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23 22:22: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精选10篇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是一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著作,39.80元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4-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一):柔软之心

        微信上一段广为流传的关于“垃圾人”定律的文章,许多人就像“垃圾人”。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愤怒嫉妒仇恨抱怨等负面垃圾,他们终需找个地方倾倒,如果你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你身上丢,文章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都要躲避这些随时出现的垃圾人,也许会因为“垃圾人”而丢掉了性命。其实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人心浮躁日盛,真的缺乏柔软之心去体味生活、体谅他人。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他的散文集《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中这样说。林清玄的散文一直自成风格,这部散文集《你心柔软却又力量》分为六辑,分别以淡雅的文字作为标题,如“修得一颗柔软心”、“人间有味是清欢”、“从容彼岸是生活”等,从每一辑的题目都可以看出作者从容、淡然的心绪,读林清玄的散文就如同饮一杯茶、品一杯酒,需凝静思绪,细细体味。
       在《清净之莲》里,林清玄写远处的夕阳、落尽的木棉花,写川流的人群、流动的清水,写夜间发情的猫、池塘的睡莲,这些日常所见细小之物,都引发作者的所思所想,在作者眼里一切小事都有它的意义价值,最重要的是要有颗柔软之心,使“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源泉”。林清玄提到三祖僧灿说“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他提倡用一种“平坦的怀抱”去生活,这样的话,生命中烦恼忧伤也会自然得去了。就像我开篇提到的“垃圾人”定律,其实这些垃圾人最缺乏的便是柔软之心和“平坦的怀抱”。前段时间,网上因为一段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视频而引起了网络混战,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路怒症”的关注,引发人们的“路怒症”的根源也不过是内心焦虑和浮躁,总是不能把“忍”字放在心中,有点委屈便要发泄出来,最终不过是害人害己。
        
       现在的人们常常发问,社会到底是怎么了?读读林清玄的散文,没准能够让你平和下来。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柔软之心,那也许真能实现社会大同了。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二):生活处处皆禅悦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何应对世间纷纷扰扰,求一安静平和之地,看看林清玄《你心柔软 却有力量》吧,修己身、修己心,以柔软之心包容万象,修世间之禅。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在中学的时候,林清玄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可能是源于其许多作品被收入课本,读来既能开拓视野,又能兼顾功课,那时读来觉得他的文字清新秀丽,质朴自然,很是喜欢。但慢慢的对其印象就弱了许多,不再需要应付考试,就觉得他的散文太过规范,循规蹈矩感觉
       最初对这本《我心柔软 却又力量》是带着一种回忆与好奇的心情翻阅的,想看看作者修行之后的文字,直至看完,才发觉文字虽然似曾相识,却又大为不同,禅意浓浓,使心安宁
        全书共六辑,选取了《柔软的心》《温一壶月光下酒》《黄昏菩提》《不是茶》等48篇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因此众多篇章中对于早期的作品虽然很美,但总觉得少了些特点。而对于那些禅意浓郁的文字,从生活中窥见的点滴感悟,我是更偏爱些的。正如作者所言“在每一寸的时光中都有欢喜,在每个地方都有禅悦。”
       如第四辑中《发芽的心情》一文,作者从果园中的经历写起。从果树的采摘,到秋叶凋零的感伤,再到春日新芽的顿悟,作者的心情几起几落,收获的是期待发芽的心情。冬日寒冷,跨过去了,春天也就不远了。“虽然有时静夜想想,也会黯然流下泪来,但那些泪在一个新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往往成为最好的肥料。”而《学看花》一文,又是另一种感觉。以南怀瑾居士,谈少年时一心想学剑的故事,引出了“学看花”这一境界,佛学故事中关于“细行”的解释,又通过弘一大师先学看花,再学看牛粪的故事将其延伸,告诉我们的正是“会看花的人,就会看云、看月、看星辰,并且在人世中的一切看到智慧。”。看这些文章,总让人在佛理禅道中顿悟生活之真谛,如捧一杯香茗,冲去俗世烦忧。
       对于茶,我一直是无缘由的钟爱的,于是作者书中几篇与茶有关的文字甚得我心。《不是茶》中对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茶道精神的解读及千利休教导儿子两个故事,在说“人文与自然和谐乃是环境的最高境界”。随后关于千利休孙子宗旦的故事,体现的是由花开花落到“色即是空”的境界。书中一个个佛理故事,和一段段机锋对答,都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日本茶道与禅道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茶起源于中国,那么在日本茶道的发展在吸收了中国茶文化之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味道,在中国我已很难见到正经的茶道文化了,即使喝茶人众多,又有几人入道,茶禅一道,玄妙之极。
       这是一本适合在午后或午夜,沏一杯香茗,听一段梵乐,慢慢品读的书。不一定从头看起,随手翻开一章,即能在浮躁奢华中感到一缕清风,在生活中品味丝丝禅意。作者用他特有的禅理交错的的文字,描写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我们初窥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美妙境界。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三):愿我的心柔软却不柔弱,坚强却不坚硬。

