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未被真正占领的青春,异常动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未被真正占领的青春,异常动人……

2017-12-06 08:00:34 作者:刘晓村 阅读:载入中…

未被真正占领的青春,异常动人……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刘晓村:1969年生于成都,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先后供职于四川作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著有长篇小说《蚀城》(作家出版社)《幸福还未到来》(作家出版社),担任多部影视剧编剧、文学策划,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戏剧评论、人物专访等作品逾百万字。

  片段

  /

  上海之

  四

  有一天,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头的公交车站,我向一位胖小伙打听如何去地铁站。小伙子用武汉口音很重的普通话告诉我可以乘哪趟车,之后,他向身边的同伴求证。是一高一矮两个年轻女孩。高个子女孩平平常常。矮的那个,黑亮透棕的长直发落在半腰,黑色毛衣,浅灰色西裤,匡威低帮球鞋,手腕上搭着件灰色西装。这样打扮的城市女孩,何止千万。这个女孩强烈地吸引了我:她极度分明的面部轮廓与巴掌大的小脸和娇小的身形不符,显得硬相。白皙得发亮的细腻皮肤,那是南方姑娘常有的。漆黑的眼睛,透亮、冷峻,有点傲慢。她的两个同伴与她的气质如此不搭,但很明显,他们是好朋友,言语间透着亲热。

  先后来了两辆公交车,都不是小伙子告诉我的那一路。三位年轻人跑向后面那辆车。矮个姑娘突然回头,冲我一勾手,我忙跟着她跑过去,有些疑惑地问,是去地铁的车吗?姑娘点点头……车很空,我们并坐在后门口的第一排。我和姑娘之间隔着过道。她和同伴高声聊天,大概是开心的话题,那两人呵呵乐,她却没有一丝笑容。我仗着长辈的突兀无礼,仔细打量着她。她真好看,有着素面朝天恣肆散发的青春神韵,不是那种满打满算精致使用的青春,是清简的青春,是不自觉不在乎的青春,是不打算与生活和解、继而妥协的青春。她的眼神目空一切,却又干干净净,质地清透;没有被世事腐败唯我独尊中自带青春的气势;那抹忧郁,还未被真正占领,异常动人……

  公交车开得飞快,咣当一停车,我们都有些东倒西歪。三个年轻人冲向车门,我正犹豫要不要问他们,我该在哪儿下车。那姑娘对我说,地铁吗,下!我提起包,慌忙跟着他们下车。

  我一直跟在他们身后,好像一瞬间,我和那姑娘有了默契,我并不知道他们要去哪儿,无疑,她会把我带到地铁站。姑娘背脊挺直,身材纤瘦,走路却不轻盈,反倒觉着有些力道。很长的一段路,偶尔,她会侧转头,看我是否跟在后面。她的动作故作不经意,似乎不愿意让她的伙伴和我觉察到她在给我带路。

  从踏上地铁入口的台阶起,她就不再转过头来。我跟在他们后面下了滚梯,我去买票,看到她和同伴进了闸口,走得远了……

  我在地铁上想着这个姑娘,想她为何如此触动我。或许,在我已经有点偏离的印象里,30年前,她分明就是我经常在上海街头看到的女孩子的样子。可是,我近几年去上海,已经很少看到这种面目的女孩。

  那些打扮平常、咋看到会吓一跳的美人,白肤大眼,眉鼻匀亭,宛若大理石雕像。她们出现在第九百货商店,出现在21路公交车上,出现在南京西路的床上用品商店,出现在淮海路的钟表店,出现在杨树浦工厂区的院子里,出现在瑞金医院的护士站,出现在绿杨大馄饨的小饭馆……她们有着横扫一切的眉眼,冷淡地望着你,同样冷淡地做着事,既像心事重重又似没心没肺。她们的美和周围的人隔着山重水复,她们像是落难的贵族;然而,她们又无比融洽地混迹在最庸常的场所,似乎美也有它的盲目性日常性。那个时候,她们穿着寒素的衣服,青春期的清寒反而突显出美的质地,她们无论做着什么职业,都有一点楚楚可怜或楚楚动人的脱俗感。

  那个时候,上海之外,普通劳动者中,较少能看到这样的面目。我往往会被那样的美惊到,同样,会被她们的无动于衷迷惑。

  1987年,我投考上海戏剧学院,在清幽古静的成都话剧团院子里进行面试。面试老师是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两人的普通话都有浓重的上海口音。男老师高大魁梧,戴着眼镜,模样像北方人,神情威严举手投足却又很斯文。女老师身形苗条,烫着卷发,颇似电影里国民党方面谍报人员或机要秘书,漂亮洋气,但不飞扬跋扈。面对我们这些紧张焦虑的考生,她很是温柔沉静。我在男老师提问中吓得提心吊胆的心,又在女老师那里得到极大的缓冲。我被这两位老师强烈地吸引住了,他们正符合我对上海和艺术院校的双重想象。

  女老师算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来自上海本土的女性,而非我们这个城市的上海移民。她不是我的主课老师,我们不亲密,却有着无言的亲切。她不是可以勾肩搭背的师长,她和我们有距离。这个距离不是冷漠,也非冷淡,就是分寸和礼貌,就是平淡如水却也细水长流的东西。

