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10篇

2018-01-28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10篇

  《这个时代无知与傲慢》是一本由(美)乔治·索罗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一):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

  1,索罗斯从前是金融家,现在更像一个改革者。这本书其实是政论随笔,索罗斯大概是一个没有爱国主义的人,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大概都是很无聊东西。他生在匈牙利,现在在美国。按理说他应该会比较关心东欧的犹太人,但是他的基金会也在非洲拉美亚洲活动。他骨子里还是欧洲派,开放社会是他的政治理想,与联合国相比,欧盟看起来更接近他的理想。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阴谋论角度出发,再结合《货币战争》,或许开放社会对索罗斯这样的国际金融家来说有利?

  2,这种意识形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声称自己掌握了现实唯一正确理解,并要求人们对自己献上绝对忠诚。但是人类根本无法获得真理,因此这些意识形态只有通过武力或其他强迫手段才能被强加与社会。波普提出了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其出发点在于,任何有关根本真理的论调都是无效的,因此所有团体都不允许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其他人。他把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称为开放社会。

  但是现实的情况相信绝对真理的人更容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对比不相信绝对真理的人,前者更有战斗力。民主制度下,有政党派别的人去投票对比没有政党派别的人更有优势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二):很好推荐

  这本书还不错,呵呵推荐一下。

  请尊重作者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三):说不清楚的一点想法

  我总觉得索罗斯的逻辑问题,就是他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研究规律割裂开,这也是他反对波普尔统一原则理由,他认为自然是客观存在,而人类社会的现实不是客观存在。

  我觉得这种区别只是时间尺度的问题,自然规律对于人类短暂的时间尺度来说表现为客观性,当站在银河系的时间尺度时我们很多所谓的规律只是转瞬即逝的浴缸水拔掉塞子出现的漩涡。

  索罗斯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纳粹时期经历让他思考社会的客观性,如何认识和面对身处其间的生存环境。环境的荒谬和谎言的形成机制是什么?他认为是反身性。因为一种均衡客观存在的必要条件是预测和解释对称的规律,没有客观的规律机制,内在的反身性导致不稳定、非均衡的状态认知的易谬性和行动的操控性互相反馈,导致均衡永远无法达到。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可以扩展到很多领域,解释力相当强悍。

  对于证伪、反身性、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性的差异我有一点思路,但相关知识全面说不清楚。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四):一个哲学家的成功

  在香港飞往纽约的航班上,读完了这本书。下飞机时候,连着我的kindle paperwhite,一起落在了飞机上,找不回来了。一本好书,丢了。

  有些书,初读的时候觉得不过如此,但是书中的智慧却可以长久的在你的脑海中萦绕,《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就是这么一本书。

  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主流和常态是残缺和不完美--当这是一个单纯的问题时,人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然而在现实中,面临着欲望诱惑,我们却更倾向于发出无知的呐喊:社会需要改革、正义平等,一切假恶丑都应该被真善美所取代,一切残缺的事物都应该被道德之手修复。希望固然美好,但是无论何时,都应清楚的知道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而非理想之国。然而,当这些超脱凡尘的声音汇聚成到一起时,这个社会便充满了美好的空想、躁动与茫然

  很少有人会思考,我们凭什么应该得到那些完美呢?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出现了百万年,经世之人数百亿,大部分人都在混乱和动荡中降生,成长离去。而我们,作为这个不完美社会的一员,更大的可能性也是重复同样的命运,而不是有幸得到一个完美的天堂

  索罗斯是这个世界的异类,他清楚的把握着社会的无知和人性的荒谬,精确的地平衡建设性与财富创造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言,他掌握了世界运行的框架,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和逻辑,在此基础上,赚了很多钱。

  相比书中的反身性概念以对基金会运作的介绍,隐含在文字之下的超越世俗的世界观和深入社会的投资哲学,更加令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个哲学家的成功。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五):“黑暗骑士”索罗斯~读完本书更喜欢索罗斯这个人了~

