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5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精选10篇

  《一间自己房间》是一本由弗吉尼亚·吴尔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页数:1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一):为什么我成为不了天才作家

  房东零点发来的催租信息,提醒我“钱”的重要性。

  从床上醒来的那一刻,我就在算账:3个月的房租需要5100,上个月的信用卡账单是3940.36。所以,我这个月需要9040.36。可我的储蓄卡里的数字远远小于9040.36。这一连串的数字,就是赤裸裸的真相——我被经济所困。

  这是我辞去全职工作开始自由职业道路上第二次出现窘迫”之感。这时,我才明白“一间自己的房间”和“每年500英镑”的重要性。

  在我是个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时候,我身上会产生出恐惧和辛酸的毒物——首先,我需要做一台没有“七情六欲”的工作机器同时又谄媚、奉承。也许并非总是足有必要谄媚、奉承,但又似乎有这种必要,而且若是冒险,赌注又似乎太大。然后就是想到,那种才能,是死亡将其掩盖起来了,那是种小小的才能,不过对拥有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那种才能毁灭了,而随之毁灭的还有我的自我,我的灵魂——所有一切都像锈菌一样,吃掉了春天花朵,从心里把树木毁掉。

  为了拯救我那小小的才能,为了寻找迷失的自我和灵魂,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我可以坐在家工作,每个月有一笔固定收入——3000块,还有微薄的稿费和微信赞赏。这笔固定的收入,去掉每月的房租、水电费,所剩无几。我要节制的生活,才够往后贫困的生活。这贫困的生活让我的仇恨和辛酸减少了很多。我不必仇恨任何人,除了我的房东;我不必奉承任何人,除了我的房东。我必须每三个月按时交租,才能在这间房子里生活下去。固然,我的脾气因为没有做“无思想情感的工作机器”而有了些许改变。但食物、房子和衣服,它们并不永远都属于我。因为目前我自由职业收入所得,不能减少“我会被房东赶出门去”的焦虑。我的恐惧和辛酸又渐渐爬上心头。因而我不能变得怜悯和宽容,更说不上能按照事物自身的状况思考事物的自由。比如说,那座大楼,我不会问自己是否喜欢它,而是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买得起其中的一套房?那幅画的美与不美我无法欣赏,因为展览的门票已将我拒之门外。在我看来那是本好书还是坏书之前,我要先上网查看它是否正在打折促销。因为,我没有一位姑母的遗产可以把天空广阔向我揭示出来。

  从数量巨大的现代忏悔和自我分析的文学中,人们推断出,写出一部天才作品几乎永远是极其艰难的壮举。天地万物都使得天才作品无法从作家的头脑中娩出,一般的物质环境与之相悖,狗会吠叫,人们会打扰,钱必须得挣,身体会跨掉。此外,使得所有这些困难加剧并令人更难受的,是这个世界臭名昭著冷漠。这个世界并不要求人们写诗歌小说历史,它并不要求这些。它要求心灵鸡汤的供养、成功学的慰藉、速成方法的捷径、热点新闻的真相、娱乐八卦的谈资。我阅读最高的作品,是与热点相关的垃圾作品,却不是我作品中最好的。为了将自己心中的作品完整地全部释放出来,需做极其巨大的努力为此艺术家的头脑就必须同莎士比亚的头脑一样炙热澄明,他的头脑必须没有障碍,一切异物都必须被耗尽。

  而我永远也不会把我的天才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我的作品将会是变形的、扭曲的。我会像夏洛蒂、勃朗特一样,在本该平静地写的时候,我却在盛怒中写作;在本该明智地写的时候,我却愚蠢地写作;在本该写笔下的人物的时候,我却写我自己。我在与我的命运作战。我除了受压制,被挫败、英年早逝,又能如何?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倘若我的天才不是耗费在孤独地眺望远方的田野,倘若赐予我经验、交游以及旅行的话,我的天才就会得到巨大的增益。但是并没有赐予我这些,相反却拒绝给我机会。我的想象因义愤而偏转,除了愤怒之外,还有许多别的影响在牵扯着我的想象。有一种压迫造成的刻薄,有一种郁积在我的激情下而闷烧的痛苦,有一种使那些作品发生痉挛阵痛的积怨,尽管那些作品是出色的…..我在想象艺术自身之外的某些事情

  多年以前,我曾立下誓言:我要有很多很多钱。我将伍尔夫的话写在记事本上,贴在墙头,刻在心里。那句话是这么说的——

  不管用什么方法,我都希望你能拥有足够的钱,好去旅行,去无所事事,去冥想世界的未来或者过去,去看书梦想,在街头巷尾徘徊,并且让思想的钓鱼线深深地沉入到河水中去。

  多年已经过去,我无法拥有足够的钱去无所事事。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本是鼓励女性经济和思想的独立,我却在自己分期的人生画地为牢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二):从伍尔夫看女性写作

  伍尔芙说,女人想要写作,必须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还要每年五百英镑的收入。

  从简奥斯汀到勃朗特姐妹,再到伍尔芙,女性写作一直被放在一个尴尬位置。艾略特把自己掩盖成男性身份发表作品,其女性文学不被认可之处境可见一斑

  主流的男权观点中,女人总是低男人一等,女人的使命是婚姻家庭孩子丈夫,全部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把一个家操持地有条不紊,服侍好男人和孩子。在旧制度下,女人按照男人的标准打扮,不仅是花瓶,还是奴隶;女性不允许工作,更别提写作。文学界,音乐借,绘画界,都划起一个圈把女性孤立开来,后人才有了机会源源不断地对于女性主义的思考。

