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私人的诺贝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我私人的诺贝尔

2018-08-19 21:55:30 作者: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载入中…

我私人的诺贝尔

  我私人的诺贝尔

  童年时代,我一度觉得自己得拿个诺贝尔奖。那时候崇拜居里夫人,觉得人家酷毙了:聪明,果决,天天倒腾危险物品。我想做那样的人。我曾经通过杂志后的目录邮购过一批书籍,《宇宙琴弦》《薛定谔的猫》什么的,打算熏陶着,但直到我长大,这批书终究是没看完。

  小孩子嘛,梦想通常就两类。一类特别地气:做个看大门的,或者当个烤面包的。还有一类则光芒万丈,比如我,比如我的一位小伙伴——他想做美国总统一般来说,第二种梦想更能获得父母老师表扬。其实这两类根本差不多,都源于对生活和自我缺乏判断天真

  又是一年诺贝尔奖颁奖季,我已经站在30岁的边上,从事着完全不相干的工作,对这个奖项参与主要在朋友圈生理学或医学奖最先揭晓时,我爱好养生的亲朋着实激动了一阵子。获奖者发现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这是一项漫长复杂研究,但还是有人敏锐地提取了关键信息。那几天,我收到了三篇不同来源的《诺贝尔奖都说了,你还敢熬夜吗》。

  引力波研究毫无悬念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天,兴奋的是我的同辈们。他们欢呼着“实至名归”,继而表示要重刷一遍《星际穿越》。也难怪,引力波几乎算是我们这一代的登月事件。它背靠高深莫测科学原理,也闪耀着围观的魅力时空秘密藏在黑洞里,刚被科学家猜完长相,又被当代最卖座的商业导演制作进一部家庭情感剧里。

  “诺奖”这个严肃的奖项,一直在我这个普通人的生命中客串着略显浮夸的角色。一开始,它是遥远国度黄钟大吕,是青春虚荣梦境。再后来,我开始意识到以个体生命能量靠近它太过艰难,于是开始觉得藏身这个时代也与有荣焉。

  似乎每届诺贝尔奖颁奖,都有一个老问题在盘旋:为啥咱中国人就不能得一次诺贝尔某某奖呢?其实科学家个人和诺贝尔奖之间,多少受点儿缘分影响。2017年诺贝尔生理學或医学奖的研究中有一个关键发现,得益于卡诺普卡教授。但他因为一些科学之外的因素离开学术界,做了一名高中教师,最终没能将研究深入下去。

  X射线天文学奠基人贾科尼对此看得挺开:不是每个有实力的人都有机会获得诺奖。可能是这种“陪朋友去面试”的放松心态,让贾科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贾科尼得奖后发现,公众期待一种以做好一个诺奖得主专业的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对一切事物的一切方面都能说几句。或许基于同样的心理,挂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心灵鸡汤段子互联网疯狂流传。

  我有时候会回想起小时候铆足劲儿看物理书的时光。书里很多段落真的很艰涩,我也真的缺乏指导才能,从效率上说算是一段无用功。不过快乐也是实实在在的。一届一届诺贝尔奖过去,科学站在浪头,拍向更深的方向。我那些看大门的、烤面包的、做美国总统的伙伴们散落在大海碧波万顷之下,过着各自最普通的日子。或许那句话是对的,我们真的都有光明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我私人的诺贝尔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