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27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精选10篇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由(清)纪昀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50,页数:29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一):今人胜昔-扶乩请仙的故事

  中国有个特点是"今不如昔"。一些技巧如陶瓷器的制作,等早已失传。这种现象大概有文化原因,有民族性原因。这里不深究。前天五元买了本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蹊跷的是作者名并未写明是纪晓岚,为了怕上当,今天翻了翻,检验检验。碰巧看到一段故事

  这故事讲的是有人家里扶乩请仙,仙人自称刘仲甫,是南宋围棋国手。国手自然手段高超,但是在座的一人和他对弈,居然胜仙人半目,众人奇怪,仙人的解释则尤为精彩,其实讲的是"今人胜昔"的原因。他是这样说的:"后人事事不及古,惟推步与奕棋,则皆胜古。或谓因古人所及,更复精思,故已到竿头,又能进步,是为推步言,非为弈棋言也。盖风气日薄,人情日巧,其倾轧攻取之术,两机激薄,变幻万端,�N诡出奇,不留余地。古人不肯为之事,往往肯为;古人不敢冒之险,往往敢冒;古人不忍出之策,往往忍出。故一切世事心计,皆出古人上"。

  其实从仙人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仙人所讽刺的是,今人在心计在狠毒在无耻上往往更胜古人。因为今人能为古人不肯为之事,能冒古人不敢冒之险,能出古人不忍出之策。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正是此意。

  好了,这应该是纪昀的书没错,束之高阁,有空细看。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二):阅微草堂好在哪

  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不象聊斋,它的内容不全是故事,天文、地理、中医、古玩无所不谈。

  比如有这么一篇:有个人卖瓷片,说把这瓷片嵌到甲胄里能防火器,纪晓岚不信,出个主意说,吊起来用火铳打,如果不碎,就是真的。卖的人说你们俩不识货,多说无益。

  满有意思,因为后人发明了防弹陶瓷,纪晓岚是错的,瓷片虽然碎了,它吸收了能量,人受的伤就少了。敢情几百年前就有这东西了。

  夜光的鸡蛋,纪大才子果然无书不读,从四本书上摘引了发光鱼、发光蘑菇、发光腐草等。如果你读过生物发光之类的科普文章,嗯,就是这些东西。

  社会治理,有几篇提到发生瘟疫、市场稳定时,强下政令是不妥的。虽然作者在官场没什么作为,不等于他不擅管理

  杂书,记录只言片语。纪晓岚一个功绩是修四库全书,但同时也销天下杂书,可惜。圣命难违,不能全怨他。他也是爱书如命的人。

  中药谈到的很多,有实用价值。其中一篇我一直想知道是不是真的。说骨折后,用醋淬铜服下,就会在骨折处自动裹出一个铜环,有人服用此方,迁坟时看到了那个铜环。有人用折腿的鸡试验,吃鸡时看到了那个铜环。

  还有很多,不提了,从这个角度上讲阅微草堂不只是本文学著作,它有点类似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如果你只对文学感兴趣,它的主要内容还是文学,来看看:

  诗词。好诗好词众多,我非常喜欢,专门花时间在书后面记了很多页码。不过要提的是纪晓岚自己的诗我倒没什么太喜欢的,虽然他说自己以诗名,我水平浅,读不出他诗里的意境,我更喜欢他摘抄的诗。

  辨论,以理服人。擅长思考语文课本里选的铁牛沉河往上游找。好像是出自这里的。

  故事,大家评论最多的,我不评论了,不同人看了有不同观点,很正常。不过忍不住想说:聊斋里穷秀才遇狐美女的故事是不是多了点。不能怪蒲先生,也许讲故事的人不想白喝他的绿豆汤。

  犄角旮旯的文学知识。你知道嫦娥又叫素娥吗?你知道嫦娥那只兔子姓顾吗?虽然用处不大,看着好玩

  色情。如果这算文学而且你爱好的话,书里有个故事讲一人爱与猪交,你找找吧。(忍笑)

  其它的:风俗、历史、占卜、好酒,特产、趣事、科举考题、宝物、传说……

  我不多说了,如果你因为书中的某些观点或某篇文章不喜欢这本书,我想说,不要因为这些放弃看这本书,它很博大,作者的一些观点不论正确与否,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那个已经久远的年代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三):阅大草堂笔记

