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6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小鸟天空消失的日子》是一本由(日)谷川俊太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一):《小鸟消失在天空的日子》:虔诚的心,渴望澄明

  我读的诗不多。印象里,诗不只是一种一句一行的文字游戏,更是一种出众的心境

  而诗人的心境,要优美,要睿智,更理应澄明。

  显然,谷川俊太郎是可以称为我心中的“诗人”。

  谷川俊太郎在日本文化界是一个很重要人物。出生于1931年的他,在少年时便经历战争带给他的无辜的、却又必需的阵痛。但也正因那段时间的他正值青葱时光,使得他的诗并不像战后许多文艺作品中那样,充斥着颓圮荒凉,他的忧伤清澈的。而这清澈的悲伤始终指向对生命、对世界的深爱。谷川俊太郎17岁时开始创作诗歌,21岁以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出道,开始了他一辈子的诗人生涯

  在译后记中,译者田原坦言“是环境成就了谷川俊太郎”。大多数情况下,诗歌,甚至是所有的文艺创作都需要时间的积淀,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机会沉淀。更重要的,“出色的沉淀物”,也需要独立而不轻浮的解读,显然这样的条件,我们同样不具备。

  出色的诗人始终是在歌唱的。在谷川的诗集里,有一首诗,阐释了《我歌唱的理由》:

  “我歌唱/是因为一滴泪/满腹委屈焦躁不安/一滴清泪”

  更重要的是,他们坚信幸福与歌唱的联系:“我想在祭祀中证明/如果我继续歌唱/幸福就会来丈量我的身长。”

  对于诗人而言,他从不孤芳自赏,是因为他看得见世界的美丽,他会将这种美好看做是无上的馈赠。而他最好的回报便是歌唱,用诗意感染更多人,他们或无知忙碌,使得他们找不到方向,也看不到美丽。诗人的书写是一种本能:“心还是被尚未书写的诗的真实所征服”(《致虚空》),更是一种救赎。没有诗的国度,国民的灵魂“也不会自由飞翔”。

  诗人总是心怀敬畏的,因为即使世界不再纯粹,在他心中也总有一片净土,源于固守的信仰。他只能真实地独立于世间,因为“如果去往净土/我该摆出怎样的表情/如果一切都会被神佛或天使看透(《净土》)

  也许你不快乐,也许你对未来充满恐惧,以至于你只能选择封闭和逃离。但把爱牢记在心的人是无所畏惧的。“只要把爱牢记在心/就会对死亡感到欢愉”(《与母亲相会》)

  在光怪陆离城市里,无论我们的物质得到怎样的丰富总会有人不快乐。因为这种“难过”是出自本能的,对精神的困乏,深深的忧郁。也许你推脱城市太吵,没有可以读诗的安逸,只是这片净土,本应存在于你的心里。

  虔诚的心,永远向往全世界的澄明。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二):书摘

  1、

  再遥远地方

  心也可以抵达

  所以有所不知令人高兴

  即便知道了或许会更痛苦

  ——《彩虹之门——少年之7》

  2、

  我喜欢哭泣的你

  如同喜欢笑着的你一样

  尽管悲伤无处不在

  但它必将在某时融为欢愉

  ——《少年之9》

  3、

  再见不是真的

  有一种东西,会比回忆记忆更深地

  连接起我们

  你可以不去寻找,只要相信

  4、

  枯枝是

  世界的

  骨骼

  静谧是回答

  寂寥是

  欢乐

  不知为何

  将为何

  忘却

  走过

  树丛的是

  冬季

  ——《冬天》

  5、

  我从生下来就知道

  人生只有现在

  悲伤会延续到永远

  泪水却每一次都是新的

  ......

  河流的源头深藏大地

  因为相爱才看不到未来

  受伤的昨天是日历的标记

  如今正波纹般的扩散

  我没有可以讲给你的故事

  ——《钻石就是雨滴

  6、

  万有引力

  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历

  宇宙正在倾斜

  所以大家渴望相识

  7、

  即便现在是孤身一人

  今天也是从两个人的昨天中诞生的

  仿若初次的相逢

  ......

