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17林文月精彩语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2017林文月精彩语录

2018-03-13 22:10:06 作者:林文月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017林文月精彩语录

  1、茶会原定九点四十分开始,但客人三三两两来迟,先到的人不得不闲谈等候着,据说这就是所谓“京时间”,充分表现出日本古都人民悠闲生活。茶道老师悄悄告诉我,对于茶会你不能期待它何时开始,或何时终了,因为茶道是一种艺术一种享受,应该顺其自然。 ----《京都一年》

  2、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读中文系的人》

  3、因此,美食固然重要,宴饮的氛围以及客人的感受,更值得主人关心。 ----《饮膳札记》

  4、人生入戏,而生命则恒如一程旅行。从诞生到死亡,每个人自己的一段旅程,尽管在这人生的舞台上,各扮演自己的悲欢哀乐的角色,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生命的过程总是相同的。平安时代帝王贵族们却在这虚幻生命中,用种种地仪式典礼做点缀,其实,也不过只表现了人类的徒然而无可奈何努力罢了。 ----《读中文系的人》

  5、日本人平时很少吃兽肉,据说吃牛肉风气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开始的,有些保守的京都人至今不能习惯肉腥。不过,战后日本政府为了改善民间的食生活,促进国民健康,已提倡面食和多食鸟兽肉,而一般年轻人也逐渐有重视肉食的倾向了。 ----《京都一年》

  6、情怀只合自家知,说与旁人枉费辞。惆怅归来清漏水,自研残墨写新诗。 ----《写我的书》

  7、人,为什么要生呢?既然终究是会死去。 ----《三月曝书》

  8、当年三月,姹紫嫣红轻易别。纵使春归,金缕华年事已非。 月圆花好,可惜愁中都过了。不道芳时,真个无花空折枝。 ----《写我的书》

  9、"我们来看老树,我们走了;还会有不同的人来看它。在这里,台湾大学永远不乏知识学术的新血。这一点是无疑的。" ----《饮膳札记》

  10、那么,大学中文系的人到底在做什么呢?

我想中文系的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在传递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各个角度立场小心翼翼地承担我们的古典文学保护者,甚至于发扬者。人类的生活虽然要求前瞻,但是也应该回顾;何况在前瞻与回顾之间,还有必然的联属关系。虽说“文化复兴”是全民众事情, 但在这一方面,中文系的人理当更责无旁贷。 ----《三月曝书》

  11、我于烹饪,从未正式学习过,往往是道听途说,或与人交换心得,甚而自我摸索,从未正式的琢磨之中活得经验乐趣。有时,一道用心调制的菜肴能够赢得家人或友辈赞赏,便觉得欣然安慰。我们喜欢在家宴请朋友小聚叙谈,而为了避免重复以同样的菜式款待同样的客人,不记得是何时起始,我有卡片记录每回宴请的日期菜单、以及客人的名字。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避免让客人吃到相同的菜肴,另一方面则可以从旧菜单中得到新灵感。 ----《饮膳札记》

  12、火车站里里外外都是人,日本人是出名游山玩水的,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假期…… ----《京都一年》

  13、有时我不免想,味觉往往也可能引发一些乡愁或深藏于心底记忆的。 ----《三月曝书》

  14、艺术的最高境界并不在取悦于人。 ----《京都一年》

  15、我喜欢少年人像个少年人,有梦、有理想、精力旺盛,而又充满好奇,有一些些多愁善感,甚至也不妨有些狂妄荒唐想法。 ----《读中文系的人》

  16、然而多年之后,我仍没有去过那个城隍庙。离开上海那一年我十一岁,我随着父母家人回到从未来过的故乡台湾。日月飞逝,我从年少成长而渐老,上海始终是我记忆中的故乡。也曾有过几多次可以回去的理由机会,但我心中有一种担忧与惧怕,不敢贸然面对我童年许多珍贵的记忆所系的那个地方。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日本的一位近世诗人说:“故乡,合当于遥远处思之。”
城隍庙的“扣三丝汤”果真如我烹调出来的色香味吗?如是我闻,但我不敢去求证。 ----《饮膳札记》

