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4: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10篇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是一本由[美] 豪·鲍克斯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一):《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被中华读书报列入7月好书推荐榜

  读书报推荐榜

  (排名不分先后)

  --------------------------------------------------------------------------------

  1、《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杨美惠著,赵旭东、孙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25.00元

  2、《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

  [美]威廉·多姆霍夫著,吕鹏、闻翔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35.00元

  3、《日本的思想》

  [日]丸山真男著,区建英、刘岳兵译,三联书店2009年5月第一版,19.80元

  4、《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

  袁晞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40.00元

  5、《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晋永权著,金城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46.00元

  6、《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谢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29.00元

  7、《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上、下)

  谭伯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45.00元

  8、《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曹汝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58.00元

  柏桦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28.00元

  10、《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上、下)

  [新西兰]布赖恩·博伊德著,刘佳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66.00元

  11、《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

  [美]罗利森、[美]帕多克著,姚君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29.00元

  12、《印度札记》

  [墨]奥克塔维奥·帕斯著,高黎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20.00元

  13、《羞耻》

  [英]萨尔曼·拉什迪著,黄灿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28.00元

  14、《一滴水有多深》

  刘醒龙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26.00元

  15、《数学恩仇录:数学家的十大论战》

  [美]哈尔·赫尔曼著,范伟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28.00元

  16、《对话中国:杰罗姆·桑斯与32位当代艺术家访谈》

  [法]杰罗姆·桑斯著,三联书店2009年6月第一版,38.00元

  17、《梵高奶奶的世界》

  梵高奶奶、江华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32.00元

  18、《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美]豪·鲍克斯著,姜卫平、唐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32.00元

  19、《云裳》

  秦文君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13.00元

  20、《天蓝得像一页童话》

  阎耀明著,接力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16.00元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二):像建筑师那样热爱

  阿兰德波顿有一本书叫《幸福的建筑》,他说给人幸福感的建筑,能够投射内心潜藏的自我,一所建筑只有契合内心的需要,才能有“家”的感觉。

  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埃及的金字塔和古中国的地下皇陵都能证明,建筑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透过一座城市的建筑,能看出历史人文、风土民情、地理环境以及居民的精神世界,透过一间房的装修,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嗜好、野心、成长背景和性格缺陷。

  江南的粉壁青檐,西北的红墙黄瓦,他们是一对天荒地老的夫妻,这是建筑的宏观美感,中国人讲究阴阳八卦,建筑也分阴和阳的,阴柔娇媚的二十四桥明月夜,阳刚雄伟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红楼梦》对建筑物大量着墨,看似要写一派富贵繁华的景象,实则是曹氏的深意,通过荣、宁二府的府邸写出整个家族的显赫背景,通过省亲别墅揭露封建官僚荒谬、挥霍的生活方式,通过十二钗的居所暗示个人的性格命运。

  最矜贵奢侈的装修是探春的秋爽斋,虽不像怡红院那样费尽心机地锦上添花,然而陈设的几件家具样样价值连城,米襄阳的画、颜鲁公的字、花梨大理石桌和紫檀架,房中间摆着大鼎,鼎是问鼎中原的鼎,此谓“才自精明志自高”。

  在古城西安,随处可见敦厚的城墙,用手轻轻抚过,掌心的柔软触到苍老粗糙的历史,千百年后,尘世之间没有你也没有我,唯有这堵墙还在,不朽的建筑令人相信天荒地老。

  多次月下经过玄武门,皆能想到世民的杀机,江山白骨筑,历史献血书。兵马俑使人想到军队、专制、暴政,帝王的雄图伟略通过建筑发挥的淋漓尽致。

  橱窗里的模特是秦俑,几千年前的古人穿着优雅的圣罗兰,那是一种突兀的结合,却令人心神摇曳,这是西安的好,别处无法体会得到。

  建筑如同贝多芬的曲、梵高的画一样,也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是实用美术和结构力学的完美结合,是现实与传统、历史与当下、美学与哲学的相互妥协。

  建筑物是折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越发达的国家,越注重建筑的经济适用,越落后的国家,越注重建筑的外形美观。在解决了空间组合形式、结构力学这些根本问题之后,逐渐趋向于美学、史学、以及城市规划的追求,再也没有人老老实实地研究建筑本身,导致随处可见的豆腐渣工程,人类站在各种建筑的废墟上,可曾思考过,建筑与生命息息相关。