  即便现在是孤身一人

  明天也没有尽头

  你让我懂得

  潜伏在夜里的温柔

  ——《世界的约定》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三):一条自由出入诗歌以及生活的路径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是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歌精选集,囊括了谷川俊太郎各个时期优秀作品90余首。第一次读他的诗,感觉很是清新。看似简而又简的意象构成,读来一颗心却仿佛被什么触动了似的难以平静

  他的诗是以可靠而真实的叙述为主的,而且叙述的内容涉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叙述的方式是非传统的。他甚至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毫不保留地托展在阳光之下,虽然这种平铺直叙的叙述对于诗人来讲,颇有点冒险,但这样的表达方式正是他那些诗歌的可贵之处,也令他的诗歌更加清明易懂,而没有丝毫的霉涩之感。

  “开在我心中的那朵莲花

  是我春天的记忆

  在书信中点头示意

  如同我今天的憧憬

  开在我心中的那朵莲花

  ……

  展现在我心中的大海

  是我夏天的记忆

  你游着笑着露出你的皓齿

  如同我今天的悲伤

  展现在我心中的大海”

  纯净的诗写感染了我,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对它不断地接近与探寻,诱惑着我把自己早已被现实同化的心灵努力还原再还原,期颐着回到“人之初、性本善”的本真境界,怀揣了一颗梦寐的涉世未深的心去阅读

  谷川俊太郎的诗集《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是值得我这样阅读的,因为诗歌中,他不仅明丽地葆有了对于春天、对于世界、对于自然最真实的记忆,还葆有了一个人生命过程中无处不在生来病死以及悲伤、离别烦恼……它们在潺潺的流水之中,在灿灿的日光之下,毫无遮蔽地自由生发。给人以无限温暖享受,你甚至根本无法拒绝。

  “今日清晨一滴水透出的冰冷

  告诉我人是什么

  我想和鱼儿们和鸟儿们还有

  也许会吃掉我的野兽

  分享那水”

  如清晨一滴美好却冷彻的水的郁郁独行的舞蹈,虽冷彻得令人无处可躲,却透过冷彻给人以不尽遐思与想象。那是一种火热内心自然呈露的感觉,我看不到丝毫的妖娆造作和所谓的技巧,是不是拥有了一颗透明心,它所迸发出来的连绵不绝的生命美好就能超越这世间的苦,或者“有人告诉我/包括蓝天漂亮的蛇也都这么说/用不着那么烦恼啊”?

  “可这与其说是答案,还不如说是提问/谜随着年龄一起加深”,应该说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对于生活的理解要求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厚重的生命经验影响着诗人的表达,但是在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中,我们看到的表达依旧遍洒阳光,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传达了一种无处不明朗和明亮生活态度,一路读来,我似乎也明晰了只有使自己明朗又明亮起来,才能自由地出入诗歌以及生活的所有路径。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四):开在我心中的那朵莲花

  很久很久以前,我也写过诗歌。那其实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啊,是年少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岁月渐长,我觉得我这样的伪文青是再也写不出诗歌来了。

  写诗歌的人,需要一颗通透的心。

  无论你是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杜工部,还是风花雪月、柔情蜜意的李后主,抑或是云淡风轻、豪情万丈的李太白,或者是采菊东篱、与世无争的陶渊明……都要用一颗本心去写、去唱,才能让笔下的文字不媚俗、不虚伪

