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中滋味
引导语: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来不及感受幸福,来不及体味快乐就过去了,让脚步慢下来,寻找那遗失的快乐。
不管是慢走还是快行,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让自己停下来,驻足回望是为了更好地迈进;特别是在十字路口,我们更应该停下来,想想再走。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说过:“现代化数字时代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但我们却忽略了它的危害,不能安静下来思索是可怕的。”
急功近利,急躁冒进,心急吃不着热米饭,“欲速则不达”,我们都知道“急”没有什么好处,可为什么还是那么急?
有一个原始的古老部落,他们长期迁徙,居无定所,却有一个坚持不懈的习惯,每走两天就停下来休息一天,世代不变。
有人不解,年迈的部落首领解释说,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走两天歇一天,就是为了等待我们的灵魂。
大脑一时发热产生的冲动,做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举动。有些是荒谬的,有些是可笑的,有些是不堪回首。一切都在于总想着走,一切都在于没有思考。
台湾作家王文兴13岁开始读书,走马观花看了十本书左右。18岁时发现“真正好东西读一两页,满意度跟读一大部书没两样。”可见读书快读等于没读。(亲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时代在进步,浮燥的气息却在肆意弥漫。慢,愈发显得稀缺与珍贵,于我们来讲,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能力。
慢,是一种礼貌,是一点从容,是一个流连,是一份智慧。有多少混沌在慢中苏醒,又有多少收获会在慢中沉淀,慢走、慢想、慢吃、慢写…… 或许会成为如今时尚。
作家 柳营说:“久了,世界也会在缓慢中开阔起来。你会发现,缓慢竟然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它可以生长出你所真正需要的事物。”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一般贵人说话慢悠悠的,而且不轻易表态。
悠闲地晒着太阳,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淡定安详。这是丽江束河古镇纳西族老人最常见的休闲情景, 纳西的老人说“我们最终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坟墓。所以那么急着赶路干吗,慢不是很好的吗?”
但是,快与慢,要正确对待,各执一词,不如和平共处。 我们在生活中,也不都是以慢为好,譬如做亊,雷厉风行总比拖泥带水强。
有快有慢,张弛有道。才是正确的选择。
“道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顺应日月运行,生命运动,四季变化的规律。自然、从容、淡泊、宁静、和谐、有序,岂不更好?“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既然人生的终点早已注定,我们又何不轻松一点,缓步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