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29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昆虫记》经典读后感10篇

  《昆虫记》是一本由J.H.法布尔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一):昆虫记

  高中毕业时写同学录,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在"最喜欢动物"一栏写上"小狗,小熊,蝴蝶,萤火虫,金龟子"。

  童年,夏日,常常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撒腿狂奔,眩目的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枝叶洒下细碎的光影,照亮了大树绿色血脉,投给燥热大地一片荫凉的慰藉。有一次逮了一只金龟子,绿色的甲壳泛着迷幻的金,在手心痒痒扎扎地爬着。心生爱怜,想还给它自由,却又舍不得…然后记忆中的下一个场景就是,一只金龟子张开小小的翅翼,被一条细细的线牵着飞来飞去,像一只不同寻常风筝。最终还是把它放了。它的膜翅在它周围形成一片晕轮,嗡嗡地带着它悠然飞向那绿叶的家了。

  萤火虫,好像只见过三回。第一回是在太小的时候,夏夜,水沟旁,树荫间,这是所有的记忆,连有没有逮到都忘了…第二回是在高中军训的军营里,晚上,全体同学被迫坐在操场上观看革命电影。一道纤细的绿光在树冠和夜雾间静静地隐约闪烁,映入我的视线,如同初秋如水的清凉滑过我裸露的臂膊。在电影的嘈杂声中,它静谧得那么美好…第三回是在考古实习工地,郊野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一团团黑色的灌木丛中打着小绿灯笼的小精灵们,却一下子就可以捉到。把它们笼在手心,从指缝里观察它们的样子,还在日记上把它们画下来。把屋里的灯熄灭,让它在屋里飞一会,再把它逮住,放到外面去。

  青少年宫的天文馆第一层,在我小学曾经办过自然展,有水晶,像土疙瘩一样的真正的恐龙蛋,还有各种蝴蝶的照片光明女神蝶是公认最美丽的,大翅膀不同角度会呈现蓝、紫、紫红等绚丽色彩。其实凤尾的蛱蝶也很美丽,还有一种素雅的绢蝶。。。枯叶蝶很聪明,伪装成枯叶随风飘落,充满秋天诗意名字。。。

  虫子们说完了,文风一转,写大家伙们。题目就叫《昆虫记》不动了吧。

  从我的英文名就知道我热恋小熊维尼,从我热恋小熊维尼就知道我喜欢那种不精不能又憨又傻的孩子们,但绝对不可以太装深沉,得有金黄蜂蜜色一般的明朗和甜现实中的熊都很丑,连婴儿熊也不怎么地。本来去趟武汉看见新世界的“Teenie Weenie”后蠢蠢欲动地想攒钱买一件,后来越看越觉得那两只熊很成人化,板着棺材脸,毫无生气。那只坐在地上的巨熊更是天价8888。我对TW的最后努力仅限于把它的英文翻译为“蒂尼·薇妮”。很好看的名字吧,呵呵~~

  沟湾未必是个好地方,但沟湾的狗狗们绝对够意思。沟湾是上学期我们考古实习的地方。那个村里天天鸡犬之声相闻。差不多每过一个月都会有一些刚出生的小母狗被村民丢弃。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好青年,就开起了狗狗乐园。天天有肉吃的我们也能保证狗狗们天天有骨头啃。去那里最先认识的是暴牙,一只四脚俱全却右后脚有点瘸的三脚狗,天天蹦跶蹦跶地跳来跳去,头上两只耳朵像两只小辫子,所以这才让我一看就知道它是女的。对我们很好,对生人很凶。

  第二个知道的是点点,我比较不喜欢的一条狗,但也不至于太讨厌。小时候漂亮标准的杏仁眼小美女,但越长越丑,被暴牙带成了暴牙,“长大后它就成了它”。闹过一次生死挣扎,还是从死亡线上迈了回来,从此我也不再刁难它了。

  还有我第二喜欢的欢欢。一条男狗,不是我们的。白底带黄斑,身强体壮,标准倒三角体型,极度帅气,非常有男狗味~~眼睛又大又圆,时常现出戒备的神态。可能是老在外面自己谋生吧,深知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我常常端一碗肥肉和骨头跑到外面野地喂他,否则他又会被某些人踹出门去了。

