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4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10篇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是一本由Khaled Hosseini著作,Bloomsbury Publishing Inc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一):玛丽亚

  重读了一遍《灿烂千阳》,于是想写一写我所认识的一位也叫玛丽亚姆的穆斯林姑娘的故事。

  那年我们都才到伊斯兰堡,在巴基斯坦国立语言大学念书——我刚刚离开北京,在乌尔都语系做交换生;她刚刚离开旁遮普省的古吉拉瓦拉,在英语系读一年级。

  外乡来的女学生都住校。宿舍楼在校园角落里,四面围墙与高大的乳白色铁门将它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宿舍一楼是厨房与餐厅,几位男校工既做厨师,又做看门人。国立语言大学许多专业,每天只有上午半天排课,于是宿舍楼的铁门,总是早早就锁了。倘若外出晚归,敲门总是大费周章,甚至还会被舍监责怪,于是住校的女学生平日几乎都不外出——日常生活里短少了针头线脑,就请校工隔日去市场买菜时顺便带回。

  那么多伊斯兰堡炎热而冗长的下午,我们的活动空间便只限于这栋石质的宿舍楼,和铁门与围墙隔出的院落——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娱乐活动是无尽的串门聊天。开学后一个星期,几乎楼里的每一个姑娘都来我屋里聊过天。除了玛丽亚姆——写着她名字的那扇门,也总是紧闭着的。

  到了开斋节,住校的巴基斯坦女学生大多都回家了,整栋小楼突然冷清下来。到了饭点,平日吵吵嚷嚷的食堂里只听见一台旧电视放着晚间档肥皂剧。少了聊天的人,时间多的仿佛无法填补。某天下午,玛丽亚姆害羞地敲了敲我宿舍的门——那才是我第一次真正结识玛丽亚姆。

  我想告诉你,我至今都记得那个下午玛丽亚姆和我说的所有话:她告诉我,之所以没有回家过开斋节,是因为担心节后的考试。她告诉我,在冬天时,她把袖子整个浸湿,脱了毛衣坐在室外学习,靠寒冷保持清醒。她的口头禅是“你说我能及格么”和“帮我祈祷,保佑我考试顺利吧”,这两句话填补了我们对话过程中所有空白的间隙。而我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平时总是见不到玛丽亚姆串门聊天——她一直在学习。 “如果我考试不通过,我父母就要让我退学回家结婚了。”她说,“我还不想结婚,我想去欧洲工作。”

  那个下午,玛丽亚姆还跑回屋取出一叠照片给我看:照片里是她在古吉拉瓦拉家乡的童年:每张照片上,五六岁的玛丽亚姆身旁总还站着一个小女孩,两个孩子紧紧牵着手。那个下午,玛丽亚姆指着那个小女孩,语调平缓地告诉我,“这是我小时候最好朋友,我们一样大。如今她已经有三个孩子了。”

  而那个下午,也是我最后一次与玛丽亚姆长谈。

  开斋节后,住校的女学生陆续回来,宿舍楼又重新热闹起来,玛丽亚姆又重新消失在那扇紧闭的门后。再之后,伊斯兰堡进入冬天。考试、放假、开学,时间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短的好像一瞬,初夏时我离开伊斯兰堡,没有与任何人告别。

  博士一年级时,我阴差阳错地成了哈佛研究生院“学生会”里乌尔都语/印地语语言角的负责人。乌尔都语与印地语口语极其相似,于是并在一起。我每个月组织一两次活动,大家坐在一起用乌尔都语聊聊天。和其他“大语种”语言角不同,乌尔都语/印地语语言角每次来的都只有寥寥几人,全是女生——她们多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移民,对于乌尔都语并不会说,甚至也听不大懂。于是多数时候,我们不过是坐在剑桥小镇上的咖啡馆里,用英文随意地聊着漫长的天——上什么课、做什么课题、选谁做导师。

  偶尔,她们也会兴致勃勃地问我,“XX用乌尔都语怎么说?”——XX总是极其简单的词,比如窗子、牛奶、苹果、阳光。那些随意而漫长的聊天,偶尔让我想起伊斯兰堡那些炎热而冗长的午后。当然我们很少聊起巴基斯坦——与它相关的乌尔都语太复杂,而坐在剑桥小镇光线充足的咖啡馆里,捧着一杯加了蜂蜜的热拿铁时,巴基斯坦实在显得太远了。

  再之后,我开始做助教,班上有巴基斯坦来的留学生。她有回来约我见面,谈学期论文,末了开心地说“喜欢中国助教,因为我们是邻居呢”——“中巴友谊地久天长”在整个巴基斯坦都是极其强大的政治话语。于是我告诉她,我大学时学的是乌尔都语文学,曾经在伊斯兰堡住过。之后,那个学生私下里和我便只用乌尔都语讲话。她告诉我自己在哈佛参加的各种课外活动,毕业后的种种打算。她说,没有想好要不要回巴基斯坦,多半应该暂时不回去了。

