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4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读后感1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89图书,本书定价:12.50元,页数:201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笔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编理由”就是一种自我挫败和自我设限的行为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是最难遭遇的。“道德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

  文学上只有好坏的分别,没有新旧的分别。青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

  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美的感受

  朱光潜朱先生的文笔好生了得。

  十二封信,信笔拈来,字字珠玑,畅读便深感其美,大约朱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朱先生主张情于理先,道德先于法律,无情则无趣,而“趣”也是人生一幸事,不可或缺

  朱先生说“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人生亦如饮茶,“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能寻得人生之“趣”与“美”,便不枉此生。

  朱先生谈到“学问”,亦有其主张。到底是“通”还是“精”自古争辩无数,朱先生的主张是先博大而后精深,如没有以“博”为基础,则如空中楼宇,被人耻笑。“中国学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根基在各门手艺中都见其利害,如扎马步之于武功,气息之于歌声,根基稳固楼宇才矗立不倒。

  谈到人生之苦,朱先生竟也能一针见血,“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而人如能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不计较,不埋怨,不奢望,人生自然淡然。“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如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有想象的田地,我们才有希望。有喜有悲,人生才完美,没有悲剧的人生,也必然索然寡趣。

  今日坏事,腹痛不止,本无意功课,然捧书小品,心亦明朗开来。连文字优美起来。故见修养之影响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

  谈读书

  * 学校教育只能算平均教育,只有通过课外书籍阅读可能找寻到更加优秀精神思想。况且,倘若你与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教育,所阅读的书籍都一样,那你怎还可能变得优秀呢。

  * 培养读书这一习惯,将使你在往后的岁月中抵御那些邪恶之事物的侵蚀。因为你会觉得在读书的乐趣面前,这些事物根本了无生趣

  * 十四五岁之前应该注重想象,十四五岁之后注重发达理解。所以初中生应该多读些想象文字,高中生则应读些富有学理的文字。(摘录)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 现在我们国家发生了一股爱国的奇怪风潮,在学者不言学,在工者不言工,大家都在空谈国事。就像两个人互相看不惯,甲在家门口对着乙大骂称要将乙打得满地求饶,乙也不甘示弱,称须将甲扔到黄河里喂鱼。两人站在各自的家门口摩拳擦掌,却迟迟不见动手。

  * 其实爱国就应该在学者言学,在工者言工,在什么者言什么。大家各自干好分内的事情,就已经算是给国家帮了大忙了。业以算得上在国言国了。

  谈十字街头

  * 对于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来说,大部分民众都是愚昧顽劣的。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社会上的种种奇怪的现象。要在一群昏睡的人中保持清醒,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可是往往只有那些在愚昧顽劣的环境中却不愚昧顽劣的人,才能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

  谈多元宇宙

  *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个单独的方面发展到极致,都会有特殊的宇宙和特殊的价值标准。我们不能用甲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乙的价值,这样做会让乙的宇宙失去了个性

  * 在每个宇宙中,我们所关心的问题都不一致,也无从比较和衡量。 在道德宇宙中,我们关心是非对错,这是道德宇宙的价值标准。在科学宇宙中我们关心结论正确与否,我们不能用道德宇宙的价值标准去衡量科学宇宙的价值标准。就像我们不能说勾股定律是不道德的一样。

  * 在任何一个宇宙中我们都应保持其独特的个性和纯粹性。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并不关心他的作品在道德下,或在科学下是否说得通。他只是在纯粹的创作而已,没有其他意图,也不会考虑其他意图。

  谈情与理

  * 理智是无法支配情感的。

  * 在讨论道德社会的时候,我们将这个社会分为理智的道德社会和情感的道德社会。这里我用孝来举个例子。在理智道德社会中的孝,子女关怀回报父母是出于一种法律上的约定。故而现世中的很多为人子女只是将每年的赡养费如期奉上,并引此为孝。可是这算孝吗?而在情感的道德社会中,子女关怀回报父母是源自一种爱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下,子女关爱父母的这种表现所带来的反馈是与前一种环境下截然相反的。

  谈摆脱

  * 人的悲剧源自两种理想之间的冲突,鱼与熊掌之间的取舍问题。既然明知道两者无法共存,我们就该果断的下决心做出抉择。我们之所以烦恼忧郁原因就在于没有勇气和决心做出选择

