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5条关于阳明的经典语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句 >

15条关于阳明的经典语句

2018-06-16 23:03: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5条关于阳明的经典语句

  ●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王阳明《传习录》

  ●“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太过于纷扰,就静坐;觉得不愿去看书,就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修炼自己” ----王阳明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是三代史” ----王阳明

  ●时空并非均匀。一旦时分两仪四象,如春夏秋冬,我们必然知道自己在春天生发、走出户外,在冬天宅藏,在秋天收敛,在夏天成长。尽管圣贤时间有着平等心,在“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能以等身布施,但朝乾夕惕仍有分别。王阳明甚至发现了时间与世界关联:“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 ----余世存《时间之书》

  ●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顺生录·年谱二》
王阳明认为良知这种学说,是从百死千难的磨炼中得来的,实为古圣代代相传的一点儿精华。 ----王阳明

  ●不能致良知的两种表现:懒得致,不能致 ----王阳明

  ●灯火怎敢期望太阳明亮,照不亮世界,照亮同窗也好。 ----《初衷模样

  ●阳明学派思想重点在于“致良知”,内容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其思想体系出发点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流派,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在日本及东南亚都引领起哲学思潮。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王阳明

  ●海枯石烂沧海桑田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人间情无计可消除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唯心自知歌以咏志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王阳明

  ●中国圣人,是专横极了,他莫有说过的话,后人就不敢说,如果说出来,众人就说他是异端,就要攻击他。朱子发明了一种学说,不敢说是自己发明的,只好把孔门的格物致知加一番解释,说他的学说是孔子嫡传,然后才有人信从。王阳明发明一种学说,也只好把格物致知加一番新解释,以附会己说,说朱子讲错了,他的学说,才是孔子嫡传。本来朱王二人的学说,都可以独树一帜,无须依附孔子,无如处于孔子势力范围之内。不依附孔子,他们的学说,万万不能推行。他二人费尽心力去依附,当时的人,还说是伪学,受重大的攻击,圣人专横到了这个田地,怎么能把真理研究得出来?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再升起来的。” ----刘慈欣《黑暗森林

  ●有孟子的性善说,就有荀子的性恶说与之对抗,有王阳明的“致知良”三字,这“厚黑学”三字,也可与之对抗;究竟人性是怎样做起的,我很想把他研究出来,寻些宋、元、明、清讲学的书来看,见他所说的道理,大都是支离穿凿,迂曲难通,令人烦闷欲死。我于是乎把这些书抛开,用研究物理学方法来研究心理学,才知道心理学与力学是相通的。我们研究人性,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犹之研究水火性质,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一样。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

  ●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真实的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贤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力支配谁。只有一个人有权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王阳明《传习录》

  ●这独知的地方便是诚意萌芽的地方。在这个关键的地方不论是善念还是恶念,那是没有真假可言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的界限,在此处立心正了,就是正本清源,就是诚心正意。 ----王阳明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传习录》
平常修身养性的工夫,如果觉得烦扰,不妨就静坐,如果觉得精神疲懒,不想看书,则偏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 ----王阳明

  ●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王阳明也承认,道德虽然是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可有些人的道德被多年来时间的俗气污染,已不能自动自发地流露,所以必须要树立道德楷模,让道德楷模唤醒他们内心正要睡死过去的善良。 他的办法是老办法,但老办法往往是最管用的。他恢复了设立于朱元璋时代,早已名存实亡的申明亭和旌善亭“两亭”制度。他要求庐陵县所管辖的各乡村都要设立这“两亭”。旌善亭是光荣榜:凡是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为国家和地方做了贡献的人,在该亭张榜表彰,树立榜样。这是存天理;申明亭是黑榜:凡是当地的偷盗、斗殴或被官府定罪的人,名字都在此亭中公布,目的是警戒他人。这是去人欲。 ----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第二,勤学。做圣贤必须勤奋,努力学习知识提升品德;第三,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第四,责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方式劝善。 ----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当初本是一种游戏文字,不料会发生这种影响,我自己也十分诧异,心想这种议论,能受众人的欢迎,一定与心理学有关系。我于是继续研究下去,才知道厚黑学是渊源于性恶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渊源于性善说,是相等的。古人说:“仁义天性中固有之物。”我说:“厚黑是天性中固有之物。”阳明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说得头头是道,确凿不移。我说:“小儿见了母亲口中的糕饼,自然会取来放在自己口中,在母亲怀中东西时候,见他哥哥来了,自然会用手推他打他。”也说得头头是道,确凿不移。阳明讲学,受一般人欢迎,所以《厚黑学》也受一般人欢迎。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我这一生只求我死的时候能说一句:"我心光明,亦复何求?“ 王阳明我愿追随你的脚步,追随你的精神,永不停歇。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人生之路是自己的,没有谁能帮我走下去,但,我,用不着回去战战兢兢地生怕影子的黑暗吞没了太阳明亮的光线,人生之中有那么一次面对朝阳也是荣耀

  ●切勿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也不要让坚定之心有所动摇。要避免灾祸,就要守护内心的光明,尽量表面上可以屈服。采取这种态度,再大的灾难都是浮云。有时候,人必须隐藏他的光芒,以便在当时的困难处境之下仍能让他意志占上风内心深处必须意志坚定,并且要一点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难中坚持。 ----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人必须在事上磨炼下功夫才会有收益。如果只喜欢宁静安逸境界,而没有经过各种复杂环境的磨炼,遇事就会忙乱,终究不会有长进。 ----王阳明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皆消灭了,光光只
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传习录》
假如你对财、色、名、利等的想法,都像你不想做盗贼一样消失了,完全只有心这个本体,那样你还会有闲思杂虑这些东西吗?这就是内心寂然不动的境界,也就是各种情绪还没有发生时的中和状态,就是心中一片廓然、毫无私心的境界。处于这种境界,心自然就会对各种事物有感而应,通达其理,各种情绪表现出来,自然会合于节度,自然就能顺应规律处理事情。 ----王阳明

  ●夫佛者,夷狄之圣人;圣人者,中国之佛也。在彼夷狄,则可用佛氏之教化以化导愚顽;在我中国,自当用圣人之道以参赞化育,犹行陆者必用车马,渡海者必以舟航。今居中国而师佛教,是犹以车马渡海,虽使造父为御,王良为右,非但不能利涉,必且有沉溺之患。夫车马本致远之具,岂不利器乎?然而用非其地,则技无所施。 ----王阳明《谏迎佛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