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4 03:33: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本由辜鸿铭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页数:14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一):狷狂

  辜鸿铭先生的英文不是不好,只是实在太啰嗦,看完一个句子要绕好几个圈,因此就显得不流畅,像私塾里结结巴巴的老先生。

  以往只知道他怪,但怎么怪法,其实不甚清楚。从这本书来看,辜老先生也真真是一个狷狂书生。

  至于女人,传统的中国女人当然最好,三从四德逆来顺受,完全牺牲自己完成家庭。而且你们说男人蓄妾是不人道的,根本不是,因为中国女人实在太好了,所以男人娶妾这件事根本没有对她们造成伤害,哪里谈得上不人道。而且娶妾这件事是技术活,你们想想看,一个大家庭里一个男人那么多个女人,从来不吵架的,这容易吗,你们做得到吗?只有中国男人做得到,既做得到,当然就有权利娶妾了。而且你们这里的男人常常随便找个女人满足了自己的兽欲就把人家扔了,这叫什么人道?真正人道的是中国男人,看上人家了,就把人家娶回家,好吃好喝供着,哪怕其实已经不爱她了,也肯定不抛弃她。

  日此种种,如今读来,颇令人汗颜,许多东西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但他字里行间的狂妄态度,也让你觉得不应该从逻辑方面去考量这些话,倒应该抱了对李白的态度,无论他怎样狂妄和前后矛盾,都只能一笑置之。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二):想起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关于<中国妇女>我想谈谈辜鸿铭先生关于纳妾的选段。很显然,他是赞成中国男人纳妾的。但在我看来,他是在为中国男人纳妾的行为做辩解。

  首先,他在文中反复强调了两个概念,一个是” a real gentlewoman”, 另一个则是” a real gentleman”。他认为a real gentleman “never takes a concubine without the consent of his wife “, 而a real gentlewoman “whenever there is a proper reason that her husband should take a concubine, will never refuse to give her consent.” 这体现了典型的儒家以男子为中心主导地位的等级秩序思想。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因而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是羞涩腼腆而又廉耻的,殷勤有力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观念。我并不否认这一点,因为东方女性向来以温柔贤淑,柔美妖娆而为人称赞。但是羞涩腼腆不是忍气吞声的同义词,殷勤优雅也不代表女子可以容忍与她人一起分享一个丈夫。再大度的女人,也不可能会在和她人分享同一个丈夫的时候还可以真的轻松自在而迷人。这不是a real gentlewoman, 而是a imaged gentlewoman。

  其次,他在文中还引入了”selflessness”的概念,想以此来推卸责任,掩盖男子纳妾的不道德行为。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对此,辜鸿铭先生在文中表示,中国妇女应该“whenever there is a proper reason that her husband should take a concubine, will never refuse to give her consent.”。可是,一个男人的生活目标也不过只是要做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丈夫和一个好父亲吗?为什么男人就可以再累的时候纳几个妾,做为眼靠、手靠的。若说男人还需要在外工作,打拼来养家,那么女人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来操持家务。女人之所以会心甘情愿做一个selflessness的人,是因为在她的心中,有丈夫的全心全意的爱在支撑。我不认为,在她知道丈夫的爱不再全心全意,不再完整地属于她的时候,还可以做到selflessness。同样,文中说,the feminine ideal in China, is not an ideal for a man to spend his whole life in caressing and worshipping.,既然如此,对女子来说,live absolutely selflessly for her husband也是not ideal的。文中还提到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在不经过妻子的允许的情况下纳妾的,而且一个真正的君子会保护妻子有可能不受到妾的伤害。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旦有了妾,这种不受伤害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要不然,三国时期贤德的甄宓皇后怎么会无辜枉死,而本为妾的郭嬛又怎么会荣登皇后宝座?此外,若男人不纳妾,也就根本不用担心妻子是否会受妾的侮辱的问题了。

  所以,我更赞同文中的另一个词,即”salf sacrifice”,而不是”salflessness”。同时,我也不赞同辜鸿铭先生把中国男人纳妾的行为纳入道德行为的行列。虽然和欧美一些只为一夜之欢而丢弃女子的男子比起来,似乎是更负责一点,但个人认为,这只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或许,我还没有完全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所以所做评论非常肤浅。以上仅为我个人看完这篇文章后的所思所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三):一件50年前的衣服

