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牺牲的唯美语录
●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的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这就是一切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你若经常尝到人类那种寡情薄义的滋味,那么对于兽类那种自我牺牲的无私之爱,准会感到铭心刻骨。 ----埃德加·爱伦·坡《黑猫》
●自我牺牲是压倒一切的情感,连淫欲和饥饿跟它比较起来都微不足道了。它使人对自己人格作出最高评价,驱使人走向毁灭。对象是什么人,毫无关系;值得也可以,不值得也可以。没有一种酒这样令人陶醉,没有一种爱这样摧毁人,没有一种恶使人这样抵御不了。当他牺牲自己时,人一瞬间变得比上帝更伟大了,因为上帝是无限和万能的,他怎么能牺牲自己?他顶多只能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
●比隐约贬抑「现在」更为有力的,是把一个光荣「未来」的图像给鲜明地描绘出来——这是提升信徒胆量和促进自我遗忘最有力的推手。一个群众运动,哪怕它并未从事对既有制度与特权的生死斗争,还是必须让它的信徒把心思完全集中于「未来」。没有对 「未来」 的希望,自我牺牲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就不可能养成。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激进派和反动派都厌恶"现在视之为一种反常和畸形。二者都准备好对"现在"不屑一顾,断然前进,二者都欢迎自我牺牲的观念,那他们的差异何在?主要是对人类天性的可塑性看法不同。激进派对于人类天性的无限完美具有热情信念,相信只要改变环境和改善陶冶灵魂的方法,就可以创造出全新而史无前例的美好社会。反动派则不相信人的自身具有深不可测的向普潜力,认为如果想建立一个稳定健全的社i会,就应该取法过去成功的楷模。在反动派看来,未来应该是壮丽的复古,而不是前所未
有的革新。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每个女人,在我想象,她内心深处都沉睡着一条温柔,善良,自我牺牲的小人鱼。 ----严歌苓《波西米亚楼》
●比起自我牺牲的圣人,我宁可做不明事理的勇者。 ----《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
●我是一个感情泛滥,随处抛洒、随处赐予以换取别人的感激的伪善者吗?你是一个精神世界一贫如洗、仰赖别人感情的施舍的乞丐吗?你亵渎了我们之间的爱!你问我爱是什么?我告诉你:“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的天性,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辞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可是直到沈炎萧受伤的那一刻,修才知道,他平静如水的心,原来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冷静。
那一刻,他的脑子里没有理智,只有杀戮。
揪心的感觉,修第一次体会到,他活了无数个岁月,经历了大陆的数次变换,看透了种族之间的变化,哪怕在神魔之战的最后,他自我牺牲的时候,他的心都没有半点起伏。
可是沈炎萧受伤的时候,他却深深的体会到了揪心和愤怒。
这种滋味对于修来说很新奇,但是修很快的就意识到了原因。
有些人,有些神,一生只动一次情。
唯此一次,却是毁天灭地也在所不惜 ----夜北《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
●自由派议为"现在"是"过去"的合法后膏,会向着一个进步的"未来"不断成长发展。这三种人都珍视"现在"所以都不甘自愿接受自我牺牲的观念。以下一番出自怀疑派之口的话,最能表达三者对自我牺牲的态度"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于更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艺术其实是很残酷的事情,看艺术的人置身度外的欣赏,而真正做艺术的人是代价高昂的毁灭——自我牺牲是必不可少的 ----七堇年《澜本嫁衣》
●确实在社会上,歌颂着自我牺牲这种精神。对比自己弱小又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是种美德,不过以自我牺牲为前提会使自己受到损失,所以一般人会衡量损失,来判断要不要帮助他人。 ----村田治《不推理的名侦探》
●自我牺牲真是无药可救的深渊,还好有这个机会……起起落落终归尘,故事过早的结束了,也过早的完成了,无人阅读被尘封遗忘,只留下极少数能永远铭记的人,回忆着,追想着,最后,微微地笑。那些欢笑,那些泪水,那些痛苦,那些无奈,那些迷茫,那些不舍,终究释然,包括那场被称作“生命”的幻觉。
