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哈佛幸福课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4: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10篇

  《哈佛幸福课》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吉尔伯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57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1-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一):说幸福的好书一本

  关于“哈佛、信息、课程、故事”这些关键词的书在我国早已层出不穷,新华书店民营书店都堆的满坑满谷,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全是故事,忒好看了,五花八门不亚于杂货铺子里的糖果。因此,编辑敢出这样的书时有压力的,这本书,没走老路,故事其实少反而依据多、考证多、理论多。只有三类人会掏钱买——一是当以前那种《哈佛故事》买回去的,这种拿到手翻了就会骂娘认为上当,不能退货就会觉得吃亏。第二种是买书纯为装点门面的祸害暴发户,暴发户没错,抢走爱书人的书则十恶不赦,他们买书因着是要装点门面书皮上印着的“哈佛耶鲁西点军校”字越大越好,这样显得有文化。如果清华北大西南政法实力够他们也会随时转头门户的。最后一种就是我这类人了,我们真喜欢书,所以不讨厌暴发户,但讨厌爱附庸风雅的暴发户。至于第一种自认为上当的人,我觉得好比有人捡了漏当废品,那是喜好类型的问题,我们无权鄙视。其实这书为什么能待见的人比较少逃不开民族性。我们中国人,要矫枉就一定得过正,事实上,幸福这个东西,不是GDP ,所以不能纯用指数去衡量,但这并不代表幸福不存在一些可整理成理论的纲领,这就不是相对绝对的问题了,而是,大部分中国人认定幸福与任何数字、理论、统计……粘合在一起,就一定不可相信。明眼人看出来了,其实“只要…就…”的模式是不可知论的滥觞,所以此问题是辩论不下去的。我觉得这书极好不耍滑头,你看看就明白了,当然你首先的是明白人,不然么——

  小人看老爷是明白的,老爷看小人是糊涂的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二):听哈佛“幸福教授”最科学的解读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不同的梦想,但终极目标却可以归至两个字,那就是幸福。幸福是不同层次的人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幸福是人们一致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也便借助很多方式来寻找获得幸福的答案。我们身边关于探讨幸福和如何收获幸福的书比比皆是,但能够让我们从中读懂幸福的真谛的显然是少之又少,在众多的名人的华丽的推荐声中这本《哈佛幸福课》脱颖而出。

  我心怀忐忑,怕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聆听这位极具权威的哈佛“幸福教授”的教诲。但庆幸的是,作者的言辞生动诙谐,没有把如我一类的草根读者拒“幸福”之门外。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的有趣的实验和作者自身的生活感受,提及了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甚至经济学家有关幸福的研究成果。作者是借助通俗的文字,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幸福。我也便第一次站在如此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幸福,了解了很多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我们通常想象的未来的幸福,想象自己现在的忙碌奔波,辛苦付出都是为了能够收获自己梦想中的那份幸福。却从未想过自己所认为的这份可贵的想象力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我们想象的幸福本身就有问题!它常常会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擅自填补或者遗漏一些重要信息,让我们高估了我们期待中收获的情感冲激波。它还常常会把我们现在的感受投射到未来,因而它所预测出的有关未来的感受是相当不准确的。我们对世界的体验通常是夹杂着现实和错觉,我们对过去的回忆也通常因为夹杂事实和理论猜测而不够准确。而更出乎想象力的意料的是就是我们自身心理免疫系统的作用,它会忽略微小的创伤却会在我们的心理受到大伤害时提供积极的心态让我们免受伤害。从来没有一个人让我如此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自己的想象力,了解自己的思想,我的思维在作者的调动下不能的做着运动。

  不得不说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大脑依然是一片混乱,关于如何撞上幸福我还是没有真正的理顺,这应该是我自己的问题,和作者无关,尽管作者在以一种轻松而幽默的方式传递着这些知识,但想要让我在读过一遍之后完全吸收还真是有些难度,毕竟哈佛之门的“幸福教授”,很多东西还是需要我们耐心来品的。但这本《哈佛幸福课》带给我的思维冲激是前所未有的,我想要的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很感谢哈佛“幸福教授”如此科学而系统的引导我们找寻幸福的真相,探索自己幸福之路。我必须好好的理一理自己的思维来沉淀一下幸福的真正来源。如果你至今对幸福的感觉有些混乱,我想《哈佛幸福课》能够最科学的解读幸福。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三):幸福课?规划课。

  且不说书好书坏,就说一条:这书的书名就是坑人。它从头到尾介绍的都是人做的计划和对未来的决定为什么是不准的,怎样才能准。

  应该叫《哈佛规划课》。

  再说内容,很多都和丹·艾瑞里教授的《怪诞行为学》重复了。虽然这两本书可能没有个先来后到,但我看这两本书却是有先后的。这本书对我而言的趣味性也就大大降低了——何况让你讲幸福课,你咋说着说着就到行为经济学去了呢?

