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京人在北京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京人在北京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6 21: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京人在北京的读后感10篇

  《北京人在北京》是一本由琉玄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一):北京人在北京 异地人在异地

  我们从年少轻狂慢慢的变为温婉淡漠,不是因为长大,而是现实世界就是这么的残酷。书里的每个人、每件事,细细想来不都是我们身上的诸多投影。

  我是一个低情绪的人,我还记得在我第一次踏入北京的时候,孤单感觉就像空气一样,瞬间倾入我的全身,有那么一刻,想要抽身离开这个地方。虽然不是北京人,却在毕业之后,固执的投入这个城市工作,生活我喜欢坐在公车上看那些匆匆走过的人,看他们脸上的所有表情,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故事,他们都是我感兴趣的源泉。(有点跑题了…)

  对于书,我不会反反复复的看很多遍,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新鲜感。所以家里的书总会在一旁放着,过了很久,才想要拿起来翻阅。

  每一个作家的文字,都像是生命体。每一字一句都能投射出他们自己的些许情感。我不敢说自己是她的粉丝,因为从头到尾,我看过她的很多文字,文章寥寥无几。可是我就是喜欢,喜欢她的人,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喜欢她文字里参杂着的情绪。

  我希望每一个看到她的文章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心情,这本书也不例外。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二):什么是合适?什么是相爱?最终还是败给现实!

  我困惑的是书名——《北京人在北京》……

  都说书名是小说的精髓。能让人能起第一眼兴趣的不仅仅是封面的设计,好的书名也是不可或缺的。这让我想起文怡的《北京大妞儿的贫嘴爱情》,也是以北京城为背景的平凡故事,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后者的接地气书名。琉琉在书的最后解释了为什么叫此书名,为了纪念她和她身边的北京人的故事,逃离或者不逃离的记忆,只是于这本书似乎让我找不到丁点记忆。

  回过头来,这是一本颠覆了文艺清新范的小说,maybe也更贴近了现实的语言,虽说唯美优雅的语言没有,但也是赤果果地反应着这代人的精神风貌。语言的直白,揭露的是彷徨青春,爱与恨,理想与青春永远都是伪命题,永远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其实这就是生活,或许有些夸大,戏剧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俗话说,人是作死的。如果说这本书还有第二部,我想艾希和杨牧央该是不会在一起的。艾希努力呈现给杨杨的是乖巧的女孩范,换做人格分裂的说法,她只展现给杨杨所喜欢的乖乖女形象,这跟她自身最主要的人格是相悖的,没有人能够端着过一辈子,柴米油盐终归是最后的杀手,钱也必然是压死艾希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结局仿佛早已预见。是青梅竹马?还是霸道总裁?也许会是画家之爱,谁又知道呢?无论怎样,这maybe都是个悲剧。就如南冰所说,艾希最爱的只有她自己而已。既然她自己都已经万劫不复了,杨杨再多的光和热对于她永只是杯水车薪,丢了是必然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寄希望于另一半的美好,so,我喜欢故事里的南冰。这是个大姐头的形象,她仗义,对待朋友两面插刀,前提是她要当你是朋友。但同时她活得也是清醒的,从头到尾她是最了解艾希的人,了解她的自私,她的做作,她的爱自己……她的心里透亮,再怎么历经沧桑,依旧美人入目。不知道她和向海之间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如艾希所说,“最合适的两个人,最相爱的两个人,偏偏没有在一起。”只能道一声,这就是小说。我期待她能有个好结局……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三):你去哪里——你都还在那里——你只会更精彩

  读《北京人在北京》让我印象最深刻是在读到一半就开始紧紧抓住我注意力的一个标点符号——破折号。

  没错,这本书里用了大量大量大量的破折号。

  这样一种在阅读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符号印象的体验对我来说是第一次。

  /直到她以相见恨晚的心情认识了“绿茶婊”一词——表面看起来楚楚可怜、人畜无害,只求岁月静好的文艺型女生……/

  琉玄在解释,她不仅仅用了网络热词让语言更接地气儿,更是直接地剖析“绿茶婊”,去解释去定义。你不懂我告诉你这是什么,你懂正好,便更能明确定位女主艾希是怎样的。

  /……我陷入一种不真实的荒诞幻境中,惊慌地叫出了声:“妈妈——”/

  琉玄用符号更深刻地表现出了女主对母亲的情感,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听到那种惊慌。

