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子诗全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10篇

2017-12-10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10篇

  《海子诗全集》是一本由海子 著 / 西川 编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1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一):喜欢海子的人。也曾会有颗轻生的心。

  不可否认他的那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直是我所喜欢的一句诗。这么有朝气的诗句尽然是出自一位和科本一样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之手。涅槃主唱科本曾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come as you are 一如既往。不也是自己用枪打爆了自己的脑袋。 一个人最常提起的,其实就是他们最缺失的。海子后来的诗里充斥着对死亡的冷漠 不屑一顾。终于也完结了自己。

  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却不是生活的强者。曾经很喜欢海子。后来认清了自己的价值观。于是也慢慢疏远了那种亲切感。不想被他的情绪影响。现在想来。。。还是汪国真给人的感受温暖。老把自己放在角落里,就会变成一只老鼠。让自己在阳光下,最差也能是个向日葵!!!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二):自信淡定的少年——读《我为什么来到了酒馆和城市》有感

  第一次与海子相遇,缘于二十年前西川先生赠与家父的一本书,《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生性顽劣的我,并不知道那印刷粗糙的纸张里居住着两个不安的灵魂,更不明白那些稀奇古怪的词句的真正意义——这样的书家中实在是太多。

  不久,二人的灵魂便被我拆散成一堆纸卷,或折成掠过路人头顶的飞机,或升腾为香肠热油滴落的火焰。最终,让我惶恐的并不是海子是谁,而是父亲歇斯底里的怒吼和雨点般的铜头皮带。第一次彻夜不归,居然是为了这个从未谋面的名字:野蛮悲伤的海子。

  多年以后,悲伤的海子终于变成楼盘喜气洋洋的广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变得不再野蛮——看不懂的东西,扔一边烂掉罢了,至少还可以垫垫鼠标。一切围绕生计的手段,才是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坚定前行的车轮。没有谁会记得,曾经有一段白衣飘飘的年代,还记录着那张青涩的笑脸。

  陈威猛的《我为什么来到了酒馆和城市》,记录着与海子背景相似的农家子弟的迷茫失落。同样,也唤醒了我在似懂非懂年纪时,那颗阅读逝者作品备受折磨的心。麦地与城市,山风与霓虹,母亲情人,毫无交集的事物让我们自己成为了时间坐标上的陌生路人。只是偶尔还会记得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少女回眸的林荫道上,或者安静的图书馆中,我们是如何急不可待地分裂成现代文明的主宰,或者,名利场上的奴隶。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已经忘记了来时的初衷。回家的路,已不复存在

  海子、骆一禾、顾城,诗人们总是最先死在一个时代的前面,用鲜血和呐喊供奉着我们,让我们消费和娱乐,《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则在淘宝店里卖到了4999元。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海子曾经睥睨的茫茫黑夜,在他殉道之后并没有变得光明。在这个人人皆为上帝的年代,只有疯子和小丑才会走在同一条道上。诗人,不过是回车键下断句的结果,遗忘在角落里的灰尘;想上头条,不需要再去拥抱冰冷的铁轨。

  世界就是这样无奈,但世界同样也很精彩。如果我们必须可耻地苟活,也一定要让自己在梦里回到故乡。也许随着阅历的丰富和年龄的增长,我们能慢慢学会解开囚禁自身的重重枷锁,平静地对待世间的浮华悲凉。“农家少女都去了东莞,北京。不是Lisa,就是Lucy”,“去吧,离开你的家乡,在那里和她们相遇”。

  这同样也是我欣赏的态度,充满了自信与淡定,犹如深夜里许巍吟唱的《少年》。

  华丽的分割线《我为什么来到了酒馆和城市》,作者:陈威猛

  ====================================================

  我本是农家子弟

  我本应该成为

  迷雾退去的河岸上

  年轻的乡村教师

  从都会师院毕业后

  在一个黎明

  和一位纯朴的农家少女

  一起陷入情网

  但是为什么

  我来到了酒馆

  和城市

  ——《叶赛宁》,海子

  我今年已经第四次回家了。技术的进步让回家不再艰难,回家的机会却也不再珍贵。但回一次少一次的诅咒依然存在,我爸爸一辈的叔叔们,正在以每年两个的速度仓皇离开这个世界。

  这二十多年,我其实没有真正离开我的父母和故乡,我的一切计划、世界观、生活习气都和父母生活的地方息息相关。他们是链接我和故乡的物理桥梁,如果有一天,他们归于尘土,我的精神就要走上漂泊的道路。

  高中时期,我开始长期离开乡下到我们市里去读书。心里怀着浓重的向往,气势吞天。我爸爸带着我的行李铺盖,背着我的书包送我去报名,崭新的生活就在眼前铺展开来,我为离开他们的怀抱长出自己的羽翼而骄傲。但当他把我真正扔在那个人肉沙漠里的时候,我埋在被子里哭天抢地,我瞬间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到这儿来,为什么这就像一个完整的分离?我每天都在盼望着回家去,我家里不穷,我可以做个老老实实的农家子弟。好在学校每周放假一次,星期五就是我的复活节。不管天黑到什么样子,雨雪风沙,七八点钟,我一定会回到我们家的十字路口,我妈妈一定会在那里等我,我的精神会得到短暂放松

