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鸟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鸟读后感锦集

2020-11-09 01:19: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鸟读后感锦集

  《鸟》是一本由[法] 儒勒·米什莱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鸟》精选点评:

  ●这套书翻译真不咋地,这本算不错的了。

  ●一首赞叹生命的诗

  ●买了这个系列的安利,评价统一写在这本好了。总体来说是科学刚刚兴起的时候,对于自然的研究的描绘,对于大众读者来说,与其当成散文或是科普,不过对于理科生,或者习惯了国家地理/博物/Newton这种科普读物的遣词造句的人来说的话,这一系列的书在感性的描绘方面给人的印象反而会更深。如今我们在搬砖的时候还能保有这种浪漫的想象吗?即使我们对于自然的探索或许相比那个时代反而面对着更多的未知?

  ●可爱的书

  ●大梦初醒

  ●在国内经过长期实用主义理科教育以后 我真的不太能够认可这种表达方式 矫情 文艺 哲思这几个词其实界限非常模糊 只能说这本书我觉得真矫情 (当然翻译就不说了国内译者英文译的好的都不多更别提法语了)

  ●厉害的书!

  ●制作精美,散文,不太习惯。

  ●译出语真的是中文吗

  ●dreadful……dreadful sentimentalist……

  《鸟》读后感(一):看上去很美

  儒勒的柔情和棉絮一样,他将这团温柔撕成千万缕,化作披覆鸟禽的羽毛。

  书中洋溢着对鸟的赞美与迷恋,这是一种平等的,不分隔阂的对视与记叙。对于各种鸟类的描写也是细致至极,作者的情感都随着这些法式特有的诚挚句子满满散发出来。

  除此之外,我并不是很感冒,以后可能会再次翻看法语版,书中印象最深的是结尾对于夜莺的挚爱与平等的对待。

  还是有点小失望的,比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还失望。

  《鸟》读后感(二):我想说 我喜欢它的封面 好像我自己在飞

  我只是好像看到了 自己

  小品一下

  、

  安静的时候看这本书

  好像自己会变成很纯真的孩子

  我本来就是很纯真的孩子呢

  吼吼~

  爸爸让我看王国维

  可是我不喜欢不细节的东西

  我觉得你很有细节哦

  《鸟》读后感(三):好书还得高水平的翻译

  不懂法语,所以也不知道法文原书究竟如何。但是就凭儒勒米什莱一百多年来的盛名,此书(原著)当非泛泛之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这一系列《鸟》、《虫》、《山》、《海》排版印刷都还可以,译文却不敢恭维,只能说一般。如以严复先生“信、达、雅”的标准衡量,译者可能“达”都未必,更不用说“雅”。比如这一句:“再怎么不识字、无知而麻木不仁的人,一旦走进我国自然博物馆的展厅,无不怦然心动,产生一种敬意,几乎可以说产生一种恐惧。”(P49)这样硬译下来,文采全无,读来味同嚼蜡。

  李玉民教授翻译的法文名著也读了一些,时隔多年,记忆已不清晰,不过印象里还不至于如此。此书大概是合译者“功劳”居多。

  文学创作是需要天分的,翻译文学作品更需要双重的天分,希望这个时代能多出一些翻译的高手乃至大师。

  《鸟》读后感(四):翅膀及自由

  我是通过杜拉斯的文章知道米什莱的。杜拉斯说:“是米什莱。米什莱。还是米什莱。催人泪下。”她像轻唤情人一样。我就想杜拉斯这样一个人,该喜欢读什么样的文字呢?于是立刻搜索了米什莱的资料,感谢发达的科技,让我这么容易了解一位伟大史学家、作家。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米什莱写了一部《女巫》,果然,他是最接近神秘的,这也是杜拉斯追崇米什莱的原因吧。我读了《女巫》中的一些段落,决定留到最后再阅读,好东西留到最后,况且我也偏爱非正统的东西。还有一个原因,我得先从相对简单的阅读,我感觉读《女巫》这样的深入人性和历史的书籍,我还没准备好。我喜欢阅读纸质书,在网上选了很久,决定先买中文版的《鸟》和《大自然的灵魂》这两本。

  收到书,我首先阅读的是《大自然的灵魂》,这是一个选本,封面设计得很漂亮,充满了自然的神秘感,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人,没有嘈杂,字里行间都是自然的密语,心情在宁静中穿行在大山、树林、深海之中。之后读《鸟》,说不清为什么就爱上这本了,一遍都读不够,忍不住多次翻阅,随意翻到一页,那些文字都好像第一次看见,充满生命力。

  左拉对米什莱推崇备至,说起来杜拉斯和左拉并不是我喜欢米什莱的原因,对大自然怀有敬畏和感恩的人都会喜欢米什莱。

  鸟,翅膀!翅膀!云雀嗓子的自由!军舰鸟御风的自由!雨燕穿风越雨的自由……面对黑夜和死亡的自由,这是《鸟》的启示。

  读米什莱的《鸟》,每一个句子我都不忍跳过,通篇都是自然的赞美诗。文字灵动而有智慧,叙述充满故事性。好像他时刻都在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你说:“哦,那不对,完全不对,你要用心,放低自己,把自己放在比翅膀低的角度来关注和理解这些天空中的精灵!你会敬畏它们,爱上它们。”