  /……“周师傅只是帮了我一个忙,所以请他进屋里喝点水。”——她生硬的口气和飘忽的眼神等同于自首。/

  琉玄在情节上做了跳跃,更自然地呈现了女主母亲当时的窘迫

  /——出卖身体女人需要的不是救世主,而是奴隶主。

  ——他是我主动拥抱的恶魔。/

  琉玄替女主陈述了她所做选择的理由。两条结论递进式地简短精炼、残酷明白。

  /——虽然我是很想不劳而获,很想弯下腰就捡到钻石,很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要去伦敦举办画展——

  这里是现实世界。/

  琉玄渲染了一个美好背景,然后突然地给出致命一击。这是一种转折也是一种重点陈述。

  /——冷静。

  “啊,你们聊完了吗?”我说。

  ——这个百分百男朋友,即将卸任了,是我放的手。

  “没聊完你们继续……”……/

  琉玄清晰地展现出了女主的心理活动认知和表面行为的矛盾。也让我更了解艾希对于自己选择的明确把握。

  图形在视觉上的冲击力原本就比文字要强,而北京人在北京就像是被作者施了魔法,她让破折号变成一种图形。每当我看到它,我就会在认真跟随剧情发展构建画面的同时更加集中精神。因为我知道,它在提醒我,要我更精彩更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它在警告我,要有更真实更残忍的情节推进了。它在向我预告,要有更浓烈更澎湃的感情袭来了。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情感都升级。用投入来形容阅读的感觉已经不够了。因为我已经被作者拉进了一个不断递进、总结、呐喊的领悟里。

  记得最开始琉玄在微博上说上海有小时代,她也想北京的故事。自然,这本出上市包括书评中有很多人拿之与小时代作比。但就我的感觉从在读连载第一章的时候我没有感觉它有任何像小时代。除去艾希和母亲之前让我动容的亲情篇幅不谈。两个小说之中的我,艾希和林萧就有巨大差别,艾希是有野心有梦想的,是躲避依靠南冰的,是在弱者身前无限强大,在强大面前又懦弱的。你可以说她虚荣或者现实,你可以不理解不认同。但她的选择和遭遇在这个人物上是不突兀的让人心疼的。林萧在以上和艾希都不同。

  艾希是去伤害的,渴望爱的。林萧是被伤害的,等待爱的。

  关于题目,其实最初也想过北京人在北京的梗到底藏在哪。可毕竟故事没结束,整个布局还不能通过猜测来完全。但我觉得,不一定这样的题目就非要带出满满的京味儿,主角们要穿梭胡同痴迷国安金隅,喜欢卤煮豆汁儿,饭后炸肠糖葫芦串儿,满口京片子等等体现出北京特色韵文。这是青春文学,不是风情介绍。在我看来,文中的人物很符合我周围人的感觉,有相像的部分。对于一个故事,我觉得既带给我真实感,又给我戏剧感,这已经很棒了。

  最后,我也想要变成男孩儿,这不切实际,可惜的是,我的身边并没有南冰。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但我总觉得琉玄最后总会告诉我,艾希会有她的一条路,她或许不会像南冰那般有人护航,自己亦具备披荆斩棘能力。但她的弯曲小路总会发光照亮让她前行。

  ——人生的有趣大概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轨迹都不同,谁也不知道我是直线画过去比较美,还是曲线描下去比较炫。

  ——所以不要停,要一直走。

  琉玄说写完在北她要离开北京——她去哪里——她都还在那里——她只会更精彩。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四):北京是块巨大的磁铁

  入手这本书,源于书名,《北京人在北京》。

  说四川人在四川,云南人在云南,深圳人在深圳,或者,上海人在上海,都没有北京人在北京的感觉和味道。

  帝都究竟为何独具魔力呢?绝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的政治地位。电影《北京爱情故事》挺火的,冯唐写的《北京,北京》挺多人喜欢的,汪峰唱的《北京,北京》惹无数人泪眼朦胧。之所以北京能引起那么多的情绪,我想和“北漂”是分不开的,与其说,我们在看书看电影听歌,不如说我们在与自己的“梦想”、“曾经”、“经历”做一次谈话。

