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我该如何向你解释“暴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孩子,我该如何向你解释“暴力”?

2017-11-11 11:30:50 作者:拉贝、毕齐 阅读:载入中…

孩子,我该如何向你解释“暴力”?

前面的话

这两天,上海携程亲子园虐待幼童的事件,不断发酵。

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老师虐待孩子的手段有:给小孩眼睛和嘴上喷消毒水、推搡打骂呵斥、灌芥末(导致1岁半的幼童一个小时拉稀6次,白细胞超标)、给孩子暴力换尿布等。

事件曝光后,愤怒的家长来到亲子园讨公道,涉嫌虐待儿童的老师下跪道歉,但依然不能平息家长的怒火,现场也发生了家长推搡打骂下跪老师的事情。

目前,亲子园的3名涉嫌虐待儿童的工作人员已经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也在进一步调查中。

但是,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

今年10月,网上曝出江苏南京幼儿园老师殴打3岁男童的视频;

2016年,媒体报道,江苏镇江丹徒区某幼儿园虐打女童,致使孩子背部伤横累累;

2012年,媒体报道,浙江杭州余杭幼儿园用紫外灯照射不听话的孩子;

2010年,媒体曝出江苏兴化幼儿园,老师用熨斗烫伤孩子脸部;

……

这样的新闻,我们还能继续往下列举。而且不仅仅是老师虐待儿童,孩子们之间互相虐待的校园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

公之于众的总是少数,在那些没有监控录像,没有被媒体关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中,又有多少类似的事情曾经、或正在发生?

在这次虐童事件中,让我们尤其痛心的是,孩子在面对暴力虐待时的茫然无措,在遭受暴力虐待后,不知道应该告诉家长。

妈妈小女孩老师有没有喂她吃芥末时,小女孩儿竟是带着愉快的语气回答,她甚至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虐待。

是的,我们欠孩子一堂关于什么是暴力、如何对待暴力的人生课。

教他们听老师的话,没教他们老师也可能是错的;教他们做个善良乖孩子,没教他们如何应对不善良的行为……

话说回来,成年人们,又是否真的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应对暴力?

受害儿童的家长在幼儿园打骂、推搡下跪的涉事老师,我们可以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方式,是否也给孩子示范了对待暴力的错误方法?

今天,与你分享的这篇文章,选自《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第二卷《暴力与非暴力》这一章节。

这书的作者让我感动,在于他们从没想把孩子当傻子来哄骗,告诉他们一些不负责任的道理,而是试图告诉孩子们一些有逻辑的、不那么容易被现实推翻的话。

比如这篇文章,坦诚、明了,揭开了“暴力”在孩子面前戴上的骇人面具,向孩子解释暴力,教他如何应对暴力,希望这堂课不会太晚。

孩子,我该如何向你解释“暴力”?

选自《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原文内容较长,本文经删减)

1.

暴力突然无理性迸发,是人类行为

蕾米晚会结束后回家,她将汽车停在了地下停车场的第三层。在熄灭前灯以前,蕾米再一次检查自己的手提包是否已经关好了,而且还巡视一下四周。只要回家比较晚,蕾米总是有一点害怕。

这是保尔第一次观看重大的足球比赛,看到那么多的观众,看到他身旁一些人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他惊呆了。保尔紧紧地拉住爸爸的手,他感到有点紧张不安。

班里组织的外出活动被取消了,原因是今天有一个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班主任老师宁愿换一天再带学生出去。

蕾米、保尔和班主任老师都在担心。不过,最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不会发生什么。

这不,蕾米这么多年来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家;保尔的父亲观看了十多场足球比赛,也没有遇到任何麻烦;而大多数的示威游行都是在平静中结束的。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担心或者害怕的时候,如在人群的包围中,在黑暗中独自行走或者遇到一个我们觉得奇怪的人的时候。我们害怕突然遭到暴力的袭击。

野生动物不会骤然以暴力去摧毁树木,或者去进攻和残杀人类。

了解动物习性的人们都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可能攻击人群,什么时候不会攻击人群;人们接近它们可以到哪种程度而不会有危险;怎样去接近它们;在一年中的哪个时期,等等。这些了解动物的专家能够预测动物的挑衅性反应。

然而对人类我们却完全不可能作出这样的预测,暴力突然无理性地迸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

这下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暴力心存那么一点点恐惧。这种恐惧像一盏通宵明亮的小灯,总在时时地提醒我们。

2.