  接着说书中的一些立论观点,立足很不稳固。过分强调自己所强调的那一部分因素而显得有失偏颇。

  前面提的问题非常非常多,最后给的解决方案却只有一条:要做一个决定时,先去问问正在执行这个决定的人的感受。是个好建议,而且加上整本书前大半部分的论证,确实很李菊福。但这本书若就是为了说这个,也太大费周章了吧?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四):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

  或许是我的期望太高了,或许是这本书出版的年代过早(2006年原版)或许是我太过愚钝。总之,阅读完这本书,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收获。

  我是在看完网络公开课“哈佛幸福课”,才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的。由于”哈佛幸福课“让我受益匪浅,后来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时,毫不犹豫的就接回来看。我想要从书中找到更多能够启发印证积极心理学的知识,结果事与愿违。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除了作者幽默自嘲的口吻以及对人类大脑的某些相关实验外,能够让我影响深刻的地方确实没有几处。

  读完全书,我就记着两个观点,一个是人类始终在进行自我脑补,比方说你的视觉盲区就是通过大脑来填补那部分图像的,又比方说色彩本身知识不同波长的光子在大脑特殊的成像。另一个观点是金钱食物等一系列的物质享受具有“边际效益递减”效应,也就是只要你拥有的物质足够将你从寒冷、饥饿、身体不适、疲惫不堪中拯救出来,更多的物质,无法带给你更多的幸福。

  此外我还对全文提到一个案例深有同感。1967年的电影《神鬼愿望》(Bedazzled)中的一幕——魔鬼花了许多天的功夫在书店里把所有悬疑小说的最后几页全都撕下来。那些早已身入其中的读者们心甘情愿用自己不朽的灵魂来换取故事的灵魂。 我前两天在阅读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时,就发现有10多张页码不见了,我当时的心情如出一辙。当然我是不会灵魂去交换的,换我肚皮上一磅肉倒是可以考虑。不过幸运的是,那本书只是排版有问题,并不是页码被人撕掉。那几张纸没有按顺序排版,出现在几十页之后了。

  最后,我给那些上过“幸福课”同学的建议是:不要阅读这本书,当然你想感受作者特别的写作风格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学案例分析倒是可以快速阅读。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五):幸福学不到《哈佛幸福课》

  幸福学不到《哈佛幸福课》

  哈佛的课程那是没说的,以前看过一本《公正》领略过哈佛的精彩,看这本书感觉和《公正》的思路基本一致,那就是旁征博引,精心求证,很理性很逻辑的分析某个概念,西方人做学问都有这个特点。哈佛更是做到了极致。

  不过和《公正》稍有不同的是,“公正”这个概念很清晰,很适合用理性去分析,而“幸福”有点感性化,分析来分析去,你也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幸福,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难度更大,更具有挑战性。其实书中作者也在反复说明“幸福”这个概念飘忽不定因人而异。

  其实读完了全书,还是没弄清楚幸福到底是什么。但是却一直被作者所讲述的内容所吸引,虽然书中每个篇目都是以幸福为题,但是这些内容要说和幸福密切相关也不是那么切题,好像是作者以幸福为中心,思考开来,关于人的心理的各种现象的探讨。很杂,但是这么杂的话题因为每个话题都有深度,都有趣味,都有现货的例子而让你感觉不到枯燥,会让你一直看下去。

  或者可以说这堂哈佛的课程,重点并不在于你是否明白了什么是幸福怎么才能够幸福,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作者做学问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思路,幸福其实学不到,但是我们却可以学到西方学者们对待问题那种深入细致理性又缜密的思维方式。我们对待幸福的观念各不相同,哈佛的精神哈佛的思想却可以学到。

  书中精彩的故事比比皆是,比如在两对国家锡兰、尼泊尔和联邦德国、民主德国中,问美国人哪两个国家更像,大部分美国人选择联邦德国、民主德国,问他们哪两个国家差别比较大,大部分美国人还是这样选择,很出人意料吧。还有一项调查当医生阅读了一种药品的说明,然后多数医生决定给病人开这种药,但是当医生面对功效相同的两种药的时候,却有接近一半的医生选择了两种药都不开。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样一看,我们很多的调查得出的结论都是并非真实,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理性。这是我感觉读这本书最大的一个收获。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六):如何撞上幸福