  小说后记里,琉玄写:

  ——写完这本书,我就要离开北京。

  2005年至今,我无数次的想要离开这里。

  ——每天早上睁开眼,我就想“我要离开”,就这么想了快十年。

  十年,是什么力量让琉玄迟迟不肯离开呢?是北京,北京人,亦或是北京故事牵绊住了她。

  小说第一章开始,我以为是小四的《小时代》呢,摆脱不了模式化的对白,直到进入第二章,才慢慢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艾希的爱情、亲情、友情,是我在听着曹轩宾的《你不在北京》读完的,单曲循环着这歌曲,看完了这本书。琉玄说:“再写一次北京,写三部,一年一部,写三年。”歌里刚好唱到:

  衣服好几回换季

  手机好几代更替

  当时纠结的过不去已云淡风轻

  你不在北京 我不再属于

  那些仗著年轻还能再折腾的年纪

  朋友都生儿育女

  父母也催我娶妻

  时过境迁以后我还一个人在你不在的北京

  她在自我解剖中赤裸裸写,她是贪婪又自私的;想要最好的爱情,也要最坚固的友情和最宽容的亲情;在梦想与物质间摇摆不定,要钱也要尊严;想要的太多,不肯拿出去,又舍不得放弃;永远也不满足

  她真实的如同孩子,仍就像个孩子一般。她希望写尽所有波澜壮阔的烟火,她说:“《北京人在北京》就是这么一本饱含我在写作这件事儿上汹涌野心的书。”为了这份汹涌的野心,为了仍就希望遇到波澜壮阔烟火的孩子,我想给予她祝福。永远的不满足,像个能量源,促发着她的爆发。

  下一次,是否还会,听着歌,拿本书,看艾希如何在爱与恨里挣扎,在理想与欲望中沉浮,看泪流满面之下的不妥协,看像你,像我,像所有平凡无奇,又或者独一无二的你我他。

  北京是块巨大的磁铁,无数人无畏前往,在那里发生了太多故事,有些故事被风轻轻吹散,有些故事,恒久远。但无论如何,那些悸动的少年,那些澎湃的梦想,都在它的怀里,渐渐强大,渐渐安静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五):one night in beijing,我留下许多情。

  我本觉得这个书评应该留到深夜来写,但我还是留在南国湿冷灰蒙的春季,手掌温度跟不上体温,十指翻腾在键盘上。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便觉得过目不忘,《北京人在北京》,简洁明了不拖沓。也简洁如开头第一章,变不成男孩的艾希,想要成为南冰。

  意料之中的有很多读者觉得琉琉这本书很像小四的《小时代》,同样发生在繁华的都市,同样是生活在平静安详甚至五光十色的却有暗流汹涌岌岌可危的湖面上,同样是强势如女魔王,鬼魅如南湘,敏感如林萧,神经质花痴如唐宛如(不过唐宛如喜欢卫海那样行走如米开朗琪罗的肌肉男,蚊子喜欢的是花美男),同样是帅气多金痴情的青梅竹马男友们,可以一边碰杯高喊友谊地久天长,也可以高喊爱情万岁。这多美,这又多虚幻。我们都可能是艾希,但我们却做不成南冰和许雯雯。我们自私敏感,我们迫于生计,我们迷茫无措。

  可是我们活着,我们从未放弃过挣扎,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想要让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过得更好。生活如同一把钝刀,要让你死,更不许你快活,一刀一刀,凌迟处死。我们何尝不是伟大的。

  北京北京,熟悉琉玄的读者都知道北京对于琉琉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地方,她心底里藏着的最硕大的梦想,最柔软的深情,最动容的年华全付诸到北京这片土地上。北京从她那里的拿走的太多,她也给不起了,她想离开,却又生活在那里。亲爱的,这不矛盾。有些人在北京城里艰难的涅槃重生,有些人在皇城根下听见梦碎的声音惶然离开,也有人对帝都的感情千回百转在每一条地铁线路,每一片雾霾,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他们是北京人在北京。他们的故事盘旋在北京的每一个地方,窸窸窣窣,最后汇集成浩大的回响。

