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篇

2017-12-19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篇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一本由[奥] 斯蒂芬·茨威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一):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在中国,作为小说家的茨威格远比作为传记作家的茨威格有名,一个发生在维也纳小巷里的故事稍加改造,就可以同样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四合院里——谁都知道这说的他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他的另一部比较有名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被弗洛伊德解读为恋子情结,当然也可能发生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猎手”应该是当之无愧,但他也同时被称为“最好的传记作家”,那些稍读过他的传记作品的人一定也会认为这一点没有言过其实。稍微年长一些的人可能还会觉得读他的传记作品比读他的小说更过瘾。我就是从他这里知道了那个花花公子卡萨诺瓦,还有那个不幸的苏格兰女王。

  按我的理解,他的小说与他的传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在写人的命运,如果稍有什么不同,就那是他的小说写的是他对小人物的悲悯,他的传记写的也不一定是什么大人物的命运,但肯定是那些或多或少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人,或者是那些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大起大落的人,他的《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应该符合这样的判断。有人把他的《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解读为最具宿命色彩的历史细节,那也是恰当的。

  1513年9月25日,一个西班牙逃亡者站在巴拿马地峡的高山之巅望见了太平洋南部的水域,这是有证可考的欧洲人第一次看见太平洋的记录,这一次的发现并非出自人类挑战自然、探寻未知领域的献身精神,而仅仅只是一次为了逃避责任、企求保命的无奈之举,但这次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发现并未给发现者本人带来好运,几个年,这个逃犯又因为一次不公正的审判而被斩首了,但他的名字永远地与太平洋连在了一起,他就是巴尔沃亚。

  如果说太平洋的发现只是迟早的事,巴尔沃亚只是交了好运(也许是噩运),那伟大的拜占廷帝国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彻底覆灭以及不可战胜的拿破轮因为任用了一个惟命是从的将军而命运彻底改写,却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1453初夏的一个夜晚,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率领的军队与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士但丁十三率领的军队之间的攻城与反攻城之战已经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几近绝境、孤立无援的拜占廷军队还是一次次打退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进攻,正在穆罕默德一筹莫展之际,他的士兵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道无人防守的城门,奥斯曼帝国士兵蜂涌而入,君士但丁十三的尸体象一个普通士兵的尸体一样受到了践踏,延绵两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划上了句号,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认为拜占廷生存1000年的历史“始终是一个衰弱、悲惨的故事”,它的结局却因为一道疏忽了的城门更变得更为悲惨,怎么不让人为之叹息?

  几百年后的一个初夏,1815年6月18日,拿破轮率领的法军与威灵顿率领的英军在比利时的一个小镇滑铁卢附近展开了决战,这是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也是决定未来欧洲版图和几百年历史进程的一次决战,战场上双方都尸痕累累,筋疲力尽,谁都在等待自己援军的到来,不幸的是威灵顿将军的援军先到,而拿破轮等待的援军——格鲁希元帅率领的军队还在寻找不明下落的普军,原因是他并未接到拿破轮要求他增援的命令,正是他的唯命是从把拿破轮最终送到了一个小岛上,据说拿破轮喜欢伫立在圣赫勒拿岛的悬崖上,眺望海面以回顾他传奇的一生。

  有了这样风云跌荡的历史,我们不必再去详述另外一个欧洲的人命运——他在美国西部发现了黄金,从此引发了美国的西部开发热潮,进而间接地改写了美国的历史,而他自己最终却死于穷困潦倒。也不必去探寻横跨大西洋的第一根海底电缆的主人,他的坚强意志,因为无线电的发明而变得过于悲壮。也不必去追寻一个英国人的脚步再次踏上南极,他把他和他几个伙伴的尸体永远留在了冰天雪地里,人们在他的留下的日记和相片中除了看到不屈的意志还看到了无比高尚的爱,尽管他没有实现他的梦想——成为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人,他的最后一页日记是:“请把这本日记送到的我妻子手中。”但或许我们应该记住本世纪初驶上俄罗斯大地的一列车厢,如果没有这节车厢,我们在童年时代就不会看到《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这样的电影,那里面的一个小个子使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红色帝国,没有他当代历史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缔造的这个红色帝国会在顷刻之间崩溃。

  茨威格在他的遗书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事实确实如此,他当然知道历史的瞬息万变永远会出乎人的意料,世界未必永远象他感觉到的那样悲观,他只是等不及了,他的死并不是死,而是化成了闪耀着的人类群星中的一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二):【What Is History?】

  An old experienced historian once told me something about Historians , among readers of this book like me a new and more sophisticated picture of History has emerged...