  纪爷的文笔素来是好的,不过看过之后,感叹他的草堂之大,有点笼盖四野的味道家长里短,瓜田李下无不巨细糜遗的搜罗,大部分亲朋好友,小部分是通过家奴小妾。看来无论仙佛神圣,这包打听的念头,确实很难断。

  封疆大吏命好 伤害人民 减寿 贵人自有贵命 鬼狐仙怪 恶作剧可忍 勾引良家行采补不得好死 神仙大多糊涂 鬼狐欺软怕硬 偶尔有些小侠气 多数都能靠三寸不烂之舌侃侃而谈 奴仆诡诈的多 小妾软弱的多 妻子凶悍的多 丫鬟偷情的多 节妇一身正气只落得个鬼神敬而远之 想起来真悲哀啊 板着面孔的寡妇 确实谁也不愿意靠近 而善于跟狐狸交际的朋友们 应该算是有亲和力的 扶乩真魂和骗子一半一半 道士的五雷法不禁糟践 和尚的经文只能度自己 尼姑倒是形象蛮好 屠夫满手血债 猎人钟爱贱招 兄弟不和都是奴仆捣鬼 姐妹共侍一夫是圆满结局开始

  以上 想一想,没有那么多狐狸传说,只怕村里败坏风俗的事情会多些,如果没有那些报应夭寿之说,贪污腐败恐怕也会愈演愈烈,而龙阳,节烈,格物,礼学,大多数都是前朝传下来的,可能是那些士人们对他们眼里的鞑朝进行反抗的武器吧。唐人壮丽,宋人壮烈,元人浮躁,明人战兢,到了清朝,似乎都有些想反抗又反不起来的可爱小触角探了出来,于是化身为小说为传说,努力主张一下。

  题外 五通附身吧 鳖宝附身吧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四):好玩有情鬼与岸然道学鬼

  近来看《阅微草堂笔记》,原来床头的《聊斋志异》就让老公拿去看了。他看着看着,经常禁不住赞出声来:“好看!”

  看《聊斋》,在我,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拿起来就看,从来不讲顺序,这种一个一个小故事的书最适于这样看,不会接不上去。对《聊斋》的喜欢是那种对身边人的熟悉的依恋,最远也是邻家小女,乖巧、伶俐、美丽温柔,何时拾起都有新鲜亲切感觉。篇幅长的不显拖沓,短到一句话也不显局促。语言如此,内容如果不是我晚间善于联想以至于不敢起床如厕,一定晚晚都看。再阴森的鬼气里也有温暖的情意在,坏狐鬼毕竟少数。有多少让人看到笑不可抑的故事啊,也有多少让人掩卷长叹的真情啊。鬼多怪多,又怕又想看,仿佛小儿偷嘴,看看天还大亮着,再看几页吧。

  我最怕的是那个馎饦媪,煮了一锅的土鳖虫;还有那个喷水的老婆子,喷死三个人,最后挖出来是个白发死尸,皮内皆清水。啊,吓得死人!今晚又要做恶梦了。

  《阅微草堂笔记》对我,可真算得上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了。给儿子买过它的漫画版,我自己并没有看过。这几年长辫子戏流行,儿子迷上了《铁齿铜牙纪晓岚》,我给他买过一巨本的纪晓岚传记之类,忘了什么名字,我也没有看。到处都有卖《阅微草堂笔记》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我从没动过心买。上次在“狗仔爸”家里看到这本书,就顺了来,如果他忘了要,我一定忘掉还。

  盛名之下,其实...其实...怎么说呢,文笔不错经历丰富,故事繁多,宏篇巨制...可是,我看书是来找乐趣的,不是来让人拎着耳朵灌输也不是来让人道貌岸然训诫的。不好好讲故事,在故事里插进那么多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件煞风景的事情,何况,那见解是那么地迂腐呢。

  “忠”与“孝”、“尊”与“卑”、纲常伦理、“业”与“报”、轮回与命定,在许多本来很好听的故事里掺进了沙子,甚至让神与鬼或仙与妖都来参与讨论,整个把人人鬼鬼的世间变成一个辩论赛大会场。更不用说作者处处现身,做义正辞严状了。我想好好看故事,每每气愤难耐,想到一个官的三奶找上门去,责怪那官跟二奶藕断丝连,那官说:“咦,你算老几,找我算帐也轮得到你?!”三奶掩面而去。纪老夫子那么爱瞎掺和,要是听到这故事不知会不会有所收敛呢?