  现代建筑是一部批判的历史,已经偏离了人类最早对建筑的依赖和憧憬,当建筑不再成为一种需要,而是一种点缀的时候,建筑的理性设计不复存在,这是一种悲哀。

  建筑师是一群很奇怪的人,他们泰半都很木讷迟钝,却有爱克斯光一样的瞳孔,通过一个砌体,能看出内部的结构、配筋以及设计意图。揣摩结构物的设计意图,是建筑师们最大的快乐,大到一条海底隧道的耐久性,小到一把椅子的舒适度,这中间有着无数莫名的惊喜和成就感。

  他们的思考方式很奇特甚至违反常理,虽然电子绘图已经广泛使用,他们仍喜欢用铅笔在草稿纸的背面画设计图,他们仰慕一个异性的方式很有趣,别人送玫瑰,他会送一座四合院模型。他们的世界是古朴平实的青石路,不懂风景的人看不到惊喜。

  如果不能成为建筑师,就要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或者有建筑师那样的眸子,安静温暖地看待这个世界,心花怒放总有时,只等开到荼蘼。

  每个人都是一所有生命的建筑,人体结构的完美程度是任何建筑都无法比较的,难怪会说是上帝的杰作,世上会有两处完全一样的建筑,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无懈可击的力学结构配上七情六欲,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筑物。

  悍马也是建筑,会移动的建筑,它的设计意图太明显,令人想起隔壁大漠,将军驾车穿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征服感,这是悍马的宿命,注定不能成为保姆车。

  整个世界,是各种各样的结构物组成的多元化建筑群。

  后记

  那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笑话,圈内人都知道。

  在一次聚会上,男士们聊起女人,各人都汇报了女友的职业,教师、护士、导游、公司职员等等。

  轮到他了,他不慌不忙地宣布,我女友是挖隧道的,言下之意颇为自豪。

  举座皆笑。

  太谦厚的人,往往会被几个专用名词唬住。

  热爱一个男人,像热爱一所建筑物,爱他的过去、现在、未来,爱他敦厚含蓄的设计,爱他岁月流失后饱经沧桑的外观。将他的心当成世上第一无二的建筑无限期入住,一砖一瓦、雕梁画栋都是爱的证据。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三):个人认为是近期最值得一看的书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05638&PostID=18575375&idWriter=0&Key=0

  作者:闲人老王 提交日期:2009-8-18 15:36:00 |

  个人认为是近期最值得一看的书。

  很多时候我们对身边的建筑,不论好坏都无法准确、尽力描述心中的感觉,即便是远行,看到异国他乡各异其趣的建筑,我们多数时候也无法有条理地去鉴别、欣赏、享受、描述、理解它们,按照作者所说,建筑的美和绘画、雕塑完全不同,它是一种空间之美。大多数人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建筑师而愧于涉足此领域,更谈不上从设计、建造的角度来关心、理解、阐述一座建筑。可是作者提醒我们,古往今来,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建筑里只有5%是由职业建筑师建造的,95%的建造者并没有专业学位和证书,不过是一群“业余爱好者”(amateur)而已。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一个好建筑?作者除了告诉我们十个研究和理解这个星球上所有建筑物的方法,还给出了十条如何成为一个专注的“非专业设计师”的意见,让我罗列其中几条来看一下:

  1、你是否实地观察过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和城市,并且乐于发现充满神奇的异国之地,那里的人们看起来生活在艺术作品中?

  3、你是否会认真思考一些方法使你所在的城市和其他紧邻城市更美丽?

  5、当你看见一块土地的时候,你会想象在它上面建造什么和这块土地将变成什么样子吗?

  ......