远离暴力漩涡

在激流中,有时会形成漩涡。水流飞快地旋转,极其危险。从远处看去,我们觉得这只是一股小小的水流,很容易穿过去。

但是,如果我们朝着漩涡游过去,那么我们就别想出来:我们会被紧紧地吸到水底然后沉下去,就是最好的游泳高手也逃不出来。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沉没,唯一的办法就是离漩涡远远的。

斜眼看人引来讥笑,讥笑带来恶语中伤,恶语中伤导致冲撞,冲撞引发一个耳光,一个耳光换来当头一棒,接着就是拔刀……

在暴力的圆圈里,就如同处在一个漩涡中:被紧紧地吸住、被牢牢地拉住,无力逃脱。为了避免被吸进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进去。

一旦发现哪怕只是有一点点暴力的苗头,就应该拒绝响应。

3.

反暴力警报

“在大火还没有来得及造成损失之前,我们就成功地把它扑灭了。幸好有一个人及时地给我们打了电话,仅仅因为一个反应就救了许多人的命!”

消防人员都知道报警报得越早,在大火烧毁一切之前将其扑灭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我们的反暴力警报,在刚一出现暴力苗头的时候就能拉响,那么我们始终都会处于警惕之中,并时时刻刻准备将暴力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对生活中每一个暴力可能出现的瞬间保持敏感,以便迅速地、极其迅速地作出反应,绝不可迟疑

若暴力已经发生了,那就太晚了。

 

4.

不给暴力任何生存的机会

套房的女主人正在大发牢骚。“我家的房子现在成了一个游泳池,你们简直是疯了!”

她尖声叫道,“你们怎么会出这样的馊主意,竟然用高压水枪来扑刚刚燃起来的火!一桶水可能就够了,甚至一个湿麻袋也就行了。”

“也许是这样,但是我不想冒任何风险。”一名消防队员回答。他恨不得把那个湿麻袋盖在女房东的头上,让她闭嘴。

一桶水可能是够了。然而,用高压水枪救火则不是为了“可能”,而是为了肯定大火不会燃起来,让风险化为零。

当暴力的怪圈转动起来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必须用最强有力的手段将其砸烂,即使有时候这些手段显得有些过于强硬。

一旦暴力发生,就绝不能给它任何生存的机会:风险为零。

“如果你们再在体育场的看台上打架的话,你们将会被罚款。”手段软弱,危险就大。

“如果你们再在体育场的看台上打架的话,你们将在十年内没有任何权利进入全世界任何一个赛场观看足球比赛。”手段强硬,危险就小。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一个暴力,我们表现软弱就会导致另一个更加强烈的暴力。

软弱给暴力鼓风打气,暴力因此就能不断膨胀,这就像我们对着火吹风一样,火苗会越烧越旺。

面对暴力表现强硬,并不意味着充满暴力,而是要证明我们有能力征服暴力,能够砸碎暴力的怪圈。同时也要证明我们想这样做,而且也决心这样去做。

5.

暴力总有理由

她被罚留校三个小时。

他们一家六口人住在一个单房公寓里。

昨天晚上她睡得很不好。

他的法拉利汽车被偷了。

他收到了一份糟糕透顶的成绩单。

他在塞车中度过了整整一天。

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羞辱了他。

他受到别人的敲诈。

他从来都没有去度过假……

我们能够理解所有的这一切都可能导致激烈的反应。暴力的产生总是存在着各种理由,而且这些理由将会永远存在。

写一张理由清单毫无困难,而且我们可以写得比这张单子长上一千倍:不公正、欲望、恶意、不幸、嫉妒贫穷、别人的暴力行为……每天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发狂和咆哮。

昨天,查理的父亲极其愤怒地回到家里。他被老板解雇了,他失去了工作。

回家以前,他先去了酒馆,喝了好几杯酒。

这一天恰恰又是查理应该让父母在他的成绩单上签名的日子。

当他的父亲看到查理数学只得十五分时,他扇了查理一个耳光。

查理在自己的房间里伤心地哭了,这以前,他的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

被打耳光的原因:父亲的失业、酒和糟糕的数学成绩。

第二天在学校,伊格尔又提起查理的心上人来和查理开玩笑,这已经是第一百次了。

“怎么?你一直没有勇气告诉她吗?”

