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里,女性还是一直在等待
一
我老公开车,碰到路上把车开出花来的,都要骂一声:亚洲女司机。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经常性要为这件事跟他理论:根据统计,女驾驶员出车祸的概率比男驾驶员低得多,你这样是歧视女性。当然,他也经常被打脸。每次他说完“女司机”之后,我们通常都会从旁边道赶上去参观下驾驶员。有四分之一概率,驾驶员是非亚裔的男性,有四分之一概率,是老年人(另一个坏司机标签)。剩下一半如他所说,是亚洲女司机。
有一次,我们在高速上正常行驶,忽然前面那辆车一个急刹车完全停下,然后慢悠悠从路肩的碎石上开过去,变道下了高速。于是我们也只好急刹车,差一点点就撞上了。我老公狂摁喇叭,最后非常愤怒地从女司机旁边超了过去。当然,又骂了一声“女司机”!
我说:“这事跟她是个女的没关系。”
我老公光火:“她要不是个女的我早就下去骂他了!有在高速上这样停车的么?我是刹车刹下来了,后面的车万一刹不住呢?要撞我们车的!两个小孩都坐在后面!”
这件事情让我回忆起大学时候打辩论赛,也是说男女平等的话题。有个学长特别恳切地说:“我就愿意给女孩开门,让女孩先坐,好东西来了女士优先,有了危险女士先走。这有什么不对么?你们非要我像对男生那样对待你们么?”
女性作为“第二性”,在一个男权社会,客观上是弱势的,但因这弱势,恰恰有时候也会有些特权。比如说,当我们今天在说女性为家庭牺牲付出太多的时候,当女性为后代而牺牲,放弃了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时,也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如果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一样的话,那么泰坦尼克上,是不是有一半女性也应该放弃第一批上救生艇的机会?
哈佛的《正义》课上问:如果男女平等,战争时期是否女性也应该被抓壮丁去前线打仗?现在也有女兵,但女兵参军是基于意愿,而不是责任义务。但战争时期,男性被征兵是基于义务的,并不是“我不想”就可以不去的。那同样的义务是否应该加诸于女性?
波伏娃说:“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这些诱惑里,必定也包括着以上的这些女性弱势特权。
读书读不好没关系,女孩只要好好找人嫁了就好;做事做不好赚不了钱没关系,反正养家是男人的责任;犯了错撒娇卖萌大不了撒泼就好,能拿你怎么办呢?作为政治点缀,男性竞争者虽然并不全然尊重你,但也不会集中炮火攻击你必须消灭你。
男性征服世界,女性通过征服男性来征服世界。这里到底是捷径,还是陷阱?
二
“爱情”这个词对男女两性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是使他们分裂的严重误会的一个根源。拜伦说得好,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种消遣,而它却是女人的生活本身。(《第二性》)
前两周听了梁永安教授一个关于“爱情”的演讲,里面提到一个故事非常有趣。
日本从前有个民间传说。说一个男人,为了往上爬,抛弃了妻子去一个贵族家里当仆人,最后处心积虑娶了贵族的女儿,成功逆袭。但婚后,贵族的女儿盛气凌人,当他是一头骡子,每天不停地让他干活,羞辱他折磨他。几年后,男人后悔了,就逃回原来的家里。回家之后发现,妻子正在纺织,见到男人回来很开心,给他做饭给他温存。男人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废墟里,邻居告诉他,他抛弃妻子后不久,妻子就去世了。原来昨晚是妻子的鬼魂知道他回来了,给他最后一个温暖。
有一个爱尔兰记者,到日本工作后给自己取了个日本名字叫小泉八云,听了这个故事不高兴,觉得现代女性怎么能还是这样呢?他就改写了这个故事:
说男人回家后,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废墟里。惊恐之下,摸到手边有黑发,黑发下面是妻子的骷髅。他害怕了,赶紧逃,但他逃到哪里,黑发就追到哪里,最后他精疲力竭逃到一个枯井前面:往下一看,自己已经变成一具骷髅,死在里面了。
原来的故事,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后来的故事,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但这是里面其实是有个更深的问题的——传统女性被社会驯化成“永恒家园”,但当女性从这个位置逃脱后,现代人就没有了永恒家园。
大家都说《寻梦环游记》好看,但其实仔细想想,《寻梦环游记》故事的主线,其实和原来的日本民间传说没有什么不同。
曾曾祖父为了音乐梦想离开了老婆孩子,后来后悔了。即使怨恨了他几代,全家人还是迎接了他的回归,曾曾祖母还宣称,这个男人是她一生挚爱。
有人或许会说:两个故事是不一样的,《寻梦环游记》里曾曾祖父没有娶过别人,爱情上没有背叛曾曾祖母。
那我要请问两个问题:
1,女人的全部价值仅在爱情么?只要在爱情上没有背叛她,其它行为都应该被原谅么?
