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6 20: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的读后感10篇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是一本由郎咸平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85 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一):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不是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不是金融炒家的阴谋诡计,而是中国人自身的,惯有的劣根性。这或许也可归为自杀。

  又一次旅途中,读完了郎教授的新著——《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之前看过的几本著作,与去年9月在厦门听的讲座,郎教授不断地通过对现象分析对中国经济把脉,把出了不少病状,而《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中,则更把出了病因,从对经济现象的观察提升到了文化层面的剖析。此书应可算作郎教授的转型之作。

  国人固有着一些劣根性,诸如:投机取巧浮躁思维僵化。因此,我们喜欢豪赌于小概率事件,却无视实力积累风险控制,我们欣赏诸葛亮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却忽略了他将数万东吴将士性命系于东风如此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之巨大;因此,我们钦佩可歌可泣悲剧英雄,却不愿更多地去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对屈原、岳飞、杨家将等忠烈歌功颂德,却不去深究他们失败的深层原因;因此,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的是天才的解题高手,而对创造力的启蒙漠不关心,我们顺利地利用廉价劳力成为制造业大国,赚的却始终是位于产业链与利益链末环的血汗钱。

  可叹,可悲,可无奈

  怀古,晋商票号纵然全国遍布,徽商家族纵然名利荣耀……由于因循守旧、骄奢淫逸,而不过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甚至今日,又能有多少企业家,能不仗着政策倾斜、巧取豪夺等不当手段而登顶?且不忘回报社会?正如某网友对大腕王石所说:“不管你征服了多少高峰,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王石前后登山12次花费3684万元,却在五一二地震前期只愿拿出200万元赈灾,还抛出“我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金钱不应该成为企业个人负担”的言论) 又如某网友对大腕马云所说:“你的心灵和你的外貌一样。”(马云曾言:“中国企业家即便有能力,也不应该用来作慈善,而应该用来扩大再生产。对于那些镁光灯下的慈善捐款,我认为1元钱就足够了。”)我相信,这些网友的评语,同样适用于目前中国企业界颠峰的多数风云人物。据此,也就不难理解民间日益膨胀的仇富情绪与恨不能取而代之的崇富心理的纠结。

  历史,不曾停歇。中国,在继续前行。

  郎教授在书中,也提到了五一二地震期间举国赈灾的大爱精神全球华人共护奥运火炬接力等事件令西方对中国刮目相看,全国齐心共度难关,使人似乎看到了蒋公的抗战宣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是每逢战事过后呢?就如《新宿事件》中,偷渡日本的国人在生存与死亡边缘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但在生存得到保障后,便各自心怀鬼胎,只为钱途着想,最后内讧、厮杀……

  由此可见,即便轮回般地改朝换代病情,都未能彻底好转。

  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谁又能拯救中国经济?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二):我的评价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远远好于第三部分。前两部分直接解释了题目的问号。而第三部分的安排有些牵强。文章的前言是文章内容的精华。

  郎咸平对国人劣根性的剖析可谓一针见血、恰如其分。拜金(就知道赚钱)和无知(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看你、不了解自己缺点)是大部分国人共有的问题我国要想从发展中国家跨越到发达国家,不仅要看领跑世界的GDP,更要看国民文化、国民素质。GDP增长指数可以靠政策“制造”,但体现在内在的文化和文明永远真实反应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该书也有不足之处:1 作者表述并不精炼;2 作者论述观点不够鲜明。应该主要论述缺点,而有时突然转入对别国文化的批评,这点令我不解;3 部分观点存在明显的不严密和不细致问题,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三):问题摆在这里了,该如何解决呢?

  全书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郎教授提出了几个很好的观点,中国文化里对投机取巧这种小概率事件成功的推崇,对失败(和悲壮)的盲目膜拜而不去深省其背后原因,心态浮躁思想僵化等等,都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其中,难以跳出熟络的思维定势来看待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郎教授从很独特角度来提醒我们这一点。

  关于文化的部分我深感认同,他举的例子也很典型---诸葛亮借东风和空城计的故事的确广为流传,对屈原和岳飞失败原因的分析也远远被对其悲壮牺牲的敬仰和祭奠所掩盖。对于文化本身我觉得很难去腹诽,然而对于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了。只是说到公司经营上我个人倒是觉得不单单是中国,每个职业经理人都要在稳步发展和寻求飞跃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如果说中国目前落后得较多,对成功的渴求相对更迫切,还说得通一些。

  第二部分关于中华文化的四大茫然。读的时候感觉要和经济挂上钩阐述得不够深入彻底,OK,诚然我们和西方社会之间存在这种文化上相互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对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上更直观的影响是怎样的?解决方案又应该是怎样呢?

