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三次浪潮》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10篇

2018-01-24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10篇

  《第三次浪潮》是一本由托夫勒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一):四、新的浪潮篇

  归根到底,只有自己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生命力,因为它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他人留下的残羹剩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 —叔本华

  一、撬动变革的关键科技

  (一)绿色能源——面对能源危机,只有未雨绸缪。而一旦绿色能源以及能源存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如最近十年的突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此敞开。这是第三次浪潮的关键。[请参见《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章]

  (二)物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物联网,能源、商品信息都通过智能技术实现全网流通,实现智能控制管理。绿色能源也将借助物联网实现流转、存储和交易。[请参见《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聚联网》]

  (三)“消失”的市场——中国人体会最深的莫过于“淘宝”、“京东”和各种电商的出现,正如托夫勒所期待的,“消失”的市场不是开历史的倒车,而是将生产和消费中间的流通环节变为虚拟环节,从而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统一

  (四)“创客”文化——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生产的分散化,对细分市场和个性定制。[请参见《创客:新工业革命》]

  (五)非群体化传媒——就是微博微信喽。这可是33年前提出的预见。

  二、对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

  (一)标准家庭——电子家庭——家庭的未来

  工业文明标准家庭:一夫一妻两个孩儿。

  电子家庭:家庭生活电子化,居家炒股、居家办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夫妻店的生活方式日益普及。

  家庭的未来:可大(新型的群居社区-类似农业文明的家族群居,但可以不仅仅依靠血缘为纽带,可以凭借兴趣利益领域、协作,此处可参见马佳佳观点),可小(丁克家庭、独身主义、单亲家庭都将被接纳为常态),可变(同性婚姻、非婚姻同居、蜂窝家庭、合伙家庭等形式

  “消失”的市场、“创客”文化、非群体性传媒、物联网这四个要素实现了分散化生产,促进了产消一体,所以对家庭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企业经典管理——事业部制——项目制(矩阵组织)——自主经营

  简单说,趋势就是扁平化。增加生产性投入,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效率和效益,将决策者、管理者、员工客户融为一体。这方面请参阅张瑞敏自主经营体。

  “消失”的市场、“创客”文化、非群体性传媒、物联网这四个要素实现了分散化生产,促进了产消一体,倒逼企业必须做出改革,否则就会淹没在波涛之下。

  (三)民族国家——跨国组织——国际公约组织——国际事务委员会

  简单说,趋势就是全球化。当民族国家扮演了经济绊脚石角色时候,国际组织将形成各种创新的联盟,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联通。

  全球化的趋势毋庸置疑一带一路、亚投行其实都算不上创新(但绝对是对美日的挑战),但今后类似的跨国组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角色。

  (四)第三世界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曾经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坚信工业革命可以实现国家的富强,但基本都失败了。因为工业文明从农业文明手中夺权是有原罪的,当年老牌工业文明如果不依靠殖民地是不可能获得飞速的提升的。今天的第三世界国家没有办法获得廉价的资源,又和发达国家存在无法逾越的科技门槛,所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被剥削的现状没有实质性改观。

  第三世界国家也曾经接受过退回到农业文明的方案,但事实上,这更加失败。国内的先进阶层也不会放弃斗争。所以第三次浪潮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托夫勒所谓的“甘地+卫星”,就是在绿色能源和物联网的基础上,基本保留第三世界国家的原生态,直接跨越到与发达国家同一起跑线的位置

  三、面临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激变

  (一)自然科学哲学的互动

  这部分内容涉及科学和哲学,讲简单了不清楚复杂了没必要。其实也不建议大家太费心去读。因为作者本人也是倒卖来的知识,大概知道个意思就行。

  第三次浪潮对如下概念提出了新的争论,具体结论还都有待科学证明和哲学思辨:

  1、什么是自然

  2、什么是进步?

  3、什么是时间空间

  4、什么是必然和偶然?

  5、我们能否重新找回整体研究方法,而不是自笛卡尔以来沿用的分析方法?