  伍尔芙说的对,我们应该去先人的坟墓上献一束花,以表敬意。没有她们的反叛意识坚持不榭的努力,我们断然不能自由地思考,工作,和生活。而我可以像现在这般,畅所欲言,这份不以为然的自由,竟是先人背弃着道德的十字架,忍受着着世人的嘲笑和唾弃,才换得的珍贵权利

  没有几个男人喜欢读奥斯汀,因为她总是在写乡村绅士小姐爱情客厅里的谈话和下午茶,舞会上的初次映像,英国乡下的林间漫步。而男人们喜爱列夫托尔斯泰,喜欢海明威,他们写战争,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是,战争是严肃的,令人敬畏的话题,而绅士小姐的爱情,不值一提,他们也觉得,女人才会写这些。

  男权社会不会尊重女人擅长和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不需要考虑女性意识文化,也对此毫无兴趣,所以,这些显得没有价值。我不禁幻想,如果在女权意识主导的世界里,毛线活,爱情,午后的下午茶,才是正经事,而战争,足球,那似乎是才是万万不会存在的事物。女性处于这种社会标准下,总是被压抑着。

  现代女性或许不再有我们先人所有的那么多顾虑,抒发内心的机会和场合也渐渐增多,但基因里仍旧遗留下压抑,自卑虚荣心等特质,在青黄不接中国现代社会,一方面受西方女权思想的鼓舞,一方面,受传统社会环境的压迫,中国女性的心里亚健康程度日趋严重起来。传统观念滋养了惰性,女人们的好逸恶劳理所当然,千方百计想找个有钱有权的男人安身立命——委屈,但安稳过日子;而思想的冲击无处不在,女人到底是和男人一样,有表达自己的欲望,男人需要的尊重,自我,成功,认可,作为人类二分之一人口的女人,同样需要。

  于是,便成就了诸多悲剧婚姻的导火索,如果丈夫尚且老实,孩子乖巧,倒也有些回报,万一,也是绝大多数情况,丈夫的出轨引起了女人的不满和受害者情绪,于是在婚姻中郁郁寡欢,越想跳出这个牢笼,却发现,自己姿色已逝去,也没有太多的心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更多的是,我们的社会不会为这种年纪和处境的女人提供机会。似乎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忍气吞声,接受爱情幻灭的现实,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全然失去了自我。二是勇敢地一个人挨过孤独的后半生。

  进入婚姻的女人似乎是跳进了陷阱,进去的时候欣喜跃跃欲试,还没有看清本质,便做出武断的臆想,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女人,错就错在,太轻易地相信爱情依赖男人。男人也追求爱情,但这种追求和女人不同,他们的依赖,大多是生活上的依赖,习惯上的依赖,但是他们的内心是自由的,完全只属于他自己。女人,从来就有的奉献精神——她把性视作对爱情的奉献,把青春视作对婚姻的奉献,把自我视作对下一代的奉献。这种奉献精神固然值得尊敬,但也太过妄自菲薄

  奥斯汀,伍尔芙都告诉我们,结婚生子从来不是女人的义务,而是一种权利。女人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至于这份自由是否值得你背负世人的疏离,道德的谴责,你是否有这般勇气去承受,只能自行掂量了。

  我所知晓的是,奥斯汀终身未嫁,在那个平均21岁就应该有一两个孩子年代,在那个女人连独自出现在公共场所都会被非议的年代,女人不能旅行,不能继承父亲财产,不能工作,也不能有自己的收入。她顶着父母失望,世人的嘲笑,坚持写作。她唯一的好友是她的姐姐,她有过几次结婚的机会,但是因为写作,她放弃了,她明白,结婚后她必须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一个已婚的女人更不能有时间精力去创作,发表作品这件事情更与人母人妻的身份格格不入

  伍尔芙是贵族阶级,她的经济条件自然好些,也受过良好教育时代的不同,那时的女人可以写作,也可以工作。她深知一边赚钱,给自己创造物质条件,一边投身于写作的心力交瘁。她突破了女人的柔弱和惰性,用她特有的天赋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先河。她和丈夫过着无性婚姻(她对性十分恐惧),她一辈子都不让丈夫碰她,自然无儿无女。她和丈夫的精神交流支撑着她度过精神分裂的日子,她敏感神经质,他的丈夫很尊重,甚至到了敬仰她的地步,他无限度的包容她的种种坏情绪,保护着她免受外界的干扰,在她五次自杀中,都是因为他把她救回来,鼓励她继续生活,和病魔斗争,并且坚持写作。

  婚姻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干扰女人去探索自我和发现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女性的成就远比男人少很多。最理想的婚姻,无非是男女双方分工照料家事,一起赚钱养活家庭,分工得当,双发在精神上可以交流,肉体上互相慰藉。这样的婚姻才有存在的价值,男人女人都从中获取了生活的便利,物质的最优化利用,安全感,爱,陪伴信任。如果婚姻为女人带来的只是枷锁,如果家庭的温馨不是女人追求的全部生命价值,它就也不应该成为女人的绊脚石。女人应该做出选择,嫁,或者不嫁,生,或者不生。男人不会替你思考这些,他们只会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然后要你包容,理解

  自我批判和反思是件值得提倡的事,它让我们,更多地感激为了今天作出努力的历史上的前辈,从而激发和鼓励我们,带着一种使命感,为自己负责,为女性这个群体的未来负责。这种使命感如果淹没在男权的舆论压力中,如果被这个时代的我们完完全全抛弃,我们的先人将在九泉下哭泣,我们的后代将重复我们今天的迷茫和痛苦。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三):妇女与小说

