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1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0篇

  《人生哲思录》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一):修订

  14年原版我连续读了三遍左右才停下,实在欲罢不能,数月后才发现原来还有修订版。如周国平所言,内容全面也更精粹,可惜销量却远不如原版,原因复杂。这个修订版我是很推荐的,我推荐@一家美丽书店 在05版人生哲思录的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2903783/

  中的观点:“《人生哲思录》已将曲曲折折的物质体验都绕开了,直接给出了纯粹的思考径迹和结论,从这一层面上来讲,这本书所涵盖的主题需要千万本小说文本的堆积。”修订版删掉了六万多字,新增四万多字,调整分类和语录归属。我读后知道,这是周国平真正的精选语录。

  下次读起该是下次修订的时候了。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二):不同生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人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推荐我喜欢的作家作品,真正的悟者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智慧,使他身在红尘却

  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出生寒门,还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柔软,纸张的触摸感带来安静的思考。传统阅读方式更能养成自己良好阅读习惯独立的思考能力微信社交媒体引领的阅读是浅阅读,读者还得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判断力,才能寻求并转变适合自己有用东西

  作品简介:

  周国平老师《人生哲思录》,该书是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的语录大全,比较适合第一次接触哲思概念爱好者。

  本书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个方面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阅读此书是比较愉悦的精神享受,作者会把你平时在生活中思考的疑难而不得解的问题,通过他凝练的文章,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作者本身对生活深思熟虑的感悟写出来,给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内容是周国平的文字的一个摘录,形式是像辞典那样按照主题和关键词加以详细分类。很多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其中谈读书和写作,安静和人性,这些内容都很好。文章简洁,凝练,文笔相当好。周国平老师是哲学家,看他写的文章,带给读者思考。

  推荐理由

  《人生哲思录》周国平擅于用文学贴近生活的方式谈哲学,书中提到的一系列思考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讨论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和精神家园四个部分,把哲学中对生命的意义、死亡和自我很多晦涩难懂的问题用信手拈来的文字表达的很清楚,把哲理融入现实生活中深受读者青睐,从他平和的文字中获取对哲思的思考,最终作为读者可以得到启迪

  把生命的意义和难题,化复杂为简单,让读者开始注重内心变化,看着自身的经历磨难,懂得重新去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最终换来心灵的启迪,保持一颗柔软心,获得思考后的智慧,生命历练之后的美。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

  【一】生命感悟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懂得爱生命,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性情,懂得切身去亲近自然生活态度简单,学会真正的自尊自爱,自己的人生中在进取和超脱中寻找平衡

  周国平对真性情看得很重要,在他的定义中生命的乐趣,在于生命和灵魂。而成功是指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年龄段承受的压力各不相同,扮演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也不同,不可能真正很洒脱面对这个社会,毕竟在快时代的催促步伐中我们不能停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进取与超脱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我们常常对成功的定义就是金钱的多少,事业的成功与否,而没有想过原来真正的成功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

  对于自己二十几岁的人生,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希望从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年复一年。要问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吗?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包括我自己在从事物流工作四年,清楚知道物流工作并不是自己热爱的工作。但是对工作的定义自己划分的很清楚,工作一般分为三种,第一:工作是自己热爱的也是自己喜欢的,这类工作与兴趣相结合的占少部分;第二:工作不是喜欢的,但是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业余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类工作与兴趣分开的占了大部分;第三:工作不是喜欢的,也没有兴趣爱好,这类人就活得不踏实,也会质疑自身。

  不管在任何年龄段,从事什么工作,扮演家庭生活中什么角色,最重要的是保持真性情,有一颗柔软的心,懂得进取,也懂得超脱。有着简单的生活态度,有时间去亲近自然,让生命回到最纯粹的状态,在下一次转身中可以有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中。慢慢学会自尊自爱,每一个人都是自立的,爱惜自己,爱父母,爱朋友。随着年龄增长入世保持一颗平常心,以更坦然的状态认真走过自己的人生。生命的意义,是金钱,还是权力地位,或者是懂得体验生活,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启发,可生命的终极意义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来解决,我们能做好的就是思考人生走过一程又一程,不同年龄对自身的思考,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生命,好好活一场。