  本书前两章介绍的方法论是索罗斯从他的老师卡尔·波普尔那里继承和发展出来的,年老的他介绍自己的思想年轻时更清晰了。不过没有读过他的老师波普尔和哈耶克的著作的读者可能觉得他说话很绕,其实他比他的两位老师要简洁多了。

  对他的投资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能只需要看前两章,但真正提高了我对他的评价的是他讲述自己的基金会的目标工作方式的后面几章。

  他说自己是幸运的,这是事实,也是一种谦虚,因为其他像他这么“幸运”、拥有类似能力的人并没有肩负起与他一样大的责任。他用自己的能力、精力金钱和其他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各国建设开放社会。

  对历史实际参与使他与其他在死后捐出财产贡献的人相比显得更加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而比起那些连死后都不打算把自己聚敛的财富用来造福他人的人,索罗斯更是好上几万倍。

  他不只是把钱扔给基金会就完事儿了,而是真正地参与到基金会的工作中。我觉得跟他做的事类似的还有盖茨夫妇和他们的基金会。

  我想起一个笑话

  一头猪对一头牛说:你我最后都被人扒皮吃肉,全部都贡献给了人类,可人类为什么鄙视我却不鄙视你呢?

  牛对猪说:大概是因为,你只在死后做贡献,而我在生前就已经开始做贡献了吧。

  我心中的索罗斯就是这样一头耕耘不息的牛。

  赚钱的技巧虽然了不起,但奉献精神、将理想付诸实践毅力更加值得钦佩。

  我们会因为一个人富有而佩服他吗?或许有人会。但我佩服的是他用钱的方式。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可能被很多人敌视,又想到他身为一个白手起家富翁和哲学家对理想的实践,我觉得说他是黑暗骑士也不算过分吧……

  不过最好读该书之前还是了解一下波普/波普尔,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可能读不出什么名堂来吧。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六):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索罗斯的情怀

  计划今年要读完50本书,首当其冲就是把一摞去年看了个开头没看完的书都给一一了结了。上个周末抽空读的就是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光听作者的名字书名,就非常吸引人,不过实际读下来倒是觉得不太好读。一方面除了小时候听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外,其实对索罗斯毫无概念。而这本书与其是和他的标题一样对当今时代的批判,更多的反而是在宣传索罗斯本人信奉的世界哲学。

  读全书的第一个意外是,索罗斯居然是波普的学生,所以充斥全书的“开放社会”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事实上,全书后半部分的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在论证和描述他理想中认为的开放社会和有机社会。第二个意外是,原来索罗斯投了那么多钱给到各个国家的基金会,在做我国称之为“政治改革”的工作。直接就是把自己赚来的钱用来改造世界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并且索罗斯在书中对这个的成果看起来还是满意的。第三个算不上意外,就是全书花了很多的篇幅在批评小布什政府特别是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的“新保守主义”理念,以及“反恐战争”的概念,然后花了很多篇幅写美国应该朝何处走。

  对于美国的经济走向,这本书也成功预测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所以他老人家能挣到那么多钱不是没有道理。然后其中不少篇幅,也对“市场原教旨主义”做了批判,他认为市场本身永远是不会处于动态的,而不是能像真正的经济学教科书上说的“看不见的手”能够做到最佳配置,事实上,真做到最佳配置的时候,大家也就没有利润了。这个批判非常合我的胃口,特别是我国经济学家特别喜欢走极端,大概是市场管制太多压抑的。但是就像桑德尔在<公正>中提出的很多问题一样,本身这个世界的很多问题,不是靠经济学能够解释或者解决的。但是经济学家们始终有着对于把社会问题当成存在终极真理的自然法则的问题上靠的天性,就好像码农们总想找到“PHP是最好的语言”的冲动一样,要是你真全信了他们就糟糕了。当然,还有一种党员干部爱走的极端就是“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但是你让他们少拿一半工资他们一定也是不愿意的。所以“市场原教旨主义”是行不通的,同样的寄望于圣人或者“三代之治”也是没有可能的。那么对于这些问题,索罗斯开出的药方就是“开放社会”,提供更多的替代自由,让社会有更多更大的流动性。但是这里的悖论就在于,索罗斯自己也认为——“当英雄主义的光环褪去,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团结精神也便烟消云散。只留下形同散沙的个人,追逐各自眼中的利益。自身利益可能符合公共利益,也可能不符合,这便是自由在开放社会中的表现,而这可能会让那些为之奋斗终生的人大失所望”。所以,这个“开放社会”能否得到长期生存下去,也许也是有些悲观的。