  伍尔夫一如既往的展现了她对于“文化批评”类文章里的雄辩的修辞与精妙的比喻。她是一个对幽默感近乎执念的人。

  然而,对于大家都认为的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宣言作品,其实不然。其间,哈罗德·布鲁姆对于她的评论醍醐灌顶:“她的女性主义(暂且这样称呼)之所以持久有力,是因为它并非一种思想或几种思想的混合,而更是对现实的一系列强有力的领悟与感知。与它们争辩只能自取失败;因为由她敏锐的洞察力所感知和经历的一切都被她组织得有条不紊,远非我能所换取的任何应答可比。”

  也就是说,对于事实性的愤怒是一堆的,但她没有在提出女性主义的理论思考。这并不能严格意义上算是女性主义。即便是饱受赞誉的“双性同体”这一构思的提出,也并非是她独创式的,也未加以阐述或是延展。如果你注意的话,刨去重复与修辞,实际作为对双性同体的讨论只有半页纸不到。在整个讲稿洋洋洒洒快要100页的情况下。

  话又说回来了,这本书可看在于她对小说理论的执着——这点她却有建树性意见,也是极具天赋的。看《一间自己的房间》后面的作品的价值真正超过这部以女性主义宣言为噱头的书的文章。

  伍尔夫是个天赋式的文学家,才华横溢。对阅读与写作有着极大的敏感,是老天赏饭吃,自己又很珍惜的那种。而她对于对女性的种种不平等待遇的愤怒,多数也在于妨碍了她写小说。

  所以除了看她吊了半天书袋之外,还有这句话我印象极为深刻:”为什么男人饮酒,女人只能喝水?为什么此一性别的人如此富裕,彼一性别的人却如此贫穷?贫穷对小说有什么影响?艺术创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她时时刻关心的,是写小说呀。

  这部讲稿的原名叫《妇女与小说》,重点在于”小说“,而不是妇女。“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四):从弗吉尼亚•吴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说起

  1895年5月吴尔夫的母亲Julia去世,吴尔夫第一次精神崩溃。 1904年2月,父亲Leslie去世。5月,吴尔夫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

  这样精神状态的她却留下了所有人,或者说所有女性该感谢的馈赠。感念吴尔夫,因为她的存在,她的发声,即使有些数次精神崩溃,也不曾麻木懦弱。

  想想身为西方女性,生下来冠父姓,结婚后冠夫姓,而我们熟知的伍尔夫是其丈夫的姓氏。不了解她的人不会知道她母亲的名字和她自己的单身时的名字。

  她的这本书讲述了作为她的化身的玛丽一天所遭遇的不公。书里面只写了一天,我们未尝不知道这其实是无数女子的一辈子。大学的草坪不能走,因为只有男教师可以,图书馆也不允许进入,更不要说获得智力相匹配的认可。对女性活动场所的禁锢,贫困和选择工作的局限,对女性智力的贬低,历史中的女人永远缺乏痕迹和述说,充满敌意的氛围,长久以来的婚姻的不能自主,诸如女巫之类的迫害和抛头露面的诋毁。

  调查显示父母的期待越高,子女的成就越大。奥巴马的母亲从小就说“我的孩子聪明,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就算美国总统也能做。”后来奥巴马真的当了总统。

  相应的诸多女性的父母,只希望女儿有着安安稳稳的工作,平平淡淡过完一生,所有可能性的幼芽得不到鼓励的灌溉,只会越来越萎缩。所以千百年来,女性没有博取声名的渴切和急迫。

  长久以来,女性拥有自己的钱财和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的困难造成了她难以拥有清明平静的心境。确实,女性的视野容易小,笔调容易激奋,但是戴着脚铐的人能跑得多遥远,多轻松?过去许多女作家终身的活动范围以家为中心,不会超过一公里,枉论去另外一个城市,甚至另外一个国度了。生存和自由的生而为人的前提还不能满足时,确实没有闲情考虑一些崇高的人生大问题。

  简•奥斯汀的小说是在人来人往的公共起居室写成的;而莎士比亚如果有个才华横溢的妹妹,只会潦倒街头,贫困而死。

  历史长河回溯过去,女作家少,而女作家的还有个特性就是子女少,或者终身未婚。“四位伟大的女小说家——简奥斯汀,艾米丽勃朗特,夏洛特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没有一个生了孩子,其中两个甚至从未嫁人。”

  男作家可以享美名和家庭的齐人之福,放在女作家这里却近似于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世人总是对女性的道德操守格外苛求。看看新闻,我们能发现只要是女性受到侵害,总是第一时间要去自我反省;即使她的操守行为完全没有可指责之处,她的声誉也会因为自身的发展,进步和成就变成第一个被攻陷的堡垒。

  只要一个女人指责男人,总是会立刻被贴上女权主义者的标签。而对应的,男人指责了女性若干年,方方面面,为什么从来不自动承认自己其实是一个男权主义者呢。

  这里的,女权主义者,是我意愿背负的“红字”。

  吴尔夫说女人比男人长寿,可能是因为男人要当兵,从事更有风险,更有压力和挑战性的工作,换成女人也能做这些,大概就会一样寿命。如果问我女人愿不愿意换,我打赌这些许诺平等的东西一旦出现,女人们会争着抢着去拥抱,不吝于用自己多出来的那几年来交换。而且一旦到手了,就别想从女人手里讨回去。

  吴尔夫说女性要善于发挥女性的特质,而不是伪装模仿,从属男性。想起听过的一个故事,在只有男性的编剧室里出现了唯一一个女编剧,写了这样一个剧情:一个怀孕的妇女一进到某间房子里,就觉得味道难闻得忍受不了。男编剧们纷纷指责怎么可能。但是身为女性的独有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千真万确会发生的。女性特质也是独属于我们的财富。