  我自己很喜欢“安静”这个词,相信安静的力量林清玄也说过,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可是在这个变化更替的快时代,想要真正的安静很难,只有在认真生活工作之余保持这份本真的心态,很多时候一个安静的人并不被大家看好,都习惯了热闹的生活,当然也喜欢活泼人儿。我自己二十几岁,对青春有很多疑惑和思考,身边同龄的人很少有人追求本真的生活,逐渐在社会上历练的这几年接受了一些世俗观念,比如:利益的驱动;物质的诱惑;贫富差异之后的随波逐流等等。

  我们很难再真实面对自己,也不会花费时间去倾听心灵本真的呼唤,身边有真实的案例,有同事为了名利场上的职位薪资明争暗斗;有女生为了金钱而走上了一条容易成功而不可回头的不归路;还有女生会放弃明明相爱的人,选择一位没有感情而有金钱的人;更有甚者男生为了少奋斗几年,同样会选择一位并不真爱有钱女人

  安静的状态,是让我们在红尘俗世中摸爬滚打之后依然保持一颗本真的心,守护心灵的简单纯真,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好比一朵花,懂得给自己储蓄力量,使自己饱满,然后爆破,犹如阳光在清晨穿破乌云

  花开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完成,如同我们永远追求自我的完成。这就是安静,也是觉醒的力量。

  【二】情感体验

  周国平说:“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

  我们具体的爱呈现的方式是通过亲人之间温暖亲情,朋友之间诚挚的友情情侣之间浪漫爱情

  爱情似花朵结婚便是它的果实,父母之间有了爱情,两个原本陌生的人相识相爱之后有了婚姻,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伴侣之情,有了家,再有了子女,从此父母与我们之间又多了亲子之爱。伴随着我们的童年成长,一路陪伴至今。

  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人生三书”中以母亲的角度写出与孩子之间的故事,一个初为人记录了第一个小孩出生后发生的一系列成长故事和第二个孩子的到来,作为母亲正确引导两个小孩之间如何相亲相爱,小孩之间的手足之情。而在《目送》中是以子女的身份写出自己与父亲母亲之间的关联,作者在父亲离世之后对人生有了不同的认识,等到五十岁作者面对人生这一大课,第一次面对至亲的离去

  周国平说孩子使家成其为家的根据,有了孩子,本能巨大威力突然苏醒了,也就是亲自之爱。周国平和龙应台都提到怎样做父母?看重的是孩子童年和成长,尊重孩子的童年时光,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平安和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最大的期望。作家们有他们教育孩子相似方法,而作为普通人,我们的父母亦是如此,从小父母的愿望希望我们平安,健康的长大,而在父母的陪伴中作为子女一路成长,如今的我们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开明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童年,尊重孩子的选择,自由的成长,使其成为独立的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人生漫漫旅途上,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分分合合,因缘的聚散,其实,自己面对变故和挫折,心境会崩塌,尘世祸福的扰乱,生命的无常,亲人的离去,一个人忍受这样的绝对孤独肉体是涣散的,自己的灵魂存在。我想,心灵的财富积累而成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己一步一步经历过的,而灵魂和精神是无法取代的,我之所以悲伤,是看到了人世的变动,生命的无常。自己要保持一颗活跃的灵魂,善待他人,希望自己能帮助到别人,聚散之间也好拥有一份坦然的心境,谢谢来过我生命的每一个人。

  当我们成长为二十几岁,走着父母曾经走过的路,要去面对我们的爱情,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以后有自己的孩子,想着怎么做好父母这个角色。而当下爱情成为生命中另一个转折点,纳兰性德一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代表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念想,对生命而言,在某一瞬间认识对方,而接纳一个原本陌生的人,从此那个可以和你一起进入生命真相的人就是灵魂伴侣。在失落的瞬间,孤单无助时,可以与之倾诉,重新拾回对生活的勇气。而这个疼惜你的独特,包容你的叛逆,察觉你的反常,懂得你的艰难的人,就是可以携手走一辈子的人。因为认识你,彼此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三】人性观察

  “一个人对于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深刻宽广。使一种交往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周国平对人性有着深刻的见解,对友谊的定义也是建立在人性之上,拥有独立的人格。

  生命如是如是前进,不必说给别人听,自己过得踏实才是幸福,友谊如雕花玻璃珍贵脆弱,友谊也如美酒细腻而醇厚,不约而同的默契,时间沉淀下来的友谊,成了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爱,也是友谊,我们一直练习微笑,最终,变成不敢哭的人。生命中遇到很多人,也经历很多场深刻的友谊,随着时间他们变成生命中珍贵的伙伴

