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做最好的家长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做最好的家长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21 21: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做最好的家长经典读后感10篇

  《做最好的家长》是一本由王金战//杨红樱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的204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一):每一次学习都不是浪费

  前一段时间,我们市的电台一直在播《在清华听演讲》这档节目,开始我不太有兴趣,听起来有些干巴巴的,且我以为是那种有些骗人的,有一天实在没的听了,耐心听了一会儿,才知道这真是一档好节目,里面请到的都是些名人,听着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对照着自己母亲经历,既可以反思自己,又同时在学到一些疏漏的知识

  拿到这本《做最好的家长》时,随手一翻,发现了一段熟悉的文字,其中孙云晓老师的那段演讲就在此书中,因为听过了他那段演讲,便大概领略了此书的质量,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听演讲,语气语调便显得非常重要,有如长者循循善诱,有如春风细雨化为甘霖,我承认,当时他的演讲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现在有幸得到此书,再读一遍演讲内容,回味与巩固,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现在的社会,常常会有人说,孩子难教,越来越难管,但事实上不是孩子有了变化,而是父母不懂得进取,总是用自己固有的经验一成不变的经验来对付孩子,那一定会失败。所以如何做一个最好的父母,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功课。

  本书中请到的都是一些名家的经验之谈,倒不是崇拜名家,他们也未必就能够尽善尽美,但是他们都是一些在生活与社会上非常成功的人士,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眼光,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吸收。

  徐小平的《我的儿子想做厨师》,我以为就是反应了如今社会做父母如何在自己的意愿与孩子的想法之间进行平衡的典型,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厨师是一个没出息的行业,可是如果你深究,你会发现,其实那只是你的想法,而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路,我们无权替他做任何选择,一个人只有自己过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独立的人生,而我们父母能够做到如此地大度吗?

  《我送女儿上北大》的王金战通过自己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失败之处与成功之处,能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我们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孩子的哪些过程是最关键的时刻,哪些地方需要你的帮助,哪个父母不紧张孩子的前途,可是你的紧张不要成为孩子的紧张,做父母的如何给予孩子正确心态非常重要。

  书中请到的名家,每个人都从不同的侧面带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做父母,无论怎样修炼都是不够的,你要不停地进步,不停地让自己做得更好,这既是孩子的成长,也是自己的成长。名家的分析条理清晰,让我们又一次看清自己的不足。你是最好的父母吗,但只要你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那么你就已经开始向着最好的父母冲刺了。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二):《做最好的家长》为人父母的细节与智慧

  不可否认的社会现状便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开始关注起科学养育自己子女的细节和智慧。如今学习的方式多,学习的媒介多,学习的手段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方式,方法都能真正试用于自己的子女。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于是乎,身为家长的你我更应该关注有关的为人父母的细节与智慧,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更争当成为最好的家长。

  正是为了响应诸多父母的心声, 《做最好的家长》便是一本比较不错的为家庭教育把脉,传授相关的教育心得和方法的家长学习书籍。的确,做家长容易,但是做好家长难。何况此书的立意更是引导家长成为最好的家长,这更意味着最高境界的提升和须知。因此,相信很多的家长都没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去挑战如此的极限要求。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惶恐。相信在这本《做最好的家长》中,我们可以有种别有洞天般的认知和感悟原因何在?其实道理简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更何况这本书中更是包容下诸多有成功教育经验的父母,教育者们对于教导孩子的精辟讲演。