  看到今天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为了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白衣天使的形象似乎约定俗成地归属于女性,但是难道不是力气大的男性在护理工作中更急需发挥作用。

  女人的天性不一定比男人更有耐心,更温柔,慈爱,软弱。但是不以这些为借口,凭什么能把女人禁锢在家庭里,束缚在那些社会地位并不高却艰苦的工作上呢。

  如今这时代的局面只能皱着眉头说,稍微好转了,但是恶是全人类的恶,即使是女性纵容,即使是男性冒犯,都不能归结到单一的过错上。只是愿如吴尔夫这样,坚定而不容置疑的发声,一支笔改变无数人的心境,穿越历史的巨浪仍然灯塔般指引光亮的女性,或者说人物越来越多。

  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着人类的上升。

  最后,希望所有的姑娘如伍尔夫所说“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或者做梦。”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五):一个独立的女生应该有的想法

  “女人想要写小说,必须有钱,外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小说家想要成功,只需鼓起勇气承认身为女人的局限,就可以了。”

  “给她一间自己的房间,每年给她五百万英镑,让她敞开心扉,把她写进书里的东西删去一半,到时候,她一定会写出一本更好的书来。再过一百年,她会成为一位诗人。”

  这本书是伍尔夫的讲稿,很长很长的讲稿。总体上她以一名女性的角度,诉说从十八世纪前到现在她生活的时代中,女人和小说之间的关系。她总结到之前的之前没有女性小说家,因为女人在每天的家庭琐事中是没有办法写出伟大的作品的。她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由、甚至还没有成熟的思想,因为她们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她认为女性要独立,必须要经济独立,然后再谈其他。虽然她没有明确这么说,但是她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喜欢伍尔夫,大概是喜欢她身上独立的气质。

  我也很喜欢她,从那部《Hours》开始,虽然她的作品我现在才开始读,但依旧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她的思想。

  一位女权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六):你所唾弃的今天,是她期盼不得的明天

  我现在喜欢讲故事这种方式。所以,这个演讲,我也是视作一个故事。

  故事总有一个开头,这个故事从一个女人在牛津还是剑桥的图书馆门口说起。

  亲爱的女士,您单独一人,要是有位男士陪同,我想你的安全会更有保障。或者,绅士的书函也能让我们不必如此不放心了。

  我猜,礼貌阻挡的男士是这么说的。外出,因着踩了男士专用的草皮,也被礼貌的提醒了。想着一个性别的贫穷与另一个性别的富有,想到圣者言之:最智慧的女人智商也比不过最粗鄙的男人。能不让女人想扔掉所有的物件吗?

  女人的一步步走来,原是男人的玩偶,男人给买衣服,买首饰,带出去参加各种舞会、沙龙,谈莎士比亚,又如何?因为聪明的男人是不屑于谈女人的。因为女人除了男人所给之物,身上竟然连一个便士都是不可有的!

  女人写小说,最初,是怎样呢?啊,写些俗不可耐的小说增加一点私房钱,一般都是苦于生计。而写这些时呢?在客厅里偷偷的写,万不能被人瞧见,连仆从也不可,若是被人知晓是在做这样的事情,那将是无比的难堪,被人唾之以不可理喻的粗俗。然后,却是这样产生了些伟大的小说。

  一年五百磅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不被人打扰,这样,才能做女人想做的事。千万要有自己的存款,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旅行、阅读、闲逛。。。

  今天的女人已是自由自在得多了,智力上的尊重,生活上的尊重,比之过去,我们所不满意的今天,就是她们梦想中的天堂明日。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七):诗卷中,她的身影无处不在;历史中,她又微不足道(读后与摘录)

  简要提炼出来,这篇演讲的核心论点即是:一个女人想要写小说(可以衍生为“想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这个论点,提出于 1928 年的英国,放在当今中国,是足够有市场的,出版策划人真该重新包装,解决我买不到此书的困扰)。

  伍尔芙所立足的年代,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时代的一般社会里,女性刚刚获得一些权利,女性的处境和地位与现在有天壤之别。所以读她的书,读到她所描述的那些女性日常生活、心理状态、切实的困境等,常常会觉得触目惊心,因为似乎从来没有一个作家那么细致深入(乃至琐碎)地关怀过那个年代、以及更早以前女性的处境。如果不是伍尔芙,我们看不到一百年前、两百年前女性真实的身影。正如伍尔芙说:“诗卷中,她的身影无处不在;历史中,她又微不足道。”

  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对性别的认同感和对母语(闽南语)的认同感一样是经历一段“否定之否定”的黑格尔式发展过程。曾经不喜欢那些女性化的东西、包括女性作家的小说,不愿承认思想和认识上的性别差异,当然也反感将性别前置于文学、政治等等。直到现在,自发的抗拒心理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彰显独立意识的接受和认同。作为一种较为科学成熟的心态,它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前提,即认识性别差异,不回避不夸大。

  这一段过程,与二十世纪女权主义(后来学者认为应该以“女性主义”代之,从心理因素考虑确有科学之处,但本质上差别不大)运动的发展相类。而睿智的伍尔芙,在一百年前,显然已经达到了第三阶段。

  以下所摘抄的,都是我在阅读中觉得精妙有启发的内容(借来的书总归要还,只好摘抄下来)。在一些具体语句中也许有不同意见,但大体上是认同的。

  ————————————————————————————————————————

  art1.经济独立与心灵自由:

  投票权和金钱二者之间,金钱,属于我的金钱,似乎无疑重要得多。 P31

  一笔稳定的收入竟可以让人的情绪发生诺大的变化。……食品、房屋和衣服永远属于我。不仅在不需要劳神费力,怨怼与痛苦也不复存在。我没有必要敌视男人,他无法伤害我。我没有必要取悦男人,他不能给我任何东西。 P32

  我只在这里停留片刻,提请大家注意,就女性而言,物质条件将会在未来发挥巨大作用。 P68

  (女性)要想写小说或诗歌,必须有五百镑年金和一间带锁的房间。 P91

  即使从象征的意义上讲,五百镑年金给人思索的权力,而门上的锁也意味着可以沉思默想。 P93

  一点也不错,心灵的自由依赖物质的东西。诗歌依赖心灵的自由。 P94

  我希望大家能想方设法拥有自己的钱财,允许你去旅游,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沉湎在书本中或在街头闲荡,让思绪汇入街上的潮流中。 P95

  因此,我所以要大家去挣钱或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劝大家生活在现实当中,不管你能不能说出自己的感觉,看起来,这都是一种活泼泼的生活。 P97

  art2.社会生活中的女性与男性书写中的女性:

  在想象中,她尊贵无比,而在实际中,她又微不足道。诗卷中,她的身影无处不在;历史中,她又微不足道。 P37

  因为人们时时在大人物的生活中瞥见她们,给人漫不经心地掩在背景中,我有时会想,你甚至看不清他们的一颦一笑,或许还有眼角的泪水。 P39

  她们有时是母亲,有时是女儿,但几乎毫无例外,她们的形象,总是在于男性的关系中得到展现。想想就让人奇怪的是,知道简奥斯丁时代,此前小说中的所有出色女性,不仅是给另外一性来看,而且完全是从其与另外一性的关系角度来看的。这些却是女人生命中多么微小的一部分。

  墙上没有标记,标明女人的精确高度。……甚至直到现在,她们几乎还是没有面目的。 P75

  因为一餐又一餐的饭食已经煮好,碗碟和杯子都洗净了,孩子们自去上学,长大成人。生活中什么也没有留下。一切都消失净尽了。传记或史书上对此没有只言片语。而小说,即使不想撒谎,必然也是谎话连篇。……所有这些默默无闻的生命,都有待谁去记载。 P78

  art3.女性写作:

  一个天禀聪颖的女子,要想将才华用于诗歌,除了旁人百般阻挠,自己心中歧出的本能也来折磨她,撕扯她,最终,必然落个身心交病的结局。 P43

  临近十八世纪时,数以百计的女性开始翻译或撰写拙劣的小说,为自己争取开销或贴补家用。……十八世纪末,女性头脑极度活跃……这都得益于一个确凿的事实,即女性可以靠写作挣钱。 P56-57

  一件事情,如果无人付钱,必显得轻薄,而金钱让轻薄变得庄重。……倘若我能够重写历史,我会把它说的比十字军东征或玫瑰战争更重要。中产阶级妇女开始写作了。 P57

  十九世纪初,女性的全部文学训练都在于观察任务,分析感情。 P59

  由于小说与现实生活有此关联,小说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但显然,女性的价值观同男性鼓吹的价值观往往很不相同;这也并不奇怪。然而,却是男性的价值观占据支配地位。 P64

  (女性)作家是在迎合批评;她或者用强,或者示弱。……她修正了自己的价值观,迁就他人。……然而,她们又如何有可能不左右摇摆。在一个纯粹的父权制社会中,面对所有这些讥弹,需要怎样的天才,怎样的诚实,才能毫不畏缩地坚持自己的主见。 P65

  因为我们作为女性,是通过母亲来回溯历史的。求助伟大的男性作家其实于事无补。 P66

  描述自我的冲动平息下来。她似乎开始将写作当成一门艺术,而非一种自我表现的方法。 P69

  千百年来,女人一直坐在房间里 ,到了今天,房间的四壁已经浸透了她们的创造力。 P77

  他们像一群看客,围在赛马场的木障边鼓噪,她(女性小说家)必须奋力越过木障,绝不分心环顾左右。如果停下来咒骂,你会输掉。……犹疑或动摇,你都输定了。 P82

  毫无疑问,如果妇女运动兴起于十六世纪而不是十九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学一定会是另一副样子。 P88

  因此,我请大家写更多的书,其实是鼓励大家做些事情,这不仅对你们有好处,对整个世界都有好处。 P96

  art4.两性关系:

  很可能,教授先生有点过分地强调女人的低贱时,他满脑袋想的不是她们的低贱,倒是自己的优越。……生活对男女两性都不容易,充满艰辛,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拼搏。人必须要有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P29

  拿破仑和墨索里尼大谈女人的低贱,原因就在这里了,女人倘若不低贱,他们自然无从膨胀。这就部分解释了男人为什么常常如此需要女人。这也解释了男人面对女人的责难,为什么会很不自在。 P31

  看到她创造的一个与他分明两样的生活环境,他的创造力也活跃起来。 P76

  女人如果像男人那样写作、生活,或像男人那般模样,也会让人大为惋惜,想想世界的浩瀚和繁复,两个性别尚且不足,只剩一个性别又怎么行?教育难道不是应该发掘和强化两性的不同点、而不是其共同点吗? P77

  首先,你必须烛照自己的灵魂,洞见它的深刻和它的浅薄,它的虚荣和它的宽厚。……面对男人的自负——或者说是独特之处,至少这个字眼儿不那么唐突——她也应学会一笑了之,用不着心怀愤懑。人人脑后都有先令般大小的一块疤痕,自己难以看到。此一性别的人正好为为彼一性别的人帮忙,描述一番对方脑后先令般大小的那块疤痕。 P79