2,日本故事里,男人也并没有爱上贵族小姐,娶她只是为了自己阶层跨越的梦想,是不是只要追逐梦想就应该被原谅?
三
《寻梦环游记》的内核,是个传统的故事,正如墨西哥文化依旧偏于保守传统。
传统文化里,是有永恒家园的。无论是曾曾祖父,还是小男主,当他们明白家庭的意义,当他们愿意回头时,永远有个地方敞开怀抱,永远有人在等待迎接。这个永恒家园的守护者,在中国传统里,是王宝钏;在日本传统里,是纺纱的女鬼魂;在《寻梦环游记》里,是Coco,是Coco当家的女儿,是Coco的外孙女一家。
社会需要一个永恒家园,于是传统社会中,无论是拔高还是贬低,都将女性禁锢在了其中。
但现代社会不同。我们来想象一下:
电影里,Coco的曾曾祖母改嫁了,Coco有了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请问,曾曾祖父照片还能摆得回来么?
小男主的梦想是唱歌,可曾曾祖母的梦想也是唱歌呀,家里真的有人梦想是做鞋么?
但别人都没走,他们固守着永恒家园,所以小男主才可以回头。那如果每个人都离开家去追逐梦想了呢?
婚姻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当婚姻关系改变后,亲子关系也会改变——与上一代的亲子关系,与下一代的亲子关系。
现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了。有读者跟我说:大不了跟老公离婚,回我爸妈那里去。你看,她还有个永恒家园,是父母。
我们这代觉醒了,但父母那代还是传统文化代表,会施压剩女,会要求忍气吞声让婚姻苟延残喘,会认为离婚不光彩。而这种种不现代的同时,也是他们还代表着不会变化的永恒家园。
如果我们的母亲也觉醒了,离开家庭了呢?她们也去追求自我的价值、爱情、重组家庭,社会会变得怎样?
永恒家园将消失。人与人,变成独立的、平等的、没有压迫和牵连关系的,孤零零的个体。你不需要等待别人,记住别人,原谅别人,也没有人会等待你,记住你,原谅你。这才是现代故事,这也才是我们终将走入的境地。
四
波伏娃说的“不可抗拒的诱惑”是什么?在我看来,最大的诱惑,是旧的社会秩序本身。愿不愿意,或敢不敢赌上这些旧秩序带来的价值?
旧的社会秩序,为了将女性禁锢在家园里,用了许多压迫和欺诈的手段。比如,你开不了车,你念不了书,你职场上竞争不过别人,外面的世界有战火,好可怕……于是,你还是乖乖呆在家里。但同时,这种社会秩序本身,也有温柔温情的一面,提供了很多价值,比如,永恒家园和不变亲情。
当人工智能取代大大发展了生产力,农耕社会的角色分工会消失。自动驾驶出现后,不会再有“女司机”的污名;按核武器的按钮,女性同样可以胜任。再过几十年,结婚意愿持续降低,生育率持续下降,男性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要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才有可能进入婚姻。
男女之间是否可能平等?我相信可能。
而女性争取平权的砝码,而且是唯一的砝码——就是家庭。我可以出走,并且不再回来。
抗争胜利,新的家庭结构会出现,旧的价值或许还能延续;抗争失败,家庭作为单位消失,每个人都将只是大地上一个孤零零的点。
孤独地来,孤独地走,拥有整个天空,却找不到来时牵扯的那根风筝线。
图片来自电影《寻梦环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