  上个世纪80-90年代普利高津的自组织理论和耗散理论也曾经在我国引起极大的轰动。大家都认为马上就可以解开“生命动力学之谜。30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路上。

  (二)新一代人类的心理环境

  孤独,孤独,还是孤独;无用,无用,还是无用;混乱,混乱,还是混乱。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心理环境。邪教的见缝插针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其中的机密:集体意义和秩序,凝聚社会弱势群体的不二法门。

  O2O,虚拟集体化和现实活动互动;

  信仰,帮助每一个人树立自己的信仰;

  物联网,建立包括健康心态贡献努力全面信息网,形成全新的奖惩机制。不是奖励哗众取宠和已有的权贵、财富,而是建立以努力、贡献、健康、乐观积极评价指标的奖惩机制。

  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三)新一代人类的人格和社会规范

  从第二次浪潮到第三次浪潮,因为产消一体人的重新回归。年轻一代的人格特征从“我努力工作,我享受生活”转变为“我努力工作、我实现追求”。所以年轻一代不喜欢服从权威,不愿意斤斤计较于消费,但也绝不沉溺于享乐。

  1、解构守时—尊重自尊态度素质信任

  形式化的朝九晚五将被信息化的机动工时制所代替。好处多的是,问题交给科技。

  2、解构集中化和同步化—协作、沟通、效率、成本

  形式化的集中办公将被信息化的移动办公所代替。形式化的全职人员将被信息化的非全职人员所代替。同步模式被同步-异步模式所代替。仍然让技术来实现协作、沟通、效率和降低成本。(轻公司模式考验管理力、自控力、执行力、约束力)

  3、解构标准化—规范、成本、效率、效益

  形式化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将被更高标准的个性定制所代替。让科技解决成本、效益的问题。

  4、解构好大狂和集权化—竞争、成本、效益

  激烈的竞争,将好大狂推向极致,只有大企业内部拆分为自主经营体,从而实现扁平化和分权,才能延续大企业的生存。

  (四)新时代政治和民主

  1、少数派的权利

  尊重少数派,保障少数派的发言权,建立多元价值的社会体系

  2、半直接民主

  既不能采用直接民主,而代议民主也日益没落,只能创新民主模式,采用半直接民主增加民众的参与权。

  3、决策下移

  集权与分权,是管理学中非常复杂的问题。决策下移不意味放弃集权,全面分权。更准确的说法: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政府的体制势必要改革重组,从而建立新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决策下移绝非今日体制结构下的决策下移。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二):Notes:托的未来学

  T中信1980年

  一.超级斗争

  1.文明的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和目前正在开始的第三次浪潮。

  2.第一次浪潮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至今不过三百年。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几十年。

  3.对未来2种错误看法一如既往,世界末日。

  4.本书的“革命前提"认为,即使今日几十年里充满动乱,骚乱与暴力,但不会把我们摧垮。我们已经取得了变革的经验,一个健全合乎需要的未来是可能实现的。

  5.三百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社会制度,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形成世界有史以来最有力量,最有向心力,最有扩张性的社会制度

  二.文明结构

  6.第二次浪潮各个社会的共同特征:化石燃料,大规模销售,技术突破,群体化教育。农业社会大家庭职能部分转移,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大家庭变为富于流动的现代小家庭。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三者形成第二次浪潮确定的社会结构。

  7.二浪中的教育,在表面课程之外,还有隐蔽课程,即:守时,服从,死记硬背与重复作业音乐,室内音乐发展到交响乐的历史,提供了例证。发明邮局的发明是二浪的热潮。

  三.无形的锲子

  8.二浪把人类生活劈成了两半:生产和消费。

  9.贪得无厌商业腐化,人际关系冷酷,并非利润制度独有的现象,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反应,而是工业化的后果,是所有以市场为中心的社会的反映。

  四.识破法则

  10.标准化 专业化 同步化 集中化 好大狂 集权化,这六个相互联系原则,组成了工业化文明的法则,统筹安排了千百万人的行为。它是生产和消费分离的后果。

  11.公司程序和行政管理也标准化。

  12.福特制造T型廉价汽车,把操作工序分成七千八百八十二种。专业化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

  13.工厂生产要求精确化和同步化,钟表应运而生人们从小受到强调时间观念的教育,社会生活,以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适应机器运转的需要。