  最喜欢的小狗狗是俺家亲爱的匈牙利。其实她是小白养的,小白这孩子比较标新立异,希望他的狗又凶牙又利,就叫了这么个龊名给一条小女狗。其实刚开始我挺烦它的,屋里闹跳蚤我们一直都怀疑是它带来的。整天蔫搭搭傻乎乎的,像个小猪似的撅着屁股拱着嘴跑来跑去,一点点主见都没有。后来被某男从两米高的地方扔了下去,就更傻了。它的眼睛也是杏仁眼,却没什么神气。可是忘了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真正对它心生爱怜。专门为它编了一首歌谣,其傻无比,简直比它更傻:

  匈牙利,摇一摇~

  好宝宝,摇一摇

  每天摇一摇

  摇到外婆桥~~

  白天不瞌睡

  晚上睡不着~~

  还有,某姐天天早上必唱:

  ——匈牙利,匈牙利,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妈妈说鼻子长才是漂亮~~

  ——匈牙利,匈牙利,你的眼睛怎么那么小?——妈妈说眼睛小才是漂亮~~

  后来我将它恶搞成毫无逻辑的:

  ——匈牙利,匈牙利,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妈妈说眼睛小才是漂亮~~

  反正它就是对上我的审美观了,不精不能又憨又傻的孩子。所以才舍得花大篇幅这么描绘它。

  倒是后来它的身材公认一流,蛮腰细腿小翘臀,被某姐誉为“青春美少狗”。

  但还是一样的傻,怯生,不认家。有一个大冬天的夜晚在工地蜷缩了一夜,还是在我的探方里,靠编织袋取得微薄温暖。早上都快僵了。幸好还没有大病一场。

  最神秘的狗是一条极其雪白的小胖狗,有点X型腿,撇着跑,屁股特圆,比匈牙利还像猪。最绝的是还长了一个猪鼻子。我们几乎每次都是刚刚捕捉到它的近景画面,它就一溜烟跑了,跑的还是农田,追都没法追。后来连近景都很难见到了。我叫它猪鼻子,后来又叫它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有个村民听了我的描述,说可能是叫“白蛋儿”。

  还有“哈喽”,帅气优雅的大狗;长得很像赵忠祥的“赵忠祥”。

  大概就这些吧~~~~狗狗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吧~~

  谁能送我一套法布尔的《昆虫记》呢。。。。。。

  《昆虫记》读后感(二):这是两个作者爱情

  读得是中文版,惊异于中文翻译之神妙,让人怀疑法布尔的原语版是否也同样的生动迷人?无论如何,译者与原作者一定相爱了,否则不能把原作者的心声揣摩地如此淋漓尽致

  开卷之后便有一直读完的惯性,要不是肚子咕咕叫,还要愁生计,可真要不顾日月的读下去了。法布尔天生对昆虫就有一股子热情,就跟有些人生来就喜欢吃榴莲类似

  昆虫,我喜欢称之为虫子。虽然昆虫只是虫子的一个分支,但是对于不追求科学严谨的俗人来说,用虫子笼统昆虫也不为过。虫子就是榴莲呢,多数人都受不了,少数人却痴迷。此书读完,相信多数人也不会将几只屎壳郎捉回家当宠物,大家是被那些美妙故事吸引了。就好像,米老鼠可爱,可是生活中的老鼠却是讨厌。

  见到虫子,有两种冲动。一是立即拍死,二是立即逃离。对于蚊子,采用第一种态度。对于蜜蜂,采用第二种态度。读完此书,培养了第三种态度:放生。

  可是,即使法布尔对昆虫的热情令人感同身受,也不能使我热爱虫子。真正令人着迷的是这两个作者的爱情产物:那流淌着的美妙文字。而虫子们,那些丑陋的虫子们(除了少数诸如蝴蝶之类),成全了这难得的美妙。

  《昆虫记》读后感(三):昆虫记读后感

  注:下文部分选自:http://www.duanmeiwen.com/duhougan/1210.html

  读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我总想到一个词——好玩是的,这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可以在瞬间把你带进昆虫的世界,与昆虫窃窃私语,相伴而行,完全忘却世间烦忧。难怪法布尔浸淫昆虫世界几十年而乐此不疲物质生活虽然贫乏,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