  谈人生与我

  * 朱光潜先生看待人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里,他把自己摆在台前,和世界一切人和物都在一块玩把戏。第二种方法里,他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旁观的坎旁人在那装腔作势

  * 先生看待人生的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很是亲切,我看人生也跟先生有些类似。平常时刻我也把自己摆在台前,生活在世界中,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交集在一块。读书或思考的时候我又把自己摆到了台后,辩证和批判的去看待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这样做让我既生活在生活当下,又超脱在生活之上。

  * 我虽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摘录)

  *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他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以及。但是在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摘录)

  无言之美

  *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能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摘录)

  * 美术家在绘画的时候,选定材料之后,还要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加入进去,然后再表现出来。(摘录)

  * 作者说的越少,留给读者的的想象空间越大,而这样的作品就越发具有美感。先生讲的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这也是我那么喜欢卡佛的原因。一个好的故事,讲故事的人什么都跟你说了,那这个故事还有什么意思呢?殊不知停留在想象空间的东西才是这个世界上尽善尽美之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四):那些朴素的人生道理

  那些朴素的人生道理,真可算是人生之基石了,没能在中学时读到也是遗憾

  摘选一些。

  谈读书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读书需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

  读书的方法:第一,凡值得读得书至少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地方和你的意见。”

  (以前的读书真是太过粗糙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

  谈动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可见伤心难过郁闷的时候,别老是憋着不动,哪怕出去走动走动也是好的)

  谈静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出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的“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语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有时候头脑需要等一等心,不要忙着惯性思维,静一静,等一等,多感受一下。)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第一信曾谈到,孙中山先生知难行易的学说,和不读书而空谈革命危险

  他(指孙中山)因而想到一切社会上的污浊,都应该如此清理。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家!别人不管,我自己只能做小事

  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

  (要成大事,必先从小事做起。这个道理,在有限工作经验中,已经很多次在敬佩的人身上验证过了。)

  谈升学与选课

  所以你选课时,旁的问题都可以丢开,只要问:“这门功课合我的胃口么?”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桩要事,所以不赞成早谈专门。

  我并非反对职业教育,我却深深地感觉到职业教育应该有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

  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

  (先生那时就有如此的思想了。而我们竟然愚昧至今。)

  谈写作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语福楼拜,福楼拜叫他去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

  (写生的重点应该还是在于观察吧。不观察生活,便无法写好生活。)

  谈摆脱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的过去的。

  “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汝才力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鹜也。””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着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要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为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如果它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虽然结果失败了,我们也得承认它是有价值的。”

  “Thoughts hardly to be packed

  Into a marrow act,

  Fancies that broke through thoughts and escaped:

  All I could never be,

  All, men ignored in me,

  This I was worth to God, whose wheel the pitcher shaped."

  “我记得这几句话(指 Browing的诗 Rabbi Ben Ezva)所以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和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此几段最为震撼心灵)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五):我对于爱情的一些看法——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第六封信中对于恋爱如是描述道:“恋爱是至上的,是神圣的,所以也是最难遭遇的••••••‘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恋爱史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的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当一读到这句,我内心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无奈我文笔拙劣,始终言不尽意,只是写写以贻笑大方吧。

  前一段时间深受爱情这个问题的困扰,总在想我将会和谁在一黄昏的街角相遇,然后开启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转念间现实的残酷让我无法继续胡思乱想下去,我总想到自己的身份以及地位,以及其他许多许多东西。突然发现对于爱情我竟是这样现实与功利。我曾相信托•富勒说过得话:“当贫穷从门外进来,爱情便从窗口溜走。”但现在我宁愿相信罗兰的名言:“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 莎士比亚也说过相同的话:“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我知道以前我的意志在现实面前败得一塌糊涂,这或许就是懦弱与自卑,每每想起这些,我总唏嘘不已。或许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如果以前我听到这些,我会深表赞同。可是现在却发现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把内心缺少的勇气与意志归结于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懦弱与逃避,为什么不在自己的身上找找自己到底在寻求什么,为什么不找回自己失去的勇气与纯真?