  14.二浪不只是集中了能源,还集中了人口,集中了劳动生产。资本流通集中于大公司。社会主义也信奉生产集中是有效率的。

  15.集权化在企业中应用,是从铁路管理开始,然后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银行的出现,为分散的经济集权化提高了帮助。

  五.技术专家的权利

  16.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跃居权力之巅的,既不是企业主也不是工人,而是“组织者”。权力不是来自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是来自于组织手段的控制。二浪文明需要庞大的政府作为工具,以组织协调整个体制的运转。

  17.二浪文明的权力金字塔是由各企业,政府各部门的统治集团所组成,并由最高权力集团所掌握。它产生于每次危机或政治大变动之后。人名 口号 党派,可能有变化,革命来而复去,但权力的基本结构依然如故,它是工业化文明的需要。它与工业化文明所承诺的民主水火不容

  六.潜在的蓝图

  18.代议机构,远不能削弱技术专家和社会权贵的控制,反而成为他们保持权力的主要工具。代表操纵的原则,是控制社会更加重要的工具。代表形成新的社会权贵阶层。代表与被代表者之间的鸿沟,日益扩大。

  19.代议制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对工业技术不平等的确认。

  七.民族国家的狂热

  21.各国政府极力扩大自己的市场和政治权力时,都遭遇外在与内部条件的限制。修建铁路,成为十九世纪“生存空间”的争夺。

  八.帝国的争夺

  22.新兴帝国,从殖民地搜刮原料,加工后再以高价出售给殖民地。19世纪80-90年代,欧洲政治家恬不知耻地宣扬:帝国即贸易。

  23.统一市场 大卫李嘉图 1750-1914间,贸易增长50倍以上。

  24.二战以后,1946-1950国际贸易处于1913年以来最低水平。美国和苏联承担了第二次浪潮制度的复兴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国也需要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以获取资源与原料,并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国外。它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强迫东欧国家参加,它坚决行李嘉图的国际法概论。它的行径与老牌帝国主义完全一样

  九.工业现实现

  25.征服自然 社会进化 未来更美好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 时间直线说 新因果宇宙由单个独立可在分的部分组成。

  26.新禁锢 不自命道德中立,也产生变形的过滤器,让人民通过它来看待自己和世界。

  十.汹涌的洪水

  27.工业革命的起因,是由许多变革的细流汇合的。

  28.二浪文明2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补贴:廉价能源与廉价原料均在消失。环境资源问题严重

  十一.新的综合方法

  29.二浪着重于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而不善于综合。寻找新联系。

  十二.制高点

  30.二浪能源结构的既得利益群与一浪地守旧势力结合,使群众思想混乱,迫使三浪势力暂时处于守势。但钟不能得逞。

  31.三浪代表人物 17

  十三.非群体化传播工具

  32.瞬息即变化 被动接受新认知的同时,创造新认知。文明越多样,技术能源人民的变化越多,就越需要大量信息流通其中,以维系住整体。

  十四.智能环境

  十五.越过大量生产阶段

  33.后笛卡尔主义者

  十六.电子家庭

  34.电子通讯受益,石油汽车工商房产萎缩

  十七.未来家庭

  十八.大公司危机

  35.新型矩阵 多元化领导制度

  36.产销合一 定制

  37.超越市场文明

  待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三):认知与预见

  对这本书早有耳闻。

  惊讶于作者三十年前的预见性。

  阅读这本书竟然还是能让我对当下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认知。

  我想这种预见性和准确的捕捉力源自于其认识和思考问题的逻辑和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前瞻的哲学逻辑。

  在传播学领域之所以总体这本书,我想,一方面因为这书中,信息和传播是为浪潮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媒体在浪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且成为新浪潮的重要标志知一。

  对照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和英文原本的目录,少的那一张是24/code:the great conflijence

  其中一个章节的题目叫《暴食者和寡妇》让我想起了电影《搏击俱乐部》。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四):《第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记得在高中的某一本学习辅导书的背面封面上写着阿尔文·托夫勒的一句话,具体是什么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当时肯定给了我比较深刻的印象,从此我知道了有个美国未来学家叫做托夫勒。然后,当时就在想要是能读读托夫勒的书籍该多好啊。而在前阵子听“冬吴相对论”节目,吴伯凡先生提及《第三次浪潮》很多次,我到上海图书馆恰好借到了这本书。翻看一看作者是阿尔文·托夫勒,忽然就想起了十年前那个想读他书的念头,哈哈。