●没有对 「未来」 的希望,自我牺牲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就不可能养成。如果「今天」是我们仅有的全部,我们就会拼死命多抓住一些「今天」。我们会像是漂浮在一个虚无的海洋里,任何一小片船骸都会被我们当成生命之树一样,死抱住不放。反之,如果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在前头,尚未来到,我们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所有与别人分享,眼睛放在我们手中已有的东西前面。唐纳移民团(Donner party)成员怀有希望时的互助和失去希望后的互相猜忌,反映出同舟共济精神亟需要有希望作为后盾。希望一丧失,人群就会分裂,每个人都拼命去照顾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有共同苦难而没有共同希望的话,既不能产生团结,也不能患难与共。希伯来人在埃及受奴役时,生活固然万分困苦,彼此却整天争吵不休,后来,摩西靠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团结行动的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看来几乎总是形影不离的。我们着听说一个团体的成员完全置死生于度外,就可想见他们的关系必然十分紧密团结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他自己的原则大概就是,宁可只许他教育别人或教训别人,从不肯受人教训或被人教育。这就是所谓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钱钟书
●与其做自我牺牲的圣人,我更愿成为不知世事的勇者。 ----《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
●爱是没有界分的,你无法在缺少爱的情况下逐渐发展出爱,你只能毫无拣择地觉察自己没有在爱,然后才可能得到转化。处心积虑地营造出大师和弟子的阶级之分、救主与罪人的分别,开悟者与未开悟之人的差距,就是在否定爱。
你为自己制造出了你和神或实相的区隔,因为你的心一直想得到安全感和确定性。这层区隔是无法借由宗教仪式、刻意的修炼或自我牺牲来弥合的;没有任何指导灵或上师能领你证入实相或瓦解这层区隔,因为区隔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
●小时候你们总是教我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如何担负责任,熟记四从五德,而今进入社会才知道正义感是心智不健全的表现,即便周遭的人对你赞誉有佳,也只是那群伪善者推你走入自我牺牲幻境的饵料罢了。还有你们说的那所谓公平也只是弱者的幻想。
●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的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这就是一切!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只有下决心走到底,直到最终的痛苦的结局,只有怀着巨大的耐心,才能帮助别人。只有决心作出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助人! ----斯蒂芬·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性,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因为到头来,衡量我们生平轻重的唯一标准,取决你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
●团结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这回事本身就足以诱发仇恨一一哪怕当初它们是以最高尚的手段培养出来的。即使一群人的结合是为了鼓吹宗教宽容与世界和平之类的崇高目标,一样会对意见相左的人极不宽容。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真正的善人,有施无受,只许他教训人,从不肯受人教训,这就是所谓“自我牺牲精神”。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布痕瓦尔德( Buchenwald) 集中营里关着3 万个不抱希望的人,他们既没有发展出任何形式的联合行动,也没有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那里的贪婪和冷酷自私,比最贪婪、最腐败的自由社会尤甚。"他们不但没有设法互相帮助,反而千方百计去控制别人,压迫别人。"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有些事情无法立刻解决,说出来至少有个开始……往后想起,当初并不后悔告诉你,尽管有一些目前还没有解决,也不会觉得是一个人在面对。
自我放弃和自我牺牲一直是两回事情。
●只有在童话里,自我牺牲才能传为佳话而现实中只是逃避的手段。 ----亚里亚《绯弹的亚里亚》
●当我们把一个群众运动的成就归功于它的信仰、主义、宣传、领导或冷酷无情时,我的触及的只是它们赖以促成团结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除非我们能认识到它们孜孜以求的,是培养和巩固团结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否则就难以了解群众运动的本质。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虔诚者总是呼吁别人应该用感觉丽不是脑子去理解绝对真理。1934 年,赫斯(Rudolph He回)宣誓加入纳粹党的时候,这样对台下的听众说,不要用你们的脑子去追寻希特勒;用心的力量,你们就会全都找得到他。" 当一个群众运动开始去解释其教义,使之明白易懂时,就是这个樨众运动已经过了生气勃勃阶段的表征,现在,它的首要之务变成追求稳定。一个政权的稳定需要知识分子的效忠,而把教义条理化,是为了争取知识分子而不是促进群众的自我牺牲精神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成为大家赞不绝口的人物,并非一件好受的事。真的有人满足了他们的期待,更是教人难受。明明知道那纯粹是伪善、恶毒的虚伪、傲慢的自我满足,却继续顺应众人的期待,着实让我想吐。不知道是哪个人,要我别再牺牲自己。那是什么鬼话?说什么为了满足大家的期待、为了不伤害到任何人,才是真正的自我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