  “只希望在余生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愿意平白无故的给我一个拥抱。”看到这句话我喉咙一紧。在氛围冷漠家庭中长大的艾希从不反感陌生人的熟络和关心,她需要保持距离的不是陌生人,而是亲密的血浓于水的家人。艾希的出生就是被奶奶爸爸嫌弃的,因为她是个女孩,而妈妈林殊也是被嫌弃的,因为艾曲生不爱她,因为艾铭臣说她是娼妇,艾希就是娼妇的女儿,都是贱货。她们母子相依为命,都是彼此的支柱,少了谁都不行。身为人民教师却不给女儿完成学业,重男轻女,身为父亲却偏爱乃至溺爱儿子,身为丈夫却对妻子恶言相向,艾曲生是艾希人生中第一个大反派,可笑的是,这个人偏偏是她的亲生父亲。而只有初中文化的工资只有一千八的妈妈给她取名艾希,谐音“爱惜”,想要自己的女儿拥有充满希望的一生,事与愿违的是,艾希的人生里好多绝望,好多次绝处逢生又万劫不复。妈妈太苦太难,她爱惜艾希,艾希也心疼她。艾希爱她,这个事实牢不可破。

  南冰,艾希,许雯雯。向海,杨牧央,王子睿。他们还能穿着校服弹着吉他哼着“啦啦啦啦啦”唱着《那些花儿》的时候,深夜把梦想嘶吼成一帧画卷,“姐要成为老板娘!还要环游世界!”“我要出画集!开画展!”“我要进演艺圈,拿奥斯卡!”。生活早已面目全非支离破碎。南冰太好,好到我不必赘述谁都能轻易迷上她,有太多人想变成南冰,包括艾希。即使抛去她的外表,她的内心依旧温暖如冬天的炭火,是艾希一千万都不换的护身符,是向海的永生花,救艾希于水火,宠艾希如同情人。她那么好。而许雯雯这个黄段子信手拈来看似轻浮爱倒贴的女孩子,她不那么好,可是她敢爱敢恨,她光明正大,她从不耽误人。果敢得可爱。

  杨牧央,食草系男子,是置身于喧闹酒吧中依旧如同伫立在学校草地上自带光晕的艾希深爱的人,艾希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么善良的人,艾希失去太多而分外珍惜他,又把自己剖析得太过深刻而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她太苦了,被杨牧央多年点点滴滴的爱包围,又被现实在一夜之间抽离得所剩无几。如果说杨牧央是梦想,那么丁兆冬就是物质,他对艾希是有怜悯之情的,更不乏爱意和欣赏,可是当这些情愫需要金钱物质作为利诱时,又是面目全非。我多么希望在那张床上艾希可以不必忍受那种痛苦。这世上,真的有金钱换不来的东西,是自尊,是爱情,是服从,是一个女孩子四分之一的人生里艰难维系起来的堡垒。

  我爱艾希。因为她真实,因为我心疼她。她自私纤细敏感矫情多才坚强,又善良无辜柔软。她要的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可是命运就是不给她。凭什么。她不配拥有吗?她没有能力和资格去拥有吗?可是偏偏就是得不到。这样的残缺造就了她的完美。她本就不平凡。我不愿她受这份苦,虽然我只是路人。

  “太阳会烧伤我,月亮再温柔,也不抱我。星星有亿万万,没有一颗属于我。”琉琉,我这儿也没有太阳月亮和星星,对比宇宙我们真是微不足道。可是我看见你时眼睛就会有了星星诶,我会悉数给你,但在此之前——让我再贪心要你一个拥抱来换可好?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六):不是每朵白莲花都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也许顺应妥协,也许是顽固抵抗。可终归那是你一个人的事,一个人挣扎,一个人求救,一个人被淹没。那是被拉扯进命运漩涡时的无力,也是真正蜕变的开始。是变成圣母白莲花洗去一切罪恶,或是变成一头野兽比邪恶更邪恶,全凭一己之力。

  在北京这座城市,似乎所有光怪陆离的故事都可以变得合理。丁兆冬、向海,这般你永远不知道他是不是有钱到可以买下整个宇宙的有钱人;艾希,南冰,这般美得各有千秋分分钟可以秒杀所有人的女神;许雯雯、关诚这般平凡却有着梦的普通人。把他们放到北京这样一个大熔炉里,你不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不会怀疑他们为什么会相遇,因为,“北京”这个词语便是带着这样的魔力。