  这真是一个多彩的昆虫世界。你可以跟着蝉的蛴螬一起呆在地下几年,然后爬上树干欣赏金蝉脱壳神奇过程,再聆听它在日光中长久不歇的歌唱感受它对生命的无比欢欣;你可以随着萤一起在草丛间飞行,提着它那盏不灭的灯,忽上忽下,戏耍飞舞。饿的时候用长长的针给蜗牛打上一针,等它麻醉后再享受那化为流质的“肉粥”;你可以躲在蜣螂的旁边,看它是如何巧妙地制造圆球并不辞辛苦地把它搬运回家的,随着它一次又一次跌倒却一次又一次从头来过,你会发觉小小昆虫的坚强意志让你敬佩不已,甚至会觉得自己随便放弃某个目标是多么地懦弱;你还可以欣赏到舍腰蜂、矿蜂那精湛的建筑技艺,狼蛛那凶猛的捕食方式,园蛛那无与伦比的织网水平……

  读着《昆虫记》,我不得不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牺牲精神所震撼。他可以为了观察捕蝇蜂,站在烈日下半天不动;他可以为了了解蜣螂的做球过程,躺在地上与蜣螂为伍,脏?那算什么;他可以冒着被黄蜂蜇伤的危险实际上经常被蜇),无遮无挡地站在蜂窝旁看蜜蜂如何喂养它们的孩子;他可以在松树林里和松毛虫相伴到深夜;他可以整天整天地呆在昆虫室,眼睛不敢眨一下地观察那些幼虫的孵化过程……也许任何人的人生都该这样吧,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为之付出,为之牺牲,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吃再多的苦,也是一种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感谢法布尔,因为这世界有这么个奇人,有他一辈子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才可以读到这本奇特的书。

  《昆虫记》读后感(四):生活怎样才不无聊-因为我们对一切失迷

  每天都在哼哼,好无聊哦。。。然后开始看昆虫记,昆虫记不仅仅是写昆虫的事情,也是写法布尔的事情,我要说的也不仅仅是昆虫的事情,而是我们的事情。

  法布尔对昆虫挺痴迷,是应该让现在的大家都很羡慕的,痴迷的生活是最有魅力的!

  说说法布尔

  法布尔有热爱的东西,与其说他热爱昆虫不如说他对生命的存在方式感兴趣,在现在的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并且热爱,然后执着,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谁要是能像法布尔那样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做了众多努力,我估计他也不可能喊着无聊了~法布尔站在空气中说“我就是热爱昆虫,我就是喜欢研究,然后我的生活为此而快乐”,而我们呢?

  我天天喊着没意思,生活很没意思。然后看着法布尔研究昆虫的乐趣去取乐!有意思么?

  快乐这个词也因此有新的定义……

  再说说法布尔痴迷的那些昆虫们

  昆虫们也许不觉得无聊,因为我看法布尔写的虫虫们都在忙着,主要是忙着生育,忙着生完下一代,乃至于一生下来就开始忙着生下一代,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现在的人们忙啊,忙得都没有优良的精子和卵了,然后生下一个缺陷的孩子。

  生命有生命的意义,生活有生活的意义,《士兵突击》里说了“活着要有意义”,看《昆虫记》吧,里面有很多生命,生命们有生命的意义,而法布尔先生,在观察并且记录这一切的时候,就有了他生活的意义~

  生活怎样才不无聊?

  让我们也痴迷一个……

  《昆虫记》读后感(五):昆虫记

  在书店总是一副貌似随意却又期待地要死的模样,在厚重的书架上寻找着守株待兔的意外。这很矛盾,却令我感觉新奇。不可能购买所有感兴趣的书,更多时候,阅读需要灵感支持,燃烧内心的敏锐,把每个读到的字词在思想范畴中涅盘。

  《昆虫记》中有这样一段震憾心灵的话:你们是剖开昆虫的肚子,我却是活着研究它们;你们把虫子当作是令人恐惧或者怜悯的东西,而我却让众能够爱它;你们是在一种扭切剁的车间里操作,我则是在蓝天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重读法布尔。这次选了作家版的精缩本,对曾经的阅读做一次跳跃幅度的回忆总结。关于法布尔,有许多现成详尽的资料可供人查考。关于《昆虫记》更有无数高手的夺目好评。席殊书屋每月一期的《好书》当年以相当篇幅着力推荐,仗着自己始自中学时代的对动植物私秘生活产生的那么点兴趣未褪,大费周章定购了一本。中间波折无数,等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二年以后,好在我对昆虫世界怀有的想象足够顽固。