  Historians ain't interested in truths,They ain't interested in facts,They ain't interested in telling people what actually happens ...They r more concered with perpetual lies in that they sweared to defend ,which is much more politicians in that regard......

  This is a very exclusive club .They know the real reason that why we fire our wars,what actually happens behind the doors of our leaders......very exclusive so that they want to keep that exclusiveness...But ,still,There r those people ,who want to learn and share what they've learned.In contrarary,the majority of Historians are nothing more than a PR of the past.

  For Example,Americans believed G.W,was a great man ,They wanted him to be the Father of their country ,cuz they needed him to be .For that reason,They believed what historians told them to believe.Then u see they were told to believe :W.G was Father of Unitied States,Lincon frees the slaves.etc...

  o as to be wordly-fair,Facing so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of history in dark times, I adore them. I hope I will remember their persistency on important historical figure no matter how bad the situation might be......However,It is definitely apparent that those chains of things in history were more like a symbol than a simple person in the history who fight agaist the leader of our country,and that image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actuality.

  All I mentioned above tells us【What Is History?】

  History is like a myth,not simply a collection of names ,places,dates...It is a system of believes which automally says more about the people who brought into those believes than the actual historical participants themselves.

  We are who we are as a nation because we believed who we are,

  In fact ,we were told to believe...

  【BY:Sabrina。20130530。23:20。】

  (All rights reserved by Sabrina, reprinting not allowed.)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三):让人血脉偾张的描述

  序言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拜占庭的陷落

  韩德尔的复活(韩德尔创作《弥赛亚》,艺术生命复活)

  一夜之间的天才——鲁热创作《马赛曲》

  滑铁卢的一分钟(格鲁希元帅迂腐地执行命令)

  玛丽恩巴德悲歌——歌德创作

  黄金国的发现——苏特尔发现加州的金矿

  英雄的瞬间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菲尔德成功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

  逃向苍天——为托尔斯泰未完成的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

  夺以南极的斗争

  封闭的列车

  概括了书中出现的所有故事(我的版本好像有缺漏啊。。)

  整体感觉这本书主观上的描写比较多,所以文学价值还是挺高的,给人以血脉偾张的激励,特别是夺以南极的斗争,上尉那句我想出去走走,让人深深为之动容,感叹人类为了同胞牺牲自己的伟大,以及透露出在那皑皑白雪之中的最深沉的绝望

  我觉得吧,读史书还是要把具体的时间,事件,以及地理位置版图记下来比较好,有空就把对应的时间记忆下来。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四):你值得被珍藏,一生一世

  十几年前,那似乎是一个普通的炎热的夏日,一个放满了褐色课桌的高中课堂。头发略有些花白的高中语文老师,夏风轻轻吹起裹在他瘦削身躯外的的确良白色衬衫。也就是在这样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上,他给他的学生推荐了茨威格,这位他几乎最为推崇的作家以及他的两部作品。而我当时就坐在那一堆莘莘学子中。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他略带崇拜和谦卑的表情,朴素又坚毅的眼光缓缓扫过我的脑门,似乎在期许着什么。中学生的我用很工整的字迹,在某页语文课本的右上角空白处,很认真的一步一化的写下了‘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人类群星闪耀时》‘。感觉这是个拥有优雅名字的作家,连作品的名字都如此优雅不俗。只是当时面对高考压力,似乎除了死记硬背那些必考内容,谁有闲暇,或者哪个望子成龙父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将如此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课外书籍上呢?大约记得,高中时代唯一看完的一本小说,竟然是有段时间,每日做完功课后,入夜后偷偷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完的司汤达的《红与黑》。其中有一次还被老爸逮了个正着。现在想来,何等悲哀