  现在身边有好几个闺蜜男性朋友,都是认识很多年了,常常联系,相互问候,见面依然如故亲切。丹丹是比较三观相近的朋友,最近和她聊了我们这个年龄所遇到的问题,二十五岁的女生,这一年仿佛成了分水岭,我们一起讨论工作,谈论以后,时而陷入焦虑,时而开怀大笑,相互分析各自的工作和对人生接下来的安排,相互鼓励对方努力去过好当下的生活。青春年华的我们,我希望保持一颗柔软心,也抓住心中的梦。

  男性朋友迪哥也是经常关心我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情况,认识多年,一个在上海,一个在东北,哪怕距离再远,也会每天相互叮嘱,聊聊当天的工作状态,谈谈有趣的事,渐渐的朋友成了亲人之外最珍惜的人。有时候在想朋友是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因为同龄,都独自经历一个人面对社会和工作的困境,清楚内心承受的那份不易。而父母了解的只是我这个人,怎样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所思所想他们不懂,最熟悉的人反而不能明白我们这个年龄承受着什么,这些年一个人有多不易。

  友谊,生活,经历,哭和笑都那么真实,我身边喜爱的女朋友,她们共同的特质必然是:简单和纯真,认真和倔强。一路走到现在,很爱你们。像一朵寂寞的无名之花,因为真实,因为善良,因为纯净的初心。唯愿用安静的方式去绽放一朵花的本色,以沉默姿态去否定那些故意做作的嘲讽、愚弄。

  我会相信不完美的完美,心中有完美,有把不完美当作命运承受下来,接纳并认可,这就是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和朋友们分享友谊,这才是快乐。

  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比拟时间,看书的时候,时间从指尖流过;写字的时候,时间在墨迹中干涩;思考的时候,时间在睫毛闪动间匆匆;哭泣的时候,时间在泪珠里熄灭。我曾经一次次问我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活着?我曾经一遍遍触摸在时间的边缘,希望用文字抓住时间的尾巴

  而现在有了圆满的答案:做一个善良独立的人,有聪明的头脑,学会对生命的思考,丰富的灵魂,珍惜友谊,爱护家人,热爱生命,体验生命。

  【四】精神家园

  “每一个真正的作家都有一个梦:写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可是,每写完一部作品,他又会觉得那似乎即将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仍未写出。也许,直到生命终结,他还在为未能写出自己最好的作品而抱憾。然而,正是这种永远未完成的心态驱使着他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了那些自满之辈所不可企及的成就。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真正的作家一辈子只是在写一部作品,他的生命之作。只要他在世一日,这部作品就不会完成。”

  喜欢周国平老师很简单,因为他不但是哲学家,也是一个好的教育者,更是好的散文家,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他的哲学作品,散文作品,还是随笔,都很精彩。我自己是一个九零后女生,同时也把周国平老师的作品推荐给女生看,一般是男生比较喜欢他的作品,可是凝练的文字,深刻的沉思,真实的叙事,都一次次震撼自己。

  一生中可以选择阅读很多作家的作品,能打动自己的文章往往是真实,让人思考有智慧。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在创作中要写自己感觉好的东西,写下许多文字,记录了很多心情,却把那本日记本丢在了角落,经历了梦想中的一个人旅行,却不知道自己再次寻找来时的路。不论好坏时时都应该写,通过写作把易逝的生活变成长存的文字。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听什么样的音乐,看到什么样的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遇到什么样的人。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就是幸福,相信努力的意义,不能怕,没有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回首来时的路,一个沉默努力安静的自己,充实活着,与灵魂结伴而行。

  每天,在手机和网络上用去大量时间,看似每天浏览很多很多信息,琳琅满目,一条一条目不暇接,其实,真正接收的东西少之又少,快餐文化总之还是不靠谱的,电视和手机传播速度快,要想真正记下来那么一点点东西,还是应该安静下来翻几页书,写几行字,花几分钟可以和名人交谈,领略前人一生某个时段的智慧沉淀。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网上写文章的年轻人也很多,千篇一律的文字,连标题都那么相似。而文章比较热门的也就是励志、爱情、小散文等等。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是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而创作过程中离不开灵感,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而作为创作者应该写些什么?周国平有一条原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有独特的眼光可以写任何素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出于纯粹的目的,不让写作变成附加的目的。