  “她或许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或许熟练说四种语言;

  她或许从不被允许出门;她或许在周游世界;

  她的手里或许握着试管;她的手里或许握着锅铲;

  可是她是我们之前、之中与之后的每一个人——于是她的故事,也是我的。”

  ------

  侯赛尼出生于喀布尔,少年时代移民美国。《灿烂千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回忆,也是想象。从某种程度上,我也清楚地知道,和《灿烂千阳》一样,我对玛丽亚姆的故事的转述,夹杂着我对自己伊斯兰堡生活的回忆,极其符合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一切想象——在我们的故事里,有包办婚姻、被围墙与面纱隔绝与隐藏的女性、不平等的教育与就业机会。而在这样的转述与回忆里,伊斯兰世界被一次次重构成“他者”——这样的重构或许是不公平的,甚至极其危险,和一切局外人的偏见一样。

  然而,倘若说三年社会学质性方法的训练让我懂得什么,便是“现实”的流动与开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转述故事,修正叙述、重构记忆、创造意义。一切理解,同时也都是想象与阐述。侯赛尼的玛丽亚姆,我的玛丽亚姆——她们的故事会被如何阐释,这是另一个问题;可无论如何,这个故事,和其余任何一个故事是同等重要的,也都值得被讲出来。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二):书摘

  阿富汗西部城市 heart 赫拉特

  那我该怎么办呢?圣明的真主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优点,而在我的许多缺点中,最为严重的一点是,我没有能力拒绝你。法苏拉赫毛拉

  玛丽雅姆站在一条街角的拐角处,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法理解他们何以对身边这些奇观无动于衷。

  看到报纸的时候,莱拉想到她童年的朋友吉提和哈西娜。等到我们二十岁的时候,吉提和我,我们每人会生下四五个孩子,可是你,莱拉,你将会成为我们这两个傻瓜的骄傲。你将会成为一个人物。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能够在报纸的头版上发现你的照片。

  他们的生活成了一个博物馆。妈妈是馆长,至于莱拉,莱拉只是一个访客。一个用来盛放他们故事的容器。一张妈妈用来写下他们传说的牛皮纸。

  有时候,妈妈嗓音嘶哑地说,我听见走廊的时钟嘀嗒嘀嗒地响。然后我就会想到,还有这么多秒钟,这么多分钟,这么多日子,这么多星期,这么多月,这么多年等着我。而且所有这些时间里面都不会有他们。我一想到这个就喘不过气来。莱拉,好像有人在践踏我的心脏。我变得这么虚弱,虚弱得好像我只想随便找个地方倒下。

  莱拉记得妈妈有一次对爸爸说,说她嫁了一个没有信念的男人。妈妈不明白,她并不明白,其实她自己就是他生命中最为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巴基斯坦,她有时候会很难想起玛丽雅姆的面容。玛丽雅姆的脸庞常常躲避着她,像一句到了嘴边却想不起来的话。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三):读完英文三部曲感受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四):沉重的绝望与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命运加诸在她们身上的苦难也看到了她们不屈于命运的坚韧;看到了她们对敌人的恨也看到了她们对同胞、孩子、国家的爱与宽容;看到了令人沉重的绝望与绝望中生生不息的微弱希望。她们是千万生活在悲苦与挣扎中女性的缩影,却在黑暗中生出高洁的灵魂。

  或许小说中的故事与人物是虚构的,但又是深深植根于阿富汗真是的时代背景中。即使是现在,战争、饥饿、贫困、疾病、难民仍是如此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中。在我们双眼暂时被眼前的幸福和平所蒙蔽时,在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黑暗角落里,有多少人正在因为战争、传染病、饥荒而死去。

  写于2008年7月30日

  《灿烂千阳Thousand Splendid Suns》读后感(五):随感

  首先要感谢制作者 sunnyboy 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电子书。

  读过追风筝的人再读灿烂千阳,同样被震撼。

  阿富汗的战火某组织的变态阿富汗男人的家暴撕扯着这个社会的伤口,鲜血淋漓。阿富汗的女人我们的女同胞们就生活在活生生的地狱中。何谈尊严,其实连个家禽家畜都不如。所有的一切在战火中没有人道的条律中只是区区笑话。

  然而作者依然抱着美好的梦想,期盼着希望着阿富汗的美好。

  可是我却无法理解这样的情感,深深地憎恶着这样虚伪的父亲们。有些人是不能被原谅的,因为他犯的错,扼杀了太多的生机和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