  这种感觉其实挺不好受的,正如决意离家出走却带足了细软。我没有真正理解外面的世界。来到北京,读《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国在梁庄》、《寻路中国》这样的书依然让我心如刀绞。我也关心过鳏寡孤独,也在乎过农村生活的单调枯索。一个飘荡在田野上的塑料袋会让我觉得家乡正在成为工业化浪潮的炮灰,垂死的老人用钢丝来告别世界会让我义愤填膺

  刚离开家的那几年,我惶恐不安地为父母担忧。我经常在猜测,没有我在家的时候,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怎样消解孤独,消遣时光?去年回家,我看到一张新鲜的照片。我爸妈两个人整装拍了一张蓝底照片。妈妈说是他们去照相馆拍的结婚20年纪念照。我开始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他们已经有两个家的概念了。没有我,他们的生活会以另外一种形态演进。当时那么确信无误地以为整个农村正在死亡,哪知它用另外一种方式重生。执着地要端平故乡与远方的天平,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一个足够公正的人格。

  于是,我的心态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到不了都叫做远方,回去不的名字叫家乡”。我只是故乡的短租客,我更是这世界的短行人,只要我愿意,我想住多久住多久,我想得罪谁就得罪谁。我没有了怨念,也没有了对故乡的负罪感。离开得光明正大,我照样要回来得坦坦荡荡。

  上学期间到工作前两年沾染的低端病态的知识分子习气荡然无存,我乡音说得很溜,我和比我大30岁的堂兄喝酒毫不打滑。比来比去,他们的生物钟是24小时,可以发呆一半时间,做了一个看似重大的决定;我可以盯着手机电脑一整天,自甘沦为比特的幽灵而魂不守舍。我觉得重大的事情他们觉得是个屁,我觉得就是个屁的东西他们觉得很香。仅此而已。我们面对的无非都是抽烟喝酒打麻将,混吃等死吹牛逼。

  仔细想想,置换下身份不就好了?两重身份置换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又有何难?我们都曾严肃指责父亲抽烟酗酒,直到我们自己酒肉穿肠得心应手

  要离开家乡,就请你真正离开。回到开头海子那首《叶赛宁》,我为什么来到了酒馆和城市,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农家少女都去了东莞,北京。不是Lisa,就是Lucy。你在乡下做令人尊敬的教师或者医生又为哪般?去吧,离开你的家乡,在那里和她们相遇。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三):因为海子,我也曾喜欢写诗 三

  点滴 (09年习作)

  一

  把高原等成,

  岁月的美酒。

  谁的嘴唇在吮吸,

  这甘美的风。

  一步一摇的外婆,

  走进另一个传说

  二

  给我一个仪式,

  奉上神龟的骨甲,

  把大火浓缩,

  装进神祇的头颅中。

  四十个上帝在同时坠落。

  跌进了原始人的瓦罐。

  被小心封存在山洞的角落。

  野山羊曾在上面撒尿 。

  之后,

  上帝将站在门徒面前,

  把盐碱味和福音一起送给世界。

  三

  一只鞋孤独地回家。

  月亮上一只蚂蚱,

  踩着火红的野果唱歌。

  讨厌的猫儿,

  住在我的腰上。

  到处吃饭和撒尿。

  用豆秸做了一只雪橇,

  懒惰的狗不肯拉去远方。

  它们讨厌豆秸的温暖。

  一直青山羊不停跳舞,

  被孩子偷去奶水,

  改行去学中国武术。

  一窝小鸟住在老师的眉毛上,

  经常下蛋。

  邻家的小孩把脑袋挂在屁股上,

  去深井里找十五的月饼。

  眼睛里长了一从青绿色的蔬菜,

  蔬菜偷偷喂养了几只毛毛虫。

  四

  一粒标点、一颗种子也没有的白色,

  迎接一块云彩的到来。

  花花绿绿的孩童,在风筝上放牧。

  不知谁家的舅舅跑来,

  说看到一只青蛙居然会游泳。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四):小站

  两年前的五月,安徽安庆西的火车站广场上,雨过天晴时已经接近黄昏,种满了庄稼的平原看不到边际。这个火车站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家乡,贫穷,破败,看上去一无是处,生活更是外人无法想象。我们在这个小广场上呆了几乎一天,那时候她还在我身边,我们一起走过裂开口子沾满灰尘的地砖,在太阳照得到的站台上等着火车,那是一列绿皮火车,现在已不多见。火车上人不算多,多数是农民样子,还有年轻的男孩女孩儿,带着食物和水,我不知道人们要去哪里,又要做些什么,但我们都在一点一点离开,一点一点驶向夜晚。那时候她还在我的身边,我背着一本他的诗集,背着一段盲目的、即将结束的爱情,回想起来,算是明白了悲伤的含义。

  两年前,在大把的时间里我们登上开往安庆的夜车,原本是买的站票,但实际上车里并没有什么人,他们都躺在长椅上面睡着觉,或许做着梦。凌晨之后望向车外漆黑一片,我知道那是一片广阔的原野,但却没想到连零星的灯火都没有看到。外面在下雨,车厢里的空气温暖潮湿,座椅散发着不洁的气味,我太累了,反而睡不着觉。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雨越下越大,我分不清一闪而过的田野里的庄稼是玉米还是麦子,分不清时间,还有地点。