  谷川俊太郎的文字无疑是清澈的,明净得仿佛是南欧的湛蓝湛蓝的天空,有着摄人魂魄的清爽。是池水中开出的那一朵淡雅的睡莲,素净、不冶艳,却自有风情

  他写女性

  “你是音乐/因为我是音痴

  像蛇一样的你我不认识/像你一样的蛇我见过

  红非白/黑也非白/所以红和黑十分相似/你这样的三段论法/尽管我在打着盹儿听/但我喜欢

  寥寥数语,将女人的撒娇似的的胡搅蛮缠与魅惑都呈现在纸上,只是这样的胡搅蛮缠,诗人却甘之如饴得很。

  只是,翻译过来的诗歌总会有不自觉地带有一种平淡,抹煞了诗歌原本的韵律之美。

  例如,“说实话我还是喜欢/你擦掉口红/还有眼皮上那青魆魆的眼影”这句,显然就是闲话家常。

  我自己也曾尝试着去翻译诗歌。但是由于两种语言差异特别是末字押韵的差异,使得翻译过来的文字往往欠缺了生动,显得直白乏味。倘若硬要追求韵味,文字往往又意译得相差十万八千里。

  真正上佳的诗歌译作,真的是考校译者的功力的,不只是外文的水平,更是中文翻译后的“信达雅”的追求。

  田原的译作,我个人觉得,除了押韵方面有些欠缺,其文字是很优美的。

  写诗歌需要心境,读诗歌更需要心境。

  这样素雅的诗歌是需要用心体会的。

  读这样的诗歌也利于让自己平复一颗躁动的心。

  我个人的感觉是:对于诗歌,“读”出来要比“看”上去更能入味。

  “开在我心中的那朵莲花,是我春天的记忆。”

  这本清新的《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算是我这个夏末初秋的记忆吧。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五):寻找失去的小鸟《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寻找失去的小鸟《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好多好多年没有读诗了,就好像好多好多年没有被小鸟的叫声叫醒一样。不知不觉间,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和天空中的小鸟一样稀少了。

  这本书做得很漂亮,两个厚厚的,经过特殊处理的硬纸板封面,质感很特别,看上去就与众不同。之所以在四十岁还会打开一本诗集,是这本书的介绍吸引了我,诗集的作者谷川俊太郎我没听说过,在中国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不过他是《铁臂阿童木》主题曲的词作者,想起《铁臂阿童木》那首歌就会萦绕在我的耳边“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铁臂阿童木……

  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七十年代男孩没有谁会对这首歌毫无反应,那就是我们的童年。至于他为荒木经惟写真集配诗,估计知道摄影大师荒木经惟的人也不会太多,可以忽略不计。

  诗集的内容少,很快就看完了,不过最喜欢的却是最后面的介绍,毕竟已经到了喜欢散文的年龄,里面介绍谷川俊太郎的第一句话是“谷川俊太郎是一个巨大的宇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实在是太丰富了,出版了八十余部诗集,二十多部诗选,二百五十多首歌词,近三百本绘本,一百多册译著,几十册随笔、剧本,还参与拍过电影,这经历真够丰富的。

  他的六十多册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影响很大,诗歌是最难翻译的,书的译者在后记里面说“谷川俊太郎”的诗让我翻破了整整一本厚厚的《日汉大辞典》。看来诗虽然文字不多,作者却没少下工夫。

  还是看看诗吧,其中竟然有一首是“语言的胎盘——给北岛”,看来两位诗人还是很有来往啊。其中有一首“小憩”竟然是写于苏州,说明谷川俊太郎来过中国啊。虽然已经很久不读诗了,但是还是被诗人的几首诗所打动,其中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首,也就是用作书面的这一首“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森林寂静无语 屏住呼吸,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

  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

  诗在我们生活中消失的日子,没有狂风和波涛,一切都是那么安静,诗却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变得越来越世俗,越来越相信金钱的世界。当我们想要寻找小鸟在天空鸣叫的时候,却只能够住在高楼中,欣赏笼中的鸟鸣了。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六):他说,不动感情也可以写诗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是我今年见到的最美装帧,当然,或许要除掉《平如美棠》,但是不得不说,近年来外表好看的书真是越来越多了,像我这种打着读者的幌子,实际上却揣着外貌者协会证书的家伙越来越有口服了。

  虽然不是线装书,但是硬壳封面,拿在手里分量恁足。而且据说是整版压凹,书名用了烫灰工艺,蓝、白、灰三色相衬,虽然一眼望去小清新,但那灰色却把浮起来的神气拽了回来,终于沉默,也稳重了许多。

