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8年,在北京27套房这个“小贾静雯”干得漂亮
我是这样认为,只有轰轰烈烈才不枉此生,
人到最后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好多事情,只要能坚持下去肯定会有结果。
——刘慧
她叫刘慧,87年,东北人,笑起来有点像贾静雯。
初见刘慧、扎着马尾,一身皮衣皮裤,爽朗爱笑,夹杂着东北口音。
胆大心细、豪爽义气,不安于现状,她有着比同龄人的早熟和老练,很有生意头脑。
2008年,大学刚毕业的刘慧,执意要来举目无亲的北京,大干一番。
于是她东拼西凑借了30万,成了“北漂”。
她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只是没想过要回去。
刘慧接触的第一份工作是房产抵押贷款,
每天早上7点上班,晚上1点才睡觉。
半年后,刘慧决定单干。
“当时穷,就在公司里做饭,大家要是有单子,就天天炖肉,没单子就煮面条,
大家一看吃面了,就赶紧出去跑单子。”
就这样,几年间,刘慧过年都没回过家
最惨的时候,过年只有2000元,工资也发不出来。
她的下属偷偷把自己的车抵押了,换了18万渡过难关。
三年后
公司走上正轨,刘慧用爱马仕、GUCCI的包奖励团队。
(刘慧在途家房源)
刘慧是个工作狂,最大的爱好就是装扮家
刚来北京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底薪全部都用来租房,只为住得好一点。
8年时间,房地产行业起伏不定,刘慧也面临瓶颈。
唯一不变的是她的房子情结。
(刘慧在途家房源)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
朋友介绍她了解了民宿短租行业,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第二春。
此前,她手里拿到的抵押房都是交给房屋中介长租,收益平平。
短租收益高、灵活、还能结交朋友,
与酒店相比,性价比高,能解决做饭、洗衣的要求,适合全家、朋友欢聚。
消费人群不仅有旅游者,还可以满足过度性需求,
商业嗅觉敏锐的刘慧,意识到这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刘慧在途家房源)
随后,刘慧决定把手里的一套长租的房源装修一下,放到短租平台上试水,
没想到,才几天就被一个刚回国的姐姐租了一个多月,
每天500多元,第一单收入就有两万多。
与长租相比,收益一下子增长了5倍多。
尝到甜头的刘慧,立刻开始寻找新房源。
“我找房源不以地铁站为主要依据,我的标准是房源新,环境好,四环内。”
一个月后,刘慧的第二套房源上线,
此时,她认识了一位领她真正入门的人——途家网的业务经理于超。
“不管多晚我给他发短信他都会第一时间回我。不行就过来看看。”
刚开始经营民宿的时候,刘慧基本是蒙的,以为收到房费这单就结束了
后来才知道,客情维护很重要,消费者的口碑更重要。
(刘慧在途家房源)
在刚经营民宿的前半年,整体入住率不高,
刘慧有时候也很泄气。自己花高价装修的房子为啥没人租?
“不管发生什么事,你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积极的态度是两个概念。
你有态度的去解决和积极的解决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于是,她就经常缠着途家网业务经理于超,
学习网络经营,网络营销,客情口碑维护等。
慢慢地,也有了人气。
至今上线途家一年,经常爆满,下个月的房子基本订满了,
“我的老客户经常问我,你什么时候有房子呀?”刘慧笑着说,
但真的没有房了,现在手里上线的短租房源只有27套。
大多数房源是原来手里抵押的长租房子,慢慢地刘慧把这些长租的拿出来短租,
遇到好房源,刘慧也会租下来。
前期的投入在100万左右。
见到刘慧的那天是周五,在其中一间刚送走客人的Loft中,
正在打扫,准备迎接下一位顾客。
该房源上下两层,100多平米,最多可住6人,每日定价899元
刘慧长租价7000多一天,满房状态短租一月能赚近2万元。
(刘慧在途家房源)
刘慧接待的客户有私企小老板,
也有总部在北京,需要来北京培训的高管
有外地来北京看病的
也有来自韩国的整形医生。
刘慧的经营秘诀有两个:
一是把客人当朋友对待。
她的经营理念是: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
于超说她成功的原因在于服务做的特别好,
“我从来没见过客人为房东考虑的,但她的客人会为她考虑。她有变客人为朋友的能力,基本上她的客人不会再住别的房子。”于超说。
有两件事,让于超印象深刻。
(刘慧在途家房源)
一次, 一个客人在屋里发现一只蟑螂,拍照给她说:
“姐,你一定要把蟑螂去掉,我知道你要好评的,
我在这住没事,万一人家来住,给咱家差评不行。”
刘慧二话没事,当即给客人转了200块钱红包,
然后又送这个客人一瓶红酒,
这个客人后来给她介绍了很多客人。
还有一次,刘慧所在的房东群里,有一位外地的大姐要进京看生病的女儿
但没有进京证,就问哪位房东能接一下,群里没人回复
只有刘慧大半夜的一个女孩,开车去接了大姐
谁知这个大姐也是做旅游行业的,后来给她介绍了很多客人。
(刘慧在途家房源)
二是保证卫生、安全。
在安全上,除了途家平台提供的严格审核外,刘慧都是选择相对高档的地点。
卫生是她认为经营民宿中最大问题,
为了保证卫生,刘慧今年3月成立了保洁公司,组建了十多人的专业保洁团队,
以高标准,严要求做民宿。
她认为,只有标准化、正轨化才能做好民宿。
刘慧刚刚拒绝了一笔1000万的投资,她觉得民宿就像她的孩子,
她不舍得卖,更想稳步发展。
“1000万只是时间问题,一两年不行,就两三年,反正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