  事实上,教育孩子的内容包罗万象。想要培养一个真正成功,正直,能干,独立的孩子,孩子的家长必须具备相关的能力和素质所在。毕竟“养不教父之过”,所以教育的这个责任对于家长而言是极其任重而道远的。本书的内容完全脱离了传统照本宣科或者探讨心理学。全书的内容就是基那些成功父母们的心得总结来一一讲解为人父母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孩子们成长的胜经并非单一的,里面需要父母因势利导地给予全方面的关怀和注意。脱离了枯燥,单调的传统说教,行文的最初我们便可以一睹成功的一个育儿案例。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下,孩子居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地考上了著名的学府北大。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偶然,机遇或者是天分。事实上孩子的父母从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早已经潜移默化地倾注下了为人父母所需要的亲情和关爱。这种爱里面更是融合入了家长们育儿的细节和智慧所在。在这本书中,我们家长其实可以看到很多以前或许并不特别关注的育儿注意事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在。

  学习着这本家长教科书,我也在提高自己的育儿觉悟性。孩子的成长必胜经中其实有很多的要点需要时刻地重视..比如着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爱需要传递,发现并尊重孩子的天性,用你的行动影响孩子,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做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在正面教育机长的同时,文中同样也包含着相关的误区指点。正反两方面的要点让家长可以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正确的育儿经验。于是乎,你我可以在《做最好的家长》中逐步总结心得并运用于实际。让你我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有声有色地在孩子身边逐步得到推广。相信受益者不仅包括了孩子,同样也包括了你我这些家长朋友们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三):学习家长好榜样

  写下这篇书评的题目时,我脑海中回响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这句耳熟能详、多少年都存留于心的歌词,套用这首歌词来总结读完《做最好的家长》一书的感受,就是——学习家长好榜样。书籍封面上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王金战、杨红樱、小巫、卢勤、李开复、王石、徐小平、俞敏洪、孙云晓、李跃儿,不仅是事业上成功的楷模,更是家长这一角色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认为,有了孩子担当家长一职后,我们比之前膝下无子女时更需要学习,因为在有孩子之前我们往往并不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家长,没有任何从学校里习得的知识和从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可以参考,而成为家长后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育儿理论与方法,以此来科学、优质地培育孩子,使得孩子健康聪明快乐地成长,同时也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所以,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家长学习,向家庭教育的成功人士学习,是那么重要。

  联袂呈现该书的10位超级专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他们各自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为广大家长破译了家庭教育的密码,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思考

  从全国十大名牌教师之一的王金战老师那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保证。这一点确实值得很多家长反思和反省。很多家长常常只顾对孩子的学习施行高压政策,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家长就对其批评、责备、打击甚至于谩骂,在这样的情绪压力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怎么会有良好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又怎么能始终、自发地为理想目标而努力?

  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谈论的主题是“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这一点对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城市孩子来说可贵而重要。同时也提醒生活在城市里的父母,周末多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让孩子摸摸花草、碰碰泥土、听声流水声和蝉鸣、看看蓝天白云……它们带给孩子的快乐和对孩子情智的提高要比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积木、喜洋洋与灰太狼多得多,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以前我是个不喜户外活动的人,如果有闲暇时间,我会选择在家里安静地看书;有了孩子后,我开始每天花大量时间带孩子在户外,我知道孩子需要感受户外的新鲜空气温暖阳光可爱的鸟叫与蛙鸣、工地里的轰隆建造声、小贩嘈杂的叫卖声、汽车的发动与熄火、包子铺里升腾出的浓浓热气……而这些是孩子无法在家里体验到的,是我无法用自身经验和书本传达给孩子的。在每一天的户外活动中,孩子获得了健康的体魄、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生活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过得愉快而充实,的确,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小巫的两篇文章《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和《儿童的学习》,前一篇谈论的是家长如何从自身行为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它,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以及家长及时改变自己比不断向孩子施压要迅速和有效得多。后一篇是从儿童大脑发育和记忆系统来论证儿童是如何学习以及应该怎样学习,对于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提供了很强的理论支撑和具体操作指导。