这本书是从林清玄的几本散文集中挑选出来编制成的,我这些年似乎少有静下来看一大厚本书的时光,零零散散看得最多的文学类型就是散文,这本书里竟发现了几篇曾经读过的林清玄的作品,颇有点老朋友相见的感觉,很是亲切,也体味出不一样的味道。
林清玄亲自为这本书做了一篇新序,我看的时候先是止不住地笑,后来又有些伤感。印象中林清玄是个结合着诗意禅意的人物,却未曾想到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说起小时候的毛蟹,形容的比大闸蟹还要令人吮指回味。不过想来确实小时候的味道总是让人怀念的,再加上记忆的美化,和再也难以吃到的现实,让小时候的味道带上了梦幻一般的色彩。他会为了一碗拉面大老远地去领号码牌,排队等吃,不过与我们排队时浮躁的心情比起来,他多了一分平和从容。因为知道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的。他也会思念妈妈的手作汤圆的味道,遗憾再也吃不到纯正的味道。每每思念妈妈时,吃一碗相似味道的汤圆,幻想着时间停留在妈妈下汤圆的那一刻。
他说希望自己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香味。我看完后觉得他成功做到了。他的切入点可以细微到一个汤匙打破或是树木枯萎,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看在眼里却没有放在心上的小事物,他都能捕捉到,并且能悟出一番林清玄哲学,我想作家也许就是要有一颗比常人纤细敏感的心吧。但是我也很憧憬这样的内心,世界在眼中定是缤纷的。
说到纤细敏感不得不说到林黛玉了,那首葬花词实在是看得人心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年轻时大概会不理解花落了有什么值得如此感伤,而今才明白黛玉的借物抒情。但是我并不憧憬做如黛玉这般纤细敏感的人,为落花流水感到伤感是感情丰富的体现,但是会去葬花的黛玉,则却有些痴情了。
希望我也能拥有一颗柔软心,至柔至韧,包容一切。这里引用书中的一段话,追鹿的猎师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海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见到真实的山水,有如眼中只有名利权位的人,永远见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不想做一个只看到最后终点却忽略沿途美景的人,人生路上我想带着一颗柔软心边走边看,路途崎岖或是世间诸多诱惑时也能够不偏不倚,坚强面对,毕竟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四):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话说看到百度上摆出的林清玄的肖像照,真是没办法把他和那些文字联系在一起。“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柔软的心最有力量。”这是选于读本封面上的主题。书的印刷版面很好,清新素雅,配以唯美的图片。
年少的时候,用眼睛感受世界,有些焦虑浮躁;随着成长慢慢懂事,开始学会用心眼去看原来的这个世界,一切都前所未有的这么清楚。年少的时候,像只刺猬,用武装把自己同世界隔开,容不得半点外界说“不”。直到有一天,也许是撞得头破血流发现自己的渺小,终于看破;也许是经历够多了以后突然醒悟,我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于是沉稳淡定,接受了以前所接受不了的种种。有人说那是一种成熟后的随波逐流,心生老态,我倒更愿意相信它是沉淀后的伟大的智慧。这有点像老子的“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却有滴水穿石的毅力和韧性,无为而无不为。
写书评于2015-06-01 17:35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五):柔软却坚强

柔软却坚强
还是学生的时候便非常喜欢林清玄的文字,清淡冲和,却又韵味悠远。阅读之中,如远眺长空,如春日嫩绿,如初夏暖风,常得满怀的静谧。非常爱。至今仍记得当年看过的一个句子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在这部《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选》里,林清玄继续聊心灵的成长,以朴素的语言,缓缓道出"温和的爱方得久远"的人生真谛。他说,“所以要温和的爱,这样方得久远;太快和太慢,其结果是一样迟缓。”这正和我的所思所想一样。太快接受不了,太急,让人情绪烦躁。恰是温和的和缓慢的,方才浸人心,方才在这些微小中开启心智,收获心灵的丰盈与力量。再次感谢林清玄那些优美却又直指心灵的文字,感谢他带给我们这么多智慧,愿他的话语都化成生命中的坚强。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六):林清玄46年写作的三条主线