  说实话,这本书读的时候也有些草草了事,不过读完之后,还是勾起了一些重读哲学著作的欲望。想来,过几年,这本书还是要重读一遍的。

  http://www.xuwenhao.com/2014/01/06/soros-philosophy/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七):傲慢与偏见

  封闭带来的危害太大了。

  从封闭的动机出发,封闭无非是为了稳定,尽力维持当前运转模式。可是,这是一种慢慢吃老本行为,终将啃光本钱。用系统思维来看,封闭一直是熵增反应假以时日必定无序至极。

  封闭还抑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创新思维是有前瞻性的,能够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创新也会动摇当下的体制,甚至有损害部分人利益的风险。还是用系统思维看,为达到熵减,向系统注入新鲜能量,可能会导致系统内部分反应物熵增,但整体熵减。

  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封闭都是在自耗,非长久之计。所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开放是必要心态,因为我们需要新鲜思维支撑未来,尽管面临着被带弯的风险。

  从封闭的持有者心态出发,必定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自我感觉良好。傲慢是觉得妄想可自给自足,无需与外界沟通。历史上晚清如何衰弱的,我们有目共睹,不再多言。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由红色政权导致的傲慢,各种排除异己,树立绝对权威,最终导致苏联分裂,即是偏见带来的后果

  反而观之,若想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刨除傲慢与偏见的心态,允许少数分子发声,允许技术的革新,允许将权威形象打倒。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基因突变才使得种群持续存活,新环境的无序会淘汰大部分只能与旧环境保持融洽的物种,并且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新环境的无序是必然的,所以要想生存,必须允许掌握“真理”的少数派改良。这样改良的社会,即是开放社会。

  理想的开放社会是不再有权威左右群众思维,而是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是一种百家争鸣局面。然而现实却不尽然,被政府控制媒体、出版物、网关等,增加了“官方“思维的权值,长期的寻求依靠无效使人们被迫相信”官方“思维,这样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封闭。

  思维和存在可为一体,反身的作用使得存在离不开思维的影响。发展乃是为了存在,既然要好好地活着,那就放开思维,让反身性指导我们前进,让傲慢与偏见远走一边,我们要我们的开放社会!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八):身为世界的一部分故而无法看清世界。

  如果仅仅是想学习投资方法和理念的话,看前面两章和最后的框架原型就行了。

  如果要了解索罗斯这个人多一点,那就全书看完。

  摘录了几句话:

  彻底易犯错性:我们能够对现实有一定的领悟,但是我们了解得越多,等待我们理解的事物也越多,面对这个移动的靶位,我们将知识过度延伸到一些不太适用的领域,我们获得的知识也将因此不堪重负,即便是对现实正确的解释也注定会产生曲解(类似彼得原理)。

  如果成功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那么,社会可能会陷入由自我强化走向自我毁灭的繁荣——萧条过程(这个过程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和实验)。

  成功中孕育着成功,但当成功无法继续带来成功时,这种联系就有可能产生反作用,所以说,不加批评地追求成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稳定的。

  人们不仅要考虑事物现在的状态,还必须考虑事物过去和将来的状态,所以我们不能只考虑目前的情况,还应着眼于事物的无限发展可能。

  批判性思维模式:除非能够证明它是不可能的,否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九):我觉得这本书里面最重要的两个观点就是“反身性理论”和“开放社会理论”。

  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永远和真实的世界不相一致,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在无意识间的想法也成为我们必须要考虑的。理解思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射活靶。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改变着世界。这样一来,人们便无法对世间万物获得完美的认识。

