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见证 | 灵山梵宫涅槃重生全纪录(内附珍贵视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见证 | 灵山梵宫涅槃重生全纪录(内附珍贵视频)

2017-11-17 22:32:16 来源:无锡灵山胜境 阅读:载入中…

见证 | 灵山梵宫涅槃重生全纪录(内附珍贵视频)

心灵山·新梵宫

2017年11月15日

新梵宫廊厅正式开放

廊厅里璀璨的艺术精品

原貌修复,庄严震撼

然而

在璀璨经典的背后

是我们看不见的汗水和付出

是各路艺术大师和2000多名能工巧匠

历时一年的夜以继日,辛苦劳作

一年间

他们克服困难尽心尽力

他们不惧辛劳,精心创作

重新打造了梵宫廊厅这座艺术神话

……

▲图片来源:李一芳

去年11月,位于无锡灵山的著名佛教文化建筑梵宫廊厅部分失火,过火区域内包括东阳木雕,飞天彩塑,大型油画等艺术精品受损。历时一年,灵山汇集了当年创作梵宫艺术精品的各路大师们和2000多名能工巧匠,夜以继日的辛苦劳作,11月15日,“新”梵宫廊厅正式对外开放,重现庄严

这座当代佛教与文化相融的建筑,艺术珍品云集,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参与建设的很多都是国宝级的艺术大师,而这座建筑在若干年后,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当年参与建造的大师们、艺术家们,有的已年迈,有的已移居欧美。但他们获悉后,第一时间会聚到无锡,怀着一颗慈悲感恩的心,表示将在尽快的时间内,用最新的技术,将之恢复,让新梵宫——重现庄严。我们摄影团队也从这时开始,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跟踪拍摄,历尽艰辛,先后跨越六个省市,行程两万公里,独家纪录了这一年间,七位大师以及2000多位艺术工匠精心修缮新梵宫廓厅的日日夜夜,终于在灵山胜境开放20周年之际,将高清电视纪录片——《重现庄严》呈现。2017年春节 浙江 东阳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也是东阳传统的“长桌宴”开席的日子,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前放着一张长桌,上面摆满了主人家精心烹饪的拿手菜,他们会沿着老街,连成一条色香味俱全的长龙。这是千百年来东阳山区形成的民俗文化,但今年,东阳的木雕大师陆光正没来,他正带着徒弟们,为灵山梵宫廊厅的修复,紧张忙碌着。我们的外景拍摄,也从这时开始了……东阳  木雕大师陆光正工作室为了高质量、艺术性的完成梵宫廊厅的木雕群,陆光正大师找来了十余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骨干,并从东阳地区40余家木雕企业中挑选了1600多位木雕技师,来完成这项极具意义的工作。2017年2月 上海 宝山身体抱恙在家休养的陈广铭老师,在家中召集徒弟们,翻出当年金地雕刻粉彩大缸的原稿,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在我国,有许多传统的工艺,始于春秋,一代代能工巧匠,把它延续下来。但是,多少年,多少朝代以来,有些珍贵的工艺,都是把持在皇家贵族手中,仅被极少数人欣赏的宫廷艺术。2017年2月 北京 昌平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有“中国琉璃第一人”之称的戴舒丰教授,正和他的团队在研究着巨幅琉璃壁画的设计方案。巨幅琉璃壁画,是梵宫廊厅的镇馆之宝。这次修缮,戴大师不想重复九年前的工作,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排众议,决定把单成品琉璃的尺寸从原来30×80公分,提高到1米X2米。这样的好处是整体安装后,缝隙变小,佛教图案整体感好,但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难度。