  第三部分讲中国历史上四大商帮的兴衰历史。总体感觉和前两部分有些脱节,像是为了把自己花时间研究东西写出来而硬加进去的。有些莫名其妙

  之前看过有人评价说郎先生是一个理想主义空想家,他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并勇于提出来,但关于如何解决如何改进,言之甚少。从本书看,果然。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四):郎教授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吧

  可以看出,郎教授除了经济学上有独到的眼光之外,还很读一些历史书籍

  但是总觉得评论文化这个工作,还是交给擅长的人才好,让自己做擅长的事情吧。

  举几个例子:功夫熊猫在郎教授的眼里看出了外国人对中国人性格的丑化。这倒有点受迫害妄想症的感觉。功夫熊猫讲的是一个人不能够没有梦想,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够做到。这是一励志的故事。而且美国动画片基本都会有这么一个公式:弱小、懒惰无能主角经过磨练之后,都能完成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还有一个例子,讲到汶川地震后世界如何看中国人的性格。这些都是些表面的东西。应该探讨的是:几百亿的捐款到哪里了?为什么学校这么容易倒塌?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救援,军队的效率后勤组织问题等等。只是停留在最初让人感动画面是不够的。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五):先睹为快

  谋杀中国经济的文化魔咒   这是我的新书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的序言,该书将在6月初由东方出 22009-06-05    发表:郎咸平

  这是我的新书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的序言,该书将在6月初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谋杀中国经济的文化魔咒(一)

  1.文化魔咒扼杀中国经济

  不管你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也不管你登了多少世界高峰,可是在老百姓看来,你的心灵就是高不过一座坟头!你说这是不是中国企业家的悲哀?但这还不算是真正让人悲哀的。你想想,多少中国人流了多少血汗,污染了多少环境,才生产出来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就这样不但动辄被贸易制裁,还永远得不到人家尊重。更悲哀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么大的内需市场在这30年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几个企业,不要说没有几个真正让世界尊敬的,就连让我们中国人自己心服口服的也没几个。最悲哀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家很少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悲哀有多少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魔咒呢?

  这几年来,我奔赴大江南北,为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讲授行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战略案例。听过我演讲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何止成千上万!我期望透过国际成功企业的案例,来改变国内企业家朋友们的浮躁和投机取巧的心态和僵化的思维模式,期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能够回到企业经营的基本面来。可是几年下来,我非常失望!在互动中,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朋友提出的问题,几乎完全一样!而且很多人听过我的演讲不下十次。看来我的案例演讲也很难能够改变我们企业家朋友僵化的思维方式。这不得不经常让我静下来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朋友,受我演讲的影响,改变了浮躁和投机取巧的心态,企业发展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我感觉,似乎有一种“文化魔咒”附身在我们的每个国人身上。就像魔咒一样,去掉也不是,不去掉也不是。之所以称为“文化魔咒”,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一面表象为“大爱”,另一面又表象为“浮躁、投机取巧的心态和僵化的思维方式”,这是我们文化固有的劣根性。这是“一体两面”的魔咒,左右着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最令人有魔咒感的是,我们的“大爱”文化,是“潜藏”的,我们的国人从来不懂也不会表达我们的“大爱”文化,所谓有“文化”的张艺谋们都是如此,把奥运会的开幕式搞得那么没有“大爱”的文化,更何况普通百姓们!我们的大爱文化,只有在民族遇到大灾大难时才会迸发出来,四川汶川大地震就是明显的案例。我们的大爱文化能够随时随地表现之时,就是中华民族真正腾飞之日!

  我认为,我们大爱文化的潜藏性和我们文化固有的劣根性,正是谋杀我们经济的幕后黑手!这不是危言沖听,这是附身在每个国人身上的魔咒!我们必须打破这个魔咒,让我们的大爱不在潜藏,让我们文化的劣根性不在成为我们思维的习惯,我们的经济才有救,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准确地说,作为金融学家的思考!我希望通过本书,用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语言,把这些思考展现给各位读者,让我们的读者跳出文化魔咒,不再茫然!