作家常写人生苦难,把生活撕给大家看,而林清玄却不,苦难出身而他却只说美好。在我们习以为常却忽略的美好中,他总能找寻到快乐。46年的在创作主线是什么,一直在询问什么生命意义,试着讨论三条主线:
 
1.标准
 
凡是先有标准,才有准心。
遇到事情就会有一把尺子去量,之后再做出判断、行动。林清玄写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在建设一种价值观
具体他说了什么观点和道理并不重要,几千年前老祖宗已经把道理都说了,林先生只是用一种让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述说。私下他也在教育孩子作文的时候,说过,他写文章会先预设一个观点或者道理,再由此根本去寻找生活中和记忆中打动自己的案例。
由此可以判断,任何一篇文章不会空洞无物,而是在传递出标准。
我试图去总结这个标准,显得单薄和说教。也发现这种文章的微妙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劝人向善,劝人坚定,劝人乐观,都以一种温柔的方式。
所谓名人名言,站出来说的,因为自带了成功光环,说起来让人信服。很可能是不具备普世价值,甚至可能是会适得其反。尤其是一些聪明的公众人物和意见领袖,善于迎合和煽动舆论,在其爆得大名之后,很可能误导了一些缺乏思考的人。
禅学第一要义为“不可说”,非常精妙伟大。很多失败的人往往可能有更大的更成熟的价值体系,而只是一旦没有背书的成功经历,说出来的话难让人信服。
林清玄难得的是46年写作,还能保持一种平和。当然上千篇文章中,难免有偏颇之作,此时此景必然是可以从中找到心路历程。
 
 
2、细微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段道理像所有道理一样,说起来来简单,做起来无比难。作家的一个基本素养就是善于观察生活,并且比一般人更敏锐一些,思考更深入一些,并且感受也要更深刻。林老师46年写作的一项训练,就是在细微之中见到伟大,在细微中思考出智慧。
如果论经历还是生长环境,林清玄老师并不复杂,少年成名,后与禅学结缘,文章独树一帜,而他写作的内容无非也是身边之物,自身朋友之事,勤奋坚持,据说到46年间,每天在早上5点起床,写3000字作罢。从来不熬夜,安心睡去。
细致入微是一种生活智慧,可以一叶知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预见到结果,而有所准备;另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学会生活本身,在细微中慢慢磨练心性;懂得舍得,在不可调和的外界矛盾中,守护好自己的心。
活得简单一点,才能体会到很多匆忙的人体会不到的快乐,这就是林清玄大部分文章的主旨之一。悲伤也好,高兴也好,都是一种细微的情绪,可能是由身边的细微事情引发的,这正是细微的智慧,不谈超脱,而是活在当下的真挚态度。
 
3、转化
转化最难。人生皆苦,懂得转化是一种漫长的修行。
转化靠的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或面对难题时,懂得转化是大智慧。禅学中的顿悟。事物总是有两面,没有绝对,懂得看事情看两面,在绝望里看到希望,在喜悦中看到危机,这就是转化。
 
为什么人的心要转化?人的心如果不转化,负担太重。如果你背着你的负面情绪前进,你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每个人一天工作8小时,如果每天花8分钟,最好是80分钟,坐下来,静下来关照自己的心,使今天遇到的困境和烦恼都得到转化,那么,第二天,你就能用很好的态度去出发。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七):一碗入魂,一言灌顶——评《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他说:
           “然后坐着,安静地等待。等待的时刻,魂魄飞远,虽然吃一碗拉面如此费时费事,但心境平宁,因为知道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的。
           有时是一首歌,有时候是一场电影。有时是一树的樱花,有时是一段旅程。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
    这就是林清玄的文字,清新淡雅,情意拳拳;禅味适宜,生而和悦。哪怕是等待,都诗意丛生,竟然可以体会到等待的人的幸福。可能是因为等待的另一头有一碗入魂的味道,有一首想听的歌,有一场想看的电影,有一树灿烂的樱花,有一个珍爱的人......便不再执念于等待的时间,而是专心于等待这件事。
    现实生活中难免有很多繁复芜杂,很多时候,我们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却要在坚硬冷漠的裹挟下被动前进,并没有很多快乐,是那种生发自心底的真正的快乐。读林先生的散文,却是把你带入了一片清幽的翠竹山涧,空气里是清新自然的味道,情不自禁地抖掉全身的包袱,深深地呼吸,呼吸之间就像是在淋一场怡然的风月。那一瞬间,你完全被感染,只想坐下来,安静地喝一杯茶。
    “屋里的小灯虽然熄灭了,但我不畏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这便是林先生文字的另一种魅力,它是有力量的,在温柔明丽之中给你力量和启示。《兵卒无河》一文,作者详细深情地写了童年朋友棋子。读的时候,一边在唏嘘他的出身,一边心疼着他在这世间所遭受的苦与难,却终究不想用”怜悯“二字,因为看到他的抗争,他的努力,他的自尊......就像作者所说,他知道棋子将在他生命中永远地消失,那就送上最真最诚的祝福,天涯海角,望君安好。
    “不论处在任何境况,都还有幸福的可能,能在绝壁之处看到缝隙中的阳光。”请永远记得这句话。当你怀揣善良上路,用柔软的心拥抱这个世界,关心自然,身灵修行,这路上便有光,有热,有力,有幸,生命的每个时刻只剩下美好。愿我们与彼此相逢,那时我们都将是美好的。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八):文已尽而意有余

