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密室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密室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5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密室读后感精选10篇

  《密室》是一本由(荷) 波姆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室》读后感(一):天伦之乐

  柯丽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爱主,满有智慧单纯善良老人。幼年的柯丽第一次面对死亡时害怕不已,老人对她说:“我们那位满有智慧的天父,他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东西,不要跑到他前头去。当时候到了,我们当中有些人必须去世,那时你就会在心中及时找到你所需要的力量。”

  柯丽失恋时,父亲对她说:“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我们可以做两件事:我们可以扼杀爱情,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不会再伤痛了。但是这么一来,我们里头的一部分也就随着死了。或者,柯丽,我们可以祈求神为我们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叫我们的爱有出口。”

  这位老人,是荷兰哈林市最好的钟表匠,也是当地受欢迎的老人,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哈林的老伯伯。在他的钟表铺100周年纪念日的那个早晨,几乎所有的哈林市民都来道贺,鲜花和卡片瞬间就铺满了整个屋子,就连哈林市长也亲自前来。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听到荷兰首相致全体荷兰人民的讲话后,刚强地说出了这番饱含智慧的话:“这样是不对的,没有希望的时候,向人们说有希望的话是不对的,把信心建立在愿望上也是不对的。战争会来临,德国人会来攻击我们,我们会灭亡。”

  老人继续说道:“如今我可怜那些不认识神的荷兰人,因为我们会被击败,但神不会。”

  在因为藏匿犹太人而被捕后,德国人体恤他年老体弱,愿意放他回去,条件是以后不惹麻烦。老人平静回答:“如果我今天会被放回去,明天我仍会为任何一个有需要而来敲门的人开门。”

  于是,老人被送进了集中营,入狱第十天后死于医院。有谁会想到,这位“哈林老善士”会就这样死去?找不到遗体,没有墓碑。

  耶稣知道,耶稣不仅知道哈林老善士会那样卑微地死去,耶稣还知道,柯丽那多才多艺姐姐碧茜会在狱中带领狱友们读圣经,分享来自神的信心。最后,这位姐姐也心力交瘁,死于狱中。柯丽的侄子,金发碧眼的吉儿,年仅22岁即就义,耶稣也知道。

  在狱中,碧茜这样说:“然而如果神要向我们显示前面艰苦日子,那便表示他知道这件事,这对我来说便够了。你知道,这就是为什么神有时候要向我们显示一些事情——他乃是要告诉我们,即使未来的事,也在他手中。”

  这是多么大的信心,相信我们的神为我们有了最美好安排,我们的神依旧掌管着整个世界,即便现世污浊惨不忍睹,我们也能得到来自天上的赏赐,和主耶稣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我们常常祷告,愿公义长存,愿现世安稳,愿不幸的事远离我们。主当然会垂听我们的祷告。可是,当生命似乎进入了绝境,当我们看不到出路,当神似乎遗弃了我们,我们还会仰赖神吗?我们还会坚持我们的信仰吗?我们会不会心口不一背离神的旨意?

  是的,我们都会软弱,但是,好消息是主耶稣不会软弱,在逆境中看不到出路的时候,主会给予我们信心,主会为我们铺路。神的道高于人的道,主的美意,往往在无比黑暗时刻彰显。

  在狱中,碧茜和柯丽带临狱友一起唱赞美诗,分享福音书,彼此代祷,于是,牢房内原本冰冷隔阂的气氛被打破了,狱友们互相关怀,争相让出较好的床位,互相分享自己拥有食物。当碧茜为狱友们朗读圣经时,就连柯丽也会怀疑:“我这个姐姐究竟是怎样的人,看她为武德营中那群女人朗读圣经,她的表情就像在贝雅古屋里为饥饿的人们分派热汤时一样满足。”

  是神啊,是我们那亲爱的神啊,是他,使碧茜和柯丽在恶劣环境中依旧充满喜乐,与神同在,在地如同在天。

  碧茜和柯丽没有因为她们在狱中的种种善行自夸,没有自称为义,没有高人一等,没有想过用这些善行获得别人的爱戴和肯定。因为,她们的爱心来自于神,如果要赞美,那只有赞美我们的神。她们的行为,不是出于她们自己,乃是出自我们的神。

