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离开父母,我去派出所改掉了自己的名字。
文 / 谭敏
一。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是一个很小众的感觉,直到某天参加朋友聚会,聊到“有没有想过改名字”这个话题的时候,讨论突然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有的是因为名字真的不太雅观,比如他姓杨,却单名一个伟字。
也有的是觉得本名太过普通了,比如那个叫周娜的女生一直想把名字改成别的。
而我摆在明面上的理由是,“因为我的名字太中性了,让很多人以为我是女生。”
这个理由听起来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说服力,所以,我没必要把内心真正的原因说出来。
二。
事实上,在年纪还小的时候,除了名字之外,父母给的很多东西我都不喜欢。
如果有人对自己附着的某些特质极其的不满意,从本质上来说,可以理解为是他对原生家庭某些方面的不认可。
也许是中国家庭的通病,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占有欲都非常强烈,几乎每一次事关我人生方向的选择,他们都想代替我做出决定。
但偏偏,每次我们都站在相反的立场,于是发生争执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吵得最凶那次,我爸面红耳赤地对我喊道:
“你连名字都是我给的,你凭什么不听我的。”
我愣在原地,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因为这真的是一个让人无法辩解的理由。
于是,我第一次动了改名字的念头。
三。
当时,也有朋友劝解过我,他们说,名字这种东西是生下来那天父母就取好的。
你身上流的是他们的血,像名字和家庭这种东西,是斩不断的。
“不然,你会变得很孤单的。”朋友最后用了“孤单”两个字,作为说辞的结尾。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很可惜,有些东西,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催眠自己去妥协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高中毕业时,在选择大学专业的问题上,争吵又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但这一次,我依然没能如愿。
“你连名字都是我给的,你凭什么不听我的。”
这句话,简直成为了一个咒语,在它说出来之后,一切反抗的力气都被瞬间抽空。
那天晚上,我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越看就越不顺眼。第二天一早,我就把改名字这件事情付诸了行动。
只是,在终于挣脱了这个用了十多年的代号之后,我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
因为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唯一的改变只是那句争吵中制胜的咒语。
从“你连名字都是我给的,你凭什么不听我的。”
变成了“你吃着我的饭,用着我给的钱,不管你叫什么,都应该听我的话。”
我依然无言以对。
四。
真正的改变好像是从上大学开始的。
整整一个学期,我都在疯狂的打工,无论是什么*,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做,甚至放假也总是不回家。
到后来,我和朋友合伙在学校旁边开了一个清吧,渐渐的有了一些稳定的收入,再也没有向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
我发现,原来只有自己有钱之后,才能够真正摆脱他们对我的控制。
我用着新的名字,认识着新的朋友,也去了很多新的地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没有人知道我以前叫什么,更没有人会对我做的任何事情指手画脚。
我好像终于自由了。
在整整几年的时间里,关于我的生活,给予父母的,只有电话里间歇性的知情权罢了,我已经差不多忘记上次回家是什么时候了。
在某天宿醉醒来,发现自己仍然躺在学校草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很久之前朋友劝我的那句话。
我摇着头笑了起来。
原来这种自由,真的是一件很孤单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再次踏进家门的时候,我甚至感到有点陌生,这种陌生的感觉在看到我爸从里屋走出来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他好像老了很多,眼睛里浑浊的部分更多了,和记忆里那个固执偏执的中年人有点对不上号。
在看到我的瞬间,他突然有些激动,走过来接下我手里的行李,回头对厨房那头的母亲喊了一句。
“谭敏回来了,你快点做饭。”
谭敏,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个名字了,但是我并没有再和以往一样去纠正他的叫法。
因为,在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我早已不需要通过改变名字来斩断和父母之间的联系。
我也终于意识到,像这种联系,从来就不应该被斩断。
最后。
在前两年的时候,我又去派出所改回了自己原来的名字,再后来,我的笔名,以及各种社交网站的昵称,都是用的原名。
尽管如此,但在这两次改名间隔的时间里,有很多东西,无论我想或不想,都不会再和从前一样了。
我终于明白,每个人和父母的羁绊,并不单单靠着和他一样的姓氏,以及他们为你取的名字联结。
同样的,当这段原本紧锁的关系渐渐脱离开来时,也无法用那个名字重新进行绑定。
也许这世上,所有的感情都是为了更多的「相聚」,只有与父母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为了最后的「离开」。
这种离开并不是说永世不能相见,而是在某种精神层面上,他们再也无法把你当作那个需要保护的,又必须俯首帖耳的孩子去对待。
只是这种自由的时间一长,反而会让人感到后悔——后悔当初的偏执, 和离开时的仓急。
也许重来一次,我仍不会每次都乖乖地说出那句“爸,我听你的”。
但至少在某些时候,我愿意讲:“爸,其实你说的有道理。”
因为现在的他,再也不会要求我必须去做些什么。
而我也渐渐明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除了“束缚”和“自由”之外,也应该有更合适的相处模式。
但明白得太晚,才是我至今,感到最可惜的一件事。
作者/谭敏
编辑/ 远夏
问两个问题:
点赞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
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