  通过考虑思维与现实间的双向关系,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受到影响的那部分现实。

  一方面,我们试图弄明白自己的处境,这是认知功能;另一方面,我们又试图影响世界,这是参与功能。这两种功能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如果这两种功能能够完全独立运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完美的达成目标。但事实上,这两种功能互相交织,这种相互影响,索罗斯称之为“反身性”。反身性的特点在于:参与者的观点和真实的情况缺乏对应性。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偏见来做出决定,这就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测性。如果参与者只依靠知识来作决定,那么现实可能会与预期相距甚远。虽然我们无法获得完美的认知,但是知道的越多,我们的境况也就越好。而追求知识也一直是人类文明最为显著的特征。

  问题在于,当参与者不能根据知识做决定时,他们怎样才能做出最佳决策?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观点与现实之间的分歧不可避免,同时分歧必定导致结果与期望之间出现偏离。关键在于分歧的程度如何,出乎意料的结果多严重,怎样才能将分歧降到最低?显然,至今为止,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定的答案,因为我们总是在犯错,不论是大错还是小错。

  无法获得完美的认知,就意味着我们都有易犯错的特性。能承认这一点,已经是巨大的进步。虽然易犯错特性乍一听有一些消极的意味,但这种认识要比虚无缥缈的完美来的更重要,更真实。我们只有承认自身的不完美性,才能更好的反思进步。即使有这些不完美,但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依然要积极乐观,因为我们总是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不是吗?

  对于生活在封闭专制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开放社会的意义再清楚不过了。开放社会象征着自由,没有压迫。一个开放社会不但承认,并且还接受现实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开放社会的特征在于,当中存在一些有助于人们应对不确定性的制度。

  经济活动以市场为导向,参与者也拥有决策的自由权利。只要选择的空间足够充分,参与者便能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金融市场也为参与者判断投资决策正确与否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机制。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与生俱来就是不确定的。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很多人求助于虚幻的教条主义,渴望这样的社会能够给他们安全感。教条的模式带给人们虚幻的确定感,但事实上,这只是对现实的歪曲罢了。

  所以,对于一个开放社会来说,民主制度是最适合的政治制度。与其他形式的政府制度相比,民主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政府犯错误。一个开放的社会,其主要优点在于,它允许人们应对不确定的事实,并且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确保人民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尤其是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满足社会需求是政府的职责)。

  这种开放社会能够存在下去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能够产生普遍的进步感。自由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成功并不是确定无疑的,能够成功取决于参与者能够释放多大的创造活力。倘若开放社会无法产生进步感和幸福感,那么找不到人生目的的人们可能会向教条主义求助。

  开放社会有两个最大的敌人:过分的自由和教条主义。开放社会是一个中和的中间地带,偏向任何一方都将导致其无法存在。

  我们空谈开放社会的各种优势,却没有真正的建立开放社会。因为我们忽略了两个最大的问题:历史价值观及政治制度。这关系到人们能否放下偏见和私心,共同投入到同一个社会的建设中。

  以目前的世界格局,要想建立这样一个开放社会,一定要有一个领导者。索罗斯认为,美国应该是,也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当然,他指的是布什政府之前的美国。

  当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顾国际舆论和国际法的反对一意孤行的歪曲事实,世界秩序便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索罗斯一向将美国视为民主国家的典范和开放社会的旗帜,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国家居然成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合作的威胁?

  美国目前作为一个感觉良好型的社会,无法长盛不衰。如果想要继续当世界的老大哥,就要敢于面对错误和失意,而不是一味的掩盖。但是,就算有人会站出来这样做,美国民众会相信么?毕竟感觉良好型的社会无法接受半点坏消息。就如同感觉良好型的人无法接受半点瑕疵一样。但是这种自我欺骗的美好终究会幻灭,如果没有及时的醒过来,等到真正失败的那一天,怕是什么样的努力都无力回天。

  我们现在觉得不幸福,觉得被捆绑,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在不加批判的追求成功。这本身就是社会动荡的一个原因。公司不再迎合市场需求,而是迎合人们的欲望:它们一边支配,一边刺激这种欲望。

  同时,权利也更像是小朋友玩的剪刀石头布:剪刀将布剪碎,布包裹石头,石头又可以砸烂剪刀。索罗斯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反恐,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错误的隐喻,用来让政客达成某种目的。而这种做法,又反过来伤害了社会本身(听起来有点像阴谋论)。因为恐怖主义刺激人们心中最脆弱的部分:对死亡的恐惧。恐怖分子最大的优势就是无惧死亡,本拉登的定位非常准确。

