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句子
●先皇儿子生太多,是仇,朱标居然生在朱棣前面,是仇,生在前面是长子也罢了,居然还生了长孙,更是仇,长子长孙也罢了,为什么不是白痴?好大仇,而先皇被朱标父子和奸臣蒙蔽,没把皇位传给你爹,致使你爹只好自己去抢,江山百姓无辜遭此涂炭之灾,更是血海深仇,奸臣可恨啊,劝得先皇早些识时务把皇位给了你爹不就没事了?你爹那般热血正义,堂皇光明的奇男子,怎么能容忍先皇圣聪为人所蔽?须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先皇英明受到如此侮辱,你爹怎能不挥师南下,为先皇报仇? ----天下归元《燕倾天下》
●朱祐樘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不复仇,只报恩。他比朱棣更有自信,因为他不需要用暴力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他比朱瞻基更为明智,因为他不但清楚种田老农的痛苦,也了解自己敌人的悲哀。他比朱厚熜(不好意思,这仁兄还没出场,先客串一下)更聪明,因为他不需要权谋,只用仁厚就能征服人心。 ----《明朝那些事儿》
●赞曰: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史》
●朱棣就不同了,他出身皇族,有自己的房子和老婆孩子,手下有十几万人,随时听从他的指挥。王府休闲娱乐一应俱全,如果想找点刺激,出门左转不远就能碰到邻居——蒙古人,顺便过过打仗的瘾。可万一造反失败,房子女人孩子部下都没了,自己的小命也必然不保。
做这样的一笔生意实在是要经过仔细考虑的。 ----《明朝那些事儿》
●出逃到异国他乡之后,陈祖义似乎发展得不错。语焉不详的中国正史,多称他在海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武装团体。有一些难以考证的野史,甚至说他还不时带兵骚扰东南沿海,因此,明太祖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而明成祖朱棣又将赏格提升到了750万两的高价,如果这一数额属实,绝对可称是倾国倾城的价码了。 ----雪珥《大国海盗》
●也就在此时,他的情报人员告诉他,耿炳文被撤换,由李景隆接任指挥职务。
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什么来什么,他跳了起来,兴高采烈地发表了一番演讲。如果要给这个演讲取个名字的话,可以命名为《论李景隆是军事白痴及其失败之必然性》。
演讲共有五点,这里就不列举了,总之推出的结论就是李景隆必败!
一个统帅刚走马上任,还未打一仗,居然会让对方主帅高兴得手舞足蹈!
悲哀!李景隆,我真为你感到悲哀! ----《明朝那些事儿》
●我早已忘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因为这里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曾经的杨柳岸边,如今只剩枯枝落红。百年后,我远葬他乡,可我致死都在惦记着这里,惦记儿时迷藏的小巷,惦记门前老树上断了线的纸鸢,惦记园中石阶上遗落的鸡毛毽子。
我想再看看这里,再看一眼也好,哪怕只有一眼。
可是,战火无情,烧尽了一切。
风拂过旧时小巷,扬起一阵阵尘埃。什么都带走了,什么也没带走。远处有人在吹笛,我看见曾经我和我的玩伴一起嬉戏打闹。回过神来,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刚刚看见了什么。那么真实,那么虚假。(经典哲理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再见,不见,我的家。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军攻破明都应天,建文帝烧毁宫室,下落不明,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密奏成祖,有史载:“至是疑始释。”
●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篡权。这两个版本极为少见,在此之后的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都从未再版。自此之后,所有的铁券统一为文臣铁券上书“守正文臣”,武将铁券上书“宣力功臣”。
当然了,如果你有幸拿到前两张铁券,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第一版“开国辅运”,因为据有关部门统计,拿到这张铁券的人80%以上都会由朱元璋同志额外附送一张阴曹地府的观光游览券。
此外还附有特别说明:单程票,适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复使用多次,不限人数。 ----《明朝那些事儿》
●光荣!但这绝不仅仅是朱棣的光荣,这是属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光荣!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曾经光耀四方,强盛一时,也曾曲膝受辱,几经危亡。但我们最终没有屈服,我们的文明传承了下来,并引领着我们顽强的站立起来。
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儿》
●愚蠢的朱允炆并不真正了解他的这位朱棣叔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是一个无赖,他可以使用任何他想用的方法,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行。而朱允炆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不知道,对付无赖,要用无赖的方法。 ----《明朝那些事儿》
●早在朱棣刚刚夺得政权的时候,就发布了一个诏令:对“蕃国之人”,比较客气,要求“各还本土,欲来朝者,当加赐资遣还”。而针对侨居海外的中国“流民”,则十分严厉:“中国之人逃匿在彼者,咸赦前过,稗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悛,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
这种“虽远必诛”的强硬立场,曾在汉初出现过,但那是针对匈奴外敌的,所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如今,朱棣的“虽远必诛”,其矛头却是指向海外同胞,并且,对待土著招抚为主、对待侨胞镇压为主。 ----雪珥《大国海盗》
●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追随你的爱好。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绝不罢休。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朱棣文
●在修撰大典的过程中,朱棣还不断地给予帮助和关照,永乐四年(1406)四月,朱棣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探望了日夜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各位修撰人员,并亲切地询问解缙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何困难,解缙感谢领导的关心,并表示一定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好,以报答皇帝陛下的恩情,不辜负全国知识分子的期望。 ----《明朝那些事儿》
●自古能登上高位的人,哪一个不是心狠手辣之辈?李世民、武则天、朱棣、雍正……谁都不是慈善家。有血性就代表有野心,这是好事。 ----风流书呆《快穿之打脸狂魔》
●方孝孺,你今天算是把本王给骂醒了,仁者不以安危易节,义者不以祸福易心,勇者不以生死易志。朱棣在此诏告天下,九五之尊的大位,朕坐定了。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