  推测法布尔的生活,暂忘却厚重的历史帷幕,淡化错综的时代背景,法布尔与昆虫,是关系微妙的朋友单纯却异于常人。法布尔在他的研究中加入对人生的感悟,令作品因他的智慧而充满了个性的却又共性的人性美,作品思想架构在作者丰富的精神层面呈现出空前的人文的填充。科学与人性,彼此互助有了以法布尔提供的参照。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昆虫记》。读过《昆虫记》的人都说是本好书,说法不一:“科普小品”,“昆虫为的观察记录”。当然也会有人跟我一样,知道它好,却说不出它到底好在哪里。会读的人,自然从中读得出意味来。

  《昆虫记》读后感(六):读后感

  在十九世纪末段,第一本完完全全讲得是昆虫的书在法国出版了,这本书大多部分讲膜翅目昆虫、开头和他的研究过程,刚一问世就让法国引起巨大的轰动!它就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费劲一生的心血著成的《昆虫记》,这位生物学家就是法布尔。

  昆虫主要靠尖锐的眼睛、灵敏的鼻子和超强的记忆力。大孔蝴蝶是靠尖锐的眼睛来求婚的,雌蝴蝶会发出人类看不见,雄蝴蝶在几千米以外都能看到的光源,雄蝴蝶就是靠这种光源找到雌蝴蝶的。小条纹蝶是靠灵敏的鼻子求婚的,雌蝴蝶会在呆过的地方分泌一种液体,这种液体的气味可以散发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红蚂蚁是靠超强的记忆力找到回家的路的,红蚂蚁每次出征都会记下路上所有的东西。昆虫世界的奥妙无穷,昆虫世界永远是一个非常大的谜团。

  《昆虫记》读后感(七):小虫子有没有沮丧的感觉?

  刚看到蜣螂这一章,法布尔写道:“食物的圆球做成后,必须搬到适当的地方去。于是甲虫就开始旅行了。它用后腿抓紧这个球,再用前腿行走,头向下俯着,臀部举起,向后退着走。把在后面堆着的物件,轮流向左右推动。谁都以为它要拣一条平坦或不很倾斜的路走。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总是走险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简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这固执的家伙,偏要走这条路。这个球,非常的重,一步一步艰苦的推上,万分留心,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它常还是退着走的。只要有一些不慎重的动作,劳力就全白费了:球滚落下去,连甲虫也被拖下来了。再爬上去,结果再掉下来。它这样一回又一回地向上爬,一点儿小故障,就会前功尽弃,一根草根能把它绊倒,一块滑石会使它失足。球和甲虫都跌下来,混在一起,有时经过一、二十次的继续努力,才得到最后的成功。有时直到它的努力成为绝望,才会跑回去另找平坦的路。”

  当它辛辛苦苦推回家的东西被不劳而获的同类偷走的时候, “主人只有自认倒霉。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我颇羡慕而且嫉妒它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

  我做实验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辛苦做出的东西不能用的情况,或者一个步骤不小心,整个样品就白费了。那种感觉真是痛苦啊。可比起着小虫子来,好像不值得一提呢。 看到他写的这段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

  小虫子会不会很沮丧?

  《昆虫记》读后感(八):书中几个问题的现代解答

  正在读,随时更新。

  第二卷第一章

  红蚂蚁是如何导航的?

  现代研究表明,红蚂蚁的确是如法布尔所说的以视觉导航的。但是,导航的主要器官不是复眼,而是头中央的一个或数个单眼,以及复眼周围的偏振光感受器。单眼的焦点远远超过视网膜,蚂蚁能够看到的只是一幅模糊图像,但是成像速度远快于复眼。蚂蚁可以利用星光、月光、阳光与天空、以及蚁巢上空的树叶的颜色与形状进行导航。

