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玻璃心限制成长
“你可以随时转身,但不能一直后退”,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歌词,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民谣歌手鲍勃·迪伦。
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候,要从西海岸圣地亚哥到东海岸某个地方,长3000英里的路程,有两种走法。第一种走法是:天清气朗就多走一点,刮风下雨就先找个地方躲起来。第二种走法是:不管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每天都必须走20英里。
按照第一种走法,可能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第二种走法,虽然听起来缺失一种理解性的温柔,却能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20英里法则”,放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如后者般持续推动自己前行的人属凤毛麟角。大多数时候,人们都选择了第一种活法,平坦时笑意盎然大步流星,曲折时黯然伤神停滞不动,天晴我晴,天阴我阴,原本透亮的心,会逐渐在环境的影响拉伸下变得模糊不明。
如果你克服不了玻璃心,就永远也遇不到金手指。
有时候,人真的应该学会自省。王小波说,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爱情日志大全 www.wenzhangba.com)
有时候,你做一个方案,或者写一篇稿子,往往会被上级或老师批来批去,最后可能完全不是你当初想要的东西了。我见过最可怕的一次,是在一次班级擂台赛的时候,提交的策划案是经过了部长-主任-老师-处长四级审核的,每经一人之手,都是要作反复修改的。特别是到老师那里是,完全被改得面目全非。最后结果是,改了无数遍的策划案,老师根本没有采用,可那都是下面的人讨论了好几日才出来的结果。
人的自我暗示,有时是很可怕的。我想当时一定有人认为是被故意刁难了。
但是没有办法,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子,你还是得硬着头皮干。
在工作中,要修炼成一名合格的职业人。除了天性之外,我们还要慢慢经受关于强大体力、精神储备、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密集训练。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花在那里,是可以看到的。如果一味沉浸在被找茬、被伤害、被孤立的意淫当中去,哪还有功夫,去潜心进步。
——部分资源来源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