  通过创作更应该了解的是文化,一个有文化的人,一是传统,二是思考,文化是生命的花朵,通过文化的创作,人为自己创作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精神存在,文化就不会灭亡,在一代一代中传递教育的意义,通过一系列完善的学校教育,获得学历和知识,离开学校依然保持自我教育的态度,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教育,最终变成我们的宝贵文化。

  周国平这一本《人生哲思录》离不开对哲学的思考,作为普通读者以为哲学是晦涩难懂的概念,在周国平的阐述中,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哲学也不会提供答案给我们,只是推动我们去思考,本真的意义是探索人生真理的灵魂敞开的精神世界。

  生命的意义?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家园,生命神秘而珍贵,唯有思考这些问题才可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人生哲思录》书中很多作者提出的观点来自他个人的独立思考和体验,内容是理性和积极的,作为读者通过阅读带入自己对生命历程的思考,就是书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通过《人生哲思录》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则是他关怀当下人们的境遇和人的精神状况。

  不同的生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带着对哲学的思考去看待人生,体会人生。重视自己的经历与磨难,学会思索,在生活中沉淀。

  一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关注精神生活就会发出思考,从而慢慢去了解哲学得到自己能理解的思想。站在一个广阔的角度,看待我们平时身边所面对的局部问题。哲学的最终意义是推动我们去思考,哲学始终走在信仰的途中。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三):周国平老师像一个慈祥的老者,在耳边絮絮叨叨的诉说着人生的种种思考,倒是让人感觉无比亲切。此书的作用确实引发了一些思考,这对于我来说,可能就已经足够了。

  断断续续花了十天粗略的把这本五百多页的书过了一遍。这是一本比哲学书浅薄,比心灵鸡汤的书又有实质内容。无法形容读此书的滋味,书里都是一些简短的句子组成,确有很多金玉良言。周国平老师像一个慈祥的老者,在耳边絮絮叨叨的诉说着人生的种种思考,倒是让人感觉无比亲切。此书的作用确实引发了一些思考,这对于我来说,可能就已经足够了。

  真性情: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很遗憾,三十多年了,我还没有寻找到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一件触碰到自己灵魂的事情,一件不给钱也要做的事情,一件做了就忘记时间的事情。通过读书,希望能够更了解自己,希望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内心。目前来说只能把事情倒过来:把自己现在的事情做成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谓的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也不知道如何理解这就是真性情。人越注重精神上的价值,索取精神大餐,确实对于外在的功名越发的看轻了。

  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的有趣。

  亲自然:

  人,栖居在大地上,来自泥土,也归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园。如果有一种装置把人与大地隔绝开来,切断了人的来路和归宿,这样的装置无论多么奢华,算是什么家园呢?

  在观赏者的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对于听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节、婴儿都在说话,而听不懂的耳朵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人会由衷的快乐。

  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的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缺一不可。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回乡下待了大半个月,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恨不得第二天就回上海。日子慢慢的沉淀下来,开始用心感受慢生活的美好。虫儿鸟叫,燕子归巢,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脉和蓝天。渐渐地我的内心和身体都适应了这里。我是离开大自然太久了,虽然在上海的周末会时常逛公园,但是那样的蜻蜓点水的感觉远远不如这样来的透彻。我们需要生活简单一些,精神放松一些,能够多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书里谈到的事情很多: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人性,态度,思考,哲学,信仰。思考永无止境。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四):心灵共鸣

  我是在一个很迷茫的阶段读的周国平的书,说不上对我的未来规划帮助多少,但是确实在我心灵很无助的一种情形下让我突然觉得,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知己,不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书里更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概这一刻有不同的认知了。

  我说这些就是想说,周国平的书多为他自己的思考,一点一滴是日久的积累,如果平常也有恰好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就会觉得他的书像清泉滋润干涸一样令人舒畅,如果只是耐着性子往下读,也会有看不懂的地方,不能完全享受个中精华。书中某些篇章读起来感动的让人想哭,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有的篇章却只是平平淡淡之感,我想就是因为在人生这个终极命题前,我思考的还是不够。所以打算长久的重复的阅读此书,绝不辜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五):读哲学的女人是不幸的