                             文已尽而意有余
                                                泊南
著名歌手孙楠在电视剧《木府风云》主题曲中曾唱道:“传说中的净土……曾经模糊的幸福,越来越清楚。”而散文中的净土,则是充满禅意、睿智哲理的散文大家林清玄莫属。他的散文清新隽永,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势。
林清玄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取材广泛,从花草树木到风土人情,从红尘俗世写到曲径通幽的禅院,无论家庭琐事还是国家社会,文字简约而凝练,一言一语都显得从容不迫。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你心柔软 却有力量》 全书共六辑,选取了作者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可谓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饕餮盛宴。
林清玄的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的纯文学创作,中期的禅味颇浓的菩提系列,和晚期的“繁华落尽”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作品最为成熟的时期,已成天然之势。而这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中,读者都可以一饱眼福,如《飞入芒花》,《莲花汤匙》,《柔软的心》,《飞鸽的早晨》等等。
读林清玄的文字必定是一杯清茶,一曲舒缓音乐相伴最好,这样方可体会出他文中的真意。他的文,如清风拂面,老酒微醺,带着那种惬意和怡然。《温一壶月光下酒》不时会想起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中那句“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古代恋人可赠送的满手月光,在这里却用来下酒,不但没有焚琴煮鹤之感,反而多了一些悠然、自得。伴着走心的《飞入芒花》,如同清茶一般,微涩的苦味中伴着生活中的一点甘甜。
人生中总有起起落落,林清玄中年遭遇婚姻危机,三年的居士生活,使得他的作品 “如入无我之境”,充满禅味。《飞鸽的早晨》中,弟弟放走了哥哥所有的鸟儿,体现的正是佛家倡导的“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慈悲为怀。珍爱生命,让我们能以菩提心来看待因缘,包容人间,注视世界。
世界总是在不断变换的。2009年4月,在北京电视台《五星夜话》节目中,林清玄把“浪漫”拆解为“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一些时间散步,浪费一些时间吃饭,浪费一些时间一起喝茶,这是浪漫。”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林清玄的话语中带着洞察人生的睿智和思考。蝴蝶沧海,繁华落尽,终于修得一颗《柔软心》。
林清玄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的时候曾经说过:“我整个写作过程中就是把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气觉,培养的更敏锐而已……”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在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全身心在感受生活的结晶。当我们读他的文中的时候,确实有一种“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文字的力量。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九):却比蚂蚁有力量