  17、那时候,两位教师都还健壮,常参与我们的宴会,他们智慧而隽永的言谈,有如今版《世说新语》,令人百闻不餍。而今,台先生离去已经五载余,孔先生深居不甚参与饮宴之事。美和那一晚到底做了多少佳肴呢?我反而只记得她那一道不小心烧糊了的蹄髈的美味,以及那一晚师生不醉无归的情谊兴致。 ----《饮膳札记》

  18、在我个人涉猎我们的古典文学时,经常发现文字沟通古今的一种喜悦。譬如以我们最古老诗歌总集《诗经》为例吧:它除了给我们以“兴观群怨”的潜移默化力量信念外,突破文字语言障碍差距之后,我们竟发现在那三百篇之中,活跃超越时空的人类的感情思想。我们所看到的不仅只是一堆古朴的诗歌而已,而是人类活生生的喜怒哀乐纪录我们看到先祖们如何克勤克俭战战兢兢生活,看到他们如何欢庆丰收,悲歌流浪,哀叹行役,愤怒压迫,甚至还看到那时候的少男少女匹夫匹妇也同样为着爱情痴迷焦虑雀跃兴奋,这实借研读古籍而一旦豁然消除“代沟”,感到与古人神交,还有比这更奇妙的经验吗? ----《三月曝书》

  19、这半年多来,我看到日本不少的罢工和罢课,这是民主社会争取新决策、新制度手段之一,虽然有时也有某种程度效果,但是为此所造成的公私双方损失也往往不小。 ----《京都一年》

  20、日本人常常自诩:上帝创造了自然的美,日本人却创造了庭园的美。 ----《京都一年》

  21、死亡,其实未必浪漫,也并不哲学。 ----《林文月精选集》

  22、一个人要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关爱,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给予和接受,同样都是需要宽广胸襟的。 ----《读中文系的人》

  23、及近代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出《源氏物语》一书中所引用的汉文书籍有:《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晋书》《庄子》《管子》《昭明文选》《白氏文集》《元稹诗集》《刘禹锡诗集》《西京杂记》《述异记》《游仙窟》等多种。 ----《读中文系的人》

  24、传说中乞儿烩煮富家残羹冷炙的故事虽未必可信,但佛跳墙的烹制特色在于各位分制,最后汇聚而隔水蒸煮;同样的素材同锅烹煮,却效果全异。 ----《三月曝书》

  25、歌舞伎也和京戏、歌剧一样情节和戏文都是固定的,内容则多取自历史故事,而以描写情理的冲突矛盾者居多,所以能雅俗共赏。 ----《京都一年》

  26、这样浸泡出来的卤蛋,要对半剖开,才能显现其特色。但因为蛋心未凝固(与溏心皮蛋类似),所以剖切之际宜取棉线而不宜用刀,否则蛋黄容易沾黏于刀背上,致形体损坏。用棉线剖分水晶卤蛋的方法,颇饶原始趣味。 ----《饮膳札记》

  27、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理由不珍惜其传统古典,因为传统古典是民族血脉之所禀承,也是民族自尊之所依托。故每一个国家的大学里都有他们的“国文系”或“国学科”,以维护其传统古典于不坠不灭。尽管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想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但希腊人决不会让荷马死去,意大利人绝不会让但丁死去,英国人决不会让莎士比亚死去,德国人绝不会让哥德死去。我们中国人当然也热切希望能产生足以令后代崇敬骄傲伟大作家;不过,我们同时也有必要让屈原陶潜李白杜甫,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古代的伟大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永远活在我们,以及我们子孙的心中。而这一份文化的薪火传递工作,中文系的人应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才对。 ----《三月曝书》

  28、和歌的适时出现,可以重复强调,或凝练美化散文的写景状物部分,造成文章更繁富典丽之目的。 ----《读中文系的人》

  29、我们现在引用陶诗这一句的时候,都说“悠然见南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在较早期的传本里,“见”字却有作“望”的,例如《昭明文选》卷三十(题作《杂诗》),及《艺文类聚》卷六十五所收录的,都作“悠然见南山”。宋代的苏东坡大概也看到有作“望”字的传本,所以他比较“见”、“望”二字的优劣,曾说过: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
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
这是说“见”的好处在自然,没有刻意用力痕迹。 ----《读中文系的人》

  30、日本人习惯吃冷的饭,而佐以热汤,菜肴则绝大部分为鱼,所以味道十分清淡,这和喜食油腻兽肉的中国人很不相同。 ----《京都一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2017林文月精彩语录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