  2.文化魔咒根深蒂固

  这些植入每个中国人文化层面的劣根性包括三种:浮躁、投机取巧和思维僵化。而这些劣根性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盲目做大做强,其手法就是投机取巧的收购兼并,但是由于思想僵化的结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文化诅咒的劣根性百年来还是没有太大长进。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带领大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的劣根性对于我国企业甚至高科技发展的冲击。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会与大家一起分析中华文化的四个茫然表现:第一就是中国人就知道茫然地赚钱,为了赚钱可以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道德感;第二就是我们这个文化茫然的自闭,对外面的世界缺少真正的理解,好不容易有所了解也只是浮躁地停留在表面;这样就导致第三个茫然,即我们也很少明白别人如何来看我们,我们通常只是茫然地关注其看法,而不去思考这些看法背后的根源在哪里;第四,更可悲的是,与别人对我们的了解相比,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是茫然的,缺乏深刻的认知和反省。

  既然说是中华文化的诅咒,那么这三种劣根性及四种茫然就不是只有今天的中国人才有的。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缺少对自己缺点的深刻批判和反省,才使得今天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对中国古代商帮有一种普遍的错觉——晋商是金融楷模,徽商是内贸模范,浙商和粤商是外贸鼻祖。更普遍的错觉就是对胡雪岩的崇拜,事实上大家了解的或许只有他早期的一时煊赫,却并不知道他后期因为中华文化的投机取巧而导致彻底的失败。因此,本书第三部分会带领大家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累积的批判眼光,重新审视四大商帮的兴衰故事,挖掘附身中国企业文化魔咒的根源。

  你如今的所做所想,有多少是来自你已经默然接受的中华文化?我们说具体一点,想想你心目中的诸葛亮,你只需要回答我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诸葛亮足智多谋呢?”或者我换个问法:“你是不是也觉得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只要你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你的答案肯定都是:“是,当然是,诸葛亮又是草船借箭的,又是借东风,又是空城计简直聪明极了!”然而你可能并没意识到,这恰恰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致命伤——投机取巧。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东风没有借到,东吴数万将士的生命将置于何处?你想一想,这是什么事件呢,标准的小概率事件!一场生死攸关决定性战役却系成败于小概率事件,请问这是什么心态?同样,诸葛亮在空城计里是不是也心怀这种以小搏大的小概率心态?这种小概率事件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经常谈论的“四两拨千斤”、“杀鸡焉用牛刀”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态。请读者想一想,中华文化为什么不崇拜“千斤拨四两”这样拥有必胜把握的心态呢?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要命的、也是最悲哀的,就是浮躁!中国人崇拜悲剧英雄,例如岳飞、屈原等等,就是浮躁的表现。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崇拜悲剧英雄就只是看他们表面的悲壮,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我们的文化却不去深究这些悲剧英雄失败的真正原因,其结果就是造成我们只看表面现象,不研究真正的本质原因的恶质文化传承。例如我们经常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这种心态的表现,我们会盲目地相信表面上的失败加失败加失败竟然会等于成功,而不去研究每一次失败的本质原因。你平时有这种心理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可是你知道不知道,浮躁这种心态如果放在企业家身上会导致什么?就是喜欢盲目地做大做强。我经常说,我们的企业家只要做到一定的规模,就会产生进入世界500强的病态心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采取的方法就是投机取巧,例如TCL收购汤姆逊,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是这两种病态心理的体现!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摧毁股东价值,并且这样的事例不是偶尔发生一次两次,而是反复重演。我们的企业家乐此不疲,投机到底。这种病态心理就是在你崇拜悲剧英雄和相信空城计的一刹那进入你的灵魂的;就是在你欣赏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的那一刻,成为你永远也跳不出来的僵化思维的一部分的,这些细节我在本书第一章里会详细解说。

  3.中国高科技的文化魔咒

  类似的文化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我国高科技的发展。以联想为例,联想在2004年之前浮躁地想要进入世界500强,而其手法就是投机取巧地搞IT服务、手机、互联网;到了2004年,这些战略几乎全都一败涂地,于是联想又开始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而到了2009年1月6日再次陷入困境。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联想在这种困境之下又在押宝!2008年柳传志说要搞服务器,到现在也没有见到什么真正的起色,2009年又押宝中小企业市场、押宝超级计算机、押宝服务器、押宝1500家体验店、押宝时尚计算机、押宝上网本。任谁都会发现,这家企业的战略怎么这么混乱啊!

