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两人距离的概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两人距离的概算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4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两人距离的概算的读后感10篇

  《两人距离的概算》是一本由[日] 米泽穗信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人距离的概算》读后感(一):【超短评】作者的风格&译者的风格——暨其它

第一页就感觉和之前四本不一样——行距变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换了出版社的原因。
然后发现译者也换了,看了下台版,并不一样。
扯这些有的没的,只是为下面的“批评”介绍下背景——即,我的一些不满可能只是上面那些变化带来的主观上的心理影响。
米泽的风格似乎变了。从之前的绵长感变成了一种短促感。
对,就像我现在这篇短评的感觉。几句话独立成一个单元,冷冷的。尤其是对话:一组对话——冷场——下一组对话——冷场……如此反复。
当然不排除是译者“让”米泽变成了这种风格。
然后就是译文好像总有些不明不白的地方。我原本总觉得英译的书很多翻译很怪,而感叹于日译书的流畅。但这本却给我带来了读英译的感觉。
但我不懂日语,没法对照原文,不能批评译者——只能说只是有这么一种感觉
稍微查了下,有的可能只是我们不知道的梗。比如第70页奉太郎说“诸位,这是什么鹅?”然后大日向说“是朔太郎”。其实奉太郎那句是荻原朔太郎的一句诗,然而没有译注。这种地方不加译注,实在说不过去,你看作为普通日本人代表的摩耶花都不知道这句话。
PS:还删了一段。大日向带来番薯片那段,奉太郎揶揄了一句“不管黑猫白猫,能给我点心吃的就是好猫。”然后四个人分别猜测是周总理(大日向)、李登辉(奉太郎)、蒋校长(摩耶花)、胡志明(千反田)。(不过最后奉太郎想起了正确答案……)
想起以前无意间发现《神的记事本》在描述明老板老爸足迹的时候,把“中国”悄悄删掉了。不知道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PS2:第111页及之后几页同时出现“步”和“歩”,太别扭了。
PS3:不太明白为什么要隐瞒对千反田去过奉太郎家的事。而且是两个人都如此,为了主线的解释硬植入一个“伏笔”,如鲠在喉。

  《两人距离的概算》读后感(二):泄底注意#核心诡计,或者说核心误会难以令人信服

大日向对千反田的误会在于:
大日向认为千反田认识自己唯一的“朋友”,而且在长跑前一天的活动室千反田用“伊原推出漫研部”一事,暗喻让大日向抛弃自己的“朋友”。(因为没有出现名字,就用“朋友”来代替了)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会呢?由P189-P191看出理由如下:
1、福部的夸夸其谈。用折木的话来说就是“说得好像千反田认识这个城市的所有居民一样“。
2、大日向认为千反田的交友圈包括镝矢初中。其理由是:(1)千反田在折木的生日派对上表示曾经看过镝矢初中的毕业文集;(2)千反田认识阿川佐知(P189)。
3、其余的佐证,如千反田是名门世家,交际应酬多等。
以上三点理由让大日向对千反田造成了“千反田认识自己的‘朋友’,并劝说自己抛弃‘朋友’”的误会。
这说不通啊!
这三点理由是如何推导出”千反田认识自己的‘朋友'"这个结论的?就算是最有力的理由2"千反田的角友圈包括镝矢初中",也不可能就这样简单的认为千反田认识镝矢初中每一个人吧?大日向你自己不就是个反例么?那么大日向你凭什么认为千反田认识你的”朋友“?
好吧或者这本说是”推理小说“之前,更是“青春少男少女成长记录“吧。除开这个核心误会外小说整体都非常棒,其中折木的成长和千反田"女神”形象的逐渐丰满真让人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期待啊!你们快结婚吧!