在梵宫项目中,最重量级的大师有两位,一位是东阳木雕界的宗师陆光正,另一位便是北京的王树文。今年已75岁高龄的他,此刻正在北京顺义区的工作室里,为巨幅琉璃壁画的心脏——金佛像重制忙碌。2017年3月2日 北京 故宫摄制组一行在北京采访王树文、戴舒丰、施本铭三位艺术大师期间,在故宫取景。2017年3月2日 北京 顺义这是一间在北京郊区顺义区的破旧小厂房,因没有供暖,四处漏风,在冬天的北京,这里很寒冷。就是在这个简陋的临时画室里,施大师和他团队的画师们,为了要在短时间内赶出12幅宽3米、长6.8米的巨幅佛教油画,每天都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2017年3月 江西 景德镇早春的瓷都景德镇,到处散发着油菜花的芳香,清甜花香与千年窑火相融,也许,这正是出陶瓷精品的季节。在景德镇一个古老小巷的作坊里,接受陈广铭大师的特别指派,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徐江云现场指导,带领着数名经验丰富的制陶师傅,对这次新烧制的18口特大口径的雕刻大缸进行攻关。2017年3月 上海 青浦每一位曾经踏入过梵宫廊厅的人,都会被梵宫廊厅顶部,两侧廊柱上的34尊飞天雕塑造型,塔亭上方的八大佛龛,和40尊大小伎乐所震撼,他们采用的是有1500多年历史的“生漆脱胎”造像工艺,这些都是由张永保大师的团队负责打造的。一个用“生漆脱胎”这种非遗工艺完成的飞天雕塑,需要10多道复杂的传统手工工艺,很多工匠合作方能完成。梵宫廊厅修缮工程的文化总顾问刘元春(中)和各位大师,在浙江长兴的琉璃世界泥塑模型前商议改进和提高巨幅琉璃《华藏世界》的视觉艺术效果。2017年5月 浙江 东阳从春节开工以来,已三个多月,一根根圆木,在木雕工匠们的手中,经过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等等传统雕刻工艺,渐渐变成了一件件艺术的珍品。2017年5月 江西 景德镇为灵山特别定制的莲花大缸,与我们常见的瓷器的区别,除了缸口直径特别大,毛坯1.5米,成品1.2米,烧制难度极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要在瓷缸上,精心雕刻两层以上层次分明的粉彩雕刻。瓷胚在自然环境中阴干,暴晒,达到一定硬度后,胚体才可以进入雕花这道工艺。陈广铭挑选的陶瓷工匠,都是在制陶领域里的雕刻好手。经过他们的一笔、一画、一刀、一凿的精心创作,一个个寓意深刻的佛教故事,被刻印到了大缸坯体上。2017年6月 灵山 梵宫从6月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基础加工的各类艺术品,陆陆续续运到了无锡灵山,在梵宫内安装和二次加工。2017年6月11日 灵山 梵宫6月的无锡,骄阳似火,11日上午,在灵山梵宫的广场上,陆光正大师按照东阳木雕界的传统习俗,与30多名从浙江东阳赶到无锡来安装的木雕工匠一起,在木雕的安装地,举行上梁祭祖仪式,以求得平安吉祥,风调雨顺2017年6月 上海 青浦琉璃大师戴舒丰(左2)和他的团队,在模型车间对经过整体拼装的一比一琉璃石膏模型,进行烧制前最后的修改和调整。2017年7月 浙江 长兴几十尊高三米的八大佛龛、飞天雕塑造型、伎乐塑像被从上海青浦,移师到浙江长兴的工厂内,进行彩绘等艺术加工。工匠们在高温的7月里,忘我地创作。2017年7月 上海 青浦7月的上海,骄阳灼人。而在上海康渊公司的琉璃烧制车间里,温度更高。在佛教界数位高僧大德的现场祈福中,一箱箱经过图案设计的琉璃原料,被一一推入高温炉中,一段浴火重生的故事悄然开始……梵宫修缮艺术总顾问王永强(左2)在现场指导工作。2017年7月 安徽 合肥 桐城这次修缮,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亮点,那就是“地涌宝塔”。与梵宫修缮工程中的其他项目不同,不仅在于它是全新的艺术品,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作品。为了实现视觉冲击,真正做到“地涌”的震撼效果,宝塔采用了动态的呈现方式。这件传世艺术珍品,几经论证,定稿已是7月了,离规定完工的日期,只有三个月,工艺美术大师王金林感到压力巨大。