  我们自己的爱心是有限的,是会用完的,但是来自于神的爱心是用不完的,不仅爱我们的朋友,爱弱者,还有爱我们的敌人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前面几章,讲述了柯丽一家人幸福生活:柯丽那孱弱的母亲,她几乎认识哈林市的每一个人,一年到头,几乎每天都在为别人庆祝写什么。在她中风瘫痪后,依旧惦记着她的老朋友们,定期嘱咐柯丽写卡片给她的老朋友们,末了,柯丽会将卡片给她的母亲签字。原本极其秀丽的笔迹在那时却成为了一条条曲扭的弧线,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久全哈林市的人们都认识了这个笔迹,并且视为珍宝。这也是来自神的爱啊,爱是永不止息,love never fails

  虽然无花果不发旺,

  葡萄树不结果

  橄榄树也不效力,

  天地不出粮食

  圈中绝了羊,

  棚内也没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

  因救我的神喜乐,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脚,

  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密室》读后感(二):道,真的是可以活出来的

  合上《密室》全书,为神奇妙的作为欢呼雀跃

  他就是这样奇妙的策士,他在最黑暗的地方彰显出自己作为;他在最阴深的幽谷中掌权。

  神啊,

  你是怎样做到在我们凡事选择自由情况下,还掌管着未来的一切事呢?

  你是怎样把偶然背后千头万绪的必然性牵扯到一起的呢?

  你的忍耐到底有多大?你赐给你儿女的忍耐到底有多大?

  你到底是怎样的出人意料之外?

  我不想从幸存的作者那里去思想这个故事,我想站在集中营里死去的父亲,姐姐,还有作者二十岁的外甥吉儿的角度上思想这个故事。

  父亲毕竟是年岁大了,暂且不说。那作者的姐姐和外甥呢?他们的人生没有作者那样的“幸运”,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迎来“胜利”和“获释”。

  那么对他们的人生来说,神公平吗?我们常说,“一切都会好起来。”可是对他们来说,一切“好”起来了吗?

  如果不抬头向上看,那么这个故事对这些“配角”来说,真的很残酷。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往往不也是这样吗?主角各种幸运,各种大难不死,配角纷纷落难。

  感谢神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或者说,这个故事的编剧是上帝

  我很欣赏作者得到父亲逝去的消息时,写下的一条简短日记:某年某月某日,父亲获释了。

  还有当作者的姐姐逝去之后,作者再一次在监中受屈辱的时候,她感谢神,让姐姐不必再承受这些了。

  于是我想起那段经文来。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太10:28

  世人各种爱惜自己的身体,并且把生命等同于身体。他们为自己的身体预备了一切的享受;更可悲的时,当他们翻开圣经,看着神指着人的生命所说的一切话,都把它们理解成了指着我们的肉体说的。

  于是他们认为重生可笑,他们认为死后有永生荒谬,他们指着我们嘲笑,你们的神如果爱你,为什么不救你脱离(身体的)死亡?

  是啊,他们听到却不明白,看到却不晓得。

  对于人的灵魂来说,神把人的身体真的看得很轻。神不是不爱我们的身体,只是,如果把身体放在患难中比放在享受中对我们的灵魂更有好处,那么神宁愿不把患难从我们身上移走。

  好比一个装满了信息的移动硬盘坏了,我花上好几百,只是为了把硬盘内的信息拷出来。硬盘若能修好,固然更好。可如果真的修不好,或者说硬盘即使修好了,但是它有让我的信息损害的隐患,那么我宁愿舍弃那硬盘。信息还在,我就很欢喜了。

  道理是这样,可是有几人能真的做到将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呢?所以彼得说,肉体的私欲是和灵魂征战的。所以保罗说,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求神加给我力量,让我靠着他得胜。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道,真的是可以活出来的。

  《密室》读后感(三):苦难来临时我们能做什么?