  卷八“如是我闻二”中有个故事,说的就是神开辩论会的情形:“...俄一神又曰:某妇至孝而至淫,何以处之?一神曰:阳律犯淫罪止杖,而不孝则当诛,是不孝之罪重于淫也。不孝之罪重,则能孝者福亦重,轻罪不可削重福,宜舍淫而论其孝。一神曰:服劳奉养,孝之小者;亏行辱亲,不孝之大者。小孝难赎大不孝,宜舍孝而科其淫。一神曰:孝大德也,非他恶所能掩;淫大罚也,非他善所能赎。宜罪福各受其报。侧坐者罄折请曰:罪福相抵可乎?神掉首曰:以淫而削孝之福,是使人疑孝无福也;以孝而免淫之罪,是使人疑淫无罪也,相抵恐不可。一神隔坐言曰:以孝之故,虽至淫而不加罪,不使人愈知孝乎?以淫之故,虽孝而不获福,不使人愈戒淫乎?相抵是。一神沉思良久曰:此事出入颇重大,请命于天曹可矣。...”

  我看到此忍不住要笑,一是感觉神也不好当,世上竟然有神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对现行的“分级负责制”有了深刻了解,一定要多请示多汇报啊。

  《阅微草堂笔记》我没有全看完,所看的部分没见纪昀引用过《聊斋志异》的内容。同类的书,后一本不引用出版早于自己的那本的内容来相互参照、补充,我自己揣测,大概是当官的瞧不起农村的教书匠,自以为所著定会超过那一本吧。几百年过去了,两书都还在书店的书架上站着,都是胜利。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个人的喜好是不依官位来定的。

  不过除掉道学气不论,《笔记》中有极好的文章,有极辛辣高明的白描讽刺。比如卷九”“如是我闻三”中那篇:“同年项君廷模言,昔尝馆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有所馈赠,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遂逡巡携归。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怒,忽闻有数人吃吃窃笑之。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上,盖狐魁云。”

  小孩子嘴上说着不要,小手儿早就伸出去的样子,往往被大人笑话,说他“馋犟”。其实大人不光“馋犟”,还会迁怒会掩饰呢。可惜被狐狸看穿了心事,真丢人啊。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五):阅微知著——文言耽美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话说清代乾嘉年间,天下太平,有三部书风行海内,长期称霸畅销榜中榜盘踞不下:《聊斋异志》、《红楼梦》还有《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只是最后一部名声渐渐不好。

  究其原因,用中学语文课本上的话来解释是“维护巩固封建统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鼓吹因果轮回的迷信思想,愚弄麻醉人民”,说白了就是张爱玲的那句评价“冬烘头脑令人发指”。其作者纪晓岚在清史上一向以幽默诙谐著称,现在更借由电视剧的推广普及而成了妇孺皆知人物,只是本人远没有张国立的扮相倜傥(附图),不过鲁迅认为他挺厚道,“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更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给予了“阅微”较高的评价:“《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可见作为文学作品,“阅微”确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可读性。

  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原来自己并不是在赶装模作样的中学课外研究论文,而是在推广一本受同人女欢迎的正常向读物,所以正儿八经介绍部分到此结束,再没有必要继续作考据状道貌岸然下去。“阅微”一度极其风靡是有缘由的,其语言朴素淡雅,亦庄亦谐,较为浅显,即使放到现代,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在没有注解的条件下把它当作消遣小说来读——并且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书中反复出现的那些说教模样摇头晃脑呼之欲出句子,也相当能制造笑果——又因为不够浅显,不像《金瓶梅》那样由于通俗得太过招摇而被枪打出头鸟,所以市面上能买到的,几乎都是毫无删节的全本(并且通常是夹在四书五经三言二拍中间作为青少年课外必读系列出售)。再加上涉猎广泛,内容包罗万千,描摹生动形象又点到为止,十分有利于大家锻炼想象力。全书计三十余万字,共二十四卷,近一千二百则笔记短文,实乃在五谷轮回之所消磨时间的必备良品。下面且节录部分权充预告片,以供大家举一反三,阅微知著:

  首先要全文摘录提纲挈领的,是凡同性恋史考据必然提及的著名段落:

  【杂说称娈童始黄帝,殆出依托。比顽童始见《商书》,然出梅赜伪古文,亦不足据。《逸周公》称“美男破老”,殆指是乎?《周礼》有不男之讼,注谓天阉不能御女者。然自古及今,未有以不能御女成讼者;经文简质,疑其亦指此事也。凡女子淫佚,发乎情欲之自然。娈童则本无是心,皆幼而受绐,后势劫利饵言。相传某巨室喜狎狡童,而患其或愧拒,乃多买瑞丽小儿未过十岁者;与诸童媟戏时,使执烛侍侧。种种淫状,久而见惯,视若当然。过三数年,稍长可御,皆顺流之舟矣。】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记录了一个反受为攻(年下攻)的故事:

  从前有个姓杨的年轻人,担心自己的美貌会引发犯罪,于是就练了一身好功夫,“十六七时,已可敌数十人。”后来他去赶考,被俩陌生回人强拉进酒店,他知道对方不怀好意,姑且赶着贵的菜点,大吃了一顿。然后俩回人把他拐到一座空庙里,“左右狭坐,遽拥于怀。”结果反被杨生按倒在地踩住背然后捆绑,把刀架在脖子上,“褫其下衣,并淫之”,且十分义正词严:“尔辈年近三十,岂足供狎昵!然尔辈污人多矣,吾为孱弱童子复仇也。”之后头发甩甩大步走开——可见正太养成之不易。

  但即使养成了,麻烦事儿也不少,所以这里又有一个故事,教育正太控们不要太过痴迷:

  且说有个书生心爱的娈童病死了,此后书生“梦寐见之,灯月下见之,渐至白昼亦见之”。于是他爸爸把他带到寺庙中去居住,指望鬼魂不敢跟来,但书生的白日见鬼症没有任何改观。后来老和尚跟他说佛理,曰“种种魔障,皆起于心。……但空尔心,一切俱灭矣。”无效。直说到美少年怎样烂成腐尸:“尔当思惟此童殁后,其身渐至僵冷,渐至洪胀,渐至臭秽,渐至腐溃,渐至尸虫蠕动,渐至脏腑碎裂。血肉狼藉,作种种色,其面目渐至变貌,渐至变色,渐至变相如罗刹,则恐怖之念生矣”;再说到正太如何变成兄贵乃至老头:“再思惟此童如在,日长一日,渐至壮伟,无复媚态,渐至癕癕有须,渐至修髯如戟,渐至面苍黧,渐至发斑白,渐至两鬓如雪,渐至头童齿豁,渐至伛偻劳嗽,涕泪涎沫,秽不可近,则厌弃之念生矣”直说到移情别恋,说到恃宠而骄(这些话真是老和尚说得出来的么?)……于是娈童的幻象“数日竟灭迹”——其实那书生应该用南条晃司的经典台词来回答然后转型做恋尸癖的呀。

  所以为了长相厮守,比较方便的方法,还是找现成的:

  话说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杀了裕妃,顺便就把她身边的宫女太监都送到东厂去SM至死。有两个小太监侥幸逃掉了,投奔到一个相识的商人家里去,于是商人对他们说:“君等声音笑貌,在男女之间,与常人稍异,一出必见获;若改女装,则物色不及。然两无夫之妇,寄宿人家,形迹可疑,亦必败。二君身已净,本无异妇人,肯屈意为我妻妾,则万无一失矣。”小太监们走投无路,只好答应了。商人就给他们买衣服、打耳洞、裹脚……数月之后,俨然包装成了俩人造美女,然后带回老家,说是在京城娶的。“二人感主人再生恩,故事定后亦甘心偕老。”从此,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缘分一旦错过了,就只好靠别的方法来补偿:

  某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花匠,晚上跟大家挤在一间房里睡觉,“忽闻其哑哑作颤声,又呢呢作媚语,呼之不应”,有光线的时候,还能看见“其布衾蠕蠕掀簸,如有人交接者”。类似的情况时常出现,人们就知道他鬼迷心窍了。后来他自己也无法隐瞒,只好告诉别人说,一开始是遇见一个很眼熟但认不出来的小伙子,然后对方对他说:“我们四辈子之前是好朋友,后来你仗土豪的势力抢了我的田地,我去告官反而遭鞭打,最后郁闷至死,死后告到冥官那里,被判“当以欢喜解冤”。让你给我做二十年老婆。但我罪孽深重,后来投胎做了狐狸,(你我之间的姻缘)还差四年才算完,等到我修炼成人型,你已经投胎转世成现在这样了。我不能等你再投胎成女人,“便乞相偿,完此因果。”老花匠刚刚觉得惊吓,就中了法术,“惘惘然如醉如梦,已受其污”。从此那狐精每天都来,有时一次,有时两次。有天晚上,与老花匠同屋的人们,“初闻狎昵声,渐闻呻吟声,渐闻悄悄乞缓声,渐闻切切求免声;至鸡鸣后,乃噭然失声。”突然梁上有人大笑道:“这就足够抵我被抽的三十下了。”从此狐精再也没来。后来人们修房子的时候,看见梁上都是粉笔画的圈,十圈为一行。共有一千一百四十圈,正好是四年经过的日数。“乃知为所记淫筹,计其来去不满四年,殆以一度抵一日矣。”

  但对这样的行为,作者直白地表示了他的不理解:

  其一:吉木萨(地名)屯兵张鸣凤调守卡伦(地名),驻地靠近一片菜园。园里的老菜农六十来岁,有一次遇到风雨,就在卡伦驻地借宿。有天晚上,“鸣凤醉以酒而淫之”。老菜农醒来之后很怒,去他上司那里告他。“验所创,尚未平”。于是报告给上级,扣了张鸣凤的口粮。当时张鸣凤刚刚二十岁。作者评论道:“《因树屋书影》记仙人马绣头事,称其比及顽童,云中有真阴可采。是容成术非但御女,兼可御男。然采及老翁,有何裨益?即修炼果有此法,亦邪师外道而已,上真定无此也。”

  其二:快六十岁的一位老农民有天独行遇雨,电闪雷鸣之际,有一条龙探爪按他的斗笠。他以为自己做了坏事,当受天诛,吓得仆倒在地。然后龙撕碎了他的裤子,他以为龙是要脱掉他的衣服然后惩罚他。没想到龙“捩转其背,据地淫之。稍转侧缩避,辄怒吼,磨牙其顶”。老农怕被它吃掉,趴在地上不敢动弹。这样过了约一小时,龙才随着一声雷响离开了。而老农“呻吟塍上,腥涎满身”。幸好他儿子拿着蓑衣来接他,才把他背了回去。回家之后一开始老农还想隐瞒,“既而创甚,求医药,始道其实”。对此,作认为“耘苗之候,饁妇众矣,乃狎一男子,牧竖亦众矣,乃狎一衰翁。此亦不可以理解者。”

  所以作者以此劝诫读者,无非是想说明,人应该有自制力:有个木工的儿子,十四五岁,美少年,读书也很聪明。有一日他从乡塾独自回家,遇到道士对他念咒,于是他就不由自主地跟着道士走。走到山边一间草房里,道士又对他念咒,他才恢复了神智,但不能说话也动弹不得。道士再念咒,他的衣服就自动脱下来了。于是道士“掖伏榻上,抚摩偎倚,调以媟词”,刚刚脱了衣服靠近他,却突然跳起来问自己“修道二百馀年,乃为此狡童乎?”但想了好久,又躺在他旁边,“周身玩视,慨然曰:‘如此佳儿,千载难遇。纵败吾道,不过再炼气二百年,亦何足惜!’奋身相逼,势已万万无免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道士又掉头自言自语说,“两百年的辛苦,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此这般地折腾了许久,道士突然抽出墙上挂的短剑刺自己的胳膊,血如泉涌,接着靠在墙上呻吟了一顿饭功夫,才丢下剑对美少年说:“尔几败,吾亦几败,今幸俱免矣。”又对他念了个咒。美少年顿时觉得如解束缚,连忙爬起来穿衣服。于是道士把他带出门,告诉他回去的路。然后口吐火焰,自焚草庵,人也转眼就不见了。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今天,无论你喜不喜欢耽美,做为一个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青少年,看看《阅微草堂笔记》都是有必要的,如此才能实现纪老先生“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的写作目的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