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血与铁》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血与铁》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14 11:37: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血与铁》经典读后感10篇

  《血与铁》是一本由老鬼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55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与铁》读后感(一):老鬼式中国当代史

  他从自身的遭遇动笔,开始其艰难的文字生涯。

  1947年出生的老鬼,父母均是革命干部,父亲马建民官至北师大党委副书记,跻身被“革命”重新划分的富贵阶层。老鬼这个地地道道的红色后代,如果没有那种“强烈的个性”,他的一生注定过着云上的生活,衣食无忧,自由自在。

  但是他弄丢了自己的前程。

  弃儿,似乎是他的宿命。性格中那股犟劲,是他全部苦难与不幸的根源。他把一切字面上的东西当真,以官方树立的“英雄”为自我改造的楷模,亦步亦趋模仿之,时刻准备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他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一根筋”,一个令社会管理者头疼的麻烦制造者。

  他只会根据字面的东西进行人生游戏,投入且执著。大家都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都在按照心照不宣的规则演戏,而且随时可以退出剧情。他却只有“本真”的表现,他不掩饰不委屈自己的行为举止,会伤害每一个人。他不明白,自己其实是大众的敌人。

  他是抱着自己命运的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既是他的宿命,也是他的乐趣。他认准了的路,一定要走下去。著名编辑岳建一先生曾经说过,老鬼是一个原始人。这像是赞语,又似乎隐含着批评。他是一个人在战斗,以冷兵器时代的长矛刺向虚无的夜空。他的边缘化存在,是这个相当自负的时代的悲哀吗?我不知道。

  在他的世界里,黑白分明,善恶分明,简单的生活逻辑似乎就可应付一切。他要用一己之善恶好恶区分身边人事,获得道德安宁和心灵平静。泛道德主义情结藏在他的内心深处,时不时跳出来。他有忏悔和后悔,也容易如此。因为他易于认定是非,判定恩怨。

  简单了,世界就干净了,他的心就平静了。

  所以,他并不是生活中的弱者。

  作为名作家杨沫的儿子,他跟母亲的方式截然相反。杨沫是以激情的虚构编织一个理想的世界,主人公活在理想中,而且激励读者往前走。老鬼则是执著地记录自己的苦难史,以此换取人们对丑恶的认知与警惕。他在这种记录中获得了肯定,既有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也有对记录中国历史的价值的肯定。

  因为一般人很少有这种机会,能把一己之经历转变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庆幸的是,我们首先有了老鬼的记录。(老愚)

  《血与铁》读后感(二):向往血与铁

  我是83年的,很早就太想了解关于红卫兵那个年代的事情了,《血与铁》最为详实的记录了那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录了那个年代与我们同年纪的年青人而截然不同的生活历程,在很多人看来红卫兵那一代人的青春是苦涩的,也是血性的,(至于是否无知有待后人去评论)。但是他们有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捍卫新中国,捍卫自已理想。而信仰恰恰是我们现在社会大多数人所没有的。我庆幸自已生在80年代,但对于那个红色年代也却有一种向往,因为我们都是年青人,也向往血与铁。我见过“老鬼”,是在今年五有份的凤凰电视上,好像有点发胖了,与小说中练块儿胸肌可以夹钢笔的身材好像相去甚远(呵呵)。

  《血与铁》读后感(三):真实

  看了这三本书,共同点是真实,难得的少有的真实。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俗称新中国)同生同长的这一代(俗称老三届,其实还有紧挨着他们的69,70届),血,何止是热?简直是沸腾!

  《血与铁》叙述了“沸腾”的过程;《血色黄昏》描绘了“沸腾”的状态;而《母亲杨沫》中,两代人的“沸腾”却水火不容。

  它的特殊,是太值得中华子孙后人研究的现象了!

  《血与铁》读后感(四):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它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独特经历,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的青葱岁月。自小学开始的一整套英雄主义教育,塑造了主人公激烈、叛逆的性格。大饥荒、性压抑,还有触及灵魂的“思想革命”。

  出自本能的欲求与被革命激活的表现欲纠缠交织,令他陷入层出不穷的困境而难以自拔。革命就是生活,而革命在远方。游行,串联,打砸抢自己的亲人,革命迷狂主宰了发育中的老鬼。去越南,闯西藏、搞刀枪、蹲班房、最后自愿去内蒙古大草原插队。一代人的梦想与破灭。

  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视的程度。作者把一颗赤裸裸的心交给了读者。

  一段被遗忘的红色记忆,正是后来者理解“知青”和“红卫兵”一代的密匙。我们也才能理解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破坏性极强的“革命性格”,以及在革命名义下人性的丑陋和卑污。

  生活胜于小说。老鬼袒露心灵的自白,波澜迭起,令人不忍释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