  时过境迁,那堂普通不过的语文课似乎变得清晰耀眼起来。十几年了,都未曾忘记当时的细节,这算是缘分吗?只是,我和大师茨威格的交集,和他的传世名作《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相遇,竟然是从豆蔻年华直接过渡到十几年后的而立之年。我真想唏嘘,真是相见恨晚。但希望此次相见不是恨晚!

  究竟是何等深厚的人文情怀,何等悲天悯人的情感,何等的热诚浓烈的旁观,揣着何等的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何等的对旷世伟人杰出者的谦卑之意,何等的发自内心的无比浓烈的热情和能量,撷取那些或悲壮,或奇妙,或苍凉,或温暖的历史时刻,短小精悍的十篇历史小品中,铸就了这部几乎是茨威格代名词的不朽之作。

  堪称精美绝伦如同高山流水般优雅流畅的文字,恰如其分深入人物骨髓的心理刻画,有点有面精巧细致的行文结构,撷取人类历史上,确切的是西方文明史上,那些耀眼珍贵的珍珠,十篇文字,如果是将这些珍珠镶嵌在精美优雅的蛋糕之上,让原本枯燥干涩遥不可及的历史变得生动奇妙栩栩如生起来,让读者无不产生敬畏感慨唏嘘之意。

  在茨威格的笔下,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和瞬间,既是必然的,又充满了让人惊叹惊愕的偶然,让人不禁惊喜,无奈又感苍凉悲怆。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如星辰般遥远迷幻的存在,而是充满血肉和凡尘俗子一样的悲欢离合。只是唯一超越吾等凡人的,除去上天馈赠给他们的天赐良机亦或是是天降恒祸,都拥有了超越平常人的毅力,勇气和信念,让他们得以继续当时人们看来多是‘不可能的事业‘,无论这结局是喜是悲。虽然此书名被翻译成‘人类群星闪耀时’,却多是些伟大却悲壮苍凉的历史瞬间,书中所写拥有强大的悲剧力量和人格魅力。也许该加个副标题--那些伟大却苍凉的时刻。

  无论是亨德尔‘复活’后一个月废寝忘食写就《弥赛亚》时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对我的吸引,还是约翰苏特尔这个和美国西进运动加州淘金热无法撇开的名字宿命般的大起大落甚至家破人亡的让我唏嘘,还是菲尔德十年矢志不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信念不灭的成功铺设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大西洋电缆的激荡,等等等等,这一切都让读者如同置身于每一个历史瞬间,似乎与这些巨人或者小人物只有咫尺之遥,对他们当时的际遇感同身受,在茨威格的笔下,凡夫俗子的我们足以洞悉他们的每一寸笑意,和每一丝失望。这一切,直至当我读到矢志不渝的誓要完成征服南极大业的英国悲情探险家斯考特,奄奄一息的躺在极地小木屋的睡袋里,在可以预知死亡的瞬间,用几乎冻僵的手指写下一封封悲天悯人的信件,直至笔从自己手间滑落,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悲壮和伟大,看到了无奈和悲凉,也感觉到了自己眼眶中不能自己的湿润和泪滴。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有一些最伟大的发明,我相信印刷术一定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们,我得以在一个本来昏暗无奇的周日,几乎一气呵成的阅读完了一位肤色语言年代甚至信仰和我们迥异的大师,在半个多世纪前写就的著作。通过一本薄薄的书籍,更得以和历史上的巨人们谦卑的对话,似乎亲身参与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如果一个读者可以一气呵成读完一部著作,那几乎可以断定,这位作者在当时当刻一定也是怀着无限的热忱和信念一气呵成写就此书的。感谢书籍,完成了一次跨越肤色,种族和时代的穿越,一次宏伟的能量交换。得以让我们仰望历史,仰望伟人的同时,也更加看到自身的渺小,自身的无知。你我,不过是茫茫长河中的一颗尘埃而已。只是又很庆幸,这些伟大的文字所记载描绘的伟大瞬间,又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平凡和可能性。谁都可能遇见历史,参与历史,改变历史。只要记得,找到目标,坚定信念,撇去浮躁,努力并修为,也许假以时日,你我之中,也会有那颗最闪耀的星辰。