  30年过去了,女老师慢慢也要步入老年了。我偶尔会在北京的剧场碰到她,也不过是匆匆寒暄几句,知道彼此大致近况。她依旧漂亮优雅、勤奋温婉,讲起吴侬软语来格外好听(我们曾私下学她讲话)。老师一定有我所不解的秘密痛苦哀伤,可她从未出现过龇牙咧嘴的面目。她的形象和涵养是高度一致的。

  两年前,女老师来北京开会,在中戏校园偶然碰到我。她说起我的调职,很为我鸣不平。少有见到老师如此激愤,温暖之下,我吃惊又羞惭:原来老师是了解我的,不仅了解,原来老师如此关爱理解我。

  我站在风度翩翩的老师面前,似乎还像30年前在成都话剧团的排练厅,我只是一个报考戏剧学院的普通的女孩,羞涩而惴惴不安地面对老师,想到如果可以做这么美丽的老师的学生,该何其幸运……

  2005年春天,我在新加坡一家豪华商厦的底层,满怀期待又有些忐忑不安等待和我大学辅导员见面。我们已经15年没有见过了。我的辅导员一直是我写作上的偶像,她是上海人,年轻时到安徽的茶场插队。我刚进学校时,她创作的先锋话剧在上海引起了很大反响。给我上写作小课时,她总是轻描淡写,不疾不徐,信口拈来一大堆欧美现代小说的内容、片段、细节作为某个观点或某种文学技巧的佐证。大部分的书我都没有看过,常常惊出一身冷汗。

  她不是个会讲课的老师,似乎对教书也没有太大热情。全班上大课时,我们有时都听不清她中气不足的声音。她生得纤弱清秀,灵性十足;为人随和,看上去总有点落寞。读书那几年,她太把我看作小孩子,我们彼此喜欢,却拘囿于师生的距离,无法深入交往。我毕业之后,她也紧跟着移居新加坡了。我们一度失去联系。

  听到她在招呼我。一眼望去,年过半百的老师,甚至比我读书时候更年轻了!她依旧随意朴素,书卷气十足,灰色短袖T恤,酒红色碎花半裙,衣裙看上去都是半旧品,却很雅致。脚上的夹脚拖鞋正好和我穿的一样。她苗条白皙,亭亭玉立,一如当年。那瞬间,我一定在心里叫喊过,到底是上海人呵!

  我们不再只是师生关系了,朋友感觉自然更加好。如今见多识广的她,更加坦率随性,艺术思维敏捷得不得了。我们短短相会的一天,她带我参观了好几处新加坡最有历史和人文气息的场所,其中几个地方连许多新加坡本地人都不知晓。她饶有兴致地给我细述这些地标背后曾经风云际会故事。她讲起来如数家珍的样子,让我觉得她已经反把他乡作故乡了。

  她和我分享了很多别后轶事,有发生在异域的他人的传奇,也有她自己多年以来的经历。看到她从我入校起就一直平平淡淡面容,有点难以想象她曾有过那么多艰苦熬人的日子,似乎是羸弱的肩膀,也挑起过很多重担。她从不标榜自己,即便是在做老师时为保护学生而背负不公,她也从不提及。她才华横溢,也敢洒脱地“浪费”才华

  她俨然已经是国际人了,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让我艳羡不已。她看人看事越加视野宏阔,豁达超脱。和她相聚的那天,我真是过足了精神的瘾!

  我喜欢听她讲五洲四海的奇闻异事,也不断“引诱”她回忆从前在上海的生活。只是时间太少,上海的那一段不能完全铺展开来讲述了。

  她见识太多,阅历丰富,依然恬淡清雅,面色纯净。

  我和她告别在新加坡溽热的夜晚。回酒店的夜车上,我有点想念上海。

  作家·刘晓村丨专栏

  1.成为一个作家

  2.胡同里的人们,悲欢离合

  3.编辑部的一段往事,回忆小黎

  4.每个人都有回家的路,你我终将告别

  5.诗人们迸发的每一首诗,都是这个城市闪耀的荣光

  6.下乡的故事丨说不上经了风雨,但长了见识

  7.《苏珊和老虎》丨感受英国儿童教育中的人性化、低调、日常、温暖

  8.童年没有玩伴的孩子,长大了会忧郁

  9.一个人有着怎样的童年,长大后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感方式

  10.从孩子的眼里,看见了原谅

  11.再也没能见到,那个比鲜花更漂亮的种花人

  12.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充满善意

  13.埃文河畔,宁静的土地上埋葬着伟大灵魂——莎士比亚

  14.在英国女王的住所温莎城堡,见识大家风范

  15.霍沃斯,因勃朗特三姐妹而不朽

  16.牛津是大学中有城市,剑桥是城市中有大学

  17.在青春的荷尔蒙和节日的氛围中,总会陷入一种迷乱的情感

  18.所有人都是快乐的,惟独我在外

  19.全部的戏剧,多于全部的生活

  20.印象上海,既浪漫又虚无的感觉

  21.上海的地气,浸在城市丝丝缕缕中

  22.走出四川,印象上海

  —FIN—

  文丨刘晓村

  图丨网络

  排版丨江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