  言归正传,写点儿读书笔记吧。

  已开始就有句话,本书献给:认为人类历史远未结束,人类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的人!挺好的,我应该是这样的人,哈哈。

  作者将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划分成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指的农业文明,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它的特征为:1、生产工具为以锄头为代表的低价值低价格工具;2、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为土地和人的体力;3、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人的体力;4、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为家庭;5、文化的主要表征为神秘主义,典型如东方的神秘主义。

  第二次浪潮是指的工业文明,大约从17世纪开始,它的特征为:1、生产工具为以机器为代表的高价格高价值工具;2、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为资金和化石燃料;3、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化石燃料;4、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为大企业,5、文化的主要表征为机械主义,典型如西方的机械思想、流程管理。

  第三次浪潮是目前正在兴起的浪潮,暂时没有确切名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的特征为:1、生产工具在目前为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高价值低价格工具;2、经济运作涉及的资源主要是人的脑力;3、经济所需的主要能源为人的脑力;4、经济运作的典型单位目前处于萌芽状态,为小团体或个人企业;5、文化的主要表征包括去中心化,混沌主义,但总体上目前不明确。

  其实现在,目前的世界还是第二次浪潮与第三次浪潮的交替共存之际,在中国还在处于工业化的大潮之中,还是主要崇尚规模化、标准化,当然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中国也算蓬勃发展,第三次浪潮力量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在发达的美国,第三次浪潮汹涌澎湃,但是第二次浪潮的支持者们依然不愿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二次浪潮的工业文明,有这6个原则:标准化、专门化、同步化、集中化、极大化、集权化。

  托夫勒提到第三次浪潮中一个重要经济变化是“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出现,他是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的结合(而工业革命是将二者完全分离的)。

  他有预测说,未来的农业朝“能源农庄”发展:为能源生产而购置作物。

  总之,他的观点就是,第二次浪潮已经遇到的严重的问题,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有重大的变革,而且最后还说到了政治上的革新和未来的民主应该有怎样的变革。

  最后,不管未来学家怎么说,现在中国肯定是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都在很快地发展,一方面,中国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另一方面,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第三次浪潮也在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社会的各种各种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要说在短期内第二次浪潮停止,第三次浪潮完全主宰中国社会,还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五):人性的发展才是基础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激动,非常激动。作者的洞悉力、觉察力都很吓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未来的判断,更因为他对历史现象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对本质的透析,真是令人赞服。

  很多的历史现象,在我们看来,可能就是一个个的独立事件,但深入分析之后,才会发现,一切皆有因有果。如果能够掌握这种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今后,也可以从一点点事情的苗头,发现察觉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规避风险。姑且不看作者对未来的评判是否正确,这种思路相当值得学习,一针见血发现最本质的东西,真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欠缺并且非常需要的。这里面涵盖了对历史的了解,对各类状况的归纳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合理构想……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写书评的此时,尚有四分之一的内容未看完。本想着看完书,能够多多少少学到一些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不过发现真的是非常困难,这需要大量的积累。

  人类是在朝着美好的未来走的,这本书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所以发展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人性化。这与《1984》来给我们的想法:人类没救了,这个主题,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在我看来,两者是可以并存的。人性的本质劣根性不变,社会的本质就不会变。人类的美好一面不变,社会就有进步的空间。

  刚刚才发现,原来书评还这么少。看其他人的书评,大家各有各的体悟,纷纷来自不同的方面。有的从历史角度,有的从公司角度,其实最后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朝着人的本性发展的。

  这是一本好书,给人很多的启发。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六):三、工业文明篇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叔本华

  一、工业文明的中心特征:化石能源

  工业文明发端于英国的蒸汽机革命和大规模使用煤炭能源。煤炭成为代替人力、畜力的核心能源,随后石油、天然气逐步和煤炭一样成为了支柱型的能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开始吃大自然的老本。这些廉价的能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隐形价值。人类之间的争夺因财富争夺必然导致能源的争夺,这构成了工业社会各国及所有人心中的最大的忧患和利益。