  其他几篇文章,卢勤的《爱需要传递》、李开复的《给父母的四个建议》、徐小平的《我的儿子想做厨师》、俞敏洪的《成就孩子真正的幸福》、孙云晓的《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李跃儿的《爱的误区》以及王石的《我的父亲母亲》,也都带给我不同的启发与思考。从卢勤老师那里学到如何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进而传递爱,有爱才有未来,要培养一个有爱的孩子。从李开复老师那里学习到如何做更智慧、更得体的父母,如何给孩子他们需要的,称赞、鼓励信任、放权、授渔、做好朋友。从徐小平老师那里学习到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理想,尊重孩子的天性。从俞敏洪老师那里学习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从孙云晓老师那里领悟到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并提醒自己将来无论孩子发展成什么样,理想或者不理想,都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健康的亲子关系。李跃儿老师提醒我们注意检视给孩子的爱是否是正确的。在全书的最后,王石先生用他的父亲母亲教养孩子的方法来阐述家长“要敢于磨练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观点,这一点提醒我不要溺爱孩子,不要把孩子养成骄奢懒惰不思进取的娇娃娃。

  从10位名家那里学到很多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获益匪浅,如此,即便不能成为最好的家长,也一定是个非常合格的家长,向榜样们学习!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四):集众家教育理念为一体,给家长的一次精彩课堂

  这两年收了不少教养书籍,大都是成功育儿典范的教育心得或早教专家的教育理念。《做最好的家长》这本书最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汇集了十位名人的教育理念,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此多的国内高层的教育专家联手,让这本书显得有些力度。这些专家有人讲述了为人父母的心得,有人谈及深入教育时的感悟,还有人回忆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虽然每个人所占的篇章都不多,但也确实向我们传递了一些如何好父母的智慧。

  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自然每个家庭的教育都会不有相同的版本,我们需要的博采众家之长。细细品读这本书就会发现,虽然书中的十位名人每人一个切入点来谈家庭教育,但都离不开爱的智慧,离不开自由与尊重,离不开家长自身的成长。

  王金战的《我送女儿上北大》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智慧型父亲,教育需要调整心态,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调整孩子的心态。静家长的心境聆听孩子的心声;转移孩子的压力,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寻找最佳的时机,帮孩子找回自信。王金战女儿的成功赢在了心态上,而我收获的启示便是做家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注,而是有智慧的用心。教育孩子的智慧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有了这些教育书籍的指引我们才不至于因为自己的愚钝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之后才去有所感悟,有所反省。李开复关于教育的四条建议中,的多和少的提醒,需要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深思,这里的技巧、尺度和学问,每一丝都透着智慧。

  家庭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家长重视自身的成长,非常喜欢书中孙晓云教授的一句话“21世纪的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甚至比孩子更需要成长。和孩子一起去更新自己的思想意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不是一味的树立威信而是要做好一面镜子,以自身的成长来影响孩子。像小巫所说我们需要先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转变方式,改变态度,让孩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我们,也许许多原本让人头痛的问题都会变得不再是问题,我们会在轻松中收获孩子不一样的转变。

  我认为每一本能够带给人启示的书都是好书,很多时候做家长是需要别人的点拨,从他人的教育经历中悟出学问,明白道理。教育是一门艺术,家长需要不断的成长进步,《做最好的家长》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为孩子提供自由的成长空间,给孩子理性的爱和尊重,建立最好的亲子关系,最需要努力的人是我们。《做最好的家长》集众家教育理念为一体,给家长的一节精彩课堂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五):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母爱如海,浩海而宽广,父爱如山,高大而挺拔,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付出很多心血,为什么孩子不理解,甚至与父母冲突不断,很多家长发出现在孩子难管教的喟叹!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女儿即将小升初考试,看到孩子每月的排名,心底凉凉的,她的学习成绩已经退无可退,原本平静的心态,溅起了阵阵涟漪,我们给她苦口婆心的说教,一次次鼓励,结果事与愿违,成绩依旧下滑。自己增加的焦虑,是否已经影响到女儿,对孩子的指责多于赞赏,责备多于鼓励,长时间的批评是否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心,我最近反问自己?自己真爱孩子吗?当她牙牙学语时,我们为她鼓掌,但是为什么一到学习上,我就不能忍受了呢?种什么因成什么果,以前,自己没有细心的引导,让她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开启学习的原动力,自我约束,自己鼓励自己,孩子才会出现不爱学习,将学习当成苦差事,没有兴趣这些症状,这些能完全怪孩子吗?这些年,作为母亲,我只做了孩子生活上的保姆,而没有与孩子在精神上交流,现在呢?我要做孩子物质上的保姆,精神上的朋友

