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沉重的翅膀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0 11: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精选10篇

  《沉重翅膀》是一本由张洁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34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一):沉重的翅膀豆瓣书评有感

  写书评难免会收到个人喜好的影响,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客观的吧。

  在读沉重的翅膀的时候,我的心情确实是比较沉重的,我当时并没有在意它是不是得了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只是把它当做一本普通作品来读,但在读到最后的时候,那种沉重感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了,从表面上来看,作品的基调是消极悲观的,但实际上,作者在最后表达的却是乐观向上的。

  这部作品的诞生与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刻的要求作者写出完全符合我们现在审美的东西,再者,作者的某些语言也确实能打动人,并不是像某些书评里说的大段说教,对话像发言稿一样,仔细读的话便会发现作者的内心想法和她所想表达出的意义。

  我喜欢作者锋利的言辞,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说真话的人并不多;我佩服作者丰富的经济行业工业建设知识,读的时候不敢相信作者竟是个女同志;我赞叹作者长远的眼光和超前的思想,许多还未发生的改革已经被她预见到了。另外,作品在对人物特征和心灵独白以及爱情这个美好事物的刻画上,也显示出了她作为女人的细腻与温柔,犹深深地记着那一句写莫征的,他嫉妒那风。因为风带走了圆圆说给他听的甜蜜的情话,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让人心里为之一动。

  另一方面,作品中有大段的专业语言读起来确实比其他种类的小说枯燥,但她写的就是改革,就是政治,不是单纯的言情和伦理,就主题来说,作者也是成功的,打开豆瓣看到的第一句评论是:写不起就别写。看到让人很心寒,不是对作者的心血被人糟蹋的心寒,而是对一部分读者或狭隘或冷漠的心寒。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二):现实应该比虚构的还要残酷

  张洁文集里的第一本,张洁第一部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沉重的翅膀。好像这本书是因为十分出彩地写出了改革艰辛以及通过改革这个题材塑造的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改革家的形象而获奖。小说的立意和结构对我的印象一般,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官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我个人认为不是我这种IQ和EQ都非常低的人所能驾驭的。既然作者在文章中写出了这个方面,我觉得应该在现实中也会存在,而且还要残酷。对于一个一直在在象牙塔中学习的人来说,真的这种复杂的关系我实在搞不懂,当然在评奖学金和竞选职位时我也能体会到这种利害关系所造成的人人之间关系的异动,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一些优缺点(更多的是缺点)和个人的善恶(更多的是恶)被凸显的十分明显。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想来想去可能是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但同时人又是群居的,非野蛮的,所以在涉及到利益时,人又保持着一定的“容忍”和“谦让”,但是潜意识里人们是要趋利避害,所以往往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十分发达,发达的令人发指,什么厚黑学啊,什么左右逢源啊,什么圆滑处世啊。有时这种现象以传统为幌子,让人哭笑不得。同样因为这个,个人很难判断灰色到底是属于白色还是黑色,价值混淆错位。看待事情不能非黑即白,但是为人处事一定到非黑即白。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为人处事的中间加一个灰色地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一个人本质是好的,肯定要好好珍惜;一个人本质不好,我能离远点就远点,玩不过你我躲你可以吧。还有就是圆滑处事,个人认为这种处事方式最抹杀人性,人本来就有善恶好恶,为什么一定要磨掉棱角,随波逐流。人外在上可以方圆,但是内心一定要清明,一定要有一把善恶的称,称量自己与他人。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三):评论沉重的翅膀

  《沉重的翅膀》基于对生活现实、改革进程的感受和认识,作者重彩浓墨地描绘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悲壮斗争,着力表现他们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揭示他们不仅不向直接的对立面妥协,而且还敢于在旧习惯、旧观念的包围中高高举起标新立异的旗帜,义无返顾、一往无前的精神。尤其是郑子云,这是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具有丰满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当代中国脊梁式的人物。作为优秀的高层领导干部,郑子云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年老多病,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又驱使他勇敢地投入改革的洪流,力图从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为企业管理探索新路。小说将他放在与对立面人物——田守诚的激烈较量中,放在新旧意识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不安分”的性格和时感疲惫、寂寞的内心,叙说他那悲壮的斗争历程。

  田守诚和郑子云的对立,具有强烈的政治斗争色彩。他长期混迹官场,老谋深算,善弄权术,惯于见风使舵。对郑子云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努力,不仅冷眼旁观,而且处心积虑地找岔子、钻孔子,无孔而不入;他悉心保养身体而静候多病的郑子云不战自垮;他不择手段地要将郑子云十二大代表资格“弄下来”,因为凭他的政治嗅觉,郑子云会成为“改革派”中的“亡命徒”。这场发生在党的十二大之前的两个政府部长间的“鏖战”,实际上,是我国当时阻遏改革与力主改革两种社会势力较量的缩影。

  与此同时,小说还着力表现郑子云、陈咏明们始终须面对的传统意识、“左”倾思想、庸人哲学、惰性心理,世俗观念等“惯性势力”的严重挑战,在一张“无形的网”中左冲右突的情状。副部长孔祥、局长宋克、郑子云秘书纪恒全等人跟郑子云、陈咏明的矛盾对立,典型地显示了这类新旧观念的冲突。孔祥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宋克的偏狭和嫉护,纪恒全的世俗眼光和奴态心理,势必要驱使他们走向改革者的对立面。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四):一个时代

  等我们这个时代过去了,不知道会留下什么,扎克伯格?范冰冰?艳照门?任志强?