  这一阶段,土地的核心地位让渡给能源,尤其是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得能源者得天下。尽管都将蒸汽机的投入生产看作工业革命的开始,但在整个化石能源时代,能源都是第一位的。(这也为第三次浪潮提供了突破的空间和途径)。工业文明时期的所有战争,去除掉各种借口之后,核心的争夺是能源的争夺,而不再单纯是土地的争夺。

  二、工业文明的生产力特征:

  (一)能源:

  巨大的储量、廉价和高效率的能量释放这三个特点造就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代替人力、畜力。巨大的储量造成工业革命初期的一种错觉,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廉价则体现在拥有者在开采过程中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能量释放则满足了我们大生产的需要。

  但随着工业文明诞生400年的发展,储量已经日渐枯竭,随之成为拥有者手中的王牌而变得昂贵,而今日生产生活的需求则存在着巨大的能源缺口。倒退回去是不可能的,战争、极端手段消减人口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手段。

  (二)工具:

  复杂机械、自动化机械、电动机械、火药、高杀伤力的武器装备、日益便利的交通运输机器、电报、电话、电视等远距离影音传输机器。

  由于机器所带来的巨大成功,以至于机器成为工业革命的象征。宇宙、人类、社会、国家、个人无一不是机器,大家按照了解机器、使用机器的方法来重新认识客观的世界。

  (三)生产力水平:

  个体生产出的商品远远超过自身的需要,但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其他商品。

  三、工业文明的经济基础

  生产和消费分裂了,不再是农业文明的自给自足。换句话说,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流通和交换,而创造新的消费市场成为生产者所憧憬的蓝海。消费从满足生存的最低需求演化为所有可能的需求。这是人性的解放,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其实不需要的东西。

  (一)农业:大量农业科技带来高效生产,经过三百多年的科技发展,人类最近几十年终于基本脱离饥饿的威胁。

  (二)工业:大生产成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力,成为社会分工的主流,并且精细化分工彻底摧毁了传统手工艺生存的空间,将大量工人、技术人员捆绑在工业的车轮上。

  (三)商业金融业:商业成为工业所必需,商业极大发展,并且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形态,加快流通,促进优胜劣汰。金融业作为商业的分支,逐步发展形成独立的产业,在服务各行各业的同时也成为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

  (四)服务业:随着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生产消费的彻底割裂,一方面产生了旺盛的服务需求,一方面摸平了各行业的等级差异,服务行业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各个行业的竞争和发展中。文化和艺术从昔日王谢堂前燕,也以平等的姿态为社会各界百姓服务。

  (五)教育传媒:作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学校诞生了,普及了。报纸满天飞、广播、电视、电影极大发展。

  (六)军事:在进步的借口下,实际上是对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工业革命初期,人类频繁爆发大规模战争。因为工业文明的火器、大规模生产及医学等方面的先进性,农业文明完全无力抵抗,各国都被动或者主动地转向工业文明。但随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诞生,人类开始竭力避免世界大战。强调精确打击和迅速消灭敌对方的领导和控制能力,成为今天战争的主旋律。

  四、工业文明的社会组织结构

  因为生产和消费的割裂,从而迫使社会组织结构的变更:

  (一)小家庭化

  各类工业化的行业都要求工人适应移动性的需要,使得大家庭的经济结构被摧毁。工资成为生存的基本保障。离婚率会较农业社会为高。

  (二)人身依附关系及管理特点

  工作单位代替传统的家族体制,成为人身依附的部门。家族化企业依旧广泛存在,但经济决定一切迫使家族化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股份制和上市公司机制决定了资本和优秀人才的转移路径。

  (三)专家官僚阶层的崛起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管理阶层和专业技术阶层成为了社会的精英栋梁。他们成为事实上的社会掌控人。他们中的精英要么自身跃居为资产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企业家;要么成为广大小股东的代言人,成为事实上的企业所有者(股东反变成名义上的所有者)