  阴郁的清晨十分冷,走过空荡而陈旧的地下走道,出站。站在这个小广场上,鞋子已经湿透了,开始向人们打听他原来的住处。我听不太懂他们带着浓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大概他们也听不懂我说的是什么,但他们最后听到了“査海生”这个名字,一辆面包车的主人表示愿意收20块钱把我带到那儿,但事实上他也并不确定到底在哪儿。在车里很难看清外面的路,走了一阵我叫他停车,走到雨里,往回走了十几米抬头看到那个棕色的牌子,就像旅游景点的标语那样写着“海子故居”,还有一个大大的箭头。

  这是一个小村子,和北方我去过的农村没有太大的区别,路是土路,旁边就是田地。我们在一个小卖店买了一袋苹果,但走到他家门前的时候发现似乎有些不妥,他的父亲在门前坐着在喝一碗粥,没想到他们已经这么老了,也许他们已经咬不动苹果了。他的妈妈向我们打招呼,我不知该怎么叫她,匆忙之下只得叫了声奶奶。仔细想来,海子的确是我父辈的那一代人。

  老人家似乎对于这种拜访已经习惯了,她告诉我们说,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望她死去的儿子。屋子的大堂正中就是他的一张扩印的黑白照片,旁边是一副对联,写了什么我已经记不住了,侧面墙上还有县政府对于利用这座房子促进旅游发展的批示。整个屋子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灵堂,我不知道这两位老人这些年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过下来的。左边是他从前的书房,我不知道要不要进去,不知道该怎么走进去,是她拉着我的胳膊把我拽进去的。一间普通的屋子,并没有什么可以描述的,一张木床,桌子上是他用工资给家里买的黑白电视机,一个塞满了书的书架,一个玻璃柜子,里面摆着他的诗集。

  我向老人问起西川,她说西川老师前几天刚来过。我问她书出版的钱都给你们了吗,她说都给了,都给了。我又问起骆一禾,老人说海子和骆一禾生前是再好不过的朋友了。让人难受的是,这位母亲已经不再用自己给儿子起的名字来称呼自己的儿子了,海子,这个名字第一次让我觉得十分陌生。老人指着那本厚厚的诗集问我,这一本你有了吗,我说有了,刚刚买过。我不敢多问关于他生前的事情,想必已经有太多的人问过他们了。桌子上有一本留言簿,里面写满了来过这里的人们留下的句子,我只是翻了翻,想不出能在上面写下什么,于是只好把它合上。

  第一次读海子的诗当然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面,那一首诗现在要比最流行的歌曲更为流行,看上去温暖明亮的句子被房地产商印在巨大的广告牌上,象征着你未来生活的美好。高中那个为同学们所诟病的语文老师并没有对这首诗背后耸动的阴影说出些什么,但她在黑板上写了另外一首,其中两句写着:“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就是这两个句子让我在书店里买下了一本他的诗集,而不是按照计划去买丹•布朗的推理小说。

  那本诗集的封面是暗红色,整个高中我几乎每天中午放学都要在床上打开它,读上几段,以至于其中一些句子已经可以背诵下来了。高中是个贫乏的时候,学生们找不到什么好的东西来读,这几乎成了我全部的所有。

  如今海子成了红人,他的诗集可能是中国少数畅销着的诗集之一,各种选本注释本比比皆是,我们距离这一切还不够远,无法评价。只是会有很多让人伤心的人把他奉为神明,而他的敏感和脆弱却不被提及,仿佛他已经是一个十分坚硬的历史人物一般。在刚买回来那本诗全集的时候,一千多页的书捧在手里,仿佛捧着一个人全部的生命。那个时刻只有寂静和沉默,没有言语。

  在我们想要告别的时候,从外面走进来两个人,脸上的表情略微有些神经质,他们握着两位老人的手然后匆忙地对着屋子里面的摆设拍照。爷爷走过来问我们,不去看看他的墓吗,和他们一起吧。平淡的话语仿佛已被说过千百次。于是我们坐在一辆三轮车的后面,开车的可能是海子的哥哥,对面的两个人三十多岁的样子,我想可能是某种诗歌狂热分子吧。我们沿着田地的边缘走着,雨又开始下了起来。路距离他的坟墓还有一段距离,那两个人快步地走过去,只是我已经迈不开步子了。雨越下越大,我打着伞,走过去,看见了那个我曾经无数次想象的地方,但它和我的想象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整个坟冢被大理石裹了起来,坟上堆着两个巨大的花圈,这个地方十分洁净,位于农田的中央。但我却觉得陌生,我没有走近到坟前,只是远远地看着,觉得他似乎并不在这里。那他在哪里呢?我不知道,也许没有人知道。我捡起了地上的一块石子,临走时又把它扔在了地里。雨水让人难过极了,似乎整个田野都有些许的悲伤。

  安庆西的火车站,我们在这里呆了一天,看见各种各样的人聚集,然后分散。黄昏的时候雨终于停了,天空倾斜着,很蓝很蓝。

  南昌,长沙,广州,一路上事物渐渐变得明亮起来,春夏之交的天气十分美好。一段路走过了就走过了,个人还在个人的生活中继续行进着,向着没有尽头的尽头。前几天同学翻开那本厚重的诗集,让我读上一段。我是从没有朗读诗歌的经验的,似乎无从开口,最后我挑了《土地》中的第九章,题为《家园》,夜已经很深了,那些词句一点一点变成干涩的声音,没有打扰谁,也没有惊动谁。我记得它的结尾,苦涩却不为人知:

  “在大地和水上

  秋天千里万里

  回到我们的山上去

  从山顶看向平原

  痛楚

  秋天明灭

  黎明 黄昏的苦木

  树林

  果园

  酒

  溢出果实

  远方就是你一无所有的家乡

  风吹来的方向

  庄稼熟了

  磨快镰刀

  坐在秋天

  大地 美好的房子

  风吹 居住在大地的灵魂

  那时圣洁而美好

  回到我们的山上去 ”

  2011.10.11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五):一半是海子

  有时候我觉得海子像一条灵活的飞鱼,让人意想不到地游走在幸福与痛苦,尘世与天堂,实体与神灵之中。

  这让我想到了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经典开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是这个时代的矛盾,也是每个时代的矛盾。我想,海子就是这个时代,也是每个时代,最宏伟、最尖锐、最磅礴、最敏感的化身。

  他是所有的单纯,也是所有的复杂。他从黑夜中醒来,毕生寻找光明。他早在活着的时候就已苍老,却永远灿烂于二十五岁的那天傍晚。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海子选择了山海关的铁轨躺下,看着头顶永恒的天空。

  就像那个喜欢带着白色帽子的孩童般的诗人,在新西兰激流岛举起了手中的斧头,先是砍向年轻的妻子,而后捅入自己的胸膛。他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就像那个将所有的希望给了挚爱的青年学生,将所有的黑暗背负于自己身上的先生。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就像伟大的安迪终于逃出了肖申克。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终于被幻梦枪击。

  就像很多很多年前,一个逐日的青年,道渴而死,化为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我在他们心中最沧桑的褶皱里看到了最单纯的笑声。

  我在他们眼中最清澈的酒窝里听到了最深刻的悲哀。

  我的眼前开始闪现出太多安静的面容与奔跑的躯体。

  却开始明白他们都是彼时的夸父,都是此刻的海子。

  后来:

  1989年3月26日,海子卧轨自杀。七十天后,1989年5月31日,骆一禾死于脑溢血。三年后,1992年5月,西川编成《海子的诗》。

  书摘:

  一、序言:怀念(西川)

  海子的重要性特别表现在:海子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悲剧,正如酒和粮食的关系一样,这种悲剧把事件造化为精华;海子不惟是一种悲剧,也是一派精神氛围,凡与他研究或争论过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地想起这种氛围的浓密难辨、猛烈集中、质量庞大和咄咄逼人,凡读过他作品序列的人会感到若理解这种氛围所需要的思维运转速度和时间。

  用圣诉说,海子是得永生的人,以凡人的话说,海子的诗进入了可研究的行列。

  在这里,海子梦想着麦地、草原、少女、天堂以及所有遥远的事物,海子生活在遥远的事物之中,现在尤其如此。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却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

  二、海子的诗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 了解她 也要了解太阳(《夏天的太阳》)

  谁在这城里快活地走着 我就爱谁(《城里》)

  我不能放弃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为生(《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太阳太远了 否则我要埋在那里(《早祷与枭(组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活在珍贵的人间》)

  诗集,穷人的丁当作响的村庄 第一台酒柜抬入村庄 诗集,我嘴唇吹响的村庄 王的嘴唇做成的村庄(《诗集》)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九月》)1986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青海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跋山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青海湖,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七月不远 ——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有了安慰,马飞来了,甚至有了盐,有了死亡

  有了安慰,而我们是多么缺少绝望

  我所在的地方滴水不存,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长(《马、火、灰——鼎》)

  太阳,扶着我站起来 我的身体像一个亲爱的祖国,血液流遍 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 我再也不会否认 我是一个完全的人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 我再也不会否认 天堂和国家的壮丽景色 和她的存在……在黑暗的尽头! 1987.8.30醉后早晨(《日出 ——见于一个无比幸福的早晨的日出 在黑暗的尽头》)

  明日天寒地冻 日短夜长 路远马亡

  一只空空的杯子权做诗歌之棺 暖如地血 寒比天风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1987.5(《枫》)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五月的麦地》)

  我无限地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 从黎明到黄昏 阳光充足 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春天春天 他何其短暂 春天的一生痛苦 他一生幸福(《秋日想起春天的痛苦 也想起雷锋》)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爱情保持一生 或者相反 极为短暂 匆匆熄灭 愿我从此再不提起 再不提起过去 痛苦与幸福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唯黄昏华美而无上。(《秋日黄昏》)

  海子躺在地上 天空上 海子的两朵云 说: 你要把事业留给兄弟 留给战友 你要把爱情留给姐妹 留给爱人 你要把孤独留给海子 留给自己 1987.5.27夜书(《为什么你不生活在沙漠上》)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 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吐出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 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 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1987(《祖国(或以梦为马)》)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1988.2.28夜(《夜色》)

  今天有家的 必须回家 今天有书的 必须读书 今天有刀的 必须杀人 草原的天空不可阻挡(《我飞遍草原的天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1.1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 他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的繁殖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1989.3.14凌晨3点~4点(《春天,十个海子》)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三、海子的诗论