  此书,已经超越推荐的范畴了。因为他值得被珍藏,一生一世。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五):第十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

  1.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巴尔沃亚——命运即使对它最喜爱的宠儿也不是永远慷慨无度的。

  2.拜占庭的陷落

  凯尔卡门闯入了真主,上帝的十字架倒下了。

  3.韩德尔的复活

  上帝离开你是为了让你找到自己的信仰。

  4.一夜之间的天才——《马赛曲》

  鲁热·德·利勒——一夜的诗人,不朽的诗篇。

  5.滑铁卢的一分钟

  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格鲁希打败了拿破仑也成就了罗斯柴尔德。

  6.玛丽恩巴德悲歌

  歌德——再相逢,又有何可以期待?!

  7.黄金国的发现

  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铁锹挖出首富,女人让他成为乞丐。

  8.英雄的瞬间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色的绷带恰似撕下的白桦树皮,金色屋顶上的最后一丝朝阳,丧钟终于没有敲响,而生命开始被死神拖拽。

  9.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赛德勒·维斯特·菲尔德——我的实践验证了人类的极限只会囿于想象中,30次远渡大西洋,第一次实现了愚昧懦弱退却的民众间的全球互联。

  10.逃向苍天

  列夫·托尔斯泰——只有一件事会让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干强。在家里踱步一生,83岁高龄完成了最后的剧本,而他就是剧中人,他的离家出走就是剧情。

  11.夺取南极的斗争

  斯科特队长——南纬90°,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占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企鹅绅士们摇摆地晃过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阿蒙森-斯科特站"。

  12.封闭的列车

  列宁——情报人员只注意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而不知道沉默寡言、埋头书堆、好学不倦的人倒往往是使世界革命化最危险的人物。这个人打响了十月的炮声,一个帝国毁灭了。

  1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1942.2.22,双星升起,普照暂时的黑夜。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六):正能量的书

  这是一本群传,介绍了一些并非众所周知的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终生平庸,但命运赐给了他们一个对于人类有着重要意义的机遇或灵感,比如《弥赛亚》的作曲人和《马赛曲》的作曲人。相应的,茨威格并没有从传记主人的出生说到死亡,而仅仅是写了此人一生中最高潮的时刻。

  我很好奇,为什么我竟没有在中学时看过这本书,或者说从没有人推荐它给我,我也没有在我的几本“名著导读”里见到它。因为它的语言是如此富含激情,充满韵律,像是用来朗诵的剧本,而不是一本客观的传记,不被多年前的我喜欢是毫无道理的。

  在现在流行的小说是如此颓废,语言看似华丽却空洞苍白充满了厌世感和强烈的自怜自哀,敏感而不知所云的时候,能读到这样一本热血饱满积极向上,有情节有描写有感情的书,我觉得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2014.03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七):人类群星开挂时

  最难写的是历史,作者得隐藏在重重历史和激动人心的事件之后,以客观的态度娓娓道来各方的故事。

  茨威格一点也不这样,完全激动,恨不能冲入历史去。

  更像是一篇一篇命题作文,久闻本书大名,却没能像期望中的那样来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略失望。只读了前几章,后面的直接读译者题记。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八):任性的剧作家

  曾经和喜爱历史的朋友闲聊,如果历史就是小说,你觉得作者写得如何。

  她立刻大笑,放网上连载的话会被骂死吧,就拿中国古代史说好了,比如楚汉相争,肯定刘邦粉和项羽粉都觉得作者偏心对家在抹黑自己男神。

  我便跟着笑起来,那像我们韩信的粉丝看到大结局还好,看到后传真是恨不能吐血啊。

  于是我们一起历数那些剧作家不敢轻易尝试的段落,各种反转巧合与不合理,最后她一本正经地总结“快收尾的时候引入外国势力什么的明显是作者编不下去就匆匆完结拉倒!”