  关于幸福,我们总是习惯从身心灵的角度去解读,我们觉得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件事情上产生的满足感不应该是事件本身,而是在于我们的心是从怎样的角度去解读,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关于幸福理论的书教的大抵如此,不过是将一件事情有如剥洋葱一般,一次次想要找出点儿新意来,说到底,幸福论也是一个老掉了牙的命题。当然老掉牙也是因为这个命题根本就讨论不完,我们人活一世说到底还是为了找寻幸福而来,而且一万个人便有一万种对幸福的说法,我们去读别人的书,只不过是为了从别人的思想里找到些和自己共鸣的想法,有时也是为了更正自己一些不太清晰的错觉。所以这种幸福书总是会有市场,我们的找寻也永远不会止步。 而这本《哈佛幸福课》与以往读到的书不太相同,我们需要幸福,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幸福,这本书有些类似于技术书籍,它要为我们分析我们的大脑,对于幸福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所以幸福,也有可能只是一种技能,是大家都需要学习的本领。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一步引领将我们对幸福的追逐进行分析并进行掌握,耐下心来细读,会发现原来我们对幸福一直有着错觉。在第二部分,是关于幸福的科学知识。我们用眼睛来观察空间,用想象力来观察未来,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想象力与眼睛一样是不可靠的,它也会时不是地蒙蔽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可以想像未来,但想像不能告诉我们未来,我们会有什么想法,所以我们不知道当下做的决定会不会让未来的自己也同样对现在的自己更加肯定。即使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也无法肯定实现的时刻,我们如何看待当下的自己。所以在第五第六部分,作者会告诉你另一些吃惊的东西,我们从个人经历中和学到的各种经验中关于智慧关于幸福的想法,也许一样是种错觉,作者会提供一些修正错觉的办法,看到最后,你可能会有些吃惊。 当然,幸福没有公式,我们的大脑具备想像的结构,它总是能够在头脑中将自己送到未来的情境中,并询问对它的感受,所以幸福无论是从哪个层面分析,最终都是一种主观情绪,我们的幸福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当今天社会情境下,幸福是我们越来越拼命想要追逐的东西,可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都在减弱,高度文明的生活下,人们的幸福感反而不如从前,所以我们对幸福的探讨永远也不会结束,为什么幸福不是我们拼命追逐的东西,而最后还是需要学习如何幸福? 这本书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大力推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幸福永远都会有不一样的印迹,每个人读后都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一样的渴求。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七):如果你想得到答案,就别看了。

  我本以为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关于幸福的箴言,然而这本书虽然不是纯学术的,但也绝对称不上工具书,丹尼尔用一些社会统计和研究实验的方法,特别理性地得出了一些结论,但仅仅是结论而已,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幸福。这本书逻辑性太强,我只能切取其中一些有感触的观点跟大家分享。

  1、幸福的相对论

  简单来说,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别人是否幸福,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2、幸福的细节

  存在的与缺失的,我们更容易忽略后者

  空间维度上的幸福与时间维度上的幸福

  当消费速度很快时,多样性会提升幸福度

  当消费速度很慢时,多样性会降低幸福度

  想想一次性吃很多种菜的幸福感和每次都要吃好多种菜的幸福感,哪种比较强烈?

  3、生理与心理的自我平衡

  我们无法离开现实,也无法离开错觉。它们各有用途,同时又相互制衡,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就是这两个劲敌谈判并妥协的结果。

  健康的心理免疫系统应该设法达到一种平衡,既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到可以鼓足勇气来应付各种情况,又不至于让我们的自我感觉良好到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了。

  4、不确定性能够保持和延长我们的幸福感,因此人们应该珍视它。

  试想你收到一封情书,落款“一个默默关注你的人”或者“隔壁邻居王二狗”,哪种让你更有幸福感?

  5、结局决定一切

  每次看电视是不是都很期待happy ending呢?有的事,既然没有好结果,还不如没有发生。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这样判断一件往事。

  6、记忆总会低估或高估我们的幸福感

  依据他人的经验作出的预测要准确得多

  在人们向我们诉说他们对幸福的观点时,我们不一定总是重视他们的意见,但是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幸福度却是很有意义的。

  记忆是不可信的,而大脑最狡猾的魔术师,很多感觉会随着时间淡忘,我们今天以为自己昨天以为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昨天以为的,同样,今天的我们更加无法预测未来的我们会怎样以为。以为自己过去不快乐?那看看当天写的日记吧。以为失恋了就完全否定过去的恋情,那再去看看那时的照片吧。相比对于过去的看法,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就显得更具现实性,毕竟任何一步都会导致我们到达不同的目的地。不要去想象,还是去看看过来人当时的状态吧,各种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足够的信息,指导我们走好当前的路。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八):哈佛幸福课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美满的未来。

  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什么带给我意义?