  其实这些混乱的战略充分显示出,中国高科技企业特别好大喜功。举例而言,联想在2005年就非常高调地宣布将制造出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目标就是比IBM还快10倍!这背后是什么东西在作祟?就是我们的文化崇尚的精神目标,如“追求第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这种心态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浮躁,因而使得我们相信奇迹,而且崇拜奇迹。由于受到这种浮躁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追求高目标,喊出“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的口号,甚至把追求“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填补世界空白”作为产品的研发目标。至于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竟然是以“愚公移山”和“铁杵磨成针”这样非科学的僵化理念作为座右铭。

  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高科技理念,我们以甲骨文公司的成功为例,谈谈如何打破中华文化的魔咒。

  第一,在西方理念中,所谓科研就是积累和传递。中国科研的特性正好相反,我们基本上都在低水平上浪费时间了,而且缺乏积累和传递。例如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可怜巴巴地背九九乘法表,这就是低水平的浪费。这种低水平的浪费还包括了我们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解题技巧,还有特重视以解题为主的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等等的竞赛。此外,还有一句各位学生和家长最熟悉的低水平浪费的话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绝对的胡说八道,而且绝对是低水平的浪费时间。

  第二,在西方理念中,所谓科研就要遵守规律。我们不同,我们不尊重规律,而希望破坏规律,我们甚至以破坏规则规律为荣。举例而言,我和很多国人一样,都以破坏规则为荣。我在2008年10月初应邀到广西梧州演讲,由于没有飞机到达那里,而开车过去需要5个小时,为了赶时间,演讲主办方派了一部警车来接我。我坐上警车后,警笛一路鸣响,又闯红灯,又不交过路费,我心里觉得很畅快。我在破坏交通规则之余,不但不以为耻,反而得意洋洋。

  第三,在西方理念中,所谓科研就是加强对错误的测试和验证。在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什么叫水平呢?就是做出来的事没有错误,对工作的要求也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有这种追求完美的思维呢?我想可能与我们从小到大每次考试都追求100分的心态有着直接关系。甚至孩子考了98分,爸妈还不一定满意,因为没拿到100分,因为只有100分才完美。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加强对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就被视为一种资源浪费,因为既然没错误,就不要测试与验证了吧。而在西方理念中,完成的工作必定有错误,而且,高科技含量越大,错误也就越多,这不是有无水平的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接受错误的思维呢?我想很可能与西方的考试制度不同有关,基本上西方是以曲线打分,只要你在全班位于前30%,你就是A,虽然你考试犯了很多错误,但你相对上仍然是最好的。因此西方人勇于接受错误的思维远远高于我们,这种思维表现在科研上就形成了西方重视测试改正错误,而中国人不重视测试。

  第四,在西方理念中,失败就是控制和管理的失误。这种心态在我们的企业里是不可想象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由于我们有这种思维,因此失败可以不被追究责任;而在西方理念中,就不这么看,失败必然是控制或管理失误,是要负责任的。

  这些就是本书第二章要细谈的中国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错误思维,本质上就是中华文化劣根性的一种放大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六):对郎咸平有点无语了~

  前一阵买了一本《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里面他引用了不少兰德公司对中国人的人性分析,说中国人如何如何不好,然后郎教授以这个为框架产开了很多。

  我呢,好奇心比较强,心想兰德公司是个什么玩意儿?它原文到底写了些什么呢?于是上网一搜,找到了那篇文章《兰德公司对中国人的评价》,可是下面的评论看了吃了一惊,有些网友真的很细心,他们居然找到了兰德公司的英文原版《China and globalization 》和另外一篇叫做《美国人如何看中国人》的文章,原来《兰德公司对中国人的评价》一文是这两篇文章拼起来,我查了兰德的网站,搜索了一下它们的文库,根本没有他们关于中国人人性的报告,而《美国人如何看中国人》又是流传于网上很久且不知出处的文章,很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写的。而搞笑的是郎咸平教授引用的部分都是《美国人如何看中国人》里面的内容,也就是说郎教授的论据根本不是兰德公司的调查,只是一个不知名的网友的杰作。郎教授随便看到一篇流传已久的文章,并根据此文为框架就指责中国人是不是不大严谨呢?尤其是对于一个教授,为什么不到rand公司的网站上去找呢?为什么不去论文数据库找呢?写论文的都知道网上的文章新闻是不能随便引用到论文里的,郎教授居然把这种无名氏的文章信以为真,还以此为蓝本写书,我有点怀疑郎教授的治学态度了。

