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的人 | “在一起”
■
| 关于“写字的人”:这个项目记录的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活在当下,有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职业,面容各异,摩登而忙碌。
但他们有同一个生活习惯,写毛笔字。在身外事团团包裹,更不必再亲手提笔的现在,有许多人为这件看似无用的事,持续地付出了时间和专注,也因此受益。
所以邀约他们来聊聊这一切:
我们这么忙,为什么要写字?
■
ISSUE 5
"常是我在桌前写字画画做手工,
一抬头看到宝宝在对面自顾自地玩耍"
张竹
(采访时,竹子正怀着宝宝)
她是:全职妈妈
写字时间:四年
她的学堂:暄桐教室
她的老师:林曦
写字的人13问
01. 您的职业是什么?
我是全职妈妈。
▲ 竹子家里的陶人玩偶,同系列的有伴侣、亲子、兄弟姐妹等,她每年会买一个,作为结婚纪念日礼物,收集起来,摆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02. 那您有过工作经验吗?
在做全职妈妈之前,我工作了十年,最后一份工作是在网站做产品总监。主要是用户体验和交互,还有产品逻辑、流程这些方面,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把控。
▲ 竹子用过的练习纸
03. 您是怎么开始写字的呢?
我其实是先特别喜欢林曦老师,加上自己本身也喜欢写字画画,所以看到暄桐教室招生的时候就特别兴奋地报名了。
我从博客时代开始关注林曦老师,喜欢看她写的东西,暄桐入学前,我去听她的一个讲座,其间她问到大家觉得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她的答案是“时间”。
那一刻我感觉被击中,我也一直觉得我们能够给别人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间。
记得申请来教室学习要填一个表,最后一个问题让随便写点儿什么,我就写了一篇求学信。信里面拼命地“表扬”自己,提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事情,都是属于特别能坚持、能付出很多努力,可以深入学习的那种。比如以前学习的摄影、跳舞、滑雪、拼布等。
▲
竹子学习跳舞时期,图为多年前的一次舞蹈比赛(图片为竹子提供)
现在想起来,就是为了要去教室学习,真是特别努力地想要“推销”自己啊。
▲ 平时写字的书桌一角
04. 拼布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拼布是一种手工活,就是把很多小布块缝合拼接在一起,既可以是很实用的生活物件儿,也可以是偏艺术的布艺创作。
像我卧室里挂着的被子,是学完拼布高等课程的毕业作业。它是手缝的,选择了九个图谱加上边条拼接好之后,中间加一层铺棉,底下再衬一层底布,然后把这三层疏缝在一起,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最后等细致的压线全部做完,再把疏缝线拆掉。
▲ 竹子拼布毕业作业的细节
压线就是一个简单重复的过程,但又很见功力。要选择合适的图案,针脚均匀,压完之后被子的正反面都要平整、好看。压过线后的被子,图案会变得鼓鼓的,主体更加突出,整条被子也更有质感。当时光压线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每天都在压。
后来在毕业展上,我的老师冈本洋子说她可以看得到制作人当时的状态,一定是特别特别地安静。
▲ 图中的被子是上文提到的竹子的毕业作业,中间的九个格子是各自有历史渊源、有名字、有技法的图谱,在配色,工艺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和难度。比如尖角的缝合,弧线的拼接等
05. 您的动手能力很强。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做手工,上学前看着鞠萍姐姐的节目《学学做做》,做各种小手工。用牙膏盒剪一剪做一串串小家具,看见医生量血压、打针的东西,回来就自己做了一套小医生的工具。后来少年宫开了工艺班,每个周末自己拎着小工具箱就去上课了。风雨无阻的,也特别开心。
现在很少做纯手工的作品,基本是为家庭和生活需要服务。小孩的玩具坏了我修,婴儿床买不到合适的床裙自己做,家人衣服不合适我就用缝纫机来改,学茶后也自己做做茶席茶包……前阵子装修露台,师傅有时需要些工具但没带,我就把我的工具拿出来,像电钻、打磨机、胶枪之类的,把师傅都惊到了。
▲ 摆在书房的缝纫机,没有学习写字之前,书房也是竹子做手工的地方
▲ 竹子一直很喜欢生活手工这个领域。她曾在《好管家》杂志做专栏作者,配合每期主题,教大家做一些实用的手工物件。出于对手工的热爱,她也曾在一档名叫《我爱每一天》的手工节目里担任嘉宾,传递生活手工的乐趣(图片为竹子提供)
06. 为什么还会有电钻?