  感叹完外表,该探究一下内里了。但是在此之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作者谷川俊太郎先生,毕竟,这是他的诗选集。

  谷川俊太郎是一个神奇的诗人。

  第一重神奇,在于他的多重身份。首先,他是个诗人,但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自21岁(1952年)以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出道以来,笔耕不辍,共创作了60余部广播剧、话剧、电影和电视剧本;翻译了许多外国童谣,创作了大量十分畅销的童谣、童话与绘本,并且还写了很多歌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曲,以及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哈尔移动城堡》的主题曲《世界的约定》。

  第二重神奇,在于他对于诗歌的态度和他的广受欢迎。他自己说,他的诗,很多都是由约稿促成的,而且也并不觉得诗有多么的崇高伟大,他坦率地说,“我写诗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他还说,“都说诗人是艺术家,但我更愿意称自己是手艺人,我是语言的匠人,以此手艺为生。”这当然和很多人映像中为诗献身的那种形象截然不同,更让他和一般读者印象中吃不饱穿不暖的诗人不同的是,他的书一直卖的很好,他的一本诗选集数十年来可以重印到50多版次,累积销售到80余万册,被誉为日本的“国民诗人”。

  现在,翻开书,看看这个老头到底写的咋样。

  实话说,整本书中有一部分我不是特别喜欢,虽然我对直白、简单的诗颇有好感,但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诗本身给我的感觉,在某些地方,它淡的接近于没有。

  主题上,他经常关注的,有女人、生活、死亡、宇宙、时间、地球等很多写作者都会关注的主题。意象也很好,他经常唤起自然微小之物比如石子、天空、小鸟、树木来做诗的精灵。但是,很多时候,看他的诗,没有什么大面积的震撼,也没有针刺般的触动,他的诗正如他诗中的天空,看不到沉重的东西,一首首诗,变成一个个棉花糖,吃进嘴里甜甜的,但终究是棉花糖。

  或许,这和他自己的写作观念有关,他曾在采访中说道,自己写诗时“不动感情”,为何不动感情?因为“人在悲伤的时候是写不出悲伤的诗句的。所有情感都需要超越后方能成诗。所以我在写诗时用的是‘感动’而不是‘感情’。”

  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二辑《夜晚,我想在厨房与你交谈》和第五辑《自我介绍》。

  《夜晚,我想在厨房与你交谈》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主要写的是女人。本书译者田原说,“我曾经问过谷川,金钱、名誉、女人、健康等等这一系列的选项,它们的排序是怎样的?结果他回答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都是女人。”

  显然,他对女人最熟悉,也最富感情,所以这些诗看起来,丰饶了许多。抄两首:

  《沉默》

  相爱的两个人

  无言的拥抱着

  比起爱的语言

  爱常常要么过小

  要么过大

  相爱的两个人

  为了更精确的相爱

  无言的拥抱在一起

  如果沉默着

  天空是朋友

  小石块也是朋友

  屋内的尘埃

  粘在脚底板上

  弄脏床单

  夜幕慢慢降落

  一切都变得无名

  天空无名

  房间无名

  世界无名

  蹲伏着的两个人无名

  一切都是存在的无名兄弟

  只有神

  才因那最初的名字之重

  滴答作响

  仿佛壁虎

  掉落在两人之间

  《回声》

  声音绕道而行

  在呼唤你之前,它呼唤了沉落的夕阳

  呼唤了大海、森林和人名

  可是,现在我终于明白

  归荡的回声全都是你的声音

  他的颇有自述味道的《自我介绍》也真实可爱。

  《自我介绍》

  我是一位矮个子的秃老头

  在半个多世纪之间

  与名词、动词、助词、形容词和问号等一起

  磨练语言生活到了今天

  说起来我还是喜欢沉默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工具

  也喜欢树木和灌木丛

  可是,我不善于记住它们的名称

  我对过去的日子不感兴趣

  对权威持有反感

  我有着一双既斜视又有乱视的老花眼

  家里虽然没摆有佛龛和神龛

  却又连接室内巨大的信箱

  对于我,睡眠是一种快乐

  梦即便做了,醒来也会全忘光

  写在这里的虽然都是事实

  但这样写出来总觉得像在撒谎

  我又两位分开居住的孩子和四个孙子但没养猫狗

  夏天基本上是穿着t血衫度过

  我创作的语言有时也会标上价格

  此外,我还喜欢《在纽约东二十八街十四号写下的诗》和《钻石就是雨滴》。另外,他有不少儿童诗,写的往往很有意思,比如《河流》、《梨树》、《两本书》。

  嗯哼,这只是我凭借自己的喜好在胡说,你看看就好了,不要当真。因为,我始终没有把握,什么是诗?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七):由此书想到关于诗的

  我始终认为,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

  是人类文学艺术精粹,是空前绝后的,

  空前是因为懵懂未开化;而今人已无暇在文字上再费心思。

  遗憾的是:这种美只能国人自己私有;

  任何其他的语言也难以再复其神韵,

  即便这样,还有国人对之了了……

  曾经的我,很不屑于现代诗,

  认为它不过是散文的断句,不过是期期艾艾,

  但逐渐阅读到那些深入肺腑的诗句,

  才惊于当代诗人对思想也有如此见地,

  辞藻不再华丽如昔,而寓意深邃同前。

  诗集的大片留白,

  仿佛是要让读者更多地思考。

  曾经的我,认为外国人不会写诗,

  直到我的英文水平勉强能够读懂其意,

  那是一种不同的美,难以形容,

  却真挚的让我感到不同的语言同样美好。

  外国的作品一定要读原著,

  即便你不懂,也要尝试学习,

  再高超的译者,也会有所不足。

  有人说,当下诗词已经远离生活,

  这也许对,

  但我认为:诗词如同恐龙进化成鸟儿一般,

  只不过换了另外一种美丽的形式存在,

  比如歌曲:

  美妙的曲调引人关注;

  醇厚如诗的歌词赋予其神韵。

  我想,

  一个诗人出诗集,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因为,

  即便李白、泰戈尔,也不是每首诗都精彩,

  文学不排除刻苦,但要想作品传世,更需要灵感,

  对瞬间灵感的捕捉是可遇而不可求,

  这也是我对一个著名诗人诗集疑惑的解释。

  不可否认,

  有人自作清高,有人浑水摸鱼,也有人沽名钓誉……

  败坏着本已寂寞脆弱的诗坛,

  什么朦胧、什么婉约、什么这派那派,

  我同常人一样分不清楚,

  但我相信,

  好诗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

  不可否认我对现代诗理解的幼稚片面,

  但我是一直在真心的思考学习。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八):单纯的诗和简单的诗

  如果说现代汉语诗突破了传统格律,从旧的形式中解脱了出来,那这篇谷川俊太郎的《我的心太小》就具有独特的格律了,每节诗的首句与末句相同,各节之间也是用相似的结构,比如“是我春天的记忆”与后面几节相对应“是我冬天的记忆”、“是我秋天的记忆”、“是我夏天的记忆”,明显的是:“如同我今天的憧憬”与“如同我今天的痛苦”以及“如同我今天的悲伤。”也是这样的类对偶形式。春天的莲花,冬天的大雪,秋天的大榆树,夏天的大海,分别激起作者的憧憬,让他寂寞,让他痛苦,让他悲伤。或许这样的译诗也能让人对新诗的格律有所启发,是否格律对新诗来说是种束缚?还是说会让诗人象“戴着镣铐跳舞”,刚接触到林庚的奇怪的观点说,格律的作用不过是让诗的语言更为自然,格律有着普遍规律的新诗反而会让人不去注意其形式,象古诗一样,人们对其格律熟悉以后,反而不会去注意它,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诗的诗意。当然这种说法有他的创意在,至于成不成立,仍然是有着不少质疑的。

