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04 20: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精选10篇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一本由罗智著作,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一):一本相见恨晚的书

  现在市面上写王阳明的书是很多了,但我认为,还是《王阳明心学全书》阐述的心学比较切合实际,而其作者在儒、释、道方面修养颇深,能深入领会王阳明先生心学的精髓所在,再用浅显易懂的话将其讲述出来。

  早几年前,我就曾在天涯论坛上追过本书作者以“明朗之阳光”的网名发表在网上的一篇帖子“发现心灵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后来这个帖子更名为《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出版了),那时细细品味阳光兄与网友们互动交流的帖子,就觉得作者深谙传统文化精髓,有着深刻的实修体会,笔下所述的阳明心学自然不同凡响

  后来听说作者写完第一部王阳明的作品后,决定又写一部专门阐述心学的王阳明传记体小说,心中为之向往不已,并加入了作者在里面的的心学讨论群,期盼能早日读到此书。

  一听说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迫不及待地网购了一本,先睹为快

  在书中,阳光兄以他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一贯阳光励志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描述了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龙冈授学、碧霞池夜坐、天泉证道等与弟子论学的事迹,其间王阳明先生对学生们传授了精妙的心学理论及修身方法,其独到之处常常令我心驰神往,仿佛也沉浸入了那种静谧空灵、难以言说的境界之中……

  在其中,我读出了王阳明为什么会取得那么大成就的奥秘。

  首先要立志,王阳明经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了一个坚定的志向,他的全部精力才能集中自己的志向上,如此“思之,思之,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乃精气之极也”,这就是一个人的精力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其强大无比的潜意识智慧和能力被调动起来,达到做事时“如有神助”的境界。

  其次要有强大的信念意志力。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只要具备持之以恒努力坚定不移意志,还有不为外界环境所动的信念,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大事业来,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然而遗憾的是,能凭着自己原来的力量做到这三点的人只是极少数,所以绝大多数人的潜能都没能开发出来,很多人都显得十分平庸

  而通过特定的方法对自己的思想情绪进行调控,正身修心,就能从更深层次的本体思维入手,改变自己的想法,乃至改变自己的性格,使更高层次的真实智慧展发出来,达到真正改变自己的目的

  可以说,“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经过“龙场悟道”后,他的生命状态起了彻底的变化,他由原来不知为什么而活的平凡境界,进入了向死而生的大自由、大无畏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帮助他把生命中勇气、智慧和潜力极大地激发了出来,试想,一个人经历了百死千难的考验,他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还有什么好怕的?如果我们也能以这种勇气和精神来做事,还有什么奇迹是我们不能创造的呢?

  这是我读这本书所得到的一点心得,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如果我早读到这本书,我的人生早就改变了。这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二):心灵的自由

  非常大气的题记——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克服人生路上的重重障碍,抵达成功的书。它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一个可供我们学习模仿的对象,这个老师就是王阳明。

  ---------------------正文分割线,大量书透,小心阅读-----------------------

  首先要借用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作为开头:“出版物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同时,还应引导人们积极向上,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贡献。”这听起来虽然好像有点假大空,但这其实是这部《王阳明心学全书》中最为推崇的真理,是的,不只是一个简单道理,更是至高无上的真理: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我们做人做事必备的基础

  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内心才会迸发出巨大能量心平气和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以上其实就是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比较通俗的一种说法。毕竟“天人合一”之类的词听起来太过高深,将这一道理通俗话进行解析,并辅以阳明先生人生中不同时期的事例做讲解,这样一本《王阳明心学全书》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书中以王阳明得罪了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无奈流放到贵州的龙场为开篇。龙场,这是一个穷山恶水荒无人烟之地,不过也正是这里成就了王阳明,成就了明朝最为伟大的哲学家。当时的王阳明还没有成为圣人,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和所有仆从一样,惊得张大了自己的嘴巴。合上嘴巴之后,他并没有撂挑子走人,而是扛起锄头开起了荒——建设龙场。凭着强大的内心,他终于超脱了世人眼中的荣辱得失,朝着圣人之路迈进了。

  开荒种地只是体力活,余下的所有时间,王先生都用在了思考上,用文明一点的话来讲,即所谓修身养性,寻找人生与生命的真谛。直到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王先生“开了天眼”,他终于悟道了,成为了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是啊,听过多少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一生,只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它,也便不能完好地运用它,如果王先生会这样一首歌的时候,他此时应该唱出来“多么痛的领悟”,一千个日日夜夜已经过去了!