  基于这样的理念,刚好看到收录了王金战、杨红樱、小巫、卢勤、李开复、孙云晓等关于家庭教育精彩论述的《做最好的家长》,本书从如何培养习惯、如何塑造人格、如何锻炼性格等角度阐释家庭教育的细节、方法和智慧,为家庭教育把脉,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

  王金战《我送女儿上北大》中,他讲述自己辅导孩子数学时,他发现辅导别人孩子,人家不会,他能容忍,对自己孩子,就压不住火,面对自己的亲人,没有耐心。出现问题,他及时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把孩子当普通生对待,这样自己心态缓和,也就容忍孩子的错误。在考大学时,数学满分150分,孩子平时100左右,在高考时,竟然考出147分的好成绩,得益于王老师对孩子树立信心,减轻压力,突破心理障碍,拥有良好心态,让孩子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走入考场,拥有良好心态,激发孩子的潜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该做的功课。

  记得看过一部很棒的电影《美丽人生》,他讲述的是大时代下一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势力的笼罩下,身为犹太人的父子被送往集中营,在这个完全没有盼望的世界里,父亲凭着爱和幽默感,让儿子的每一天都活得开心、活得有盼望。父亲在遭纳粹处决前,儿子从木箱缝隙中窥见士兵用枪顶着父亲的后背,准备要枪毙他,但父亲仍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大踏步地向前走,还扮作跟儿子玩游戏的样子。直到临死前,父亲仍要为孩子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真叫人笑中带泪。

  苦中一点甜,明明遭受死亡的威胁,父亲却一次次轻描淡写的化解无奈与矛盾,尽力保护孩子,不让他受伤;喜中一把泪,父亲虽遭受摧残,面对孩子永远笑口常开,给孩子带来希望,乐观面对世界。父爱如山,困难在爱的海洋中显得那么微弱,虽然能绽放出微光,但永远也不压倒我们,美丽人生,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性格,因为有爱这个世界才五彩缤纷。

  爱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及时的鼓励,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就像萧伯纳所言,爱的真谛,爱是需要传递的,让孩子明白爱,学会传递,让我们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让她自由翱翔……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六):家庭教育经典文选

  《做最好的家长》这个书名显然跟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那么点相似。这本书的封面是很吸引人的,“王金战、杨红樱、卢勤、李开复、徐小平、孙云晓、俞敏洪、王石……联袂呈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显然就是一种号召力。

  这是一本合集。王金战的文章是《我送女儿上北大》,孙云晓的文章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2篇文章我有点眼熟。印象中王的文章可能选自《英才是怎样造成的》,查了一下,是第五章。孙云晓的文章也出自其某一本著作。应该说,编辑的选得文章很经典。上述2篇文章我能留下印象,说明当时曾给过我某种出动。尤其是孙云晓的文章,我看后就认定了,孙老师的书质量有保证,看得通透。卢勤当了多年的知心姐姐,同样是看教育问题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能从根子上找到家庭教育的要害。

  再来重读,自然有一些新的感受。孙云晓的文章,是讲座稿加对现场观众提问的回答,孙老师的特点就是讲得特别清晰,归根结底,他概括为几句话,只要记住了这几句话,就能解决很大的家庭教育的问题。这就有个好处,简单易学,起码做家长的容易理解,容易记住,最核心的就概括成了三句话嘛。