  虽然我感觉他的诗句大多都是平庸无味,但偶然一句还是让我能回味许久:“有一个苦思冥想的男子,一任女人爱抚,不论多老,还是不谙世故。”不论多老,还是不谙世故,这句诗因朴实而感人,很象《北国之春》里那句:“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但是有些诗也很让人琢磨不尽,虽久呤而未能吃透它丰富的涵义,比如非常简单的一句诗:“你是钻石,我是碳。”这到底表明了一种什么意思?似乎很深,却难以把着。或者“你是彩色照片,我是幻灯机,一年到头不停地放映着。”照片与幻灯机如果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一种情人关系呢?还是一种同伙关系呢?还是一种共生关系呢?其中就有一些字里行间的微妙。

  但那首《很久以前》虽然也是日文译成的中文,却能很容易地看出,这是写给孩子的,用孩子的语气,加上稚气的内容,如果要用现代诗的诲涩来对比,你会说这种诗太低智商了,比如“虽说还没玩具,但我已玩耍过,虽说还没书,但我已思考过,虽说还没汉堡,但我也拉屎了。”还有“很久很久以前我肯定在哪儿生活过,尽管现在我在这里。”都模仿儿童的语气,让人感觉诗人的记忆回到了童年,虽然他也说过,与其回忆,不如拍成照片一劳永逸。

  但有些诗却既不是写给儿童,读起来也只是一些概念,比如“可是,窗户和门扉是必要的,门扉为亲密的朋友洞开,窗户敞向夏日的太阳。”感觉太简单,当然并不是单纯,单纯的诗反而有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风度,而这里的诗句却过于直白与缺少言外之意。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九):我们是回声的孩子

  ——读《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谷川俊太郎的诗集《小鸟在天空消逝的日子》被田原译为中文,对于热爱诗歌的中国读者诚为一件好事。谷川的诗歌,我读得并不多。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有自己的一些私密的阅读体验。谷川的诗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表白,一种是无意识的文字流,相对于前者而言,我更喜欢后者。

  为何我喜欢“无意识的文字流”,因为这些东西来自于最直接的体验,就诗人而言,现世的一切皆是体验,草木如是,爱恨亦然。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你我,没有指向,唯一存在的是意识本身,它和宇宙有关。

  诗歌本身是不可解析,也不该解析的,然而就阅读者而言,他还可以说一点东西,当然说出来的,已经被文字所局限。佛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所指即此。实际上诗歌本身很神秘,不可言说。除非我也写诗,否则我无法把自己的体验传给别人。因而,我要说的,实际上是一些有局限的东西。然而,在宇宙的法则之下,谁不是在自己的局中呢?

  谷川的诗歌不论是浅近的,还是晦涩的,都很耐读。有些句子,读了会令人心中一紧,仿佛丢失了什么后忽然想起。然而,想起什么了呢?那是些岁月中没有的东西,也许从不曾有过,但你确确实实丢失了。

  谷川在《回声》一诗中说:

  声音绕道而行

  在呼唤你之前,它呼唤了沉落的夕阳

  呼唤了森林、大海和人名

  可是,现在我终于明白

  归荡的回声全是你的声音

  关于呼唤?呼唤意味着渴望,森林,大海,人名、夕阳、你、我、所有我们儿时的呼唤,是生命朝向未知发出的一声一声的渴望啊。生命行走在一个像针孔一样细,且像蜗牛壳一般弯曲的孔道中,然而却绝少回头,是因为这孔道前端有呼唤。但那是谁的声音呢?是“你”的。你是谁?诗人没有说。对于读者而言,每个人所理解的“你”不尽相同,也不该相同,它本身是不明确的,但读者都明白。

  同样,在另外一首名为《回声》的诗歌中,谷川说:

  季节在陌生的地方奔跑

  我听到的只是风声

  遗失的东西在我心中发出回音

  不停的报告着远近

  我们似乎经历着生命中的一切,其实未必。生命往往消逝在我们并不熟悉的,甚至根本是未知的地方,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的生命。很显然,不止是季节,很多东西都是在陌生的地方奔跑。我们所记住的,只是那些掠过耳际,眼睫的风。我们所以为近的,实际上丢弃很远;我们所以为遥远的,其实就在眼前。那些我们已经抛却很久的东西,绝不会无一丝痕迹,他们像回声一样,若有若无,无从捕捉。

