蒙,来我家吧。”我又发出邀请。

  这回他高兴,欢欢喜喜地来了。邻居来家,不敢怠慢,我拿出苹果招待。

  “吃吧!”

  他毫不客气,抓起就吃。临走时还拿了一个。多纯真,多爽快感动得我想哭!回想起自己去朋友家是啥德行,明明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人家又那样热情,偏要扭扭捏捏,推推诿诿。万一那边以为你真的不吃,不再相让,过后又暗自骂人家小气。这叫修养?否,该叫虚伪恶劣卑鄙才对。

  阿蒙是我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人性中的种种卑劣。他是我最好的同志,我要跟他道义相砥,克服自己的种种虚伪。争取像他一样的纯真,一样的高尚。

  能做到吗?连我自己都怀疑

  阿蒙今年两岁。据他妈妈说,准确年龄是两岁零四个月。

  从容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冯仑 来源《意林》杂志

  有年轻的网友说我“乐山乐水乐自在,亦文亦商亦从容”,令他很羡慕,却难以像我这么潇洒从容,因为想从容却没钱,去挣钱又从容不了。

  其实,他们现在的状态我也经历过,只是他们没看到,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功以后的我。也正因为如此,成功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原因而不是经过。这句话可能不好理解,我举例来说

  2010年房地产行业受到很大的政策调控,但这一年在半个月之内有两个房地产界的董事长登上了珠峰,一个是王石,一个是黄怒波。他们是因为有钱才能登上珠峰的吗?肯定不能这么理解,如果他们没有勇气毅力,即使再有钱,最多是被人当行李拖着上去,而不是登上去。而那股骨子里的毅力、向上奋斗勇气在他们不知名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他们后来成功了,到了珠峰了,你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我看了黄怒波在8840米高峰朗诵诗的视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把氧气罩拿下来很危险,没有极大的勇气与毅力是做不到的。我和他是同事,我知道他骨子里的奋斗、挣扎,也知道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信息,不是很熟悉他的人是很难知道的。

  回到我们从容的话题上,很多人以为有钱才能从容,其实不然。从容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对所有的结果逻辑很清楚的基础上的。你只要对内心、对事物规律有把握,就能变得很从容。大人小孩儿从容,男人女人从容,老人年轻人从容,掌握资源多的人比掌握资源少的人从容,皆是如此。对未来的东西越有掌握、越理性,你就会变得越从容。

  比如你创业,你要想从容,就不能只盯着钱,你必须知道钱以外的很多道理,否则你遇到一些事情总会觉得很委屈,觉得世界上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如你所愿,总是跟你对着干。原因很简单,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地球上有几十亿人,中国有十几亿人,所以你作为几十亿分之一,你一定要有对未来的看法眼光。对年轻人而言,对自己掌握的已知比较少、未知比较多的领域一定要去拓展,如此才能打开视界。

  古人坚忍不拔之志,涉及两个关键词志向与毅力,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对未来、未知的掌握,除了必要知识面跟眼光,还必须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向,或者说理想黑暗隧道管道尽头的光明,如果这个光明熄灭了,人在黑暗里就会恐惧死亡。人之所以往前走。是因为有光明,光明是理想,加上你的毅力,你在黑暗中才能不断地往前走。

  鲁迅写过一篇散文叫《过客》,讲一个受伤的人不断往前走,一个小孩儿说前面有鲜花,一位老人说前面是坟墓不,要走了。同样的事情,老人看到的是坟墓,年轻人看到的是鲜花,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不同,只有当你看到有鲜花的时候才会不断地前行。这样一路走下去,只要你足够坚持,你就足够伟大

  心甘情愿才是王道

  作者:侯文咏 来源: 《意林》杂志

  我的实验室里有个研究助理,跟我请假三个月,说是要准备研究所的任职考试。通常只要是上进的事情,我当然乐于支持

  请好假之后,她虽然不用工作,仍然每天带着书来实验室读。没几天,我就注意到她边读边唉声叹气

  我问她:“考研究所不是你的心愿吗?为什么读书读得唉声叹气的?”

  她说:“我是想考研究所没错,可是,我觉得花两个月时间准备,好浪费时间。”

  “如果不想浪费时间准备,那干脆放弃研究所考试好了。”

  “不行啊,”她说,“这么一来,发榜之后,万一看到别人考上,我会不甘心的。”

  任何人,只要有了这样“读也不甘心,不读又不放心”的心态,接下来只好用“自我欺骗”来安慰自己。好比说:心不在焉地去参加补习班,或者每天带着书来实验室或去图书馆念书,却整天唉声叹气,到处和别人聊天。

  我看她这样根本不是办法,于是把她找来,问她:“请问,花多少时间的筹码备考试,万一赌输了,你也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她想了想说:“一个月吧。”

  我说:“既然如此,你去好好地玩一个月再说,一个月之后,再回来冲刺。”

  “只准备一个月,会不会考不上?”

  “反正情况也不会比现在差到哪里。”

  她听了之后,笑起来。

  从第二天起,我的助理真的不来实验室,旅行去了。高高兴兴玩了一个月,她又回到实验室来。我问她:“玩得开心吗?”

  她点点头,告诉我:“我现在可以准备考试了。”

  从此之后,她每天乖乖来实验室报到,用功读书。几个月发榜之后,她不但考进研究所,而且还是以第二高分录取的。

  她逢人就告诉人家我教她的这个方法,还说:“你不知道,玩一个月下来,全身充满罪恶感,开始准备考试以后,用功的程度竟然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后来,又有人跑来跟我请教这个考试的方法。老实说,我说的这个方法,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每一次考试都有效。但是,有个重点是我觉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是:做任何事,都得找到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 镜子阿蒙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