  孙云晓讲要培养健康人格,俞敏洪将要培养人品,都没有把学习成绩放在家庭培养的首位。这个对我们很多家长应该是个很大的启发。唯成绩论的家长太多了,认为高分考个好学校,好学校出来有个好工作,然后就幸福了。这样中国家庭就有了太多的不幸福,因为第一只有一个。况且第一名也未必幸福,后面有苦苦追赶的第二名第三名,这样,就所有的学生、以及家长都不幸福了。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做最好的家长》10篇选文是很经典的。卢勤的《爱需要传递》,告诉我们,爱是需要学习的、传递的、体会的,小巫的文章《儿童的学习》理论性强一点,李跃儿《爱的误区》讲到了几种对孩子的爱的误区,徐小平《我的儿子想做厨师》则反省了当孩子的兴趣跟大人的意愿不一致的时候该如何做,王石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就是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母亲锻炼他,,每一篇都或多或少会给家长启发,有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启发。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七):爱是孩子成长的源动力

  ——文/阳宝

  又一次接触了育儿书,囊括了王金战、杨红樱、小巫、卢勤、李开复、徐小平、俞敏洪、孙云晓、李跃儿、王石等人的亲子分享,书中身为父母的他们给读者讲了许多他们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很好的,也有不好的,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父母都懂得知错就改,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毕竟非把自己框个教育专家的帽子,偶有极少数说教似的分享,我个人也只是取其精华,求同存异。

  讲再多的亲子教育,首当其中的就是“爱”,“爱”孩子成为家长最需要学习的知识,对孩子的爱是有讲究的,不是乱爱溺爱,更不是高兴时就爱得死去活动,不高兴时就将孩子如同弃野的苍蝇,很多时候,家长都觉得孩子的情绪起伏不平,那么您自己呢?是否也是阴晴不定咧?!爱,是孩子成长的源动力,没有爱,这个孩子就活得自闭自卑,抑或孤傲难训,总之肯定不是很正常的孩子,只有父母懂得如何去爱,社会如何去爱,朋友间相处如何去爱,才能给孩子希望,让他觉得幸福安定,会很享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各种美好。而“爱”这门课程,首先是父母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只有我们以身作责,言传身教,才会将这份“爱”不断传承下去,感染到身边所有的人!

  父母除了给予和教授孩子“爱”,接下来就是品格培养,我个人从来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唯仕途之道,虽然中国五千年的儒家文化是这么流传下来的,但是品格的教育应该作为孩子最基础的学习。“德智体美劳”,这是我们小时候评出来的“五好学生”,德放在第一位(但后面的排排序我就不太认可了),如果没有好的品德,成绩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不会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贡献,反而更滋生了他的败迹;接下来,便是心态的训练,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又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这不是孩子们的错,是如今这个社会让每个家庭对孩子如获珍宝地疼惜,孩子便自然而然地受到万般宠爱于一身,以后踏入社会,当周围身边的人不再对孩子千般呵护时,孩子的心理会是如何?亦如现在很多年经的小夫妻,离婚的理由大部分都是指责对方不够体贴,男的希望找一个女生像妈妈一样爱他照顾他,而女的希望找一个男生像爸爸一样爱他疼他,当两个人都无法做到对方理想中的最好时,矛盾自然产生!此时,不论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上,还是情感里,都应该让孩子端正态度,放宽心态;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孩子的习惯,这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正因为小时候妈妈总在我耳边说,你好好读书,剩下的我都帮你做了,妈妈以前还说,到时候我们都会请保姆照顾的,自己完全不用干,结果现在嫁为人妻,啥事儿也不会干,也懒得干,于是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争吵都是围绕我不会家务这种事情而展开的,当然我指的不是让孩子去做家务,但赞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应该尽量学会,尤其是做饭炒菜什么的,如果有这份好手艺,不一定非得自己亲自下厨,但也不至于一说到厨房就一声叹息。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理财习惯,社交习惯等,这些都应该从小培养,都是孩子必备的基础,而这些比你学习成绩拿第一要实用多了。多元社会的今天,你考上好的大学只是提供了你有可能通向“好生活”的敲门砖,但并不是指孩子就将来一定能成功!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是孩子启蒙的第一课堂,归根结底,因爱而生,在爱中让孩子学会他们应该学会的一切吧~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八):做家长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我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妻,结婚没有多长的时间,就开始宣称要当丁克一族,不想生孩子。大家问他俩为什么原因,结果这对小夫妻的理由却是:不想当“孩奴! 现在生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要负那么大的责任,做家长太累了!在此且不去论究竟丁克应不应该,单单论在这个拚爹的时代里,家长既要拼财力也要拼努力,做家长确实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好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父母,愿意对孩子负责,愿意学习如何做好家长,于是育儿类书籍越来越多,专家都在努力地教大家如何做好家长,家长也在努力地学习做好家长。