  以上皆为简约版的“书透”,不能透露更多了,因为正如圣人所领悟的,亲身体悟才是正道,所有被王先生人格魅力所折服的读者们,应该自己去翻开这本书,修习自己强大的内心。

  这本书每一篇都称得上一篇精彩小故事,每晚睡前读一篇,看看能不能像先生一样,开了天眼?最后你会知道心有一种超级意志力,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值得拥有一切美好事物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三):莫为浮云遮望眼

  我一直认为励志成功学的书于人的作用在于,让有经历者产生共鸣。这类书市面上不胜枚举,但读来有多少有用呢?不是说书本身没用,而是我们的经历和修为不够,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本《王阳明心学全书》以叙事的方式将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与弟子的讲学融汇起来,读来倒是对心学能够有一些认识。我准备试着学习下心学,所以对这本书先概览之,接下来学习《传习录》以及钱穆先生的《阳明学述要》,争取能获得点一知半解

  我之所以说没有修为是很难在励志学的书中获取有效知识的,从本书讲述就可以看出来。阳明先生带着几个悟性极高的学生整日一起讨论讲学,他们提出的问题无非也是人生意义,觉得做事情急躁,不知如何生活云云,这些问题最终如何化解的呢?不是听完以后就茅塞顿开了,而是日积月累地在和阳明先生游学中身体力行做出来了,最后发现原来如此。心学核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多么明白的道理,但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比较抵触的是,现在的成功学书籍动不动就冠以“控制心理,改变一切的神奇智慧”、“某某某强力推荐一致推崇等等”,比如张居正、曾国藩、蔡元培、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一致推荐阳明心学,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为啥这些人推荐?因为他们也是牛人,是能够产生共鸣的人。我相信不是他们学完心学才成为梁启超蔡元培的,而是他们本身是梁启超蔡元培,才推荐心学的。我们做事情也是,不要本末倒置

  最后,很想分享今天看到的一则寓言。

  佛家有这么一则寓言。

  地之极东南,有一海,称为“沧海”。沧海对面,就是仙家佛地。凡是能渡过沧海到达彼岸的人,就能立地成佛,修成正果。

  于是,许许多多的人从千里迢迢赶来,或乘帆船,或乘木筏,纷纷朝着彼岸进发。波浪滚滚,狂风飙卷。许多人都被风浪击翻,永沉海底。能成功到达彼岸的,少之又少。但是,就是这少之又少的人,成了人们口中的传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仆后继,朝着无垠的沧海进发。

  从空中府瞰,渡海的队伍是庞大的,密密麻麻,千帆竞渡。一个浪头过来,就覆灭了一大片,再一个浪头过来,又覆灭了一大片。但是,覆灭的立即就被后来者补上。海面上,是拥挤不堪的樯橹,海岸上,是汹涌如蚁的人流......

  天地间,响起深沉的悲歌。佛祖亦闭上了悲悯的眼神,不忍再看。

  若干年后,有三种人成了佛。第一种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彼岸,称为“修成正果佛”。第二种人,几经努力,还是到达不了彼岸,于是放弃了渡海,回家安居乐业,称为“幡然醒悟佛”。第三种人,其实只是一个人。那是一位在沧海边打鱼的老人,面对着熙熙攘攘的渡海人潮,他不为所动。几十年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单纯而朴素的日子。后来,佛祖点化他成了佛,称为“宁静佛”。

  而那些沉入海底泯灭无闻的,被称为“云云众生”。

  有人问佛祖,你属于这三种佛中的哪一种?佛曰:我属于第四种。看尽人世悲欢,阅尽事世浮沉,称为“大彻大悟佛”。

  从此,沧海边渡海的人逐年减少。因为,人们终于知道,佛有多种,成佛的路径也远不止“渡沧海”这一条途径。

  对于这个寓言,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佛”确实是多样的。除了那些不会思考随波逐流的,其余的人们,只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便都成了“佛”。

  (安时,2015.01.24)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四):跟着王阳明一起修心

  《王阳明心学全书》能登上京东商城同类书畅销榜第一可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

  儒家“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学术思想,包含着一种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是一种人生境界。

  儒家认为,唯有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方能使心灵进入稳定、宁静、安顿的状态,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而参透天地玄机,获得一种与万物一体的大智慧,协助天地化育万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种境界中,心灵摆脱了环境及外物的束缚,活泼而自由,以不变应万变,往往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

  如《明史》记载:“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

  王阳明以文臣之身领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武功显赫,在明朝一代,首屈一指。为什么在局势十分危险复杂之时,他的神色仍然能够镇定如常,心境静止如水,算无遗策,智谋过人?

  此中虽然有他天资高的缘故,但他经过修养身心,领略了儒家的“中和之道”,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化境,也是一个很重要原因

  人只有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才能驾驭自然事物,只有超脱了各种偏颇情绪的干扰,才能将自身的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韩非子•喻老篇》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赵襄王爱好上了驾驭马车,但他驭术不高,便向精于驾车的王子期学习此道。

  学了一段时间,赵襄王认为自己已把驾车技术全学到手了,便不想再学,要求马上与王子期进行比赛。他以为凭自己的本领,加上百里挑一的好马,肯定能赢老师。

  出乎意料的是,赵襄王开场就输了,他接连换了三次马,结果都输得很惨。

  他百思不得其解,便责怪王子期没有把驾车技术全部教给他。

  王子期深知其中奥妙,回答道:“对于驾车技术,我真的是毫无保留地全部教给你了,只是你还没学到驾车的心法。”