  译者在《灵魂的礼赞》中写道:“米什莱一颗忧戚的心,走出了野蛮的黑夜,走出了历史的阴影,回到大自然的光天化日之下,感到自然万物是那么丰美和旺盛,要在新的感觉中再生……思想的变化往往是隐秘而神奇的。从国家转向大自然,他猛地憬悟,感到大解脱,大释然了。比起自然界来,人类历史的风风雨雨又算得了什么,不仅渺小而荒谬,而且在永恒的宇宙中不过是一瞬间……”

  正如译者所写,一百多年后,米什莱的文字带我走进了大自然,走进鸟儿的世界。读着书中的文字,我的心也短暂地逃离了现实生活,从城市的水泥楼房里出来,飘到大自然中,漂浮在风云上,踮脚在枝桠间,恍若一只鸟,即使面临危险,我仍感到了自由和幸福,享受着大自然的一切恩赏,阳光、雨露、空气、云朵、森林和天空,甚至包括黑暗。我想若能拥有自由,哪怕是有风险,也值得追求。

  如果能许下一个最宏大的愿望,那一定是自由。鸟,拥有一双天然的翅膀,翅膀就是自由的象征,比起自由女神像更轻捷有力,更加亲近神秘。

  然而,在米什莱的笔下,翅膀不单纯代表自由,同时并存的是鸟类不稳定的命运,它们的爱,它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米什莱从“卵”说起,引出鸟类的爱。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吃了数不清的鸡蛋、鸭蛋、鹌鹑蛋,小时候还偷过树上的鸟蛋,但我从没认真对待过其中的一枚,直到读到米什莱的文字。吃鸡蛋的时候我忘了它可以变出一只小鸡,吃鸭蛋的时候,我忘记了它藏着一只小鸭,不过,儿时和伙伴偷麻雀蛋的时候,心里有过不安……这些看似平常的蛋,都能长出活灵灵的禽鸟,唯一的条件是亲鸟的爱。

  一只亲鸟把冰凉的蛋拢在自己温暖的身体下,开始了孤寂而充满希望的日子,它绝不能半途而废,展开翅膀到空中去享受飞翔的自由,它把卵抱在身下,倾注全部的爱,终有一天里面传出小嘴啄壳的声音,它满怀荣光地注视着即将出生的小家伙,这是它创造的奇迹。

  那些光秃秃的小家伙,从一出生就张着嘴巴等着喂养。鸟巢里没有储存的食物,所以母亲和父亲必须出去找食物,一点一点地喂给急喳喳叫着的幼鸟,直到教会幼鸟飞行,它们才从繁重的生计中得到片刻的脱身。

  从小孩子的口中我知道到了军舰鸟,它是真正的天空之子,但米什莱让我对军舰鸟生出说不尽的哀愁,正是翅膀,这翱翔风云之上的双翼,也是军舰鸟的弱点,在陆地上,它用几近萎缩的双脚负担着巨大的双翅,像个小脚的老太太。

  不论如何,翅膀仍是人类的向往。米什莱在书中引用了德国诗人吕克特的诗句:翅膀!翅膀!为了飞行,飞越深谷,飞越高山!翅膀也安抚我的心,曙光就是心的摇篮!乘清晨紫色的霞光,翅膀盘旋,俯视海洋!翅膀啊超然于生命!翅膀啊越过了死亡!吕克特诗句说出了人类向往翅膀的真谛:脱离地面,甩掉禁锢,到高空去。

  更多时候,人类把鸟当成空中的装饰品,当成对自由的向往。然而,深入鸟的世界,你会发现你是错的,鸟类是大自然最宠爱的使者,是可信的实干家。

  它们是自然秘密的窥探者,更接近神,人类费尽心力,发展科技,只因为有一个脱离地心引力的梦想。

  鸟是精巧的建筑家。鹭、鹳简单的编织;松鸡、棕鸟、灰雀懂得先编织一个底,再安一个尽量漂亮的筐;扇尾莺把三根芦苇精巧地缠在一起,而叶子则被夹在里面;金丝雀、金翅鸟、燕雀都是熟练的制毡工。

  鸟还是人类的工人。“在波旁岛,捕杀椋鸟是要付出代价的:它消失了,结果蝗虫占领额该岛,它们吃庄稼,并释放出一种呛人的干燥剂,使吃不掉的那些变得干枯。”“麻雀嘛,是掠夺者,是强盗,人们因此百般地辱骂它,诅咒它……于是人们意识到只有它能应付这场大战,打败在低洼地里肆虐的金龟子和数千个有翅敌人。”

  然而,鸟类的苦难数不胜数。一条冰冷的蛇在随时在打探它的踪迹,各种捕鸟器、猎枪……它们为自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想也许是因为鸟可以御风而行,俯瞰凡尘,所以才能歌唱着面对命定的苦难。每当阳光微亮,它们就为生活歌唱。

  我所写的只是我内心感受的十万分之一,因见识和心力的原因,总觉得还没把最好的《鸟》呈现出来,不过,更好的东西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吧,我相信当你静下心来阅读《鸟》,你的心就走上了自由之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鸟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