有的时候做手工,也需要在木头上钻孔。我是工具和材料控,通常我觉得会用到的,就会买了放家里。所以,断舍离或极简主义这件事,对我来说基本上不太可能。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美国玩的时候,遇到过一家叫Michaels的商店,超级大的两层楼,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比如,做scrapbook特别漂亮的纸、丝带、珠子、扣子、缝纫工具,每种都是好几个货架,应有尽有,简直就是天堂。我像发现了新世界,每隔几天就去店里待上大半天,花光了所有的零用钱。打那次之后,我就有了一个儿时以来最大的梦想——长大了要在国内开一间像Michaels那样的,卖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店。(关于励志的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 竹子家里的手工材料
07. 这么能干,当全职妈妈遗憾吗?
我其实特别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小孩每天都会给你无数的快乐和惊喜,当全职妈妈有机会和他一起经历更多重要的时刻。孩子是比大人更有灵性的存在,我们真的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如果我把孩子带好了,也是一件终生幸福的事情。
所以我不遗憾。当然也很感谢我先生的支持。他经常说,别看她在家,其实比谁都忙。
我乐在其中,他也乐在其中。像我学茶之后,他是最大的受益者。最近我把家里的露台改造成了一间小小的茶室,以前我先生常在外应酬,现在就在家里的茶室里招待朋友了。喝喝茶聊聊工作,大家都觉得很舒服。
有一次,儿子看到我们在准备泡茶,迅速抓着手里的玩具跑到小茶室赖下,怎么都劝不走,客人来了还是赖在爸爸身上,不仅讨茶喝,还说,“喝茶对我身体好”。
▲ 家里的茶室,它原来是个露台
08. 写字的时候宝宝会干扰吗?
我现在写字的房间是原来做手工的地方,当时给自己设计定做了一张很大的工作台,在房间对面留出来一块地方,作为孩子的游戏区。常常是我在桌前写字画画做手工,一抬头就看到宝宝在对面自顾自地开心玩耍。
他是个蛮独立和专注的孩子,不见得说我一定要守在他旁边陪他玩。在相邻的空间里,我在这边写作业,他在那边玩,时不时给我看看他做了什么。我看到了,评论、赞美几句,或者有时给一点帮助。我们在一起,有一些沟通就好了。
▲ 书房对面的区域,就是小朋友玩耍的地方
▲ 竹子和她的儿子再再小朋友
09. 那您最喜欢的帖是哪个?
写得最享受的应该还是《兰亭序》、《洛神赋》这一类的。赵孟頫的一系列我都很喜欢。
行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体,相比其它,我感觉行书更符合我的出厂设置,写起来更顺,好像手上有记忆似的,哈哈,前世写过也说不定。
▲ 元代 赵孟頫书《洛神赋》局部
(可横拉浏览)
10. 您在写字的过程中,有哪些瞬间是觉得最爽的呢?
就是写顺了、写好看了的时候。一瞬间突然领悟了古人的用笔,古人的心境,有和他们相印的感觉。
▲ 竹子的作业 临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 竹子的作业 临赵孟頫《洛神赋》
▲ 竹子的作业 临恽寿平花卉
▲ 竹子的作业 临陈少梅《十二金钗湘云》局部
11. 暄桐教室有没有给您留下特别难忘的瞬间或片刻?
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唯一的瞬间。我一直坐在教室第一排中间的位子,他们说那叫学霸专座,我说那叫花痴专座,就是为了离老师近一点,看老师和听老师都更加真切,被罩在那个场子里。
我坐在那个位置四年了。我觉得那不是一个瞬间,而是无数重叠的、相似的瞬间。
其实就是一种关系和状态,我那个角度还必须要仰着点儿脑袋。所以四年我就那样,持续地、在同样的角度,看着她听她讲,被这些学问滋养着。那个画面和感受已经印在脑子里,永远都不会消失,像无数相似的底片不断地在往上叠加。
▲ 暄桐教室的课堂上
12.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是个人崇拜,您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与其叫崇拜,不如说是一种欣赏和喜欢。从小到大我都是那种因为喜欢这个老师,就会把这门课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它多少会有一点崇拜的成分在里边,但你为什么会喜欢,一定是她有很多吸引你,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 暄桐教室的创办人和老师林曦
13. 最后,再给我们说点儿什么吧。
我最近一段时间在期待小宝贝的出生,所以我想到比较多的就是以后家里有三个孩子的生活。
前不久写了一幅字,是“在一起”,其实这是我和我先生,在有第一个孩子之前就起好的名字,大儿子叫再再,还有“yi yi”和“qi qi”,它们仨合起来的谐音就是“在一起”。我一直觉得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一家人最幸福的事就是在一起。
有一次在我爸妈家吃饭,他们问再再,说弟弟妹妹叫什么名字啊?再再跟他们说叫“一一、齐齐”。
他们说,“这是个什么名字,什么叫一一、齐齐?”
再再说,“就是在一起的意思呗。”
我就说“对呀,妈妈希望你们三个人永远在一起。”
然后再再马上抬头看着我一字一字地说,“还有你们。”
每每想到这个情景,我就觉得真的是很温暖的一件事情。
▲ 竹子写的“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