因为这件工艺品,用的是传统的“铸胎掐丝珐琅”工艺,需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手工工艺才能完成,王金林即使调动公司的357名工匠,仍然感到难以完成。2017年8月 灵山 梵宫8月的江南,高温高湿,尤其在梵宫内的施工现场,因密不透风,空气中充满着各种施工形成的粉尘,而且艺术品的安装高度,最低的有18米,最高的达50多米。工匠们每天要在摇摇晃晃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施工条件极其恶劣。但即使这样,包括陆光正、王树文这样的高龄艺术大师们,仍然不顾年事已高,以及灵山集团高管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与工匠们一同流汗。2017年9月22日 梵宫由于灵山梵宫白天正常对游客开放,为了不影响游客的参观游览,在廊厅修缮期间,大型工程车辆一般都是夜间从外地驰来,清晨在游客到来之前,把艺术品卸车。这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从浙江来灵山负责安装飞天雕塑的工匠们,在梵宫前列队,准备卸货。2017年9月 灵山 梵宫进入9月,各个门类的艺术品陆续都运到了梵宫的安装现场,已经完成彩绘的飞天雕塑组,顺利安装到了20米高的廊厅上,巨大的佛龛,则还要多一道工序,工匠们需要给他们现场彩绘。佛龛,安装在塔厅的36米之上。虽然游客看不清细部,但工匠们却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一丝不苟追求艺术的完美。精美的木雕组件、飞天等艺术品,在完成彩绘和安装后,有的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还要进行鎏金工艺。2017年10月 灵山 梵宫这次梵宫修缮,共用了两千多立方的木头,在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动用1600个木雕技师,雕刻五个月,成为木雕艺术品。又经过30多名东阳木雕安装工匠在灵山梵宫内的艰辛努力,这些艺术品被一一安装到指定的部位。2017年9月28日 上海 青浦经过两个月的烧制,巨幅琉璃壁画《华藏世界》所需要的几十块巨大的琉璃成品,在上海青蒲的康渊公司,一一出炉。2017年10月12日 梵宫由施本铭大师团队赶制的12幅巨幅油画《世界佛教传法图》,从北京运抵无锡灵山,进行现场的框架安装和装裱。2017年10月17日 灵山 梵宫“地涌宝塔”的各个部件,经过在安徽合肥和桐城进行初步的加工,陆陆续续开始运抵梵宫的安装现场,进行总体安装和调试。2017年10月21日 灵山 梵宫梵宫廊厅的镇馆之宝,巨幅琉璃《华藏世界》中心部位的纯金巨大金佛,从北京运到无锡,开始吊装。75岁高龄的王树文大师,不顾腰椎疼痛,从北京第5次赶到现场,爬上脚手架。2017月11月5日 梵宫夜幕辞去,古刹钟声绕梁,唤醒破晓的晨光,在僧人早课的念诵中,2500年的佛教文化再次迎来新生的日光。  梵宫上五座金色的华塔与晕染的云彩,共同组成一朵火中生就的金莲,光彩夺目……

佛教文化树大根深,

枝繁叶茂

当它扎根在这片积淀深厚的土地时,

先与中国文化交融汇通,

形成禅宗一脉,

源远流长

21世纪初叶,

在无锡灵山,

它又与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

互为表里,

铸就了一座新梵宫,

为世人展开一副宏大的佛教历史文化画卷!

▲图片来源:萧丽河灯光艺术工作室 蔡晖

总策划: 王君毅摄影: 俞伟 张则鸣 陈冬霞摄像: 张则鸣总撰稿: 高远 张则鸣统筹: 赵一平 李鑫 徐波片头设计: 孙晓冰片头题字: 张则鸣美术: 孙晓冰导演: 张则鸣

-END-

回复【拈花湾】丨心度假,由此开始

回复【禅行】丨最美禅意小镇巧妙之作

回复【客栈】丨这几家客栈,总有一款适合你

回复【酒店】丨度假的意义,在于“好好生活

回复【平常居】丨重磅首推和风禅意精品客栈

回复【禅意村舍】丨MUJI范儿的高级公寓

回复【灵山会务】丨了解东方禅意会奖旅游目的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