  这本《做最好的家长》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生产出来的吧。找到这一打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怎样做“最好”的家长。其实按照我个人的看法,书名有所偏颇了。 “最好的家长”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算得上“最好”?做“最好的家长”目的是什么?那么是否“最好的家长”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最好的孩子”?

  又扯远一点说到我印象很深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讲到沟通的有一个基本原则是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这就是“知彼解己”的意思。老师运用各种方法把这一个知识点讲得非常生动难忘,也让我深深记住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都要首先考虑受众!无论一个人讲的道理有多么的有用,可是如果听众听不下去读者看不下去,那么就无法接受这个很有用的道理,那么就是演讲者或者作者的失败。所以在沟通的时候,如果想要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就得预先了解沟通的对象,再根据沟通的受众来调整自己要讲的内容的方法方式等等,这样才能力争达到有效沟通。所以,一本育儿书,首先受众应该是家长、教育工作者等等与之相关的人,并且力求真实有效。最好能够明确受众是什么水平什么类型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其实这书中列出的这10位“家长”,我都已经看过他们写书了,小巫李跃儿的书全套都有,就连徐小平写的《图穷对话录》(不是育儿书,是出国咨询教育类)早些年我也买来看过了。感觉徐小平老师在这里说他给在加拿大的儿子报厨师课的兴趣班,是不是和国内情况差得有点远呀。要想说并不是只有读大学这一条成才的路的话,举的例子还不如说韩寒的父亲当年勇敢地同意自己的儿子从高中退学去当赛车手,或者说丁俊晖的父亲卖掉房子交学费培养儿子打台球吧。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节选的每个成功的家长或者专家的演讲的文章,我总有一种觉得有点简单有点片面的感觉。

  因此,《做最好的家长》这本书,只能适合没有怎么接触过育儿书籍的初级家长,这样的人看书才是最有效果吧。而且家长最好是把书中列举出来的这些专家、成功人士写过的育儿书,都看看吧,多看多思考,才能有自己关于育儿的整体系统思维,这也是对孩子负责。

  最后还想再说一句,做家长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一定要做到“最好”,只要尽力尽责就好了。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九):别作怪就好

  “作怪”这个词是土话,大概就是别搞幺蛾子的意思,别的读者可能摸不清我在说什么,但跟我一样长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同行们肯定知道我在说谁。是的,就像这本书的中作作者一样,尽管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与专业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但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家长,更严格的来说是父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到:在我们神州大地上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领导客气对同事和气对家里人凶神恶气,见谁都作揖鞠躬在外面唯唯诺诺唯恐得罪任何一个人却对要陪伴自己度过一生的人颐指气使;他们在君子面前“无所不知”趾高气昂,在小人跟前却小心翼翼……他们散布于大江南北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家长。注意,我可是使用了限定范围的,这类家长只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繁衍,外国有没有呢,有是有的,只可惜,你就是杀光所有只愿意说真话的人,这样的家长毕竟在西方还是只占很小的份额。所以,教育搞不好,栽赃到老师身上当然是寡廉鲜耻,但你要全推到政府和社会的头上也是欲盖弥彰,在江湖上掀起“就业难,结婚难,买房难”这个难那个难的真正罪魁祸首其实都还是家长。我当然知道家长们是断然不肯承认而且还会回喷我一身口水的,但是,这不重要,你喷了就能掩盖你干的事儿吗?

