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永历悲歌
今天这篇文章,可能略微有点沉重。
毕竟国破家亡不是什么美好的记忆,尤其是曾经繁华如锦的大明盛世戛然而止。
永历通宝——乱世沉浮里长河东流,一片萧条下的末日悲歌。
前半生是天使,后半生是魔鬼的万历皇帝。
话说当年万历皇帝有很多儿子。
万历皇帝生了长子朱常洛,也就是泰昌皇帝,泰昌生了天启崇祯兄弟俩。
万历皇帝还生了福王朱常洵、桂王朱常瀛,福王的儿子是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弘光,桂王的儿子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
听着有点乱是不是?
嗯对,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弘光皇帝朱由崧,永历皇帝朱由榔,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兄弟四个。
永历皇帝影视形象
崇祯帝死了以后,明朝就剩下了残山剩水,南明诸王纷纷割据,文臣武将无所适从,绍武皇帝还差点和永历皇帝撕起来,可见南明是有多离心离德。
没办法啊,最后剩下桂王一根独苗,朱由榔怎么的也得当这个流浪皇帝。
朱由榔倚仗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割据云贵广西抵抗清朝,是南明各位皇帝里面最能扛的。
因为自己是万历皇帝的子孙,又原来被封为永明王,于是永明万历各取了一个字,就叫永历吧。
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缅甸王后来反水,发动了咒水之难,把可怜的永历皇帝绑起来送给了吴三桂。
1662年6月永历皇帝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
本文里主要讨论的永历通宝,是指永历敕书钱。
目前永历通宝发现的品种有工、户、御、敕、定、国、督、府、道、部、留、粤、辅、明等文字的小平钱。
这些钱币的共同特点是文字都铸造在穿上,御、敕、督、道、部等字发现较少,府字钱更是仅见两枚。
以前的古钱币背面基本上都是不带字的。
蜀汉时期刘备弄了个直百五铢,有背为,是为了表明铸造地点在犍为。
到了唐朝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系列钱局。
这就是会昌开元:昌、京、越、蓝、兴等等字样,共计23种。
南宋有背泉的淳祐钱,还有背数字的系列纪年钱币。
可是
定国留粤辅明什么鬼啊!
因为这些文字在古钱币上较为少见,早在清代就已引起钱币学家的重视。
最早提出永历钱被字乃敕书一道的是清代钱币学家翁树培,故而衍生出了永历通宝背敕书钱的概念。
但是这个天书一样的敕书,谁都没法确定究竟是什么概念。
有人说:御敕部道都府,留粤辅明定国,是因为永历王朝建立之初,四围形势极其险恶。
南明内部,绍武政权在广东立国,北方清军虎视眈眈。
永历朝廷希望可以凝聚人心与绍武政权对抗,并且阻挡清军南下安定明朝,于是写下了这一篇敕书。
还有人认为,永历皇帝称帝后,为了躲避清军锋芒决定西迁入桂,但是也不能舍弃广东的大好河山。
于是颁布诏书,敕令户部、工部、五军都督府、各道、府要“留粤”留在广东继续坚持抗敌,达到“辅明定国”的目的。
但是历史人物的作用总归是不能忽视的。
尤其是南明这种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历史。
大将军李定国因为保卫桂王永历政权有功,又带着两厥名王的赫赫战功,而成为明末最后一颗将星。
为了表彰李定国将军的功绩,永历帝敕命户部、工部、五军都督府及各道、府,由李定国“留粤辅明”。
李定国虽然曾经是大西王张献忠的手下干将,而今却成为了成为永历政权的最后支柱。
历史就是这么多的戏剧性。
有人说历史是个人人打扮的小姑娘,倒不如说历史是个浑身是戏的戏精。
因为太多的出其不意、太多的出乎意料,让我们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
推翻明朝,建立大西国已经是个梦了,倒还不如真刀真枪的找个敌人干一场。
这就是李定国的逻辑。
如果这是真的,御敕部道都府定国留粤辅明这句话,就真的不仅仅是一道命令这么简单了。
不过,什么事向来都是要讲究证据的。
考察这十几种钱币的铸造地点、时间,我们或许会明白,真相究竟是什么。
钱文
铸造者
铸造时间
铸造地点
定、国
李定国
永历八年
广东高州
留、辅
瞿式耜
永历元年后
广西桂林
御敕部道
湖南永州
明、粤
陈邦傅
广西浔州
所以说,真相只有一个!
永历背字钱不是一道敕书。
而是许许多多热忱于光复旧国的大明忠烈们自发铸造的钱币。
背面的文字是他们在符合自己当时所处的境况中,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铸造的。
比如李定国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也为了安定李家军队的军心,铸造了定国两种钱币。
陈邦傅为了在两广立足,因而铸造了粤字永历钱。
很可惜,这段战火中的记忆,随着天主教之国——永历王朝的覆灭而在史书中语焉不详。
后人将其附会成一道敕书,或许就是对这旧国的眷恋吧。
除了敕书钱皆为小平以外,永历通宝还可以按照面值分四等,小平钱径2.5-2.7厘米,重4-4.8克,相比南明时期的隆武、弘光钱,永历钱的特点是厚重。
精美程度虽然略逊一筹,但是充分展现了明末滇版钱币厚重个大的特色,也为清代云南铸钱奠定了基础。
折二、折五永历钱较为少见,很多朋友收集永历钱币的时候也喜欢收集兴朝钱币。
兴朝通宝与永历通宝风格接近,铸造量也比较丰富,是张献忠义子孙可望铸造的。
兴朝通宝五厘钱币永历通宝五厘钱较为常见,而永历折十壹分小样钱,笔者藏有三枚,一枚8.3克,一枚10.2克,一枚11.1克,差距较为悬殊,而兴朝五厘笔者有一枚8.8克,竟然与永历壹分小样重量接近。
可见永历后期钱币铸造也开始偷工减料了。
永历折十径3.5-4.5厘米,其中大样壹分都在4厘米以上,最重者重26克。
永历钱不仅仅有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铸造,还在日本开炉铸造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在1662年永历政权覆灭以后,奉明朝正朔收复台湾,在台湾继续使用永历年号。
为了反攻清朝,郑成功厉兵秣马,在自己的母亲的故乡日本长崎设立铸钱地点,使得台湾永历钱甚至流通时间达37年之久。
郑成功永历钱有行书、篆书两种。
永历通宝的故事,就是明亡清兴的故事,清朝和永历王朝的征战,是明清战争的高潮。
永历通宝、包括以前的弘光通宝、隆武通宝等一系列南明钱币,都是明亡清兴的历史见证,也都是那个战乱年代风云际会的文化遗存。
相信爱钱币的你们会发掘更多永历钱的故事。
本文图片由
古币吧奶茶提供
文末的广告页面是【品一藏泉】唯一的收入源
支持的粉丝们可以点击一下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钱币
因为你连“品一藏泉”都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