  《两人距离的概算》读后感(三):谜之混乱感……

也不知是原作还是翻译的问题,总之就是觉得有些读不懂,而且有些地方非常生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呢,还是回归《冰菓》风格,一条主线加若干支线,但是不同的是这本是直接挑明主线的。作者通过在长跑中和事件相关人的唯一一次接触来获得线索(适时地推进剧情)这一构思的确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也扣准了题目的“两人距离的概算”,而最后的主题果然也跟这个有关。不过还是要提一下文笔生硬的问题,就导致了到最后也是让人看得不明不白的。当然,正如开头说的,不知道是原作就是如此还是翻译做得不好,不管是哪样总之都会有负面的影响的。(而且这还是番剧之后的,要是看了番的人接着追,结果被着叙述方式劝退了该怎么办啊)
至于主线的推理,其实是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的,有些部分处理地不错,而且果然将若干支线的内容串联起来了,但是某些地方的处理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的地方。而且这个主要的谜题怎么说呢……因人而异吧……
接着是支线。
第一条支线是社团大会上的,这个支线的推理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最后一步有点跳得太快了,其他都没什么问题。不过看到糕点研的南瓜妹子再度出场,突然对动画化充满了期望,好想再看到南瓜妹啊!
第二条支线不做评价,因为……太乱了……摸不清谜题在哪里,也摸不清解答是什么,也看不懂主角的心理,可以说这部分是之前说的“让人读不懂”的最佳体现了。
第三条支线是猜名字,这个强推,这个谜题也算是日常之谜中的一个比较精品的谜题了。从各个暗示、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最后推理出了一个还没公布的名字,这部分真的是相当妙了。
最后还是说一下这个读不懂的问题吧。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了想,发现问题还是在于某些地方的悬疑设置地过多了。就比如说,某个章作者用“我觉得XX有问题”、“这里似乎不太对”或者是“哎?这个东西——”(瞎说的,随便举的几个例子,不一定准确)来制造一下悬疑,刺激一下读者的神经;但是在这本里面,打个比方就第二条支线好了,出现了一连串的类似于这样的话,这就导致了一路下来,发现自己什么都没看懂,为什么主角这里觉得有问题,为什么这里会有这段心理描写,为什么主角这里又要这么想等等等等。最后的解答也是如此,某个词一直在用代词,虽然知道作者的用意,但是作为谈话重点的这个词一直在被代称,其实看起来不是很舒服的。不过那里还是比第二条支线要好一些,第二条支线那里真的实在是太乱了。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说一句,我还是喜欢米泽穗信老师,我还是喜欢糕点研的南瓜妹。要是这两位还能有出场机会就好了。

  《两人距离的概算》读后感(四):呈现在眼前的少年心事

看的文库本日文原版。作为古典部系列动画的死忠,现在才看未动画的部分似乎稍微晚了一些。看完这本的直观感受是我实在惊叹于米泽细腻的笔触,这份细腻不仅仅拘泥于日常推理的细节,而是描摹了过去与现在的背景环境以及人物的情感。无论是关于马拉松大会上的道路、阳光、树木等一切景象的描写,还是关于少年少女每一寸纤细敏感心思,都得以让古典部这个世界观活生生地在我们眼前上演。所以其实对于他们每一个人各自的动机,换作在现实中的我们想来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但是放在这样的文字之中却又合情合理,并且让人悲从中来。这份“悲”便是纤细的青春所造成的,青春中那么多在意的东西,当它们融合在一起时,简直美好得令人想要落泪。

故事以马拉松大会的全程串联起了每一条线索,每一片回忆的碎片,加之以折木的推理,这份思考的过程与回忆的过程也正如曲折的马拉松坂道一般,有着上坡与下坡,跑起来并不轻松。我想那些回忆里美好的部分就是一路上美丽风景,而艰难的步伐就是他们尚还无法招架住的青春中隐藏的谎言、误解与无奈。这是很独特又富有美感的写作手法。

而最重要的关于人物的刻画,虽然于前面几本有变化又并不出格,没有让人设崩塌。恰到好处的处理使得故事更加完整,也使其中的每一个人物拥有了更加复杂的、不能简单用标签贴在上面的灵魂。这体现了他们的成长。私以为在一部文艺作品中,如果读者能够对其中的人物并不会抱有明确的爱恨之别,这部作品便在一定程度上解读出了人性的复杂之处。米泽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出色。尽管是十几岁的少年的,也有矛盾与痛苦的一面。这一面也并没有浮于文字表面,而是在线索与线索的交织中,越来越鲜明。这份含蓄是我所欣赏的。所谓“两人之间的距离”,是折木为了寻求真相而逐渐拉进的与每一个人的距离,然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的那样容易拉进吗?正如伊原和福部之间的距离,大日向与千反田之间的距离,由此隐喻着每一个人,都是亲近却也无法轻易接近的。而能做到理解他们的想法,也只有一个艰难的“推理”的过程。

至于推理部分还是古典部系列的特色,推理性不强,作为推理故事可能有些独特到令推理迷索然无味的地步了,更多是对于人物心情的猜测与理解,算是保持了一贯的风格。不多说了,短篇集见。期待古典部可以继续出新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