  “驾驭马车时,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合’字。马与车合,人与马合,如此人、马、车的行动融合为一体,才能将整体的潜力激发到极致。”

  “而你在驾车时,只想着要尽快超过别人,唯恐落后,心思全放在这些无关紧要地方去了,反而不能使自己的心理、行动与马、车的步调一致,这样三者的力相互冲突,抵消,失败就是难免的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身心与外物合而为一,乃至完全融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进入最完美、最协调的状态,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处,形成一种神奇的“合力”。

  其实,不仅驾驭马车如此,做任何事情,欲达到完美至善的境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各种棋类高手们,如果能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始终镇定自若,就能在对弈或比赛中,将自己的技艺发挥到极点。

  天人合一,还是一个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态度

  这是一种“齐万物同观,与天地为一”的态度。

  经过“正心修身”,一个人的“诚、仁”等美好的品德达到了深厚的境地,自然诚而生明,仁而生爱,对天地事物的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处处有一颗仁爱之心。

  王阳明说:“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达吾一体之仁。”

  这时人与大自然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关系,心灵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就能获得一种内在的愉悦和安顿感。

  有了这种体验,心性本来的大智慧就能显现出来,就能正确对待人生所遇到的困难、穷达、毁誉等问题,做到洒脱于心,不为这些东西所纠缠,不是一味地去抱怨环境,对抗既成的事实,而是一心修德进业,把它们作为改变自己、成就自己的契机,进而实现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

  儒家以“参赞化育”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参赞化育”,就是要用自己厚德载物的修养和智慧,去为这个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洞悉天地玄机,明了事物规律,拥有了大智慧,则可使一个人顺其规律而行之,立于不败之地,并有能力去解决那些未曾面对过的问题,为进入“参赞化育”的高层次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王阳明的“心学”看来,如何达到“天人合一”这一境界呢?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王阳明说:“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又说:“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可见,王阳明的心学承传孟子一脉,以求本心、去私、无欲、尽性为通向“天人合一”的方法,而其具体途径是“格物致知”、“去欲存心”、“致良知”。

  “格物致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其进入一个专注、宁静、高效的状态,以一种客观的心态去认识事物规律。

  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是锻炼心灵的过程,使心灵摆脱杂念纷扰的状态,而恢复到静如止水的本来状态,以领悟良知。

  “去欲存心”,这个“欲”并不是指人生所有正当的追求和需要,而是指那些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欲望。

  刚进行修养时,肯定会有很多杂念涌出来,这时就要用意志调整自己的心态,摒弃那些乱七八糟的闲思杂念,把心集中到当前所做的事情上,心无二念,只活在当下。

  如此不断锻炼自己的“真心”,磨炼自己“诚意”,至诚无息,最后超越自我,认识到心灵的本来状态。

  这也就是“致良知”。

  明悟了良知,心无私欲所蔽,与天地大自然融为一体,智慧自然现矣。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后感(五):穿越历史的强大心学

  百度百科对王阳明的介绍是: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这本《王阳明心学全书》讲的是王阳明的心学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在实际中的应用。王阳明的心学特征是“知行合一”。这类心于另一种“小宇宙说”。“小宇宙说”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小宇宙。当其感应与大宇宙产生共鸣,人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人无限潜能的发挥和小宇宙是有很大关系的。

  王阳明起初不过是一个文官。在被贬龙场之后,参透了“知行合一”的奥秘,并达到另外一种强大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支撑他再次被重用以后,文官身份带兵打仗且屡战屡胜。强大的内心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上几天一个朋友约我一起聊天,也谈到了这个话题。这位朋友在帝都有很好的生意,但他现在也是苦恼。苦于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所谓“知己难求”的意思。在讲到人才的成长时,他说到了人起初都是自然人,但进入社会以后,被社会上的一些风气所侵蚀,人的自然天性逐渐被掩盖,人的自然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他认为人的自然能力是可以无限发挥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潜能是可以被激发的。

  我承认他的这种观点。人都为世俗所累,为欲望所累,为贪念所累。正如本书“唤醒更高层次的本体思维”以及“激发生命的正能量”等章节所描述的,我们都应该去寻找打开生命能量之门的那把钥匙。

  人惟有放下,内心变得强大,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这本书的语言很通俗,场境描写的很好。很多场景都有一些玄幻的意境,给王阳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比如,“怎样控制思维”这一节里,“此时夜已深,薄薄的水雾从潭面袅袅升起,飘浮在水平如镜的龙潭之上,慢慢向四周弥漫开来。天地之间,笼罩上了一层隐约透明的氤氲。在如此静谧的山谷,万籁俱寂,唯有溪声潺潺,一轮明月倒映潭中,似真亦幻。蓦地,凉风指过,送来阵阵清幽的山野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这本书对如何使内心变得强大,有很大的启迪。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好的思想,好的文章就是这样,王阳明的心学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直到今天仍有实用价值。再次证明了王阳明心学的强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