  无论如何,她有更具天赋的女性半个世纪之前缺乏的一些优势,男人不再是她的“对立面”。……因此,只有当人意识不到性别时才会出现的那种性的质感,不禁活泼地跃然纸上。 P81

  如果你是男人,头脑中女性的一面应当发挥作用;而如果你是女性,也应与头脑中男性的一面交流。柯勒律治说,睿智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 P85

  所有这一切,挑动一个性别反对另一个性别,一种身份抗拒另一种身份,自命不凡,鄙薄他人,如此等等,都属于人类生存的小学阶段 。 P92

  art5.女人:

  因为女性对任何看不出明显动机的事情都疑虑重重,她们惯于掩饰和压抑,因此,即使向他们有意投来一瞥,也会令她们仓惶走避。 P74

  女人对女人讲话时,心中必然藏些疙疙瘩瘩的东西。女人对女人总是苛刻的,女人不喜欢女人。 P97

  art6.最后:

  因为我相信,假如我们再活上一个世纪——我说的是现实中的一般生活,而不是我们作为个人介入的具体生活——而且没人都有五百镑年金和自己的房间;假如我们惯于自由地、无所畏惧地如实写下我们的想法;假如我们能够躲开共用的起居室;假如我们不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从他们与现实的关系出发去观察人;对天空,对树木或无论什么东西,也是从它们本身出发去观察;假如我们的目光越过弥尔顿的幽灵,因为不管什么人,都不该挡住我们的视野;假如我们面对事实,只因为它是事实,没有臂膊可让我们倚靠,我们独自前行,我们的关系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与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那么,机会就将来临。 P100

  附:对文学与创作的一些看法

  当代诗人表达的情感,实际上是生造出来,它把我们与当下分隔开。……现代诗难就难在这里。 P11

  因为名著不是孤立地、凭空地产生的;它们是漫长岁月里共同思维的产物,是广大民众思想的产物,是众多人的经验汇聚成的独立的声音。 P57

  小说虽属创造,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写了生活,虽然有它无数的简化和扭曲之处。 P62

  表达的自由和充分是艺术的真谛 。 P67

  记下柯勒律治的一个句子,它会爆裂开来,激发各种各样的想法,只有这类写作,才可以说是把握了永恒生命的真谛。 P88

  一本书如果缺乏启示的力量,不管具有怎样的震撼力,终归不能打动人心。 P89

  莎士比亚是雌雄同体的;济慈、斯特恩、考珀、兰姆和柯勒律治,人人如此。雪莱或许是无性的。弥尔顿和本琼生身上的男性气质就太多些。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也是一样。在我们时代,普鲁斯特是十足的雌雄同体,没准女性气质稍多一点。 P90

  任何写作者,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任何纯粹的、单一的男性或女性,都是致命的;你必须成为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任何创造性的行为,都必须有男性与女性之间心灵的某种协同。 P91

  写下你想要写下的,这才是最当紧的;至于它能够留存千百年,还是仅仅几个小时,谁又说得清。但哪怕牺牲一丝一毫的想象力,或抹杀一点一滴它的色彩,只为屈从校长大人手里的银杯,或教授袖中的标尺,都是最可鄙的叛变。 P93 (如何对待评价)

  照我的想法,作家才有机会比别人更多地生活在这一现实中。他的任务就是发现、搜集、向其他人传达现实。 P96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八):一间上锁的房间

  我是写过小说的。我最初写小说时,仍旧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那段时间,我深受各种噪音干扰之苦,比如,菜刀笃笃地剁在砧板上的声音,铁锤哐当敲击钢管的声音,汽车和摩托车嘟嘟的马达声,电钻刺耳的轰鸣声,磕磕绊绊的钢琴声,孩子尖利的叫声,主妇们的斥骂声,不期而至的门铃声,客厅电视里乒乒乓乓的刀枪声,婚礼上的鞭炮、口水歌、司仪致辞,以及人声鼎沸的喧哗声——那一年中,小区里竟然举行了三次婚礼。

  当然,真正让我备受煎熬的是一次次灵感和思路的被迫中断——我的父母亲几乎总是在我写作时来回穿梭于我的卧室和阳台之间。自那时起,我便深深体会到,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这间房间一定是上锁的,如若不然,总有那么一些像我的父母亲一样的人在你为某个句法苦思冥想时破门而入并且习以为常。一间上锁的房间意味着能独立、自由地进行思考的力量,而这力量无疑源自于物质上的事物——很难想象一个无力支付自己的房租和账单并且经常食不果腹的作家能够创作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历史上那些伟大姓氏的诗人十之八九都是经济富足的,或者至少有着来自于某些组织和人士的定期汇款。

  不幸的是,女性却是历来贫困的。直至19世纪早期,也没有多少女人接受过正统的大学教育,或者从事诸如陆军、海军、商业、政治、外交之类的职业。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女人除却违心地嫁人别无他法,她们在历史上就只有妻子和母亲这两种职业,并且被厨房、卧室、起居室隔绝于公共事务之外。男性的声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历史的唯一真相,女人们则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变成了隐形的物体,长久地缺席了历史。

  如果女性主义者要写一部女性的历史,我想她们应该写女性如何生育了那几十亿的人类,如何养育他们,给他们洗澡,教育他们;写她们如何做饭、洗衣、洗盘子和杯子,或者如何在某个黄昏抱着装满面包和水果的牛皮纸袋穿过一条暮色里的街道。她们尤其应该对18世纪末的一个变化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伍尔芙说:“我若是重写历史的话,我会认为这个变化比十字军东征或者玫瑰战争更为重要,并且对它进行更详尽的描述。这变化就是,中产阶级的妇女开始写作了。”——18世纪后半叶,妇女们的头脑开始变得活跃,并且开始通过翻译或者撰写蹩脚的小说来增加私房钱——尽管数目微薄,妇女能够通过写作来挣钱这件事却是革命性的,“钱使没有报酬便显得微不足道的事情获得了尊严”。