以往,查理总是捧腹大笑。这一次,伊格尔理所当然地没有注意到从查理那儿飞来的一拳。这一拳砸在了他的鼻子上,鼻子被打破了。

打破鼻子的原因:父亲给查理的那个耳光所引起的愤怒。

暴力的出现总是有其原因的,我们也总能够为使用暴力找到一些理由。

6.

但暴力从不合理

下雨了,到处都是潮湿的。雨是“到处潮湿”的原因。其中的联系我们看得很清楚。

吕卡迅猛地撞在了一扇门上,鼻子被撞破了。与门相撞是撞破鼻子的原因。其中的关系我们也一目了然

但是,当我们说 “失业+醉酒+糟糕的数学成绩”是给儿子一个耳光的原因时,我们非常清楚这里面没有任何逻辑联系

如果我们说“失业”是“没有钱”的原因,“醉酒”是“难以正常行走”的原因,那么我们还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

如果说因为查理挨了他父亲的一个耳光,所以他打破了伙伴的鼻子,这种说法又出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因为我们很清楚这里面其实没有任何联系,也没有任何逻辑,更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说“父亲的耳光”是“查理脸颊疼痛”的原因,那么我们自然看到了其中的联系。

为暴力辩护的理由从来都不合情理,而且也从来都不符合逻辑。因为针对暴力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恰当的理由。

我们觉得好像有,实际上都是一些企图使人们相信暴力有权存在的辩解和借口。

认为暴力是合理的,暴力有权存在,就是相信暴力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7.

以暴力回击暴力

意味着我们接受暴力

“我绝不允许你使用暴力,过来,我要让你放弃打架的欲望。”啪!他给他扇去一个狠狠的耳光。

他的这一耳光说明他懂得暴力,他也在使用暴力,因此他接受了暴力。

以暴力回击暴力,就意味着我们同这个挑衅的人一样,意味着我们接受暴力,因为我们自己也加入到暴力中间去了。

“Bitte, Können siemir helfen? ”(德语:劳驾,您能帮助我吗?)

“他想要什么?我怎么一点儿也不懂!”

对话到此为止,因为他们相互不能沟通,他们讲的不是同一种语言

如果以非暴力还击暴力,我们就是要告诉这个使用暴力的人,我们和他讲的不是同一种语言,就是要告诉他我们不懂他的语言,不懂他的暴力语言,在我们这里使用暴力毫无用处

 

8.

如何解决暴力

“如果有人在学校的操场上给我一拳,我该做什么?”

这个人还可能继续挑衅,他可以跟在我们后面,在下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重新开始。……

非暴力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而且这样的灵丹妙药根本就不存在。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想要寻求哪种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想尽量少挨打的话,不理睬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一般来说,事情很快就会停息下来的:一个人寻事打架,但是他找不到对手,最终只好放弃。暴力需要暴力回应才得以生存。

如果这样仍然不见效,有时就需要用一种超强的力量来砸碎这个暴力的怪圈

这种力量必须十分强大,强大到只需一次就能将挑衅者彻底打败:让他不敢再来,使暴力在一个超强的力量面前退却。

有的人还继续挨打,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受气包。这种忍受助长了暴力的持续,归根结底受气包本人也对暴力事件负有责任,因为他没有砸碎这个暴力的怪圈。

他应该借助一个更强大的力量,比如班主任老师的、任课老师的、校长的、父母亲的、警察的、法官的力量等等。

9.

冷暴力同样是暴力!

法比安娜的父母离婚了,而且彼此之间连话也不说了。法比安娜对父母离婚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她想这是他们之间的问题,和她并不相干。

但是,让她不能忍受的是听到父亲整天说母亲的坏话,母亲也不停地说父亲的不是。

“真折磨人,当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不能说母亲好。同样,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能说我很喜欢父亲。他们俩真是莫名其妙。”法比安娜和她最好的朋友说知心话时说道。

法比安娜不是一个受虐待的孩子,她没有遭受任何身体暴力的袭击。

然而,她却遭受到另一种暴力的袭击:精神暴力。法比安娜受到的伤害是一种内伤,因为她的父母忘记了尊重她的感情

缺乏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而且法比安娜还不得不忍受这种暴力。法比安娜的父母在她的心里播下了愤怒的种子,这种愤怒将会以各种可能的形式迸发出来。