  诗歌是什么?经验、思想、格律、存在、意识集束……都不是,它什么也不是,他不可被定义,不存在理论,不受约束。诗歌就是诗歌,除此之外,他不该是别的,也不该被赋予。

  谷川在《悲伤》一诗中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悲伤”,那是一种令人始终无法释怀的东西,只有诗歌才有这种力量,他说:

  在透明的昔日车站

  站到遗失物品认领处前

  我竟格外悲伤

  我对这个意象非常深刻,似乎早先见过,貌似是僟米的漫画或者别的什么漫画里见过。为什么是在车站,而且是透明的,昔日的?车站是一个人流汹涌的地方,尽管人很多,然而却都是短暂的,匆匆的,甚至不及认真看一眼就离开的地方。要说悲剧色彩,没有一个地方像车站那般具有悲剧色彩。至于“透明”这个意向,其实他是反的,我们所以为透明的东西,其实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至于“昔日”,则要么是渲染的过于美好,要么是记忆让它过于晦暗,总之都是脱离了真实的东西,这样一个似真似幻的“车站”,该有一个怎样的“失物招领处”?人生匆匆,何尝不是一次车站的驻足呢?很快我们就奔向生命的终结,走向下一站。那个模糊的“失物招领处”不论是否有我们的东西,都是很令人悲伤的。放大了说,所有的悲伤,都是因为我们在向“失物招领处”仰望。

  谷川的诗歌并不难理解,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尤其不难理解,因为在很多地方,他的辞句有中国古诗的味道。干净、空灵、明亮,还有几分禅意。尽管,他的诗歌本身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然而在骨子里还是东方式的,是有韵致的,可咀嚼的。

  我相信,真正的诗人都是回声的孩子,他没有创造什么,他只是复述了体验,这很重要。复述本身即创造,不是神的孩子,不具备这个能力。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读后感(十):热爱生活的语言——诗

  对写诗有些畏惧,不会写。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然体会到了诗的魅力。浓缩的语言,精炼的语句,却揭示、点播出意境的幽远。更主要的是那些诗句是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能用文字垒出生活的结晶,该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所以,越发喜欢诗了!

  曾经跟同事开玩笑说:“写诗,就是不用正常的语气说话。比如‘你好吗’用诗句来表达,就是‘好吗?你’。”看似一句玩笑话,但也能多少表达出诗的内涵。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是日本作家谷川俊太郎的诗集。对这位作者我了解的不多,但从他那质朴的诗句中,我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寻常小事,日出日落都能码成文字,用诗意的语言记录下来。诗在这里并不高深,易懂。看着这些小诗,让我不自觉地也写下几首,下面是其中的一首:

  时间

  额头的细纹

  不是风的起舞

  银丝的悄然

  不是色的变化

  时间的伤痕

  砍倒了岁月

  细数的年轮

  碾碎了日子

  自己写的小诗,总是不自信,不过越是玩味,越觉得用诗表达情感是那么惬意。这本诗集诗集的内容比较少,很快就看完了,不过最喜欢的是最后面的介绍,从这些介绍中,我了解了作者,知道他六十多册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影响很大,诗歌是最难翻译的,书的译者在后记里面说“谷川俊太郎”的诗让我翻破了整整一本厚厚的《日汉大辞典》。多让人佩服的作者。里面介绍谷川俊太郎的第一句话是“谷川俊太郎是一个巨大的宇宙”,的确是的,他出版了八十余部诗集,二十多部诗选,二百五十多首歌词,近三百本绘本,一百多册译著,几十册随笔、剧本,还参与拍过电影,单看这经历,这硕果,就足以让我瞠目结舌了。

  对生活的热爱,才能写出这么多的诗歌,才能完成让现在孩子喜欢的绘本作品,才能译出一百多册的著作。对生活的热爱,才能淡然地面对生活的种种,一辈子脚踏实地地走过,最为充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