看到书名的时候,不觉中想到了蚂蚁。人们经常对着自认为比自己弱的人会说:“xxx,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蚂蚁就这么容易被杀死么?我对着蚂蚁看了整整三天,一动没动,用心去观察这外表脆弱的小小生命,想一探究竟,看下到底它们有多顽强。终于,我发现了,原来蚂蚁要远比人们想象的坚强与高大,这种强大,是体现在内心,体现在一种精神。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退缩,不会轻易放手。比如:遇见阴天下雨,它们排列成对,有秩序地撤离到高处,以应对天有不测风云。遇见比自己高大的虫子,只要不是毒虫,蚂蚁往往都会"组队"去打怪,最后分食猎物,这,就是蚂蚁的力量。
     《你心柔弱,却有力量》这本书是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的著作,书中收录《生命的化妆》《迷路的云》《温一壶月光下酒》《黄昏菩提》《正向时刻》《求好》《有情十二贴》《不是茶》《柔软心》等48篇不同时期经典作品。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林清玄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国文选,还曾被收入大陆高考语文试卷,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除拜读林清玄著作以外,我对他的生平事迹也很感兴趣,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从17岁的时候开始,每个人生成功阶段,相隔都不到10年,这让我无比的感叹与深思。
      林清玄的书,特别适合修身养性的时候来看。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何应对世间纷纷扰扰,求一安静平和之地,唯有林清玄的文字,能够像清泉一样,沁人心脾。作者写的小故事,平淡而真实,有年少玩伴长大后却不知归处,有亲戚种的水果,不用农药远比用过农药的好吃,哪怕外表不好看,有温和的母亲,坚强的父亲,有路边卖番薯的老伯和卖猫头鹰的小贩,等等。作者有慈悲的世界心,才能写出这样温情的散文,写出了人生百态。一起买的还有一本很喜欢的小说《摆渡人》,本来以为是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却出乎意料的心灵治愈。迪伦有着少女的敏感和脆弱,跟着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进行了一场灵魂的摆渡之旅,在旅程中萌生了爱情,书中的神奇故事带给了我一场梦幻般的精神之旅,因为它能触及你的心灵深处,让你坚信生命有着无尽可能。
      “慎独”是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受。作者在书中用不同的表达手法一直强调着:我们应该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心之所见即是眼之所见,而眼之所见即是心之所欲。我们应该学会自视,自持,自处;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要让它蒙上太多的尘埃,而迷失自我,不知前进的方向,进而浑浑噩噩一生也不自知。同时,也建议我们要顺其自然的去面对一切,既来之则安之,生命只有像水一样柔韧,才能笑对一切困苦。这本书里有不少的佛学禅理,看的出来作者很信仰这个。同时,这本书的写作手法也有很多,有散文的形式,有佛学禅理原文引用与简单解释,有意识流派手法,还讲了一些托物寓意的故事,当然也有作者对儿时的回忆以及自己人生经历际遇的描写。
       总而言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推荐你看看。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读后感(十):且把阴阳仔细烹

       以前读林清玄,是在语文试卷上,跟在后面的是一大堆阅读理解的题,因而总是对他没有很大的好感。再看到他的名字,印在一本完整的书的封面上,心里不免冒出一句:死鬼,好久不见。
       很少读散文,总觉得散文是作者的一种托付,将自己的过往、心绪以及所有对周遭的理解埋进文字里托付给读者,而我自知没有足够的智慧和阅历去体悟这份真心的托付。
       其实,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疑惑,以为自己拿到一本盗版的或者是什么人冒了林清玄的名出了本书,因为几页文字中莫名插入一副非主流式的照片,很是突兀。
       而再打开书,读到文字,也不免生出一些失望。大概是林清玄的文字太过教科书式了,接连的排比,经营的遣词造句,总有一种下一秒就会出现一道题目问某个词的具体用意。而他所暗示的道理,也正是被讲了无数次的。我是真的不喜欢《清净之莲》和《生命的化妆》,前者像是为散文而散文,通篇排比,腻歪;后者像是为讲理而讲理,好为人师,乏味。这样的文字,总觉得不够真诚。也可能是,林清玄的年代离我太远,他的语言风格并不契合我心。
       以为整本书都是这样不痛不痒的,翻到第二辑白雪少年,开篇《兵卒无河》倒是收获了惊喜。“巷子里的人都要紧牙关与生活拼斗着,他们虽然不安命,却像一条汇成的河流,安份地让岁月的苦难洗炼着。”是的,比起那些纯感怀的散文,我更喜欢叙事类的。而《兵卒无河》里棋子的命运更是让人同情。“他们生存的方式是与命运来赌生活。”我被这句话摄住,总有人努力活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用林清玄的话说,就是“那是一个颓落委靡的地方,许多人躲在暗处生活着,又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活着?”这真是一个大命题。然而不管如何他们都在努力地为明天活着。
       慢慢读下去,竟觉得越来越有味道。尤其是在他写情爱时,像是晚辈不小心窥探到长辈年少时的韵事一般,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他说“逃情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更勇敢地去爱,因为情可以病,也可以治病”;他说“不要指着月亮发誓”,要真诚对待人间的一切情爱……我相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情爱都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初遇时,总是既惊喜又惊恐。也是在不断成长以后,在学会包容了自己和别人之后,才体会到,面对情爱时最重要的便是真诚地勇敢地去爱。
       整本书的名字是《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这总会让我想起廖一梅的《柔软》。有段时间,在畅销书架上总能看到很多教你如何坚强,如何与世界斗智斗勇,如何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书,这些书名里透露出太多戾气。而其实,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最理想的相处方式应该是柔然地包容吧。林清玄在这本书里讲了太多他的回忆,关于父亲、关于母亲、关于恋人、关于种了红心番薯的泥土地……诸多当下,总觉得自己所尝所受分外艰苦,翻篇之后却能嚼出甘甜。大概这就是心境的变化。
       所以,且去用柔软的心感受,且把阴阳仔细烹煮,生活总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