  此外,我还发现郎咸平的书的一个特点,他的每本书都是大白话,大白话也就算了,毕竟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可是思维的跳跃性很强,逻辑很多也很牵强,我怀疑是不是有人把他做节目时候说的话拼一拼凑一凑编成了书呢?如果这些书真的是郎教授本人写的而不是说的,我真的怀疑他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了。里面居然说诸葛亮借东风是小概率事件(本来就是说诸葛亮善于观测天气变化预先知道了风向,和小概率有什么关系,诸葛亮又不是碰运气),美国人拍功夫熊猫是隐射中国人好吃懒做投机取巧和粗俗,我真的无语了,郎教授的意淫水平真是太高了,里面都是借一些很奇怪的论据来论证他的道理,对我来说一点信服力都没有,如果真是他写的,我只想说:这点水平也能当经济学教授,唬谁呢!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七):郎教授的一己之见

  郎咸平抛开经济学家身份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己之见,个人主观臆断感受的东西太多,很多结论仅仅是感觉,甚至仅仅是直觉而已。缺乏严谨的论证和推理,所例举的实例也不一定就能得出他所得出的结论,而且对于得出的结论也没有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法或思路,不知道是因为这些都是不可破解的“文化魔咒”的原因,还是郎教授要锻炼一下读者透过问题看本质、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望看完此书会醍醐灌顶,突破所谓“文化魔咒”,使自身思想境界上一个层次的人,一定会失望的;但如果把这本书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开阔思路的辅助读物,相对于32元的定价,你的心里会更平衡一些。

  当然,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八):小事情,大道理——轻松诙谐中听郎教授说

  书的名字略有夸张,但不可否认,几千年沉积下来的弊病使得国内企业在发展中摆脱不了“形式主义”,内在的竞争力远远不足。

  文字秉承郎咸平的一贯风格,纵观古今不拘一格,不是愤青也愤青。

  我并不完全同意郎教授的观点,最简单的说,诸葛亮“借东风”不属于小概率事件,气象学属于科学,他设坛祭神只不过是做给别看罢了;而“空城计”属于心理学范畴,同样是科学,怎么是小概率事件?如果非要说小概率事件,司马懿和老婆吵架才是。

  三弊端,四茫然。

  郎教授分析的是不错,回头再看自己把他自己也套进去了。充分运用经济学,把老一套观点说来说去,出书速度专业作家还快,四处演讲比老师上课还勤,赚钱面前一点不属于书中所提到的人物

  相似观点可以看看下面这位仁兄的评论,“留给历史”当当评论,http://comm.dangdang.com/member/6943599186900/reviewdetail/2823528/

  不过,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九):郎咸平 只有“第四驾马车”才能拉动中国经济

  只有“第四驾马车”才能拉动中国经济

  消费品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类:民生必需品、一般消费品和奢侈品。经济萧条到底会对消费品产生什么冲击呢?如果你平常的饭量是两碗饭,即使经济萧条导致你的收入下降,你还是要吃两碗饭;反之,即使你收入上升,你也还是吃两碗饭,不可能吃五碗。所以对于民生必需品来说,萧条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小的。因此我们只讨论一般消费品和奢侈品

  一般消费品

  按照经济理论,如果经济萧条导致你的收入下降n%,那么你对于非民生必需品的一般消费品,例如帽子、袜子、家电等的消费将下跌n%以内。可是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每种产品的需求在萧条时期都会有所不同。消费者购买产品将更有针对性。简单地讲,由于经济萧条的冲击,大家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待在家里,就会更多地使用在家里用的产品,例如速冻水饺、方便面、上网卡、游戏软件、网络游戏、保险套、婴儿用品等等,这是第六章将要讨论的内容。虽然消费者在萧条时期收入下降了,但他们不会简单地选择便宜的产品,而是更倾向于使用高性价比的产品,因此这些产品反而会逆市增长,这种现象就叫做“口红效应”。第七章到第九章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口红效应”。

  全文豆友去这里看下吧

  http://www.chuiba.net/?p=2077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读后感(十):究竟是谁?

  看了下评论,基本明白了。似乎说的是中国人的劣根性。

  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欧洲亦然,美国呢?看情况好像比我们严重。。。

  郎教授似乎一直未被主流经济圈接纳,另辟蹊径,以中国经济界良知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倒也是风生水起,不在话下。

  诚然,经济+政治可以形成文化的力量,跑题不算太远。

  日本人研究中国历史的人说过,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郎教授无非是再次重复一下而已,难不成要我们斩断中华文化的根?

  其心何其毒,中华文化固然有弊端,须知,亦有精华:大一统。

  看过《教父》吧?里面黑手党横行,法官包庇,警察行贿,医生草菅人命,这些情况现实中美国存在过的。

  其实国内目前需要的无非是良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内政是永远忙不完的。就像郎教授不知疲倦忙忙碌碌的跨界。

  89年以后,我们韬光养晦。至今,略有小成。

  是谁想谋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