  同学介绍说,这是一部哲学入门书。然而,书中全无枯燥的说教和深奥的哲学道理,皆是周国平先生的人生之思以及哲学感悟。

  羡慕周先生的心境,淡泊宁静、自由无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世俗蒙蔽了双眼,以为自己追求的是成功,其实无外乎是名利、物资。我们为其义无反顾,忽略了内在修养的建设与提升,忽略了真善美。直到铅华看尽,才明白自己追求的无非是身外之物,纵然带给你奢华的物质享受,纵然满足你膨胀的虚荣心,却无法填补你心灵的空虚。

  所以,我告诉自己,只要明白,自己想要的只是健康、快乐,不要贪图身外之物,不要失去自我,不要被这个世界毁灭,成为圆滑、世故、虚伪、物质的人。

  很多事情都不必过于在乎,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且安静地看书、写字,我且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我只为取悦自己,我且做自己的主角,又管他人如何看如何说?无论如何,都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如果累了,无非是被他人、被身外之物所左右。

  想去远方,想去冒险,想看更多风景。

  年纪大了,便容易顾虑,无非想走就走,无法无惧无畏。青春是一种心态,无关年龄。或许是该重拾那份冲动和勇敢。是啊,我怕谁呢,我年轻啊!

  欲望是种可怕的东西,它会变成魔鬼,撕扯你的灵魂。一开始你矛盾、挣扎,后来,你渐渐失去灵魂、失去自我,然后,你不再是你了。

  多看好书,多思考,累了就写字。生活,愈简单,愈幸福。

  每天都要进步,哪怕一点点。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六):态度决定你的生活质量

  曾经拜读过《人与永恒》、《善良丰富高贵》。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从此喜欢上了这些带有哲理性的作品,也因此喜欢读周国平的著作。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其散文著作带有哲理性,读后使人陷入对问题的沉思状态。较适合有问题困惑的人阅读。

  《人生哲思录》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自2000年出版后,至今已是第三版。此书主要从生命感悟、情感体验等不同的角度对人生进行思考。在对待人生价值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生活能使你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人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不为生活迷失自己,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成功,并不是所谓的在社会上拥有的地位、财富等,这些人的身外之物。所谓的成功,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尽全力做好。在此前提上,须有自己真正的爱好。而爱好必须是没有功利的,完全出于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如此在生活中就会因自己的真性情,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一个人必须有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要时刻保持自己具有真实的自我,就要看重个人的内在精神,经常关注自己的灵魂;善于与灵魂交往。

  生命所需的,无非是最简单的空气、健康、阳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而已。明知生命可贵,却在做伤害生命的事情;为了所谓的财富、地位,使生命承受着太多本不用随的东西。请善待自己的生命,为自己保留一点时间,别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过早透支自己的健康。

  拥有简单的生活。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才会甘于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物质上的需求必定是十分简单的。一个人在巨富之后仍乐于过简朴生活,证明那些灵魂的高贵。能够从精神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在物质生活得到最基本的满足后,追求成功和优秀,专注于精神事物,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安宁。考虑到我们的能力、条件,尽最大可能的减低我们对生活的要求,保证简单的生活;摆脱生活的奴役,获得更多的快乐!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如健康、亲情、友情等,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是精神方面的快乐。注重精神世界,忽略外在的功利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真正的心灵上的享受。说起享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吃、喝、玩,这些暂时性的满足,误把消费当成享受。当然消费和享受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有时会发生重合。而真正的享受是精神方面的快乐,是可持续性的!暂时性的物质享受之后,必然会投向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在提升人的自身内在素质,完善自身的内涵,丰富内在的精神世界,持续得到真正的享受!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对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受。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丰富。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自身寻找或获得幸福。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领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上的安宁却是幸福构成的基础。所以,要得到幸福,尽量称心、愉快的度过一生,除了健康的身体,还需拥有自身的道德品质、精神世界的丰富。从现在开始,留下独处的时间,时刻关注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成为亲密无间的闺密吧!

  《人生哲思录》能指引我们思考人生,不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此书,语言通俗易懂,说理徐徐善诱,没有严肃的说教,就如一位长者在与自己聊天,谈心。它犹如一部哲学词典,在你人生中遇到困惑时可以随时查阅,是常伴枕边的一本好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