  当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在滑向彼此仇恨竞争冷漠的深渊时,绝大多数都感到无能为力,一种无形的力量催逼人们不断地跳进去,就像一堆人都跳进了深不可测的水管,底下只是如山的骨头和一把把骨头搭成的椅子。你拉我扯,争先恐后,焦虑不安,仿佛狂欢与噩梦的混搭。

  心里念着,总会有人来收场,但不是我——应该是修筑水管的那个人。

  当我读完《密室》之后,就想到这么一个问题——苦难来临时我们能做什么?多么大的题目,似乎可以列出一个单子,但柯丽•邓•波姆一家的真实故事让我看到的是希望,而不是办法

  这不是一个关于如何脱离苦难的故事,或者英雄气概的传说,而是人类活在苦难中的史诗,以及上帝如何在苦难中掌权的信仰,借此我们仍然可以彼此帮助、鼓励安慰和相爱,在苦难中也能感恩和得胜。

  特别留意到波姆一家父母的信仰生活如何影响孩子。父亲是一名钟表匠,一位能在修理精密钟表时赞叹上帝创造宇宙奇妙运转的老人,家里的牧师,早餐后领大家查经祈祷。他总能在孩子遇到困惑沮丧时,说出十分智慧和安慰的话语。比如柯丽第一次看到死亡的犹太婴孩时,父亲打比喻说:“柯丽,当你跟爸爸到阿姆斯特丹去的时候,爸爸什么时候把车票交给你呢?”柯丽想了一会儿说:“当然是我们上火车之前嘛”,于是父亲说:“我们那位满有智慧的天父,他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东西,不要跑到他前头去!当时候到了,我们当中有些人必须去世,那时你就会在心中及时找到你所需要的力量!”他也在柯丽谈恋爱挫折时,引导她把人的爱引到上帝的爱那里。母亲善于安慰和鼓励邻里,几乎全城的人都认识她,常常带着孩子去探访城里那些有需要的人。柯丽特别花了一些精力来回顾二战之前的生活,就是父母对她们几姐妹的影响。这样的家庭品格,注定他们能从后来蔑视犹太人的纳粹文化中脱离出来。忠于神给他们的呼召,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后来在集中营里,她们也不断学习从注视苦难、仇恨、自私,转移到注视耶稣身上,这或许正是我们今天需要操练的——从注视绝望到注视希望,从注视苦难到注视耶稣。她们看到集中营里人们的自私后说:“如果人能够被教会了去恨人,他们也必能被教会去爱人!你我必须去教她们爱人,不管要花多么长的时间……”一个集中营里有这样两姐妹,足以改变整个环境的绝望和冷漠的气氛,如果一个社区、一个单位、一个社会也多一些有如此信念的家庭和群体,就足以改变我们的环境,让通向自私和死亡的水管变成通向爱和希望。

  每一个时代,绝望都像一个骑着哈雷摩托张扬叛逆的街头少年,它希望我们不断注视它,它每天都在制造新闻和肥皂剧,地沟油、毒奶粉、冷血、仇恨、报复、虚伪灾难……它总在吸引我们每天的注意力,让我们陷在恐惧不安里,并迷恋于此。

  而希望却不像电影海报上夺目的红日那么具有标志性和新闻价值,有时希望的画面并不在眼前,而是在心里。就像上帝给柯丽的异象,先是预兆到她们家为救助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后是为曾经被关进集中营的人们建立收容所,医治那些备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这两次特别的呼召使得苦难作为人所惧怕的境况被超越,因为死亡被仁爱和真理赋予了意义

  其实,世界的表象,就是我们所看见的生活,总是绝望的,一天比一天更可怕。而另一种生活,是我们与上帝同在的生活,那一层关系让我们一天新似一天。

  原文地址:http://blog.luofei.org/archives/3407

  《密室》读后感(四):这本书不在乎销量,但是它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因为作者想把爱和温暖带进你还有我的心里

  文章一个女人几乎一生的叙事,朴实语言叙述着撼动人心经历

  我问父亲:什么是性的罪。 父亲没有回答。等到下火车时,父亲要求我去提那个硕大的行李箱,那是当时作为一个小孩的我无法拿动的。我跟父亲说:我无法拿动。父亲说:是的,有些知识的重量是你现在无法承受的,等到你能够承受的时候它自然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是第一段触动的我的文字

  还有母亲病倒后还惦记着给需要的人给予帮助。

  我的奇怪的梦以及后来那梦里的场景成为现实---我们被扣押在离开哈林市在车上往窗外看街道上的场景以及感觉

  我在集中营里的遇到的不幸和感悟,那些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拥有的感悟。碧西,此位上帝虔诚的信徒在黑暗、恐怖脏乱里把神的话语带到人们的心里。集中营里有两种生活,一种是寒冷的、残酷的、身体上的。另外一种是温暖的、有爱的、心灵上的。后者在对上帝的虔信中愈发荣耀