  三个不同的女孩遇见,在青春里,似乎不折腾对不起青春。没有人想活得平庸,但又贪心的想要内心的安稳,很多很多的爱,终会失衡。只是,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那些理解永远到达不了内心。南冰定然感受不到,艾希对于一家人和和气气吃一餐饭的羡慕。艾希定然感受不到,许雯雯对于帅气学长的执着。许雯雯定然感受不到,南冰对于有钱人向海给予爱的摒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失,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好大的洞,拼了命的想要填补。

  这是一个还在继续的故事,人生不过是初起波澜。南冰爱着向海却覆水难收的谜底还没有公布,许雯雯放弃备胎奔向真爱的结果也未可知,艾希无意间遇到那个自己一直崇拜的偶像又会怎样,故事戛然而止了。还没来得及骂艾希这个吸血鬼一样的存在,一直贪婪的吸允着他人给予的爱。还没来得及骂向海这渣男一样的人生为何如此快活。还没来得及骂南冰为何那般纵容艾希宠溺艾希。还没来得及骂许雯雯没有自知之明没有尊严的人生。然后就卡在了喉咙,留下的只是那些故事在脑袋里循环。然后,似乎你也就理解了那样的她们,理解了那个状况下的她们做出的选择。那时年少的我们未必会比故事里的她们做的好,只是,青春,是每个人不同的专利,总是要过成自己独家的绝版的记忆才是好,无论是否挥霍。

  那时候多好啊,年轻的似乎永远不害怕明天就会老去。年轻的似乎永远有力气和命运对抗。年轻的似乎永远爱和被爱。大不了,重新来过。是啊,那时候,我们年轻的可以说,我们重新来过吧!只是,故事写过了就要继续,人生经历了就要负责,要记得的只是,不要丢掉了最初的勇气。

  最后的最后,我就想问一下,哪儿能遇见丁兆冬?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七):所有无法当面说出口的深爱

  没有读完全本,只有在最小说连载上看过几篇,刚刚在网上购置了一本,二月八号没有等待,为什么喜欢呢不明白,所谓悦之无因就是这样吧,好像一见钟情没有缘由,喜欢上一个叫杨的人然后《北京人在北京》就好像是他的故事,于是他被我叫做杨杨杨,很逗比却很开心的事,就像琉玄一样简单粗暴哈哈哈,我知道不可能和他在一起了,分道扬镳之后能不能相见也只能靠缘分了,他一定能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就像当初做街舞社社长那样,让所有女生崇拜,明白了这些反而好像坦然了许多,因为不能拖累你所以想要放开你那么你不能让我失望要成为一个最棒的人,我呢还是会听你的话好好学英语,找到我希望的曾告诉过你的我梦想中的工作,是那个最好的我/哈哈哈借此又表了个白,我是想说喜欢琉玄和喜欢琉玄的文都像喜欢他一样千般万般美。over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八):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欲望的追求对爱的向往。

  [1]

  其实书已经看完很多天了,一直拖到现在才有心情写写读后感。

  年后我进入了贪吃的死循环,饿了就吃,不饿但闲着的时候也会吃,总之就是一直处于吃吃吃的状态。艾希说她在少女时期直欲求不满,在吃这方面。好像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饭量大得惊人。这种状况直到遇到杨牧央才得到改变,她说,因为杨牧央给了她很多的爱,填补了心里的缺口。以前在冷冰冰的家里,从父亲那里得不到足够的爱,才会用食物来填满冷寂的心。

  杨牧央是艾希的小太阳。

  [2]

  他像是冬天早晨七点钟从东方跳跃着进入你视野的太阳,色泽近似于七分熟的鸡蛋黄,新鲜、明亮、纯洁,无尽的美好都甘愿臣服于他的脚下,每一线细小的危险纷纷因不忍而凋零。

  他是金色落叶纷纷下落后面走来的翩翩少年,他是艾希想要拼命保护的玻璃娃娃。

  但在这之前,他首先是个成年男人。

  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追隔壁班漂亮女生的会给她带早餐的看他时候眼睛亮亮的少年了,不,他没有变,他一直就是这样。只是身体里那个成年男人的属性没有撕破少年的皮肉走出来而已。

