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爷
范爷
我认识范爷,他是正儿八经的范爷,带“把儿”的范爷。提到“作弊”这个话题,不知怎的,范爷首先映入了我的脑海。
范爷是我们村的人,现在应该快五十了吧。
范爷是70年代初的人,范爷一开始并不叫范爷,而是叫范瘸子。范爷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留下了后遗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听家里老人们讲,范爷小时候没少受了欺负,但无论是别人骂他也好、打他也好,甚至拿狗屎搞他的恶作剧也好,范爷从没掉过一滴泪。
范爷小学毕业便下了学,用他爹的话讲,能识几个数这辈子就够使了。他爹到死都没有想明白的是,就识几个数的残疾儿子怎么就能把这几个数玩的这么好……
范爷下了学,在家里跟着他爹贩粮食,贩粮食可是一个体力活,成千上万斤的粮食运来运去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范爷腿上有残疾自然是干不了重活,但范爷脑子太好使了,跟着他爹跑了不到一个月,粮食的成色如何、水分多少,范爷一看便知,更奇的是范爷可以通过粮食价格的变动敏锐的预判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价格走向。
就这样,不到两年,范爷家里便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范爷颇有我们山东人仗义疏财的本色,走村串乡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豪杰”,慢慢的,当年欺负过他的那些孩子们见了面也都是毕恭毕敬的喊一声“范爷”了。但就在范爷风光无两、媒人踏破家门的时候,警车开到了他家门口——一纸“投机倒把”的判决书将他爹抓了进去,家底也被罚了个精光。
范爷干不了农活,更打不了零工,怎么办?范爷便领着一众小弟们干起了偷盗营生,90年代初,电线扯入农村,照亮了一个个漆黑的小村庄,那长长的电线在范爷眼里就是长长的数字。范爷坐镇指挥,如何下手、如何销赃,计划的天衣无缝,头天架好的电线,夜里就跑到范爷的手里了,竟无一失手。后来,听传言,当年范爷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偷而是“送”,那几年小到乡里的权力人物大到县里的有头脸的显贵不少都是范爷的座上宾。
就这样,范爷家在九十年代中期便有了我们村第一座小洋楼。范爷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只认得几个数,但他心里比谁都有数,小偷小摸哪里是范爷的志向所在,做企业、洗白!
范爷依靠自己的“人脉”和已经完成的原始积累轻松的在我们村里开起了造纸厂,从那以后,我们村里的那条小清河就变成了臭水沟,但范爷的财富也如同臭水沟里的臭水,源源不断的流向他的腰包,村民们敢怒不敢言,也不想言,为啥?范爷玩弄数字的本领比数学家还要娴熟,送你们几个数字零头又如何?每到逢年过节,村里每人一份福利,只要是村里户口上有的,哪怕是刚出生的小娃娃也有份。每年范爷还拿出一大笔钱支助乡里上不起学的孩子和贫困户……就这样,范爷竟还被评为我们县里的优秀青年企业家、道德模范,在范爷三十多岁的时候,范爷出人意料、但也顺理成章的成了我们市里的人大代表……
2005年,范爷的爹得癌症死了,死之前老头一直住的是我们市里面最好的干部病房,据说光是治疗费一天就是上万,前后长达一年之久……发丧那天,前去范爷家吊唁的小汽车从村里面一直排到了国道上,光是账房就设了仨,桌上摆着点钞机,真是让村民开了眼。
范爷的企业越做越大,据说他企业里拿工资最高的不是什么经理,而是范爷从国企高薪聘来的一位大会计,专门做账,据说他一天做的账为范爷“省下”的钱就够村里一年的福利……
后来,国家的环保政策越收越紧,实体经济也是日薄西山,范爷华丽转身,搞起了房地产和投融资。赶上了风口猪都能飞上天,何况范爷,据说范爷在短短几年内身家便翻了好几番,他拥有的财富是村里最大的一个谜团,光是北京的房产就有十几套……
如今的范爷,不到50,却早已功成名就,他极少回到村子里,但每次回到老家,见到熟人必是客客气气的先给对方敬上一支“九五至尊”,没有大佬的一点架子。
范爷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我们村里最大的一张名片,人们谈起他都是一脸的艳羡,从没人议论过他的对错,就像村子外的那条小清河,人们早已忘了多年以前她清澈的样子,甚至后来出生的孩子们从会说话起就把小清河喊成了臭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