  所以,这本书里展示给我们很多成功的家长。所谓成功家长的标准是什么?是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吗?是孩子有良好的品质吗?在天朝的家长眼中当然不是,甭管他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只要他没被逮住成绩良好考上名校每月赚的大把票子,这一切——干亲鸟事!不好意思,我又把家长们的心里话说出来了。书中的诸多家长培养的孩子是符合我们所说的标准的,他们是天之骄子并且不靠爹娘自力更生,这使得书很靠谱,像第一篇中的著名教师王金战他对女儿的教育可以归结为那句著名的话:教是为了不教。他的女儿所谓小时了了的仅就是讲一种叫做“中阮(有拨子,大概和萨摩琵琶一类)”的乐器弹的很好,除此之外,高中的时候在班上也就是个中下游的水平,但后来成功的升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他做了什么,从我们家长的“标准”来看,此人简直不称职,但从我们看来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悟得了教育的真谛,文后的“成长胜经”中题目也很清楚的传达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成绩那些东西,不是浮云,但也不是泰山,凡是为了成绩搞的和孩子相看两厌的家长可以说自己也是一个从未给自己人生意义定位成功的失败者,所以轻重缓急对其皆如浮云。对于这样的家长,人生三十多年都活得乱七八糟而且竟然还在表面上都弄的似乎颇为不错的人,他的混乱是几个老师无法改变的,他的孩子也是很不容易才让自己摆脱了可怖的环境才没有心理畸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还是像《病梅馆记》中一样,先把他们受的毒减轻再说,能缓回来就很不容易了。

  真的,别作怪就好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十):如何进行教育投资

  作家刘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孩子失败的责骂要适度,过度的责骂会使他们失去自信;对孩子获得成功的赞美也要适度,因为过度的赞美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溺爱除了把孩子溺死,还能把孩子压死! 人生百忌,忌溺爱!”对于孩子的爱也是同样道理,什么样的父母就能够教育影响出什么样的孩子,换言之,父母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就应该学会如何进行教育投资。

  《做最好的家长》是一本合集的讲述,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作出指引,而且都是名人所谈的子女教育问题,最主要的是,他们身份都比较特殊,不光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具有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可以说是最有权威的发言人,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作为说服的佐证,最主要的是,都是结合自身案例来说的,容易让人信服,且更有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独特效果。加上其中的几位作者不光自我成就显著,而且身为教师或教育机构的权威来说,其言论更能够给家长以指导,能够让家长在各种细节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并且结合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重理念,让人获益。

  书中并没有过长的篇幅,也没有太过激烈的言辞,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进行了递进式的循循善诱,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智慧和豁达。那份自然教育的理念和为人父母的宽容尽显其中,让爱与教育更好的结合,注重培养和激发,让孩子成为“顺毛驴”,从而走上上行的“上坡路”。

  这些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的胜经,是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是给盲目进行自我灌输式优质教育的家长们提了个醒。这里需要搞清楚的一点是,并非单只说孩子有多么优秀,或者说如何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只是这本书的内容之一,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家长应该怎么做才称职!如何做好家长后才能让孩子顺畅的成长。重点指出的是优秀家长的典范,而非是单纯的对卓越孩子的锻造。

  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种下什么样的籽,就会收下什么样的果儿。”看了这本书,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通过成功人士进行的宽松教育方式的普及,更是让家长以身作则,完成一场必胜的教育投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