  世界在艾希告诉他真相的那一刻变了样子,狰狞面目从他的身体里暴露出来,艾希吓坏了,毕竟之前的他好得不真实。是了,他太好了以至于对这个世界并不抱有太美好幻想的人都想摧毁他。玻璃娃娃碎掉的声音很刺耳。

  总觉得杨牧央会做出什么事来报复艾希,好吧我承认自己阴暗了。

  [3]

  艾希的爸爸是典型的屌丝直男癌,以贬低侮辱妻儿来抬高无能的自己,幻想命运的一次大洗牌。真是恶心的男人。而艾希的弟弟就是他爸爸的翻版,他谁也不爱,觉得他以后会做出什么坏事来,吸毒之类的。我,又阴暗了。

  [4]

  我们都想做敢爱敢恨大气的南冰,但遗憾的是我们灵魂的一半是艾希。

  艾希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教室里像是有芒果色碎屑往下掉落,她的身上闪动着明朗少女特有的光。

  作为朋友,她真的无可挑剔。在你产生做错事的想法之前,她会教育你阻止你;在你已经做了错事之后,她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你那边。并不是所有女生都可以获得这样一个朋友,所以艾希是幸运的,她有南冰。

  我们每个人最爱的当然首先是自己,不好好爱自己怎么去爱别人。我也不觉得艾希有什么错,天时地利人和她一样都没有,命运对她太差了。也许该说,命运是公平的吗?给了她美貌和好身材,于是夺取了她获得爱的权利?

  我们这个年纪的女生啊,对物质的欲求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明明小时候是搞不懂要那么多钱的小孩子,一转眼就能变成眼巴巴看着专柜里的口红摸摸空口袋的女孩子。想要的很多,偏偏没有那么多钱。新一季的裙子,换发型,想要的书,大家都在讨论的电影,新手机……每一样都要用钱去换取,偏偏自己没有可以用来换钱的技能。没有经济独立的人没资格谈生活品质,但,对自己好一点有错吗?

  并非出于虚荣心,只是偶尔想要奢侈一下,想去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再去买一条好看的碎花裙子,逛累了喝杯咖啡吃个甜品。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践,钱是有限的,要花到更实际的地方。这样用来转换心情的事,在做之前还是需要掂量一下。

  [5]

  我知道你不会给他们所有人幸福,但至少让他们在牺牲掉一些东西以后,给他们得到想要的。

  [6]

  我高中时期就知道琉玄这个人了,但我以为有两个琉玄……一个是画漫画写古言的男生,一个是写现代故事的女生。是我太天真。所以,在你擅长的画画和写小说这两方面,你都赢了呀。

  今年过年回老家,翻到高中时期买的几本《17seventeen》,不敢相信那个上面的琉大人就是你耶。用手机搜索确定只有一个琉玄后,才把那个黄头发格子衬衫的小人和你对上号。我有看到有一期问答哦,你说梦想是以后变成有钱人!现在实现了吗?还有其他的话我忘记了,总之跟《琉言.第一条》上面表现出来的你,是同一个自大(此处为褒义词,可理解为高大)逗逼形象哦。这么多年来你都有好好保持自己的可爱品质哦。你说你预感自己以后会出名!没错!你现在已经很红了呀。那天搜你笔名的时候,才发现琉玄真的是很努力呢,我记得你在散文里写过自己拼命写了很多文章这种事,嗯我要向你学习。学英语什么的也要加油哦~

  真正喜欢上你还是从那本散文集开始,因为微博上我关注的好多人都表示这本书好看,以及我是真的被那句“原来不是只有我”宣传语打动了,买来看后果然没有谁失望。一点都没有为没有早点关注你而遗憾,现在才知道你也不是坏事。关注你微博后也觉得你真诚有趣很好。最重要的是,我想要变成你这样努力的人。玄玄你要把身体养得好好的,不要胖也不要太瘦,早点睡觉,祝你赚大钱。

  你说你要离开北京,现在在哪里呢?不管你在哪个城市,都要好好的。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九):姐妹笑藏刀,家里一团糟,忠情男一号,总裁爱轻佻