  然而探索女性的写作传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女性小说家们面前依旧困难重重。因为,首先,她们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写作体系可以遵循。“伟大的作品是多年共同思考的产物,是一群人思考的产物,因为在一人声音的背后有着群体的经验。”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们的瑰丽杰作,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财富,也是所有写作者的公共财产。而女性却从未有过自己的文学史,因而,当女性小说家将笔置于纸上时,她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并无可供她使用的公用的语句。

  男人的语句已经被反复证明并不适于女性小说家使用。一年前,一位男性编辑曾经试图帮我修改过我的作品——他认为我的写作中存在“基础文笔”方面的问题。他给我的建议是,将每一句话的开头都老老实实地加上明确的主语,并且用一个世纪以前的男作家们常用的那种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人物的性格、外貌和经历。我依照他的建议修改了一个章节,可那只是让我的叙述变得拙笨、繁琐、灵气全无而已。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中存在一种更加适合女性的文法句式,然而不幸的是,伟大的男作家们创立出来的写作范式,却被缺乏变通性和包容精神的男编辑们奉为了永恒不变的教条和真理。

  男性的价值观同样对女性写作影响深刻。“真实”和“重要性”取决于谁控制着话语权,(戴尔•斯彭德《男人创造的语言》)作为历史唯一陈述者的男人,在定义“历史真相”的同时,也生产出了强大的男人与羸弱的女人的定型形象。我在读一些男性作家的作品时,时常会感到冒犯,那种劫掠式的生殖器专制的狂欢尤其让我感到火冒三丈。糟糕的是,女性(作为读者)似乎也在无意识中被洗了脑,并在父权制框架中与之共谋。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认为,从简•奥斯丁以来,重要的女作家们都取得了鲜明的女性“表里不一”的两种声音,她们一方面颠覆父权制的文学标准,另一方面又与之保持一致。定型的女性形象“天使”和“魔鬼”(疯女人)被接受的同时又被解构。(《阁楼里的疯女人》)爱情是她们作品里的唯一主题,所有的女性都只能由男性来予以理解,并且只能通过与男性的关系来予以理解。通过“另一个人”,她们被建构成了“他者”;通过另一种性别,她们被定义成了“第二性”。(西蒙娜.波伏瓦《第二性》)

  伍尔芙还提出了忠正的品性(Integrity)这个概念,她认为这是作家的支柱。一部纯粹而有价值的作品,必定是由想象力而非某些与作品无关同时又极其功利的成分贯穿始终。我想极少有人会发现那些通篇充斥着个人说教或者情绪宣泄的作品富有吸引力。对于女性小说家来说,在父权制的批评之下保持自己的见识毫不退缩,并且勇敢地承认自己性别的局限尤为重要,否则她便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变得时而挑衅,时而取悦。在这一点上,伍尔芙对简.奥斯汀和艾米丽.勃朗特大加赞扬,而对夏洛蒂.勃朗特却颇有微词:“人们可能说,写出这些书页的那位女人有着比简.奥斯汀更多的天才,但是如果把这几页仔细阅读一下,注意到它们包含的那种激烈、愤慨,我们就会看到,她永远也不会把她的天才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她的书是变形的,扭曲的。在本应该平静地写的时候,她却在盛怒中写作;在本应该明智地写的时候,她却在愚蠢中写作;在本应该写笔下的人物的时候,她却写她自己。她在与她的命运作战。她除了受压制、被挫败,英年早逝,又能如何...在说出那些话的时候,她不仅精确地指出了她本人作为小说家的弱点,而且也精准地指出了那时全体女性的弱点。”对此,伍尔芙建议说,女性写作者要摒弃有意识的“女性性”(femininity):像女性一样写作,但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女性。伟大的头脑从来都是雌雄同体的。(柯勒律治)

  总的来说,伍尔芙对于女性写作是持一种积极而充满期待的态度的,毕竟,在她的时代,她有幸目睹了女子学院的建立、已婚妇女财产的合法化以及妇女选举。因而,她断言,当女人们从会客厅里简单的人际关系中逃脱出来的时候,当女作家们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写作传统的时候,当她们拥有一年500磅的收入和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时候,兴许莎士比亚那个缺席于历史和文学史的妹妹也会成为一个如他那般伟大的诗人。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未必。证据就是,迄今为止女性作家中也没有诞生出一位像莎士比亚一样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中的确有更多的女性小说家投入了创作,然而这在纸媒日渐式微的新媒体时代未必是什么好事。至少我目睹的现实是,在文学网站建立的以点击率和排行榜为基础的畸形评价体系里,创作变成了流水作业一样的东西。女作家们无法再像福楼拜那样用一周的时间去寻找一个确切的词,或者享受像阿纳托尔.法朗士那样七次毁版重排的奢侈。她们在那个评价体系的压迫之下,开始迎合文学网站里那些俗套的标签和速食主义的读者,而罔顾写作的基本问题,于是,那些通俗小说的主题(甚至语言)开始变得类型化。而停止创新恰恰是文学死亡的标志。