  剧作家永远比不上历史,因为,历史从来不考虑合理性——换现在,剧作家写个车祸失忆的俗套桥段都不好意思见人,可是历史啊它就是会这么任性地发生了。

  这就是我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最大的感受,这可以说是一部历史散文传记著作,主要讲述历史中的偶然,能够多么任性而令后人惊叹。《拜占庭的陷落》这一章——拜占庭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当时是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当奥斯曼土耳其的铁骑兵临城下,拜占庭正苦苦等待欧洲基督文明的援军,无奈那些分裂的城邦诸国,仍旧由于天主教与东正教的信仰争执不休。拜占庭的保卫战中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偶然,譬如,热那亚的支援船队扬着风帆穿过土耳其人的包围圈时,风突然停了……而即将全军覆没时,风又来了(哪个作者敢这么写铁定挨骂)。接下来,土耳其的苏丹以极其惊人的意志力,运送船只越过山岭,从外围的海域直接进入到拜占庭人赖以防卫的海湾(这位剧作家真够想象力澎湃的)。拜占庭人派出了12人的小船队在爱琴海沿岸寻找友军,未果,于是又穿越了土耳其人的战线回到拜占庭(如此毫发无损简直是主角光环笼罩)。而最后的总攻之夜,居然居然,拜占庭城有一扇门没有关!是的,当时其余的城墙下已经堆积着鲜血与尸体,以至于土耳其人刚发现时以为是拜占庭人的陷阱!

  随后便是拜占庭的陷落、东罗马帝国的覆灭,欧洲基督文明为自己的短视在即将到来的数百年里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关于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史学界的最基础却也最无解的问题,而对于我等拿着历史当故事的看客,总是在偶然性中觉察出更多的感动——如果必然性说这一次文明的碰撞注定以失败告终,至少我会在偶然性那一端为自己的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如果必然性说更好的世界终将到来,那么我就在偶然性里争取让它早日降临哪怕一秒。更何况,身在历史时刻之中的人,从来是看不到那个必然的;我们能所够把握的,也就是自己指尖能够触碰的一点点偶然。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茨威格在散文之外也积极尝试其它的适宜文体,譬如写陀思妥耶夫斯基刑场获救的部分用的是叙事长诗,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出陀氏经此一事后的巨大思想波折;而写托尔斯泰临终的部分是剧本《逃向苍天》,恰恰和托翁本人的自传性质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堪堪相接。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九):玛丽恩巴德悲歌

  别人在痛苦之中沉默不言,

  上帝却让我说出我的烦恼。

  如今,花儿还在含苞未放,

  我怎能怀抱希望、跟她再见?

  天堂和地狱都在对你开放;

  我的心里觉得多么烦乱!——

  别再迟疑!她走到天国门口,

  要把你高举,抱在她的心头。

  你就这样被她迎入天堂,

  好像你有福消受美丽的永生;

  你更无别的希冀、要求和愿望,

  衷心追求的目标已经达成,

  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倩影,

  憧憬的眼泪的泉源就立即流尽。

  白天鼓着迅疾的翅膀驰骋,

  好像一分一分地拚命追赶!

  夜吻,这是忠诚结合的保证:

  就是到明天,也不会有所改变。

  一段段时刻在悠然前进之中

  虽像是姐妹,但并不完全相同。

  残酷而甜蜜的最后一吻,它割断

  用情丝编结成的美妙的情网。

  我的脚行行且止,避开门槛,

  好像有火剑天使在追赶一样;

  眼睛恹恹地盯着阴暗的小径,

  回头一看,大门却已经关紧。

  这时只好不露声色,就好像

  这颗心从未开放过,也从未体会

  幸福的时刻,从未在她的身旁

  跟天空里的每一颗明星争辉。

  不满、后悔、责备、烦重的忧愁

  在闷热的大气里压得他难受。

  世界不是还存在?那些岩壁,

  难道不再顶戴着神圣的日影?