  寻找对实体的接触——直接面对实体

  我喜欢塞尚的画。他的画是一种实体的画。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质量和体积。这就足够了。

  诗,说到底,就是寻找对实体的接触。这种对实体的意识和感觉,是史诗的最基本特质。当前,有一小批年轻的诗人开始走向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揭开黄色的皮肤,看一看古老的沉积着流水和暗红色血块的心脏,看一看河流的含沙量和冲击力。他们提出了警告,也提出了希望。虽然他们的诗带有比较文化的痕迹,但我们这个民族毕竟站起来歌唱自身了。我决心用自己的诗的方式加入这支队伍。我希望能找到对土地和河流——这些巨大物质实体的触摸方式。

  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唤和一种微微的颤抖。我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种籽穿透一切在民族宽厚的手掌上生长。我写了河流。我想触到真正的粗糙的土地。

  其实,实体就是主体,是谓语诞生前的主体状态,是主体的沉默的核心。我们应该沉默地接近这个核心。实体永远只是被表达,不能被创造。它是真正的诗的基石。才能是次要的,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这黑乎乎的实体照亮,使它裸露于此。这是一个辉煌的瞬间。诗提醒你,这是实体——你在实体中生活——你应回到自身。

  诗不是诗人的陈述。更多的时候诗是实体在倾诉。你也许会在自己的诗里听到另外一种声音,这就是“他”的声音。这是一种突然的、处于高度亢奋之中的状态,是一种使人目瞪口呆的自发性。诗的超现实平面上的暗示力和穿透力能够传递表达这种状态。这时,生命力的原初面孔显现了。它是无节制的、扭曲的(不如说是正常的),像黑夜里月亮、水、情欲和丧歌的沉痛的声音。这个时候,诗就是在不停地走动着和歌唱的语言。生命的火舌和舞蹈俯身于每一个躯体之上。火,呼地一下烧了起来。

  对着这块千百年来始终沉默的天空,我们不回答,只生活。这是老老实实的、悠长的生活。

  那些民间主题无数次在梦中凸现,为你们的生存作证,是他的义务,是诗的良心。时光与日子各各不同,而诗则提供一个瞬间,让一切人成为一切人的同时代人,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

  克利说:“在最远的地方,我最虔诚。”是啊,这世界需要的不是反复倒伏的芦苇,旗帜和鹅毛,而是一种从最深的根基中长出来的东西。真东西。应该向上生长出来。

  可能诗仍然是尘世。我依然要为善良的生活的灵魂唱歌,这些灵魂不需要地狱。太阳照亮了成家立业的人们。即使离去了,这一次生命和爱依然是我们温暖的时光。到善良的人们中用心去生活一次吧。

  我是说,我们不屑于在永恒面前停留。实体是有的,仍是这活命的土地与水!我们寻求互相庇护的灵魂。我仍然要在温暖的尘世建造自己就像建造一座房子。我是一个拖儿带女的东方人,手提水罐如诗稿,那么,永恒于我,又有什么价值

  我一直就预感到今天是一个很大的难关。一生中最艰难、最凶险的关头。我差一点被毁了。两年来的情感和烦闷的枷锁,在这两个星期(尤其是前一个星期)以充分显露的死神的面貌出现。我差一点自杀了:我的尸体或许已经沉下海水,或许已经焚化;父母兄弟仍在痛苦,别人仍在惊异,鄙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那不是我。我坦然地写下这句话:他死了。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下来了,我——一个更坚强的他活下来了,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强者的尊严、幸福和神圣。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过去蜕下了,如一张皮。我对过去的一张面孔,尤其是其中一张大扁脸充满了鄙视……我永远摆脱了,我将大踏步前进。 我体会到了生与死的两副面孔,似乎是多赚了一条生命。这生命是谁重新赋予的?我将永远珍惜生命——保护她,强化她,使她放出美丽光华。今年是我生命中水火烈撞、龙虎相斗的一年。在我的诗歌艺术上也同样呈现出来。

  我确实也是茫然而混沌,但我确实是一往直前地拥抱生活,充分地生活。我挚烈地活着,亲吻,毁灭和重造,犹如一团大火,我就在大火中心。那只火焰的大鸟:“燃烧”——这个诗歌的词,正像我的名字,正像我自己向着我自己疯狂的微笑。这生活与生活的疯狂,我应该感激吗?我的燃烧似乎是盲目的,燃烧仿佛中心青春的祭典。燃烧指向一切,拥抱一切,又放弃一切,劫夺一切。生活也越来越像劫夺和战斗,像“烈”。随着生命之火、青春之火越烧越旺,内在的生命越来越旺盛,也越来越盲目。因此燃烧也就是黑暗——甚至是黑暗的中心、地狱的中心。

  我仿佛种种现象,怀抱各自本质的火焰,在黑暗中冲杀与砍伐。我的诗歌之马大汗淋漓,甚至像在流血——仿佛那落日和朝霞是我从耶稣诞生的马厩里牵出的两匹燃烧的马、流血的马——但是它越来越壮丽,美丽得令人不敢逼视。

  我要把粮食和水、大地和爱情这汇集一切的青春统统投入太阳和火,让它们冲突、战斗、燃烧、混沌、盲目、残忍甚至黑暗。我和群龙一起在旷荒的大野闪动着亮如白昼的明亮眼睛,在飞翔,在黑暗中舞蹈、扭动和厮杀。我要首先成为群龙之首,然后我要杀死这群龙之首,让它进入更高的生命形式。生命在荒野不可阻挡地溢出,舞蹈。我和黑夜,同母。