  我的爱情观也走了很长的一段弯路,受过某些人的影响,我对于爱情是不大相信的,我始终对于爱情有太过片面的感受。当我听到许多朋友们的爱情故事,我也读了些关于这方面的书,我才得以摆正自己的态度,从那条歧路走上了我认为正确的道路。我清清楚楚的明白:“这个世界某个角落有个人和我一样乐观而快乐,在夕阳中等待我的到来。”可能我们等得有些寂寞与无奈,然后就如朱光潜在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这真是对爱情最大的亵渎与背板。我碰到过太多这样的人和事,毫不讳言的讲以前我也是这样。爱情观与爱情观的巨大差异,这与个人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无法评说哪一种更正确,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只有自己才能分得清自己的内心,可是心口不一之人却又多得很,至于你想不想改变,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志。我不想过多批评第二种爱情观,更不想玷污爱情的纯洁与神圣。总有人说:“好的人都被人挑光了,剩下的都是没人要的,何不赶紧挑一个”,这行为原本就是一种自欺与背叛,普天之下你见到的人又有几个,也不过未自己找借口而已。等待,等待,等待,纵使披肩带露,纵使悬崖峭壁,纵使天老地荒,那又有什么关系。注定之人此岸未找到,我就去彼岸去寻找;红颜之人今生未出现,那我就到来生去寻找。如果勉强和一个不喜欢的人在一起,那是对爱情的背叛还是对自己的背叛,一切不言自明。那些继续等待之人,请坚定你们的心,不管流年怎么转换,你等的也只是他或她而已,请不要害怕孤独与寂寞,这只是老天对你的考验而已。

  晚上和朋友一起聊天,她告诉我她以前喜欢的一个男孩子终于和他从小喜欢的一个女孩子走到了一起,她羡慕二十多年来朋友的那种从一而终的感情。这种青梅竹马让我想起前一段看的电影《俩小无猜》,生下来注定在一起,即使经过再多磨难,注定的就是注定。青梅竹马的感情需要或许只是说出来,然后一起面对。我想对朋友说:“请不要伤心与绝望,真诚的祝福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爱情,等待下一次爱情的降临。一定会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到时你只需大胆的说出然后冲进它的怀抱。

  我想对我另一个朋友说:“我知道你现在独身一人,焦急而寂寞,你不喜欢独自一人,你害怕孤独,即使在热闹的酒吧里也掩饰不住你的孤独。朋友我只想告诉你只需耐心的等待,看清自己面前的路,保护心底的那份纯真。”

  我还想对处于选择中得朋友说:“我很高兴你第一个告诉我你与一个女孩正在交往,你也在犹豫是该听从内心的召唤还是应该因为孝心听从父母的话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孩。我觉得你只需跟着自己的感情走,未来你虽然承担很重的压力与责任,我相信你能行,那时你虽然苦点,但一定是快乐与幸福的。朋友我在此祝福你。”

  对了,还有一个朋友我想对你说:“请好好珍惜你和那位那孩的感情,纵使俩人认识多年,却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我想你知道我的意思。还记得我的话吗,等他来学校,我会请你们吃饭,然后笑着听你们的故事。”

  那些还未找到爱情的朋友,请你们继续等待和寻找。可怕的不是等待,而是在等待中迷失了自己。想起菲•贝利的话:“最甜美的是爱情,最苦涩的也是爱情”,当然等待也算是爱情中得一部分,因此等待也是甜蜜和苦涩并存的吧。

  朱光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漓江出版社 2011年8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六):英诗老师写给青年的开窍之书

  四十年代那个艰困的时代,朱先生是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教授英国诗歌,却擅长用中文的经书诗词去解释英诗的意象。而这本书是他二三十年代留欧8年中,为《中学生》刊物写的数篇稿件辑结而成。

  先生28岁留学爱丁堡大学修英国文学,也修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又到法国巴黎大学修文艺心理学,后又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修德文。先生是译过柏拉图,黑格尔的名满天下的学者,但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得如此平实诚恳,从读书作文升学社会责任以至于恋爱问题都以朋友的方式娓娓道来他的感受,不知不觉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去思考。

  我曾想,那样今日不知明日的战争年代,政府为什么还要公费送学生去研究文学哲学,又为什么还有先生那样不浮躁的学者在可以沉下心去做学问。大抵是坚信诗歌文学对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力量吧。

  薄薄一本,多次再版,应该只因为这是一本经过时代淘汰却巍然独存的书。40年代,《十二封信》被奉为青年的开窍之书,大半个世纪之后,对于现在的青年,甚至中年,依然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