  五谷不是在成熟?碧绿的大地,

  不是伸向河畔的牧场和丛林?

  伟大的苍穹不是还覆在上空,

  还看到白云苍狗、变幻无穷?

  一个苗条的仙姿从薄雾里面

  升起在碧空之上,像六翼天使

  拨开庄严的云层飘然出现,

  多么轻盈而优雅,温柔而清晰;

  你瞧她婆娑曼舞,非常欢畅,

  一切可爱的形姿都比她不上。

  可是你只能企图在瞬息之间

  紧紧把握这代替真人的幻影;

  反求内心吧!你会更有所发现,

  她在你心里会幻出种种的姿影;

  一个会分化无数个出来,

  千姿万态,越来越更加可爱。

  想那时,她站在门口,将我接待,

  随后一步步让我享尽了福分,

  接过最后一吻,还要赶过来,

  在我嘴唇上亲个永别的一吻:

  恋人的清姿使我记得很分明,

  像用火字写进我忠实的内心。

  这颗心,就像一座巍峨的金城,

  为她坚守,把她守护在城里,

  乐于为她保持永远的忠贞,

  只有她出现,它才意识到自己,

  它在这种情网中才觉得轻松,

  只为了对她感激,它才跳动。

  如果恋爱的能力,被爱的愿望,

  都已经完全丧失,消逝无踪,

  就会立即发现愉快的希望,

  去进行可喜的计划、决断和行动!

  如果爱情能使恋爱者振奋,

  这大功已在我身上绝妙地完成;

  而且全赖她!——我的灵魂和肉体,

  曾背过沉重难受的内在的忧伤:

  在我苦闷、空虚、荒凉的心里,

  四面看到的全是恐怖的景象;

  如今,熟悉的门口有希望出现,

  她沐着温和的阳光亲自露面。

  尘世的人——正如《圣经》所讲——

  享受的神赐的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要把它比作在恋人身旁

  所感到的爱情的快活的平安;

  这是心灵的安乐窝,什么也不能

  扰乱这种意识:我是她的人。

  我们纯洁的胸中有一股热忱,

  想对更高、更纯的不可知者

  出于感激之情、自愿献身,

  把永远不知名者的谜解开;

  我们称之为:虔诚!——我到她面前,

  就感到已到达这种幸福的顶点。

  对着她的眼光,像对着太阳,

  对着她的呼吸,像对着春风,

  自我的意识,虽久已像坚冰一样,

  深藏在严冬的洞中,也倏然消融;

  自私、成见,都不能继续存在,

  只要她到来,全都战栗着离开。

  她好像曾经说过:“时时刻刻,

  总有快乐的生活呈献给我们,

  昨天的事,又不许加以过问;

  如果我曾害怕黄错的降临,

  太阳落山,还可以赏一下美景。

  因此请向我学习,要明智愉快,

  你要正视瞬间!千万不要拖!

  无论是行动,或是欢乐,或是爱,

  要迅速,要有好感,要生气勃勃;

  到处都要这样,总像个孩子,

  就成为完人,谁也克服不了你。”

  你说得倒轻松,我想,是神的恩惠,

  他把瞬间赐给你作你的伴儿,

  任何人到你身旁,他就立刻会

  觉得自己已成为命运的宠儿:

  我害怕你那叫我离开的眼光——

  叫我学高深的知识,有什么用场!

  如今我已经远离!眼前的时刻,

  该怎样安排?我无法回答出来;

  她给我不少至宝,使臻于至美,

  只成为我的负担,我要摆脱开;

  不可克制的怀恋在将我逼迫,

  除了无尽的眼泪,别无良谋。

  让它涌出吧!让它不停地流出来;

  可是决不能浇熄内部的激情!

  我的心胸已被撕扯得很厉害,

  生和死在那里进行残酷的斗争。

  肉体的痛苦虽有药草可治;

  可是精神却缺少果断和意志,

  也缺少理解力:精神何以会如此?

