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舒适区是麻醉剂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舒适区是麻醉剂

2017-06-17 作者:伟萍 来源:思维与智慧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长久的停留在舒适区,会让你忘记你的目标梦想

舒适区是麻醉剂

  累了躲到舒适区歇歇,就像是网络游戏中的“回程加血”。虽说舒适区听起来贬义,但不可否认对于调剂生活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某教授朋友告诉过我,她当年写博士论文苦不堪言时,经常会在午夜情绪崩溃时狂看网络小说;而她的一个师兄在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压力下,读了四遍《红楼梦》才最终交上气势辉煌的结题报告。

  不过,现在不少文章都在呼吁人们跳出舒适区,是因为它像麻醉剂,痛苦的时候来一剂能放松情绪,帮助你扛过去,但解决不了问题。

  人们反对舒适区的第二个原因是,依赖上麻醉剂就变成毒瘾了。

  大家都很喜欢胡适先生的着名打牌故事,他留学日记里的节选如下: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之后在各种日常学习工作中依然夹杂着打牌二字,看来打牌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位刚刚年满20岁的青年人的舒适区——天气骤热,不能做事,打牌;天气稍凉,无事,打牌;天气太冷,打牌;休息之日,打牌;考试不称意,打牌。

  看到这里,舒适区里的凡人们会心一笑,觉得自己也没那么可耻了。

  但对胡适而言,以上的痴迷并不是完结,否则我们的历史书上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新文化运动领军人,而多了一个赌神了。神转折发生在这里:9月6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在胡适之后的留学日记里,真的没有了打牌二字。

  显然,人们大都断章取义,只看到了待在舒适区的胡适,没能看到他”相戒不复打牌”、从舒适区跳出来的毅力。

  那么,需要怎样的意志力从舒适区中走出来呢?

  第一种算是叛逆性的理由:现代生活中的各项正不断地把人往舒适区里推,其实也挺不舒服的。当下的各种互联网创新正在无微不至提供关怀:先通过大数据看看你喜欢什么,再告诉你应该喜欢什么,然后用尽洪荒之力给你推送你喜欢的东西。(文章吧 www.wenzhangba.com)

  比如今日头条,根据每个人的浏览历史自动调整推送内容,发的全部跟你三观一致口味相符的;比如某某音乐,自从我给孩子下载了几首幼儿歌曲,每天都锲而不舍地推送儿童歌曲给我;比如视频网站发现我看了一部傻白甜的韩剧,就开始加足马力给我推送各种网络小清新剧目……

  细思极恐,这都快赶上风月宝鉴了。吓得一激灵,也就离开舒适区了。

  离开舒适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你需要编制自己生命意义之网。也许是正在前往下一个舒适区,也许一直在路上。

  郝景芳在《生于1984》中写道,“人一辈子挺短的,重要的是把过程拉长,就像小肠绒毛,上面有无数褶皱,要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曲折,就比别人活了两辈子都长”。

  而舒适区像是光滑的肠壁,虽然放松,但正因为没有曲折而痛苦的咀嚼消化经历,时间和意义就这样从身边悄悄溜走了。而“很多时候,是痛苦而不是欲望,推动着你在一个个处境之间跳来跳去”。拓展人生深度和广度的行为不一定舒服,但是活得痛快。

  逻辑思维2016-2017跨年演讲中邀请王石给大家讲终身学习。15分钟里,王石只讲了三个体会:学习吃饭、学习睡觉、学习运动。其中学习吃饭的故事,就是跳出舒适区的做法:克服自己的“中国胃”舒适区,在国外吃西餐。吃起了西餐,就有了社交环境,就有了更多朋友。除此之外,他还在不断尝试新的运动项目,给自己60-70岁定了每年访学一所世界名校的目标。

  如此努力为人生赋予意义的王石,在股权之争中能不能赢不好说,但人生一定不会输。

  舒适不舒适,没有绝对的区域。叛逆的心理和冒险的本性,会引导着人们走出舒适区,探索未知领域。

  所以说,胡适打完牌还要推动新文化运动,教授读过红楼还得挠头写论文,舒适区待够了就想跳出来折腾。心甘情愿,愿赌服输,不适感就没那么严重了。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舒适区是麻醉剂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