  但黑暗总是永恒,总是充斥我骚乱的内心。它比日子本身更加美丽,是日子的诗歌。创造太阳的人不得不永与黑暗为兄弟,为自己。

  太阳就是我,一个舞动宇宙的劳作者,一个诗人和注定失败的战士。总而言之,我反抗过生命以外的一切,甚至反抗过死亡,因此就在这上天入地的路途上,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地狱之火烧伤他的面颊,就像烧伤但丁一样。

  如今雨水已淡 瓮中未满 千秋·我怎么记得住 已经过去的一千个秋天

  四、死亡后记 西川

  约翰·顿说过这样的话:“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我想约翰·顿虽然指出每一个人的死都与我们有关,但他绝无意使每一个人的死都成为一种话语。换言之,我们从那死去的人身上所看到的,不是那人的死而是我们自己的死。这种醒悟使我们向生命睁开眼睛,知道我们还活着,而且还不得不忍受太具体的生活内容。

  我不否认海子自杀有其形而上的原因,更不否认海子之死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意义,但若我们仅把海子框定在一种形而上的光环之内,则我们便也不能洞见海子其人其诗,长此以往,海子便也真会成为一个幻象。

  以下是我所知和我所猜测的海子自杀的原因: (1)自杀情结(2)性格因素(3)生活方式(4)荣誉问题(5)气功问题(6)自杀导火索(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

  我不想把死亡渲染得多么辉煌,我宁肯说那是件凄凉的事,其中埋藏着真正的绝望。有鉴于此,我要说,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和时代生活中的种种黑暗、无聊、愚蠢、邪恶真正较量一番。 1994年5月31日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六):肉眼凡胎能否勘破一个海子和这世界

  天堂还是地狱,并非那么容易界定。

  诗人的味道是苦的,也是自相背离的,他们孱弱而又勇敢。

  他们表达,但选择了诗行。

  诗是什么?是一种最贴近灵魂却永远在被误读的表达方式。

  诗人在诗行里为自己保留了一切,却又赤城而无畏地诉说了一切。

  世人都误解了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作。这首诗里充满了暖色的色调和明媚的光影,满溢生的希望和幸福。但读完这本集结了海子毕生创作的作品集,你会发现,这首诗并不能代表全部的海子。

  只是普世只接受普世能听懂的语言,或者趋近光明本来就是一种万物生存的本能。

  事实上,海子诗中的意象纷繁而庞杂,河流、火、太阳、黑暗、血、沙漠、远古、大地、村庄、母亲、姐妹、父亲、国王、宇宙、星辰、头颅、暴力、粮食、草原、西方、东方、蛇……

  他热血但又绝望。

  如果给海子的诗定一个底色,那应该是赤红而又洒满灰烬的。

  他诉说着开端,诉说着太阳,诉说了光明和希望,也诉说了死亡,诉说了挣扎,诉说了毁灭和虚无。

  他的诗句似发声于天地间又总像喃喃自语,打破了逻辑,冲破了束缚,跳出了语言的审美与规矩的方圆,也跃出了文化与地理的隔绝。

  诗人背负着痛苦而来,似乎也背负着某种关于人类的使命。

  在读这些诗的时候,会常常觉得混乱,辨不清海子的来处。

  他有时像一个先知,穷尽短暂一生告知着世人听不懂的关于人类命运的神谕。

  “我写长诗总是迫不得已。出于某种巨大的元素对我的召唤。”——《诗学:一份提纲》

  他有时又像来自地狱的人,诉说死亡和毁灭的模样。

  “归根到底,我是倾心于阴沉,寒冷艰涩,深不到底。”——《动作(<太阳▪ 断头篇>)代后记》

  他终归是来自人间吧,有血有肉,有希冀有欲望,更有生而为人的局限和无奈。

  “可能诗仍然是尘世。我依然要为善良的生活的灵魂歌唱……手提水罐如诗稿,那么,永恒于我,又有什么价值。”——海子《寂静(<但是水、水>)原代后记》

  这些味道都有,它们混杂在一起,于是你也模糊了味觉,失去了方向。

  而谁又能说他见识过所谓真正的天堂和地狱。你和我身处人间,可你我真的看得清眼前的烟火人间吗?

  诗人走了,人们知道了他卧轨自杀时摆在身边的那几本书籍,却永远不会知道他为何选择离开?也不会知道他躺在铁轨上,听着火车隆隆驶来时想到了什么?

  是完成了此生的使命?是彻底的绝望?是认定抵抗不了生的虚无?还是只是忍受不了灵魂承载的痛苦……或者只是累了。

  都没有答案了。

  书的编者西川在后记中说,“一个活着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谈论他人的死亡的。”而西川尽可能客观详实的表述了关于海子自杀的几点相关的原因,是希望海子的死不要被一些人曲解,更不要成为中国诗坛是一些后来人仿效的行为,以至于中国失去更多像海子一样的诗人。

  诗人走了,他的诗和他的一生都任由人评说。而我们没有二郎神的那只天眼,又该如何去解读一个这样的海子和我们眼前的世界?