精神暴力能摧毁我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冷暴力。

它使我们心中充满了否定力量来打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让我们把生活看得暗淡无光,阻止我们感觉良好,让我们无缘无故地悲伤痛苦

这些否定力量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填满,到了一定的时间,最终常常以身体暴力的形式爆发出来,即以热暴力的形式爆发出来。

当爆发身体暴力的时候,比如恐怖行为,比如示威游行时人们捣毁一切,以及杀人,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从哪里来。

这种爆发常常来自我们看不见的暴力,即冷暴力,如不公正、贫穷、侮辱、种族歧视、无力就医以及饥饿

10.

如何使用非暴力

每天从学校出来,米海依都要买一个巧克力面包。但是每天面包店老板娘总是给她前一天烤好的面包,这些面包都已经干了并不好吃。

最让米海依气不过的是老板娘总是把新鲜的面包卖给大人们。她提醒过老板娘,可是老板娘对她说如果不满意,就去别的店好啦。

“我要朝她的店里扔臭气弹,把她的顾客都熏出来,让她赚不到钱。如果她还这样继续的话,总有一天晚上,我要带上一群伙伴砸烂她的橱窗。”米海依这样想着。

米海依已经有了一个解决冲突的办法,那就是用暴力迫使老板娘转变态度。这是一场简单、迅速、容易实现的战斗。

米海依把事情告诉了罗宾,他也注意到了面包店老板娘的把戏。

罗宾讲给马克思听,马克思告诉了阿妮莎和玛丽,她们俩又告诉了维吉妮和让-巴蒂特,这两个人又把事情告诉了爱丽丝、奥蕾莉雅、昂托丹和克莱芒丝。

他们所有的人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他们认为老板娘小看他们,觉得他们微不足道。

“我们要组织一次抵制这个面包店的活动。”罗宾建议。

“什么是抵制?”

“就是我们再也不去她的面包店买东西了。”

“可是,咱们只有十一个人,老板娘完全可以无所谓。”

“如果所有的小伙伴儿们都参与进来的话,我们就告诉他们再也不去那里买任何巧克力面包了。老板娘一定会很难过,她将不得不转变她的态度。”

罗宾不想使用暴力,他有另外的想法:利用精神力量,即以非暴力手段迫使老板娘转变态度。

这是一场复杂、持久、困难的斗争。他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且他们还面临着种种麻烦:组织安排、放弃吃巧克力面包或者走十分钟路去另一家面包店,还得花时间去说服其他的人。

非暴力手段需要很多的想像力,很多的智慧,很多的耐心和恒心。

 

11.

非暴力的逐步升级

全校同学一致同意:再也不去老板娘的面包店买巧克力面包了。但是这并没有起到作用。

接着他们又提出一个新的计划:也停止去买羊角面包、糖果和糕点。可是仍是老样子。

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回家请求他们的父母也不再去那里买面包。如果老板娘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那么孩子们就去告诉整个街区的人,说服所有的人换面包店,有必要的话他们还将张贴告示……

非暴力开始逐步升级了,最高一级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在这个故事里,就是要争取优质的服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勇于攀登,必须要显示出自己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通过克服和战胜逐级上升的种种困难,向对手表示我们绝不是在开玩笑,没有任何人仅仅是为了一时的任性而如此努力。

非暴力手段从来就不容易,但是必须要相信它,要坚持不懈。当然,在使用这种手段时必须显示出我们确实渴望到达顶峰,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所进行的斗争是正义的,它值得我们去努力奋争。

非暴力手段可以使人们感到非常害怕。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沉默中、在彻底的平静中示威游行是相当感人的。因为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自控力量,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愿望以及他们的威力。

这种力量比毁坏一切要强大许多。

12.

面对冲突,如何反应

有谁整整一天不遇到一个问题,不与某个人有一点小小的摩擦?

在同一天,同桌霸占了所有的位子,妨碍我们好好写字;

我们发现一位老师不那么公平;

一个大哥哥让我们独自收拾桌子;

一位女伴儿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

父母拒绝让我们去电影院;

假如父母改变了主意的话,买票时又有一个家伙加塞儿;

卖爆米花的人没把我们的爆米花纸筒装满;

最后,从电影院出来后,一个开车的人差点儿从我们身上碾过去。

问题排得够满的了吧?这不算什么!这一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由于我们不是独自生活,而是生活在家庭、团体和社会中,所以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一些问题,充满了大大小小冲突的可能性。

面临这些冲突时,我们究竟怎样反应,是激烈还是平静?