  我们不能只关心本国利益,更应该立足于人类的长远利益,人类的共同利益

  。

  这一切必须要基于我们敢于面对失误和不中意,敢于面对过去的错误。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自评分:(17.5*16*79*7.7)/1000=170.32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89947/

  刘欣越

  申请中国人寿悦读奖

  《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读后感(十):整体不够诚意,但其中不乏值得一读的内容

  索罗斯老先生从来不觉得自己只是个金融投机客。他总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哲学观点,去影响这个世界,甚至让自己的哲学青史留名。这本书就是一次想让你自己更有影响力的尝试。

  这本书的书名,《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乍一听上去,像是作者大概是个愤世嫉俗的年轻人,大声疾呼“Wake up, people! Everything is wrong!”,想去揭露世界的黑暗与不公,挑战现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作者并无此意,貌似只是这本中文译本的出版者为他套用了这样一个句式时髦又颇具“情怀”的名字。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做《The Age of Fallibility: Consequences of the War on Terror》,Fallibility原意是capable of making mistakes or being erroneous,意思是我们处于的是一个容易走向偏颇和错误的时代,原因在于反恐战争。

  其实这不是一本内容精心编排的书,很多内容与索罗斯的早年作品《金融炼金术》相重复,比如谈论反身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时,两本书举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同样的梗:他写的一篇report被客户反复复印直到没法复印为止,可见客户对那篇report的喜爱。后面又涉及到了他的基金会与基金会的各种活动,他对布什政府的不满和想要阻止布什连任的努力,在后来还谈到了他对当时(2006年前后)美国所出的经济状态和社会现状的评估与推测。总之,这本书就像是哲学理论+金融理论+个人传记+发点牢骚+经济时事评论的乱炖。

  后面谈到一些他的理论特色结论,远离均衡状态。我们都知道经济上的均衡,索罗斯认为这种经济上的均衡不存在,因为人作为经济中的参与者和衡量者,我们既做出预期判断,又为此采取行动,这样的动态关系让经济活动活动不断演变,经济变量关系不断的摇摆,而脱离均衡状态。老头更是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了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

  我不太懂国际关系与政治,更不懂战争,没有共鸣,也就没法评价布什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正确性。在我眼里,布什确实是个烂总统,让美国本土发生了911恐怖袭击,发动了两场持久的战争,并爆发了百年一次的金融危机。美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让布什连任总统,索罗斯对这个问题对评价,让我印象深刻。在经历了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民众都很恐惧,而媒体又对其推波助澜,全国上下都希望能够对付恐怖主义,保证美国人民的安全。这个时候,布什政府做出任何举动,只要打上反恐的标签,人们都会买单。就像老百姓病急乱投医时,遇到个算命的也会买块护身符试试,你要是敢反对,你就会听到“你怎么知道这个护身符没用?难道你不希望病人早点康复吗?”这个时候的美国,任何反对战争的声音都很难站出来。这件事让我联系到二战时期,所有到在美国都日本裔都被集中关押起来。这样反人权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一个现代的民主国家,也是因为在战争时期,人们深受恐惧,任何看着有用的方法不妨都试试。

  竟管这本书出得没啥诚意,但我依然还是推荐这本书。就像是金融市场上的每个人都会留意巴菲特的只言片语,想要知道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和分析问题方法论,读这本编排不当的书,还是要好过去读巴菲特每年为伯克希尔写的年报,好歹这本书是索罗斯本人写的。

  索罗斯在书中反复强调了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并预言了泡沫破灭,毫无疑问,这足以证明他在金融市场的遇见性。他还有另外一本书,在2009年出版的《The Crash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可以看看他如何回顾这样一场至今都还在发泄余威的金融危机。还有2014年出版的《The Tragedy of the European Union: Disintegration or Revival? 》,看看他对欧盟与欧元区的预言,是否会成为现实。如果有空,我打算把这两本书也读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