  这不能算是个评价,顶多算个读后感。我已经很久很久没写超过二百个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包括日记。

  小学时候,学过张洁的挖荠菜,因为非常普遍的菜,在我们家那边,所以非常喜欢这个人。

  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

  我是个历史盲,也是个政治盲,可我喜欢里面洋溢的热情,以及针对一些问题,那些敢于面对和解决的人。虽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可是文学就是这么好,也许作者根本没想来表达什么,而我们,却可以想一想,其他的事情,受到一些启发和引导。

  敢于做事并承担责任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多了吗?人是增多了,但这种人是不是增多了,我不敢肯定。

  目前也算踏入,所谓的社会一年了,还是懵懂加任性,我很是讨厌约束我,可我觉得自己至今未融入,现在我做的工作和我内心的想法,完全没有契合的地方。

  是的,我的工作做的非常合格。

  可我找不到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对公司,对这个工作,没有责任的东西存在。

  更谈不上对自己了。

  总是这样杂乱,总之,感谢那些人,也感谢作者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认真思考下,在这么大的一个社会下,我,在做些什么。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五):沉重的时代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时会写下“教科书式的语言”,“人物太多,个性难以突出”,“意识形态浓厚”等批注,在看到最后,想当然地认为这本书的政治一定无比正确,而且其中的“改革风“似乎在叙述着整个八十年代,看到后记才知道原来作者所说的”改革“,在当时并未全面落实,而且这本书一经发行还有着”政治性”地错误,我当时感到一阵恐惧,难以想象当时“符合标准”的文学作品该是多么枯燥无味,难道真的只是清一色地宣传政治,如水一样平淡吗?

  那时候的政治似乎也变了味道,本来是为了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却变成了”涂着共产主义油漆的封建主义“,多少人在机关勾心斗角为自己谋利益,或者混吃等死捧着铁饭碗尸位素餐,多少有见地有能力的人被打压埋没,这样尖锐的问题在当今也是存在着的,搭载着沉重力量改革的翅膀还能盘旋多久,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地涅槃高飞?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六):《沉重的翅膀》读后感

  读大学时一直想读的一本书就是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只是一直都没有找到,直到去年在拉阔书吧上看到有电子版的,就下载来,只是一直没有时间。从过年开始直到最近才断断续续的读完,因为那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时代,有很多那个时代特有的名词,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时代。

  张洁《沉重的翅膀》最初发表于1981年,1984年修订后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反映国情、倡导改革想必是当时文坛肩负的使命,作品于是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及旧一套的权力、政制模式仍在主旨着国民思维的年代,作者能够大胆地表达这些想法,精神可嘉。相信作品面世后所引起的争议也早在预料之中。

  八十年代初,经济开始试图冲破积年的重负,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之时,作家们也在努力冲破历年生成的思维定势。经历过文革时期草木皆兵、步步为营式的压抑,如今要解除思想负担,改变习惯,回复到自由无束的漫想中去,这需要时间。作者重彩浓墨地描绘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悲壮斗争,着力表现他们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揭示他们不仅不向直接的对立面妥协,且敢于在旧习惯、旧观念的包围中高高举起标新立异的旗帜,义无返顾、一往无前的精神。尤其是郑子云,这位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具有丰满性格的改革家、政治家形象。作为优秀的高层领导干部,郑子云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年老多病,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又驱使他勇敢地投入改革的洪流,力图从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为企业管理探索新路。小说将他放在与对立面人物——田守诚的激烈较量中,放在新旧意识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不安分”的性格和时感疲惫、寂寞的内心,叙说他那悲壮的斗争历程。

  我喜欢里面洋溢的热情,以及针对一些问题,那些敢于面对和解决的人。虽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可是文学就是这么好,也许作者根本没想来表达什么,而我们,却可以想一想,其他的事情,受到一些启发和引导。 感谢作者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认真思考下,在这么大的一个社会下,我,在做些什么。还有当我们这个时代过去了,会留下些什么,扎克伯格?范冰冰?艳照门?任志强?......

  《沉重的翅膀》读后感(七):事件格式化、人物脸谱化

  在“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里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位列第74。同时也是第二界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套用一个俗不可耐的评论:本书讴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献身于工业战线体质改革的人们,书中人物上至部长下至班组工人。

  很多客气的评论说这是一本时代感很强的书,我还是觉得这只是政治的产物,有种命题作文,为时代歌功颂德、摇旗呐喊的味道。书中事件格式化、人物脸谱化。郑子云夫人夏竹韵的作为、陈永明夫妻的肉麻、吴国栋刘玉英的僵局、工厂小青年杨小东等的转变、看门老头的感动……假的不能再假。托翁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

  本世纪初,有一位映像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由于他画的天空全是红色的,引起轩然大波,认为画家是存心标新立异。然而,当人们步出画廊时,伦敦因为污染的缘故,本应该是蓝色的天空确实是红的。我更欣赏中国文学界的另类王小波,他文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我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真是我写的这个样子”。

  张愚读书笔记之《沉重的翅膀》

  2016/07/2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