  也许我们一生都再没机会成为一个建筑师,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可以“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看到的每一座建筑,体验、观察、思考、享受它们的美或丑。因为它们实在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每天面对、无法分割的一部分。让我用作者引用的一个建筑师14岁时写下的一段赞美石头的话作为结束吧:“石头是冰冷的,很坚硬,并使一些东西变得黑暗。这为建筑平添了庄严伟大.....(也增添了)一个建筑物的永久感。石头令一切看起来如此沧桑。它能给建筑物创造出一种氛围,这是木材永远无法做到的”。

  个人感觉是,从猿变成人后,石头(、木头还有玻璃)改变了我们的建筑,而建筑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总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使你的生活更优雅或者更糟糕”。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四):由建筑想到的

  建筑,是不是盖房子?建筑师,是不是工人?读完这本书,让我完成了对建筑这门艺术的初探。于是,我的答案是建筑不止是盖房子,建筑师可以是工人。

  盖房子,体现的是实用主义,建筑,反映了艺术精神。而艺术,需要花钱,又不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只有妥协,不断地妥协是无奈之举,而妥协的艺术不是建筑的艺术。渐渐,在现代建设大潮中,建筑逐渐变成了高楼,也与伟大渐行渐远。

  伟大的建筑师当然不能总是妥协,但他们更重要的工作是构造空间,他们需要在三维世界里创造艺术品。这个难度在我看来远远超越绘画或者其他艺术方式。

  建筑师的工作看起来高大上,想入门却感觉困难重重, 简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是,这并不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不能是“成为建筑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良好的数学基础,看来我是不行了”的借口。完成课程需要四年,实习积累需要五年,不到十年;数学基础需要扎实,但不需要高深,只要认真。做到这些就可以初窥建筑门径,以上所述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真正立志想要把建筑师作为终生职业的人来说,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时间代价都不算高;怎么开始都不会错,投入精力就能完成。

  大道同源,殊途同归。建筑如此,其他亦然。当你觉得时机已过,开始已晚的时候,却正是最好的时机——没有什么比现在就认真做更好的方式了。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五):建筑,源自热爱

  作为建筑的门外汉,这本书还是深入浅出了讲解了一些建筑学的理论,让我学着能以更专业一点的角度去解读建筑,解读我遇见的建筑师们。 诚如作者所说:为使建造的东西真正成为建筑,我们有三个选择:雇佣一个建筑师,成为一个建筑师,或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作者看来,我们95%的私人和公用建筑来自于那些非专业化的设计师,对建筑的热爱和艺术的欣赏成为建造一栋优美的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用自己建造建筑的例子,为我们解析了如何从空间,环境,视角,用途等多方面去真实的建造一栋建筑。 在我们看来,一栋建筑之所以给人以归属感,还源自它契合了我们内心的需求。古有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地下皇陵,无论江南的烟雨楼阁,皇城的红墙金瓦,还是陕北的黄土窑洞,草原的毡包帐幕,它们或柔美娇羞,或雄伟阳刚,无一不提现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对建筑的热爱。我们建造它,亦会尊重它。 在最初到设计院,也曾经做过一些功课,强迫自己去记住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阿道夫·路斯的ornament is a crime,乔恩·伍重设计了悉尼歌剧院,贝聿铭扩建的卢浮宫,扎哈设计了望京SOHO……我会在面试交流中听到:安藤忠雄的建筑巧妙运用几何,创作自然,内在空灵;高迪狂野,怪异,荒诞;扎哈大胆,跳跃,多元……这似乎是我在交流中听到的最多的话,但鉴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年龄阅历的限制,我很难再去深入沟通他们对建筑更真实的态度,或者说,由于我从未真的了解过他们的理念和思路。 这本书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视角去看待建筑,探究建筑师的期待与无奈。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六):好吧,那就简短的说几句吧

  刚看完这本书,我就得,收获不是很大,可能是因为本人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虽然和建筑沾边,可是也不全部是属于建筑学的,这本书,本来就是写建筑专业的。

  可是,看完的两个星期以后,我觉得,这本书,真的还是不错的,虽然我从里面学到的不多,但是我学到了两点:

  1.草图最好不要丢掉...即使是室内设计专业,概念草图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老师说,平面布置已经出来了,就完成了一半,可想,平面布置真的是充满的学问的。

  把每次的想法都画成草图吧,不管最后是不是用上了那张图,几张图对比之后,你就会知道,自己比较想要哪一个,虽然,那一个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是你目前想法中比较不错的。草图不要丢掉,真的很有用。