  碧西的大爱再次撼动了我,她为集中营中的监管们祈祷。

  关于后面提到的柯丽的被放出来是因为一个错误,而在她放出来之后集中营中的妇女都被煤气集体处死。太多的巧合发生在了柯丽的身上。我心怀敬畏。我不是一个教徒,我想会不会为了使战后更多的人能更好的康复在这本书上的这些巧合是作者的一番好意。但是我又想,如此虔诚的信徒不会为了好意而破戒。我还是偏向于相信着一切的巧合是事实,因为此种巧合我亦曾经见过,虽然没有如此背景。我亦一直认为,信不信不是你或者我或者他本身信不信,是你的际遇让不让你相信,我把它看作:有没有被召唤。

  这篇文章确实撼动了我,让我看完后心里一直在起伏。

  这本书不在乎销量,但是它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因为作者想把爱和温暖带进你还有我的心里。

  《密室》读后感(五):《密室》摘记

  《密室》讲述了柯丽·邓·波姆一家人的在二战期间的真实经历。1971年英文本问世后,遂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托马斯·肯尼利的《辛德勒方舟》(后改编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一起,成为20世纪反映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三本独特的著作。

  本书真实还原了沦陷中的荷兰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许多犹太人“失踪”,继而受到肆无忌惮的公开迫害、大规模抓捕、转移直至屠杀。柯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勇气、智慧与忍耐,与她的家人以及其他荷兰地下工作者一起,收容、接济、转移这些犹太人。她因此被关入了集中营,而她的父亲嘉士伯和大姐碧西也死在集中营里。

  《密室》的故事不仅关乎正义和帮助,也关乎爱和饶恕。战后的柯丽,广泛传讲她在集中营里的经历以及她从中学到的关于神的信息,她的故事抚慰了许多在战争中受创的荷兰人、美国人甚至那些德国人。这不仅仅是柯丽一个人或她一家人的生命经历,更是上帝在那个惨无人道的时代依然掌权的见证。因为柯丽在集中营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信息正是:耶稣能将失败转变成荣耀。

  美军进入荷兰的爱因霍恩,刚巧遇到欢庆胜利的时刻,街头巷尾飘满了荷兰的国旗和那鲜亮的橙色旗帜,兴奋的人们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姑娘们向着大兵献香吻。然而镜头一转,前一刻还在和某个中士缠绵的女郎,一下子被几个青年押到广场的某个角落,被迫跪着,一个女人动作麻利地剃光了那个女郎的头发。那个广场上已经押着好几个这样的女郎,有的神情漠然,有点啼哭不止。一个士兵问,她们到底做了什么?一个围观的男人鄙夷地答道:她们和德国人睡觉。她们运气算好的了,那些和德国人有往来的男人都被枪毙了。

  战争的残酷性多少掩盖在一个女人的传奇底下。

  柯丽在《密室》的最后一章里写道:“人们最难饶恕的倒不是德国人或日本人,却是曾经与敌人合作的荷兰同胞。我们时常在街上看见他们。他们的头被剃光了,眼中流露出畏缩的神情……他们被逐出家门之外,找不到工作,在街上受尽人们的讥笑和辱骂。”

  当柯丽回到故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无所事事之感,她尝试再做地下工作、做慈善工作,却换不得内心的平安。直到她想起姐姐碧西的异象,开始传讲她在牢狱之中所获得的信息,她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位置。

  柯丽曾记载自己受邀去德国讲演的经历。在慕尼黑的一个教堂礼拜结束后,柯丽遇到了她在集中营里的一个狱卒。那个男人显然已经忘记了柯丽,满面笑容地上前表达他的感激,因为她的信息让他感到耶稣已经把他的罪洗干净了;于是,他伸出手来要和她相握。曾多次传讲饶恕的必要性的柯丽,这时却发现内里充满了愤怒和报复之心,于是她默祷着请求上帝饶恕自己的罪。

  当她终于能伸出手时,一件难以置信的事发生了。“从我的肩膀,沿着我的手臂,通过我的手心,有一股电流似乎从我身上传到他的身上,那时我心中涌起一股对这个陌生人强烈的爱,几乎把我完全淹没。”