  不过,蚂蚁也不是单一以视觉导航的,也会通过化学与物理的方式导航,比如分泌导航用费洛蒙。但是视觉似乎是主要的,可以overwrite其他的导航方式。

  而且,比视觉更重要的是,蚂蚁是一种社会动物,具有发达的社会协作形态。蚂蚁出去觅食与返回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法布尔所做的观察并不完全。返回的路径是整个蚂蚁群利用逐步修正算法计算出的比原有路径优化相当多的路线。当出现法布尔实验中损毁破坏回归路线的状况时,蚁群也会群策群力寻找原有路径,并不断优化达到最优解。蚂蚁的记忆力相当惊人,可以记住几十米路径上的所有路标,某些独自觅食的先锋蚂蚁甚至会对其他蚂蚁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是以触角传递路径信息。一大半受训人会在半路迷路,但是随后都能返回蚁巢照到先锋蚂蚁要求给予更多信息,如此循环一直到达目的地。

  石蜂是如何导航的?

  各种蜂的导航与蚂蚁是相同的,也是主要以视觉。

  近来的研究表明,蜂在离巢的时候,飞行的路线是不断扩大的椭圆。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巢周围的环境。但我的理解是寻址算法的一种。蚂蚁在回巢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爬行轨迹。这也可以用来解释蜂怎样在陌生的环境里怎样返回蜂巢。有待试验证实。

  《昆虫记》读后感(九):18.法布尔《昆虫记》

  说实话,我没有读完。而且我读得还不是全本,大概就是给小学生初中生看得那种简易的不能再简易的版本了。

  虽然马老师非常推崇,我看了大半本,也觉得法布尔的语言非常美丽,对于自然和未知的那种求知精神也非常值得我去学习,但是真正导致我读不下去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配图。这不是我找的借口,真的,其他的小说散文诗歌有没有配图对我而言,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是一本介绍昆虫的书籍,而在介绍的时候没有相对应的配图——最好还是彩色的——这对我而言就造成了认知上的困难,除了蚂蚁知了蝴蝶蛐蛐这些之外,我都不知道法布尔在介绍什么昆虫。有些是不同国家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不同,所以我理解困难,还有一种就是我根本就没有见过那货。当然,这应该也和我阅读的版本和载体有关,说不定拿一本彩色的实体书,我就读得津津有味了。

  《昆虫记》读后感(十):昆虫物语

  最近一段日子一直在看法布尔的《昆虫记》,因为受了《一生该读的六十本书》的蛊惑,说蛊惑也许太刻薄,毕竟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太容易被各种宣传触动,往往会由此突发奇想,产生亲自体验的念头,也就顺便帮人家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昆虫的故事于我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除了小时候抓过蜻蜓,吃过蚂蚱腿,看过蜘蛛结网,被蜜蜂蜇过,最多也就是拍苍蝇,打蚊子了。实在想不出那些长相奇怪又大同小异的虫子会有怎样的奇妙。然而就是这些其貌不扬经常被人遗忘的小不点在法布尔的笔下却展现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丰富世界。

  如果说衡量一本书的成功在于能否让一个外行人在看过之后对书中内容发生兴趣,《昆虫记》应该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了。它没有纯粹科普的枯燥,更没有简单说教的呆板,唯一的感觉是作者在耐心而生动的讲着故事,一个个他自己亲眼见到接触到的故事,就象在聊自家和邻里间的琐事,平实自然又娓娓道来,让人不知不觉走入其中,如己目睹,如临其境。

  在读书的时候,我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打动,就好像中枢神经被轻轻刺到,很细微却能察觉到明显的不同。这本普通的书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啊。我在文字间找寻答案,在故事里发现神奇,在回味时感受震撼。我想那不仅仅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翔实的实验,生动描绘的语言,而是那种渗透到每一个字母之中深情而又深刻的人文关怀。那种关怀是超越研究之上的关注与关爱,它克服了人类对于弱小生物自发产生的优越感,用一种平等尊重喜爱友善的态度,了解并记录了那些弱小却完整,简单却丰富的生命的种种状态。正因为有了这种对生命的由衷热爱,作者才能够四十年如一日饱含热情地观察试验,这一章章昆虫的故事才能变成了充满醇厚感情的诗篇,而不再是讲述生命科学的科普读物。

  书中提到:科学可以让我们震惊,却无法让我们感动,是因为它缺少一种奇妙的东西,那就是生命。(作者可能不知,生命科学早已成为现代科学的一个部分。)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让我感觉到,生命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既可以使人震惊又能让人感动的事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