  2.“轻率是最大的罪恶”貌似是这样一句话吧,也许书中不是这样写,但是大概是这个意思的。做什么事,都不应该轻率的。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七):如何建筑的方法论

  这是一本值得五星推荐的读物。

  这本书的写作语境是:虽然建筑是一门专业职业。但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建筑是由非建筑专业毕业、或者说没有建筑师资格的人主持建造的。在作者看来,这大量的“业余者的建筑”,而不是那少数伟大建筑师的建筑,形塑了我们的世界。

  所以“业余建筑师”的素养教育很重要。让所有有可能建造建筑的人:例如设计师、商人、地产商、规划局官员、建造私宅的个人⋯⋯了解建筑的基本方法。

  书中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主题

  一、如何鉴赏建筑。看一个建筑的时(尤其是伟大建筑)问自己以下问题

  这个建筑在建造的时候是为了什么用途?

  建筑的轮廓和容积怎样?光线是怎样在它的轮廓上投下阴影的?

  建筑物之中不同空间的是怎么设计的?空间是怎样过渡的?

  建筑物怎样承重?不同材料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建筑物的比例、结构和韵律。它是底部、中部、顶部泾渭分明的古典结构么?

  建筑物位置的得体性。它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怎样结合?

  以上是全书的第一部分,也是最浅显的部分。至少让我们会观察一个建筑。

  二、建筑的主要思潮

  这部分主要是作者所在的20世纪前半截的现代主义的一个反省,强调地方主义和其它一些流派。提到赖特、密斯等。我准备分别找他们的作品来读。相当于如果所有的社会学理论都要reference一下韦伯,那你应该去读读韦伯自己的作品。

  三、以作者自己建造私宅为例,讲了如何建筑

  这一部分是整个的精华,是方法论。观察环境、如何确立建筑物与景致的关系、确立房间的view、确立不同用途的房间与方位采光的关系、确立家具及活动范围设计、建立模型⋯⋯简单来说,这是给定了建筑地点,你如何能够建设出一个建筑原型的方法示例。

  具体可以参看我的笔记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13701767/

  四、关于神话和意义

  这一主题是闪闪发光的。

  作者仍然以他自己建造私宅为例,讨论了在建筑中,如何将神话融合到建筑空间的体验中去。

  比如“世界中心”的神话——源自玛雅文化其实体现了人对于居住地中心感的理解。私宅的地点是山头和林地,作者最后选在了山顶的最中心。他认为这个“顶端”和”中心“是有意义,能够在神话的核心里让人体验到”有活力的欣喜“

  “诺布山内部可以被看作一个圣所中心,有十字排列的栎树。像是教堂的十字形翼部,通向绿色小教堂(主卧室)和红色小教堂(厨房)⋯⋯向上仰望,视线由屋脊望向北极星可以观察到黑夜中环绕房子的星群。”

  除了这种文化传统里的神话。“个人神话”也是作者考虑的母题。我在这建筑物中生活、死去,我希望它能表达一个人生命旅程的个人神话。“旅程”和“时间”可以通过穿越空间的线性序列而得到感知。空间的圆形路径展示了无休止的循环、线性的神奇旅程展示了一种开始、中间、结束或者无限的延长。

  这一章对于我来说闪闪发光。每个人都有他最关心的神话母题。而因为建筑与人生活的血肉关系,使得建筑来体现神话变得成为可能。所有的神话实践和体验,都在”此时此地“。没有东西比建筑更好地展示这种人和时空的关系。

  五、关于城市规划

  作者最后跳出建筑讲了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将历史名城与现代化城市进行了对比。历史名城是“内部具有空旷区域的固体形式”(固体形式指建筑物)。意思是说,空旷区域是广场等公共空间,这些空间在固定建筑的城市之中。空间为建筑内的人群所用。而现代化城市则是”里面充满固体建筑物的空旷形式“。读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这空旷形式变成一种从A建筑到达B建筑的必经之路和空间阻碍。

  “空旷”与建筑“颠倒的包含关系让一切都变化了。

  除此之外,作者还讲了美国在20世纪现代化城市的形成过程。联邦房屋管理局的房屋抵押政策和分区政策、柯布西耶关于摩天大楼的想象、赖特关于无中心的广亩城市(boardacre city) 以及《州际公路法案》的颁布(建立了州际的高速公路网)都是其中的重要条件。