  哪怕是天眼,也只能看到一个多维空间和未来时间维度的种种。

  却辨识不出伟大的灵魂和精神。

  所以我们解读的是我们眼中的海子和我们眼中的世界,解读的是我们所认知的客观与主观的种种。

  隔着时空,隔着误解,依然在诗人的字里行间听见了共鸣的声响。

  这就够了。

  还有,今天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人都应该感谢这本书的编者——西川先生。他在海子还未得到世人认可时,在海子逝世后顶着外界的曲解和猜疑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编撰了海子的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作品全集。如果没有西川,我们就看不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海子。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黑夜的献诗》 海子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七):祭日--海子胸前的书

  你写完了所有需要被写的诗。

  所有的豆和正确的种法。

  所有的木筏和正确的麻绳。

  还是春天,嘈杂的复活中

  你悄然的死去。

  去哪里踏青?

  那片森林,海洋, 还是中国的乡村。

  --26日凌晨

  诗这个东西和这个世界上其他所有的东西一样 它出生的那一天起 无论究竟它有怎样的品质 永远阻止不了无知者的诋毁讽刺 和另一些无知者的附庸风雅。

  它只能感动 真正拥有它的一小部分人。

  与诸多发情期诗人的寂寞不同。海子不是刻意成为孤独者 他的朋友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诗歌是对话的内容。

  对于这个时代 海子没有牢骚 只有抱负。

  海子的大诗有一种美:

  让你可以充满力量的穿过未知和异议走向更大的自己;

  却没有一丝力气去附和别人和诋毁这个世界。

  恰恰写在了不同寻常的一天。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八):把身体埋在地下,让灵魂留在人间

  一直就很喜欢海子的诗,特别是《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然而今天又看了他写的其他的诗,顿时觉得每一首诗都充满了温柔的情怀,我想那是一种叫做海子的情怀,也叫做诗人的情怀。

  每当我联系到海子卧轨自杀结束生命的方式时,我又在想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心怀美好的诗人选择了自杀呢?而我又是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生存的权利,也有选择死亡的自由,只是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心怀美好的诗人,选择这样决绝的方式来向这个世界告别是难以理解的。

  此时此刻我只想用一个平凡人的心态来感受他自杀时的心态。也许死亡可以让人抛弃许多的胡思乱想,做一个更加纯粹的人。卧轨自杀只是让身体停止了呼吸,但他让列车把灵魂带往了远方。

  海子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相信他的灵魂依然留在人间。我想这也许就是他选择卧轨自杀的原因,也是一位伟大诗人的死亡方式。他死了,他也活着!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九):远在远方的风

  那年9月,我驾车纵穿川西草原,途径青海,奔向敦煌。旅行总是快乐的,但回忆中的情感,却充满莫名的惆怅。

  在德令哈,误入岔路,一路颠簸到了外星人基地,未见外星人,只有碧蓝的天空,惨白的云,墨黑的咸海,金黄的戈壁,如同踏足月球,寸草不生,恢弘荒芜,那一刻心中涌上的悲意竟无可名状,没有来由。

  后来的旅途,在欢声笑语中望尽河川美景,好多细节都忘记了,记忆中只有草漠和沼泽绵延向无际的远方,柏油的路笔直插向天际,酷热的骄阳将头皮晒得吱吱生响,风像一张巨大的口袋要将万物收纳。

  因着迷路德令哈,行程比预计晚了几个小时,前往当日目的地大柴旦的路上,天色已晚。一路看烈日变得温柔,慢慢躲进地平线后,黑夜悄悄从地下爬出来,氤氲如魅,黑暗中只有汽车的轰鸣和风的呜咽,白日里荒芜得如同生命绝迹的大漠此刻却像藏着数以万计的灵魂,他们在这大漠漂浮了千年,和着风声哭泣,哭声犹如马头琴悠远的吟唱。

  于是我好像有一点捉住了心底那一点点悲凉孤寂的情绪,是因着巨大的荒芜里,我渺小得如同一粒沙,大地和时间,都可以将我忽略不计,无论活得多使劲,也挣不脱滚滚时间长河向前奔腾的力量,只能随之翻滚。

  多怀念当毛头小丫头的年岁啊,天真烂漫快乐无边幸福的生活比蜜甜,每一天都是明晃晃的晴朗着,太阳把蓝天白云和高高的绿树晒得能滴出甜甜的蜜来。不曾见过荒漠,就没有烦恼和忧伤。

  我想起了海子的《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九月》

  海子,一个遥远的陌生人,除了百度百科的只言片语,我并不曾深入了解过有关他的任何信息,甚至他的诗我也只读过寥寥几首。《九月》却是我读过的不多的他的诗里,我最爱的一首,像是我在戈壁大漠的旅途中,心底深处的呐喊。

  《九月》有很多的版本,我说的是被唱出来的。许巍,李志,毛华锋,朴树,周云蓬……好像数不尽。他们好像为海子填补着《九月》的前篇、序曲、华彩、续章。这一部部《九月》的长短篇,只有周云蓬版本的词来自于海子的原诗,曲作者张慧生,也和海子一样死于自杀,还在唱着的周云蓬,他的眼睛看不见,却比我们看的更宽广,更遥远。