  对儒家文化精要的阐述为上,对西方时政局势的分析次之;

  丰富流畅的语言表现力为上,整体结构的精炼严谨次之;

  纵论中西文化的博学为上,剖析具体问题的深度次之。

  有个遗憾,后半部若干章节的组织和内容觉得和整体不协调,例如有关汉学家和约翰.史密斯的部分,实际上是在说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精神”的误读,其中涉及了太多背景和人物,对主题本身有些削弱,也未能尽言。

  总体来说,本书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即修身方面,在今天依旧具有很好的启示。我想这也是很多外国人对于孔子及儒家文化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辜老的看法可以作为两千年中国文化比较理想化的注脚。而这正是辜鸿铭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试图用以济世西方社会的核心。

  这让我想到任何东西作为一种时尚都可能有其周期性。比如,一件5年前时兴的衣服现在看看叫土,一件10年前时兴的衣服就是很土,而一件50年前的衣服穿出来就可能是领导潮流的。谁能说思想文化就不能符合这样的规律呢?况且我是没有看到人的思想在2,3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四):人之初,性本善,又何干?

  让我们来假设有一场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一个人手上都有10块钱,他们可以选择:1、投资到一个他们共同拥有的企业中去。2、不投资。判断收益的方法是: 倘若有超过80%的人选择投资,那么企业资金充沛,发展迅速,则所有投资的人都能收到额外的5元钱作为投资回报,收益5。而如果选择投资的人不足80%,则企业就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发展失败,那么所有选择投资的人都回损失掉自己的投资,收益-10。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你会如何选择?再设想一下,如果在你的班级或公司实验这个游戏,你认为第一次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别急着下结论,我再问第三个问题:如果我反复在同一群人里玩这个游戏并且每次都告知统计数据,最终的结果会趋向于什么?

  答案是:全部投资或者全部不投资,在理性情况下,两者都有可能。但有两点需要指出:首先是在每进行一次实验时,整体结果都会进行自我修正,使之更趋向于某一个极端(全投或全不投),而这两个极端,也就是这场博弈游戏中的两个纳什均衡,另一点有趣的就是,由于达到全体慷慨进而取得收益所需要的代价太高(80%的合作),所以人们往往会因为信心不足而坠入集体自私的坏均衡状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全体投资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纳什均衡。从古至今,从乌托邦到共产主义,许多伟大的脑袋都在思考如何追求那个好的均衡以期更加完美的人类福祉,而悲剧往往就在与此:维持弱势的纳什均衡需要参与者极高比例的合作率,而破坏它则来得容易的多。指望仅仅通过道德抑或自律就能达到社会和谐,天真的寄希望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式的空想共产主义 ,抑或是相信理想主义式的正义精神和荣誉感可以约束如今的社会,这种念头只能存在于历史怀旧主义者的记忆里。或者退一步说,在这场宿命般的博弈中,“人性是否本善”这个命题本身的真伪已经不再重要,人之初,性本善,可惜这又何干?因为只要足够多的“非善”存在,整个环境会不可逆转的倒向人人“非善”的最坏均衡,而个人的信仰和美德在此毫无用处,我们必须依赖一些凌驾于个体之上的力量,去改变整个博弈最原始的收益表,以维持一个底线。因为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因为孔夫子老人家的教导,中国的老百姓在“Religion of good citizenship”的指引下,在“人性本善”信念下 ,曾经奇迹般的将这个弱势的纳什均衡维持了千年之久。而现在的我们,是否已经越过了某条临界线,在加速坠入那一个代表自私的均衡的深渊呢?

  蝙蝠侠6黑暗骑士的结尾处,两艘游轮里的人质最终并没有按下炸毁对方而保全自己的按钮,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相信对方也不会这么做,因为相信人性──博弈论上经典的囚徒困境在这一瞬间被闪耀的人类信念战胜了,情感战胜了纯粹的理性,或者你也可以说,理性战胜了纯粹的情感。凶残的小丑精通人性,却在最后一刻没有读懂人性。只可惜电影终究是电影,而我们会怎样──用辜鸿铭先生的话说──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是怎样,坦率地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辜鸿铭老爷子能活到现在,能看到当下中国社会周遭的种种荒诞与幽默,恐怕再讽刺起欧洲人用军队取代牧师,用法律取代宗教的时候,也会有点儿底气不足了吧。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五):突然想到李里的微笑

  辜说,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不同在于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那是旧时了吧!倒是会想像出一幅东篱炊烟鸡犬相闻人间之气,或是诗书礼仪谈笑鸿儒的君子之风,这样的悠然中国,真是令人向往啊!