  也是在那一刻,柯丽才发现:“医治这世界的能力不系于我们自己的饶恕,也不系于自己的良善;乃系于神自己的饶恕和良善。当他吩咐我们去爱我们的仇敌的时候,跟着这命令而来的便是他所赐给我们的爱。”

  也是在这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说我们只不过是上帝的器皿,是他的管道。我们本是一无所有的,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能盛装的,能传递的。而上帝通过柯丽所传递的信息就是:耶稣能够将失败转变为荣耀。

  我曾经听过两个关于二战的故事,两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基本相同,大意是讲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盟军士兵看到他的同伴们对德国战俘报复性地行私刑。第一个版本里的士兵看到人性的丑陋后,顿生“春秋无义战”之感,开始怀疑战争的公义性和人生的意义,越发质疑上帝的主权。而在另一个版本里,那个士兵也同样见识了人性的丑陋,感到人无法在他人和世间找到出路,而必须来到上帝面前……

  第一个士兵的怀疑后来成了战后思潮的主流,哲学文学艺术集体陷入了一个“受苦时上帝在哪里”的约伯式的追问中。第二个士兵的声音相形之下却微弱得多;而且,即使我们在这个惨绝人寰的世道中能继续持守信仰,继续相信神是爱,但又如何能活出耶稣的教导和法则——去饶恕,去爱我们的仇敌呢?

  我想到磕磕绊绊地追随耶稣基督的托尔斯泰,一生都陷入了一个自责性的反问中:为什么我不能实践我所信仰的?然而这个普通的钟表匠家庭,却在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那一页,共同演绎了耶稣在登山宝训里所教导我们的:谦逊,顺服,怜悯,一心服侍人,爱人如己,为朋友舍命,乃至爱我们的仇敌。

  保罗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然而,在《密室》的前言里,葛培里牧师将柯丽•邓•波姆与希伯来书中的那些信心伟人并列,称她为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不配有的人。正是她和她的家人那单纯无畏的信心,“为一个失落的世界,重新带来希望”。

  当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在滑向彼此仇恨、竞争、冷漠的深渊时,绝大多数都感到无能为力,一种无形的力量催逼人们不断地跳进去,就像一堆人都跳进了深不可测的水管,底下只是如山的骨头和一把把骨头搭成的椅子。你拉我扯,争先恐后,焦虑不安,仿佛狂欢与噩梦的混搭。

  心里念着,总会有人来收场,但不是我——应该是修筑水管的那个人。

  当我读完《密室》之后,就想到这么一个问题——苦难来临时我们能做什么?多么大的题目,似乎可以列出一个单子,但柯丽•邓•波姆一家的真实故事让我看到的是希望,而不是办法。

  这不是一个关于如何脱离苦难的故事,或者英雄气概的传说,而是人类活在苦难中的史诗,以及上帝如何在苦难中掌权的信仰,借此我们仍然可以彼此帮助、鼓励、安慰和相爱,在苦难中也能感恩和得胜。

  每一个时代,绝望都像一个骑着哈雷摩托张扬叛逆的街头少年,它希望我们不断注视它,它每天都在制造新闻和肥皂剧,地沟油、毒奶粉、冷血、仇恨、报复、虚伪、灾难……它总在吸引我们每天的注意力,让我们陷在恐惧不安里,并迷恋于此。

  而希望却不像电影海报上夺目的红日那么具有标志性和新闻价值,有时希望的画面并不在眼前,而是在心里。就像上帝给柯丽的异象,先是预兆到她们家为救助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后是为曾经被关进集中营的人们建立收容所,医治那些备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这两次特别的呼召使得苦难作为人所惧怕的境况被超越,因为死亡被仁爱和真理赋予了意义。

  其实,世界的表象,就是我们所看见的生活,总是绝望的,一天比一天更可怕。而另一种生活,是我们与上帝同在的生活,那一层关系让我们一天新似一天。

  父亲开门见山地说:“柯丽,你知道是什么叫你这样伤心吗?那是爱情。爱乃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力量,当爱情受到阻挠,寻不见出路时,它就会使人痛苦。” “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我们可以做两件事:我们可以扼杀爱情,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不会再伤痛了。但是这么一来,我们里头的一部分也就随着死了。或者,柯丽,我们可以祈求神为我们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叫我们的爱有出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密室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