  它千百次回想着她的仪容。

  那仪容时而停留,时而消逝,

  时而模糊,时而在至纯的光中;

  就像潮汐一样往返来回,

  怎能给人带来最小的安慰?

  忠实的旅伴,将我丢在这地方,

  让我在岩边、沼泽中独自逍遥;

  你们去吧!世界对你们开放,

  大地辽阔,苍天广大而崇高;

  去观察,研究,进行详细的搜集。

  结结巴巴地道出自然的秘密。

  我已经失去了一切,失去了自我,

  不久前我还受到诸神的宠爱;

  他们试探我,把潘多拉赐给我,

  有很多珍宝,也有更多的危害;

  他们逼我去接触惠赐的嘴唇,

  又将我拉开,使我陷于绝境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十):后来

  正因为列宁知道自己的这一步会引起轰动和攻击,所以他要尽可能公开行事。瑞士工会书记弗里茨·普拉廷受他的委托前去和德国公使磋商,向他转达列宁提出的条件,这位公使在此之前就己和俄国流亡者进行过一般性的谈判。现在这个身材矮小、名不经传的流亡者好象已经预见到自己不久必能具有权威似的,根本没有向德国政府提出什么请求,而是向德国政府提出条件,说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俄国旅客才准备接受德国政府提供的方便,即承认车厢的治外法权;上下车时不得检查护照和个人;俄国旅客按正常票价自己支付旅费;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让旅客离开车厢。罗姆贝尔格大臣把这些条件向上报告,一直呈送到鲁登道夫,无疑得到了他的首肯,虽然在他的回忆录中对这一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或许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只字未提。德国公使曾想在某丝细节上作些修改,因为列宁故意把协议写得模棱两可,为的是不仅使俄国人,而且也让同车的奥地利人拉狄克免受检查,但是德国政府也象列宁一样着急,因为就在四月五日这一天,美利坚合众国向德国宣战了,所以德国公使没有如愿。

  于是,弗里茨·普拉廷在四月六日中午得到这样一项有纪念意义的通知:“一切按所表示的愿望进行安排。”一九一七年四月九日下午二点半钟,一小群提着箱子、穿着寒酸的人从蔡林格霍夫餐馆向苏黎世的火车站走去。一共是三十二人,其中有妇女和儿童,在男人中只有列宁、季诺维也夫、拉狄克的名字日后为世人所知。他们一起在那家餐馆吃了一顿简便的午饭,井且一起签署了一份文件,他们都知道《小巴黎人》报上的这样一条报道:俄国临时政府将把这些经过德国领土的旅客视作叛国分子,所以他们用粗壮的直来直去的字体签名,以示他们对这次旅行自己承担全部责任和同意所有的条件。现在,他们默默地、坚决地踏上这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行程。

  他们到达火车站时,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没有新闻记者,也没有摄影记者。因为在瑞士谁认识这位乌里扬诺夫先生呢。他藏着一顶压皱了的帽子,穿著旧上衣和一双笨重得可笑的矿工鞋(这双鞋一直穿到瑞典),夹杂在一群提箱挎篮的男男女女中间,默默地、不引人注意地在列车里找了一个座位。这些人看上去和那些从南斯拉夫、鲁登尼亚(旧时奥匈帝国的地名,是侨居奥匈帝国的乌克兰人的居住区。)、罗马尼亚来的无数移民并无两样,那些移民在前往法国海岸并在那里远渡重洋以前,常常在苏黎世坐在自已的木箱上休息几个钟头。瑞士的工人政党不赞成这次旅程,所以没有派代表来,只有几个俄国人来送行,为的是给故乡的人捎去一点食物和他们的问候。还有几个人来,他们是想在最后一分钟劝列宁放弃这次“无谓的、违法的旅行”。可是大局已定。三点十分,列车员发出信号,列车滚滚地向德国边境的哥特乌丁根车站驶去。三点十分,从这个时刻起,世界时钟的走法变了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