  关于中国女人:

  以为有了自由,便可肆意任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都管不住了,便以为可以追逐心灵的自由了。可惜生下来便明白的人太少了,站在苍茫自由的荒野上,我们居然失去了方向。向哪个方向前进呢?前面又有什么呢?迟疑的走,便是在路上,也少了耳边生风的坚定和满心期盼的欢喜了。

  是上帝说的吗?“你必须工作”,于是朝九晚五,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心安了。那么就是孔子说的了?“妻子要对丈夫忠诚,无私地爱他,小到为他做饭,大到为他纳妾”。可以做到爱他甚于爱己,然后心安,然后终老吗?自由说,“没必要了”。哦也!那种GRACE & CHARM 的笑容,集体消失了。ONLY CAFE 里的柠檬味道的寿百年,剩下的半瓶杰克丹尼,是用来庆祝的吗?可自由,和吐出的烟雾一样,抓不住的。咖啡喝多了,心慌,只是因为这个心慌吗?当张扬了自己所谓权利以后,失眠的后半夜,不一样的心慌吗?

  他缩在角落里,平静缓慢地说,无非是安定和平衡罢了。GRACE 和 CHARM,如烟雾一样开始蔓延。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六):文明的价值在于造就“人”

  文明的价值在于造就“人”

  ——蠹鱼笔记(10)

  □/徐强

  ow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a civilisation,it seems to me,the question we must finally ask is not what great cities,what magnificent houses,what fine roads it has built and is able to build;what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furniture,what clever and useful implements,tools and instruments it has made and is able to make;no,not even what institutions,what arts and sciences it has invented:the question we must ask,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a civilisation,—is,what type of humanity,what kind of men and women it has been able to produce.(Ku Hung-Ming,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蠹鱼案】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又名《原华》或《春秋大义》)是辜鸿铭最负盛名的一部英文著作。在序言的这段话中,辜鸿铭指出,衡量一种文明有无价值,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出巨大的城市、恢弘的建筑和宽阔平坦的马路,也不在于它是否制造了和能够制造出漂亮舒适的家具、灵敏实用的农具工具和器具,甚至不在于学院的设立、艺术的创造以及科学的发明,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文明能够产生出什么类型的人,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那么,辜鸿铭心目中的“人”又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被驯化了的动物”。他说:中国人没有发生心灵与头脑的冲突,是因为中国的普通百姓不需要宗教,而中国人之所以不需要宗教,则是因为儒学的纲常伦理可以取宗教而代之,在精神上填补了宗教的空缺。孔子对中国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绝对的忠君原则”。只有驯从这条原则的人,才配称“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忠于皇帝,作用和西方人崇拜上帝是一样的。抛弃忠君之道,就是背叛“名分大义”,就是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精神”,这种人,“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

  辜鸿铭谈论抽象的大道理,常常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一旦触及具体问题,却又糊涂之极,昏聩之至。如其所言,文明的价值确实在于造就“人”,只不过这个“人”是大写的“人”,是顶天立地、脊梁挺拔的“人”,是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而不是绝对权力的附庸、奴才与走狗,不是屈服于权势的“良民”和“被驯化了的动物”。如果一种文明,只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奴才与“动物”,而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这种文明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它到底算不算“文明”,恐怕还得打一个问号哩。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七):关于爱

  关于执著

  关于爱,对于这样一个国家的爱。

  辜鸿铭

  诙谐的老者,对于博大的中国文化有着不能割舍的感情,那种被割舍过的人才能理解的归依的渴望。

  Goethe: In the works of man, as in those of nature, what is really deserving of attention, above everything, is-the intention.

  人文和自然科学的选择。

  学文科、理科。

  学习语言要么是无意识的认同感,要么是有意识的认同感。

  也许很多男生抱怨学不好英语是他们的对于外族语的不认同,而我则是学了这个专业产生了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总怕自己汉语的那些东西被稀释在英语的海洋里,害怕自己的汉语退化。如今却是有意识的去学习它,跨过了心理的那道障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