  另一方面,女性在一些曾经的男性职业领域的涉猎,以及对于社会事务的广泛参与也没有使她们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至少在某些文化中是这样。在这些文化里,女性贡献自己以流血换来的子宫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承担家务和支付账单同样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婚姻对于女性来说变成了血淋淋的剥削,家庭事务在将女性的私人空间完全占据的同时,也彻底摧毁了她们的创作才情。所以,当她们终于拥有了一间自己的房间时,她们发现那里放置的不是鹅毛笔、打字机或者莎士比亚的诗集,而是未付的账单、成堆的袜子和婴儿的纸尿片,而门上那把锈迹斑斑的锁也早已不知被扔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巧合的是,我的母亲,她曾经的梦想就是成为小说家,她年轻时一直保持着每年阅读至少20本文学作品的习惯。然而,她现在的生活却是:做早餐,擦地板,做午餐,带狗散步,做晚餐。她的生活同样包括日复一日地清洗那个碌碌无为的男人的内裤。

  有一天,她在我写作时再次穿过我的房间,将那条内裤晾在了我的内衣旁边。我突然莫名地火大起来。

  我心里想:不管再过多久,我都绝不会洗任何一个男人的内裤。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九):摘录

  2015年03月08日始

  * 核心论点:“ (女性)要想写小说或诗歌,必须有五百镑年金和一间带锁的房间。”

  1. 诗所以让人痴迷,忘乎所以,完全是因为他宣泄了人们的日常情感,人们自然而然就作出反应,不必深入内心去求证,也不必关照此时此刻的感情。而当代诗人表达的情感,实际上是生造出来,它把我们与当下分隔开。你首先赶到陌生,往往还会产生莫名的畏惧;你急切地注视它,拿它与自己熟悉的旧日情怀做比较,心中充满,妒嫉与疑虑。(P11)

  2. 美食对于愉快的交谈至关重要。吃的不好,就难以好好思索,好好爱恋,好好睡眠。(P15)

  3. 千百年来,女性就像一面赏心悦目的魔镜,将镜中男性的影象加倍放大。没有这种魔力,世界恐怕仍然遍布沼泽和丛林。世人也无从体会我们经历的一切打打杀杀的荣耀。我们还在羊的残骸上刻划鹿的轮廓,要么以燧石交换羊皮或者无论什么样的简陋装饰品。只要它能满足我们尚未开化的鉴赏力。超人和命运之手从没有出现过。沙皇和凯撒既不曾戴上皇冠,又不曾丢掉皇冠。这面魔镜,不管在文明社会中有什么用途,对一切暴力或英雄行为都是不可或缺的。拿破仑和墨索里尼大谈女人的低贱,原因就在这里了,女人倘若不低贱,他们自然无从膨胀。(P30)

  4. 一件事情,如果无人付钱,必显得轻薄,而金钱让轻薄变得庄重。(P57)

  5. 因为名著不是孤立地、凭空地产生的;它们是漫长岁月里共同思维的产物,是广大民众思想的产物,是众多人的经验汇聚成的独立的声音。(P57)

  6. 小说虽属创造,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写了生活,虽然有它无数的简化和扭曲之处。 (P62)

  7. 女人如果像男人那样写作、生活,或像男人那般模样,也会让人大为惋惜,想想世界的浩瀚和繁复,两个性别尚且不足,只剩一个性别又怎么行?教育难道不是应该发掘和强化两性的不同点、而不是其共同点吗?( P77)

  8. 你必须烛照自己的灵魂,洞见它的深刻和它的浅薄,它的虚荣和它的宽厚,表明你的美貌或丑陋对你意味着什么。(P79)

  9. 面对男人的自负——或者说是独特之处,至少这个字眼儿不那么唐突——她也应学会一笑了之,用不着心怀愤懑。人人脑后都有先令般大小的一块疤痕,自己难以看到。此一性别的人正好为为彼一性别的人帮忙,描述一番对方脑后先令般大小的那块疤痕。 (P79)

  10. 任何写作者,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任何纯粹的、单一的男性或女性,都是致命的;你必须成为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任何创造性的行为,都必须有男性与女性之间心灵的某种协同。( P91 )

  11. 写下你想要写下的,这才是最当紧的;至于它能够留存千百年,还是仅仅几个小时,谁又说得清。但哪怕牺牲一丝一毫的想象力,或抹杀一点一滴它的色彩,只为屈从校长大人手里的银杯,或教授袖中的标尺,都是最可鄙的叛变。 (P93)

  12. 当我绞尽脑汁,想找些高尚的情感,说明应当作为伙伴和平等的人,为了更远大的目标影响世界时,却发现在即平平淡淡地讲出,做自己要比做任何事情更重要。如果我知道怎样把话说得更好,我会说,不要想着去影响别人。事情是怎样,就是怎样。(P97)

  13. 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为她(莎士比亚的死去的诗人妹妹)而努力,她就会复活,而这番努力,不管身处怎样的贫困和寂寞,都是值得的。(为结尾)(P100)

  阅读之前,女权于我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读完之后,对女权有了新的认识。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十):一间我的屋子

  伍尔芙的这篇文章另辟蹊径阐述了妇女与小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妇女没有像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条件限制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看了这文章,最深感受是也许我选择计算机专业不是那么糟糕。至少在没有人给我每年500磅遗产的前提下,它会给我一定的经济保障,我可以自力更生。先赚几年前然后去漂泊。当然或许我可以一直研究文学,但是少了体验人生的另一个机会。

  现在我所处在的环境至少比曾经好多了,给了女性更多的发挥空间。评论能从她的这本书看出她是个女权主义者,我真是完全看不出。更有甚者从这能看出她是个女同性恋者,这境界也太高了!完全没有察觉到,只是觉得她的观点和角度总是那么独特,文字总是那么优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