  作者还讲到了著名的城市规划理论,例如《明日的田园城市》、雅各布斯的以人为尺度和混居的《大城市的死与生》等等。

  ————

  除以上内容之外,作者还讲了如何可能再去修读建筑的学位、建筑行业的各个角色分工以及怎样获得项目(完全是工业界内容)等等。虽然对我来说,最闪光的部分是那些How TO的方法论,但是这些业界情况也许对其它读者大有益处。

  这本书还有一种读法就是找到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并且以此为阅读基础找到相关读物继续深入下去。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八):思考是件好事

  作者无疑不想把自己搞的太专业,毕竟这会影响读者群及销量,所以他很慷慨的将这本书奉献给所有专业的,业余的,以及一无所知的读者(就像我),结果告诉我们,实用主义还是很管用的。大师的话总是亲切而有距离的,不论是星级大厨还是文学泰斗,建筑大师的话也如此,但因为建筑是如此微妙的事物,不论我们喜不喜欢,它都得和我们发生关系,居民楼,商务楼,博物馆,购物中心,高架桥,公共建筑等等,我们让这些混凝土物件更有人气,它们让我们更向往生活。可能没有什么比建筑可以如此长久的,细腻的,健康的,安全的于人类共存。它就像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一样,包罗万象,低调平和。看到最后,我竟然发现自己有点喜欢现在上班的那栋楼,洗手间采光非常好,sweet:)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九):这个作家完全可以做好一个广告文案

  首先这本书的排版和封面很棒,是一本有格调有韵律的书。每个章节中非常喜欢前面很多建筑学者的名言语录,相对的,我还摘抄了一些,能够在以后的文案中应用到。其次,这本书的语言很柔美,很多话完全可以当做非常棒的文案来用:

  延伸的轴线/蜿蜒的小路

  定界的果园/调和的柱子

  分割的平台/连接的斜坡/攀爬和休憩的楼梯

  控制性的边界/分层的墙壁/提供选择和变化的凹地

  衬托的开口/指示的入口

  环绕的屋顶/位于中心的华盖

  支配的标杆/居住的邻居

  闪耀的光线/游荡的影子/间歇的阴凉

  勾画轮廓的房间/暴露于光线中的房间

  重现的类型/不断变化的次序

  勾起回忆的形状/传达、转换和以代码表达的装饰

  教化的花园/汇聚成池而相连的水

  激励的形象

  文案们,是不是有点汗颜,一个美国的建筑师给予我们的文字美感及文字路径!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读后感(十):《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在雨天看完,豪.鲍克斯的《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没有浮夸的成份,作者用业内简洁的语言,即向读者说明了关于建筑设计的事情,又在其中没有突兀的,把自己的建筑设计的心路和人生做了说明。作者在书中,把一个人如何因热爱建筑而开始学习设计,而后交待了美利坚各个大学建筑专业情况,结合了近现代建筑史建筑师,跟你说明学习过程遇到的,学院教授及可能会学习到的建筑课程的成因。用自己做教授的经历告诉我,他们的教学及学习方式。

  更加精彩在于,作者在成为教授之前,从大学毕业生到成熟建筑设计师的成长史。简洁并间接的说明,在美国这个行业是如何从理论到现实的。

  鲍克斯的各种成长遇到的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案例,清楚的展现美利坚的建筑行业商业行为及法则,各种前期,经营及后期工作。

  我觉得,一个热爱建筑设计的人,在刚进入大学就看到这本书,读到心里去,会有不少收获。

  还有一点,我看的高兴在于。作者是一位更加热爱古典主义建筑和理论的学者,符合我的天生审美趣味。所以,我读作者的书,比,读安藤忠雄的书,来的共鸣多,自然觉得收获也大。

  如果把前一段时间看过的Alain de Botton《幸福的建筑》那本书,比喻成,关于建筑美的散文诗。那么,鲍克斯这本书,就是关于建筑构思的记实文学。

  一本是白云,一本是黑土。

  如有两位作者的心在建筑界,“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妙,不可言。

  Richthoffeni 2014.05.3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