  如题,这几年的青春文学模式化越来越明显,写故事就像编八股,闭着眼踩套路。

  不知道是读者的阅读偏好趋向同质,还是当引人入胜的青春曲折幻化成文字后注定无力,这一次,琉玄的故事依然令人动容,却难有惊喜。

  书名让我感到困惑。直到读完全书我也没有参透这个名字的意义。我甚至觉得如果不是北京,换做上海人在上海,江苏人在江苏之类的也完全无碍。书中除了偶尔提及一些北京的典型地标,我实在是找不出其它任何一丝能与“北京”二字建立起联系的情节。北京这地方,实在太特殊。“北京”二字,也太深刻。就连“北漂”这个词,现在也不再仅仅指代北京打拼一族,更多时候是用以概括生活重压下的这一整代年轻人。冯唐写《北京,北京》,汪峰唱《北京,北京》,这座被雾霾包裹着的城市承载着太多人的特殊情愫,现在轮到出版商来利用这种情愫搞噱头了?看到封面上醒目的《北京人在北京》,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北京有故事,北京人有故事,这些故事有市场。但是为了北京而北京,给读者的感觉就像是点了一份牛排却端上来一碗拉面。饱是饱了,味道不对。

  故事结构大概就是《小时代》的简版。可贵的是,琉玄不吝笔墨的对女主艾希的家庭进行了细致的勾勒。在友情、爱情和家庭这三条主线中,艾希和母亲间的情感互动占了很大篇幅,一些情景因为日常如你我,能轻易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不忘追忆自我。就这一点上,终使本书不至于沦落成为《小时代》的附庸。毕竟后者在问世时的定位就是宫廷式互持与角逐,不仅脱离现实,更唾弃平庸。琉玄虽然也在写中二诡秘如林萧的艾希,自负强悍如顾里且美艳如南湘的南冰,以及为衬托鲜花而难以消停逗B无敌如唐宛如的许雯雯,但是这一次她们不再藏匿于金碧辉煌的奢靡城堡,而是栖身寻常巷弄,以最平凡的姿态做梦,然后痛观梦碎。正是为此,琉玄定会收获更多的共鸣。因为一个好的故事未必通篇意料之外,也可以是你知道她在讲什么,但你每读完一句,都在期待下一句,甚至无法不一气呵成的顺着作者的思路和讲述,被驯服般随着那些人物骄傲与孤独。

  虽说成功的青春文学作品不像AV,不像韩剧,更不像地摊儿言情,长袖善舞的最世文化从来都对自己的受众群体定位明确,旗下的作家写东西大致就是给“有所图”的女孩子看的。而一旦过了那个爱意淫的年纪,再拾起这些故事的人,往往会自动撕开所有童话外衣,也许只是热衷于那些充满温情的字句,也许只想借此追回消逝多年的熟悉场景。所以如果手中的这本书已经帮自己完成了这些初衷,就没必要再去像苛求推理小说一样去揣度故事的逻辑。即使丁兆东的霸道总裁形象让人不禁一笑,即使许雯雯的刻画过于脸谱,即使男主土豪颜好痴心不绝的路子自上古时期就被锁定......本书依然可见琉玄对故事把控的进步和不敷衍的用心。

  北京人在北京,北京虐北京人。

  听过太多故事,已经不知道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梦。

  《北京人在北京》读后感(十):因为我喜欢它

  我还依稀记得当时买它的时候同学说的话。她说:生活本来就现实 比小说 言情 偶像里重口味了,你为什么还要买这么现实的小说,很多人巴不得在言情偶像小说里找一点安慰。”是啊 生活是重口味 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人和 许雯雯一样 相貌平平却总做着不切实际的明星梦 也有和 艾希一样 不能拼爹妈的 要很努力很努力的生活 过着像极了灰姑娘的生活 却不是灰姑娘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 不会有王子出现。我比较偏爱 现实 贴近生活的东西 书 、小说 ........ 即使它们没有言情 偶像那些拥有着浪漫色彩的基调, 就像我看完这本书,我很难过 很伤心,因为我对这世界还抱有希望,所以它也让我想起我当下所拥有的 无论是 亲情 友情 还是.......让我更懂得把握当下 珍惜我所拥有的东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