  什么带给我快乐?

  我的优势是什么?

  三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的带给你新的机会。

  在追求有意义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

  学会失败。

  接受自己全然为人。

  简化生活。

  有规律的锻炼。

  睡眠。

  慷慨。

  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表达感激。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九):成功=幸福吗?

  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一块刻有改变人生哲理的著名墓碑。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墓碑刻上的文字大意是如果想成功,想改变世界,想改变国家,就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冲动去实现巨大,过于不现实的理想只会导致一人的一生平平庸庸,一事不成。这条哲理千真万确,但一个人改变自己和世界获得成功后,就一定幸福了吗?

  不一定。

  成功并不等于幸福。这是我读完《哈佛幸福课》所得到的最大的启发。一个人再成功,拥有再多的钱和再高的地位,一生仍然可能活的十分空虚,痛苦和艰辛。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富裕堆积而成,而是心灵的升华。

  幸福的本质与成功不同。就如墓碑所提到的,成功要求的是改变,是提高,也是进步。在一味地提高中,人们多数会失去原本的初心,意义感也会慢慢流失。就算一个人已经拥有了财富和地位,他会为“有没有成功?”这个问提而苦恼,因为他不知道知足。而幸福始终归结与一点——接纳。人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好与坏。人接受了真实的自己后便会对自己拥有的和想要的有更深的了解,也会产生对自己的满意感。人接纳了自己后,就会接纳他人,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去宽容这些人。人会学会不为别人的过错而痛苦。最后去接纳世界,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为自己所拥有的和能做到的感到庆幸。在学会接纳后,人心灵在会得到真正的和谐与平静,获得最终的幸福。

  强力推荐《哈佛幸福课》这本书,里面的哲理都是有哈佛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编辑而成。让它赋予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的能力吧!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十):幸福的错觉

  有幸读到哈佛大学“幸福教授”吉尔伯特的《哈佛幸福课》,关于幸福的心理分析,精辟而专业,受益匪浅,推荐希望获得幸福的人或者期望更幸福的人都去看看。

  如何对撞上幸福?这个投怀送抱的诀窍,是控制未来以及幸福的想象力。这样可以让永远值得等待的幸福生活不再姗姗来迟。可是又存在“预测偏差”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小心避免幸福的错觉。

  幸福想象力有三大缺点,第一是想象力的飞一般的进展,以至于我们没有能力去发现甚至怀疑它;第二是想象力的产物,其实并不是有特别的想象力;第三是想象力无法告诉我们未来我们会做什么事。如果你不了解并掌握这三点,那么你这堂幸福课,就不及格了。

  目前的现状,人们面临很多虚假的需求,身子太忙,脑子太闲,每天为了虚妄的幸福而奔波忙碌。关于幸福的问题,我们有一大片的空白区,一小团误区。我们不知道幸福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无论我们此时是如何的彷徨迷茫,最终,我们都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没钱时,觉得要是有花不完的钱,那该有多幸福;当久卧病榻时,觉得要是有一个健康身体,那该有多幸福;当饥肠辘辘,觉得要是有一碗热腾腾的杂酱面,那岂不是幸福死了……幸福的例子是相似的,因为期望得到满足,但这限于短期,而不长久。没有永远的幸福,只有幸福永远在路上。

  有的人认为只要有钱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钱能让你满足,不能让你幸福。钱不能买到幸福,幸福是无价的,你没有看过幸福明码实价的论斤卖吧!如果想幸福,你不得不树立一个正确的幸福观。

  因为存在结局决定一切,追求幸福的最后结果,也许不那么幸福。那我们怎么办?追求幸福就像玩游戏一样,不确定性和攻克每个问题的过程是最幸福的。幸福大多体现在过程,不仅仅在结果。我们越接近幸福,越会觉得幸福离我们越远,因为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有着一定的差异,此一时彼一时,对幸福的要求会随着时间,想象力而变化,而追求幸福,也是无止境的。

  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即使你做得足够好,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很容易与幸福擦身而过,抱憾不已。幸福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别人给的只是满足感,而不是属于自己的幸福。对于幸福,要相信,要证明。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最幸福的是什么?那些不懂得幸福的日子。祝你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