只有面临冲突的时候才会有暴力和非暴力的问题,而不是在一切都顺风如意的时候。

13.

减少损害,减轻痛苦

能够肯定的是,暴力绝对不是解决冲突的办法

使用暴力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起暴力的怪圈,这个怪圈将我们卷入其中,并且极其难以砸碎。

即使冲突看起来是停息了,实际上只是一时的沉睡,总有一天会重新爆发的。

非暴力也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解决问题。

它可以使冲突持续很长时间,从而造成损害,无论是对非暴力者本人,还是对与非暴力者在一起的人,有时是对所有的人都会造成损害。

非暴力手段不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办法。

事实上,当冲突已经发生,也就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了。

只有一些比较起来稍好一点的办法。我们需要寻找的正是这一类的解决办法,也就是那些将冲突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少,将冲突导致的痛苦降至最低的办法。

14.

做冲突的“扫雷员”

“家里有面包吗?”

“没有了。”

“什么?你又忘了买面包!”

“是的,我匆匆忙忙,就忘了。”

“要是你安排好一点儿,不就行了。”

“关你什么事,你在搅和什么?”

“我就是想要搅和!”

啪!砰!砰!你一句我一句对吵,你一拳我一拳对打。

我们再重新开始:

“家里有面包吗?

“没有了。”

“什么?你又忘了买面包!”

马克听出蕾雅的挑衅口气。哎呀!他感觉蕾雅想吵架,所以当务之急是清扫隐患。

“是的,对不起,我马上就去买。”

马克绝不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断然拒绝了冲突。

他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因为他感觉到冲突的苗头,然后因为他有能力控制自己不发火

马克选择了赶快去买面包的办法,当然他也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办法,比如以幽默的方式说服蕾雅,让他知道到底是什么让她恼火;也可以用亲吻堵住她的嘴;或者改变话题……哪种方式都行。

马克既不是一个暴力者也不是一个非暴力者,而是一个反冲突者

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不要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蕾雅肯定会认为他的脾气真好,最后她可能不再提面包了。

15.

防患于未然

不在涨水的河边修建房子,总比水灾来临时,寻找最好的办法去解救居民和补救水灾造成的损失更有效;

不朝着一捆稻草扔火柴,总比去发现最好的技术来灭火更好;

不抽烟,总比花上几百万块钱去购买最好的抗癌药更明智……

我们都一致同意,尽一切努力避免问题发生,比一旦发生了问题再去寻找办法来弥补损失更加明智。

我们知道一旦冲突出现,将会造成损害。

所以,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在我们感到要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去阻止它的发生?

在冲突还很小、冲突刚刚发生还没有扩大、还没有破坏所有人的生活以前,怎样去解决它们?

“喂!暴力紧急呼救吗?快,有两个团伙打起来了,非常可怕,发生了流血,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或者,一个月以前:

“喂,冲突紧急呼救吗?有两个团伙已经形成,他们在互相寻衅,这是肯定的。局势已经开始紧张起来,如果我们不早做点儿什么的话,可能有恶化的危险。”

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哪一个呼叫最有用,哪一个呼叫能使我们找到一个真正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16.

专注、明智、勇敢

避免冲突,并不是说我们的世界应该住满胆小鬼、懦夫和一遇到矛盾就被吓倒或者吓跑的人群。

恰恰相反。

避免冲突就意味着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居住着一些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忧虑、关心、注意以及警惕的人们,他们随时能够探测出正在开始出现冲突的地方。

这些人能够利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精力、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以及他们的恒心,在冲突还没有形成之前解决问题。

今日互动

作为父母(或假设你是家长)

孩子在学校受人欺负时

你会怎么做?

本文选自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作者: (法)碧姬·拉贝 / 米歇尔·毕奇 / 绘画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是由法国资深童书作家联合索邦大学哲学教授和中学哲学教师精心打造的一套哲学思考书,通过一个个简单有趣的故事,阐释了梦想与现实、快乐与悲伤、专制与自由等重要的哲学命题。

适读年龄:8 — 12岁。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购买这套书。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lwx@imaginist.com.cn

转载:后台回复“转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