  童年像远方的风,吹在心上,单纯如广袤的草原,野花繁茂生长,我哼着《九月》,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诗全集》读后感(十):海子二十七周年:未来沉下去 只有文字痴长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是海子很早发表的一首诗,被收录为《海子诗全编》的第一篇。那时海子的语言还没有那么抽象,诗意也没有那么迷离,但从中我们已经能看到海子短暂的一生中一以贯之的思想——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原始意象的执着。

  海子的创作生涯是孤独的,一开始的某些语句和片段还能让人感到这个年轻人的才气“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但渐渐地,海子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义世界——麦子,太阳,马匹。。。这得益于他的大诗理想,人们无法理解他的诗了,也难怪,谁能告诉我这句诗在说什么“草原上的天空不可阻挡,互相击碎的刀剑飞回家乡,配在姐妹的脖子上,让乳房裸露,子夜的金银顺河流淌”(1988.8.13)。人们更能理解的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样的时代诗人。

  海子本人更看重的是他所谓的“大诗”,即《太阳·七部书》,《河流》,《但是水,水》这些长诗,他致力要写出《神曲》《浮士德》这样的伟大的诗歌,他称之为“唯一的真诗”。海子对伟大的诗歌也很明确“伟大的诗歌,不是感性的诗歌,也不是抒情的诗歌,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西川和骆一禾也更推荐他的大诗,但我却觉得他的小诗写的更好。也许可以说,海子的大诗创作是王子冲击王座的过程,但是他失败了,他没有登上王座,他以王子之身告别了人间,很遗憾,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没有出现但丁或者歌德,但我们确实拥有了足以媲美“梵高、陀思妥耶夫斯基、雪莱、韩波、爱伦坡、荷尔德林、叶赛宁、克兰、马洛、卡夫卡、席勒、尼采”的诗歌王子。

  从思想上看,小诗和大诗是统一的,是主体对实体的接触,原始力量坚强而执着,海子的诗歌总是回到生命存在本身的原始状态,“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荣格曾说“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他吸引、压倒并且同时提升了他寻找表现的观念,使这些观念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海子将金字塔,敦煌佛教艺术,《旧约》等称为更高一级的创造性诗歌,海子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写道“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向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把握这一条海子内心深处的执念,他的诗句,再没有不懂的了。

  大诗小诗是海子的说法,他的小诗,等同于抒情诗。海子的抒情诗,更多地是关于爱情和自我,比如“山岗上的四姐妹,所有的风都向他们吹,所有的日子都向他们破碎”,或者更为直接“去看看他,去看看海子,他可能更加痛苦,他在写一首孤独而绝望的诗歌”,但一个诗人最根本的思想是不会变的,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声音,海子写自己,写爱人,也是在写人类,写原始意象,一切都是人类的痛苦与幸福。

  博尔赫斯有这样的观点“我经常怀疑,究竟诗的意义是不是附加上去的?我相信,我们是先感受到诗的美感,而后才开始思考诗的意义”。海子小诗的语言美,表现的更为直接“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小诗独立成篇,回味悠长。

  海子在讲大诗创作时,提到了东方诗的文人趣味,“这一次全然涉于西方的诗歌王国。因为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比如说,陶渊明和梭罗同时归隐山水,但陶重趣味,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他要强调的是对生命存在本身的思考,他认为这在中国古典诗中是不存在的。但在海子的诗中,或直接,或隐约,都能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海子多次吟唱屈原,庄子,讲莫邪剑复仇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的语言中传达出的用词简练和意蕴悠长。当我读到“哪辆马车,载你而去,奔向远方。奔向远方,你去而不返,是哪辆马车”,不禁觉得这就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现代版。虽然海子很可能并非有意为之,但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子写诗,是带有明确的自觉的,他是积极的,是有使命感的。在他的诗论中,多次提到当时中国诗歌的问题和出路。海子并不是一个遗世独立的天才诗人,他的使命很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写出一部大诗,这对中国,对诗歌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和海子的诗相比,海子的死亡更通俗。他天才而短暂的一生更让人着迷。他和人们想象中的诗人一样,贫穷而孤独,在年轻的岁月里写着抒情的诗歌,拥有多次有始无终的爱情。

  海子出生于安徽农村,15岁入读北大法律系,那个年代未成年读名牌大学的并不像现在这么少,大学时开始写诗,毕业后被分配到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其间有这样一个故事,海子的妈妈来学校小住,他们在学校操场散步的时候,正好看见校里的一位领导,领导主动和他打招呼,可他却很冷淡。他妈妈当然说他的不对,但海子说,别看他是领导,其实没什么文化。(大概如此)我似乎能看到海子在那个比今天更加官僚的社会里的生活。海子家里很贫穷,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是海子赚了工资后买的,在海子给妈妈的信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妈妈,今年我要发大财了,我写的好多东西就要发表了,都给咱们家”这竟是比海子的诗更让我难过的一句话。

  海子自己选择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如他所写“为什么一个人总有一条通往地下永不回头的路?”但每每想到海子生前写的《死亡之诗》,他的自杀就不再是诗人的自杀,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永远的离开“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凌乱的骨头,放入一个小木柜。带回它,象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但是,不要告诉我,扶着木头,正在干草上晾衣的母亲。”27年过去了,海子的父母若健在,也该过了古稀之年,不知他们今天想起査海生,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悲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