  (四)代议体制的形成

  其实政治家(或称为政客)也是广大小股东的代言人(人民是国家的众多小股东)。所以代议制度也就名正言顺地作为国家行驶职责和制定政策的典型制度。

  (五)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

  在西方人的视角,民族国家的独立是若干小公国城邦的合并。而面对东方大国,民族国家的独立则意味着分裂和割据。历史之所以选择民族国家作为独立的最小单位,背后依旧是经济上的不平等所造成的。

  (六)有效地社会控制

  法治和金钱拜物教成为社会控制的必然。这也是生产和消费的分裂所导致的。法治并非是管民的,更为重要的是用来管官的,因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就是所有政府公务人员都是以纳税人的代言人,公民或纳税人从本质上没有违法的需求,反之就是要建立对公职人员的严格管理和监督,扮演好公仆的角色。而对芸芸众生而言,金钱拜物教是契约精神和功利主义的必然。

  (七)国际公约组织和国际金融贸易秩序

  工业文明的好大喜功特性更有利于产生万国之国的体制,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协调生产和贸易的展开。但事实上各国间利益冲突和历史恩怨,使建立单一的社会秩序困难重重。所以国际公约组织就应运而生,UN、IMF、WorldBank、WTO等组织的建立制定了二战后国际秩序,而欧盟(EU)的建立则对多国联合建立新型国际组织提供了很好的尝试。

  (八)存在的危机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唯利是图、人性异化、道德沦丧、军备竞赛、老年社会、财富分配、城乡矛盾、经济危机、能源枯竭。其中尤其是能源枯竭为工业文明敲响了丧钟。

  五、工业文明的思想文化

  生产和消费的割裂,造成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形成了多种极端的文化倾向: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分裂

  总有一种倾向:宇宙是超级机器,国家是大型机器、超级工厂,学校是生产机器的机器、人才工厂,家庭是组合机器,小型工厂,个人就是一部机器,一个零件。

  坚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再也没有比用机器更恰当的比喻了,所有人都是一架庞大机器的零件。生,医院标准化的西医体系;学,学校标准化的培训机构;工作,进入一个机器;结婚,再进入另一个机器;退休养老,再次进入一个机器;死亡,终于进入了最后一个机器。在这个循环中,钱扮演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比上帝更清晰可见,你的全部价值转化成金钱衡量,有价值就是有钱,就意味着你可以进入最好的机器,否则,你只能选择差的,甚至被淘汰。(这一点就将农业社会建立的脉脉温馨完全摧毁。)

  契约精神则将社会行为全部简化为交易,法制和金钱拜物成为所有交易的最高原则。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集权化,成为全行业行为规范。守时、服从、单调而重复的工作变成了最基本的人生准则。

  但社会良知却总是扭向另外一边:文艺复兴的是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七):第三次浪潮的伟大与机遇

  终于看完了托夫勒的未来学系列,深感震撼。归纳整个系列的思路如下:

  社会正在掀起第三次浪潮,这是一场革命,将打碎第二次浪潮对人的桎梏,给人类更多的自由。这是以解决生产和消费分离这一工业时代核心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产消合一,减少二元化市场对人的束缚和异化,将更多人类的能量解放到创造体验产品和服务领域,满足马斯洛所说的高层次需求,实现人类迄今为止最彻底的解放。

  当前,第三次浪潮的社会变革对现有社会各组成结构都产生了大量冲击,主要体现在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化三个方面。三次浪潮的各利益团体也在为争夺权力而在各国之间、社会各领域激烈斗争着,中国将尤为激烈,其中最重要的社会领域包括个人、家庭、经济、技术、文化娱乐、教育、伦理、哲学、公司、法律、政治、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等,都需要发生深刻而彻底的变革。

  第三次浪潮终将胜利,人类也迎来个人最为自由的时代。但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甚至会发生局部倒退。未来社会的变化第三次浪潮的拥护者,那些能适应第三次浪潮所需社会个性的新人类,将与前两次浪潮的既得利益者展开长期而艰巨的斗争,并最终赢得解放。

  第三次浪潮中最具威力的权力是知识,最核心的斗争是围绕知识和传播控制权展开的,最重要的基础改造领域是教育、信息科技和自由文化的宣传。掌握了权力的新精英将成为财富巨头和新时代的统治阶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