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00: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10篇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是一本由[英] 罗思义(John Ross)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1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一):读懂中国“天机”

  读懂中国“天机”

  ——读《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有感

  刘志勤,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首席代表、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上涌现出一批自称为“中国通”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机会对中国事务发表着形形色色的评论。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者,或一知半解者。我们发现其中真正懂得中国,熟悉中国,了解中国的学者真是寥若晨星,少之又少,而罗思义(John ROSS)先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个真正的专家学者。

  罗思义先生的《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的问世前后用了近三年时间,可见罗思义先生的治学严谨,认真和负责的精神。通读全书,为罗思义先生的数据翔实、论点准确、论据坚实,是本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可靠的政策辅助作用。在当今以中国为主题的浩瀚文海中,此书应该具有其独特的学术、社会和历史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本著作对于想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各界人士,都是不可缺少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罗思义先生把中国经济现象形容成“一盘大棋”,足见作者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而罗思义先生则作为评棋者的身份向读者讲解这个“一盘大棋”中的错综复杂的博弈经历,的确需要智慧、知识和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定会获得世界上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士的认可。

  罗思义先生以科学的、批判的和客观的研究态度对中国改革36年中经历的改革开放过程,并且和世界各种经济体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罗思义先生特别推崇“实事求是”的理论,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理论。罗思义先生文中说:“中国格言‘实事求是’是所有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P003)作为一个英国官员和学者,对“实事求是”具有极其深刻的认识,这在国际知识界也是十分罕见的。我们见过许多的所谓“中国通”,但是他们对中国的片面和肤浅的解读,恰恰是由于对中国问题缺乏“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对事实视而不见,或是带着“多棱镜”看中国,所以他们始终没有能够对中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罗思义先生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而且在面对“大数据”的日常研究中坚持“实事求实”的方法,并从中获得“实事求是”的效果。罗思义先生“利用‘实事求是’的方法,首先必须阐明需要面对的事实,之后才加以理论诠释。”(p12)特别是在“中国式经济‘高铁’”一章中,寻找大量“事实”,加以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中国,而不是美国,已经成为世界超级金融大国。”

  经济领域本来就是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放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身上,尤其显得复杂,这就需要学者能够透过无数表明数据编织成的表面现象,成为真正的“潜水者”,深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深水池”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素,和盘根错节的经济文化关系进行“放大镜”和“显微镜”相结合的研究,才能对中国的经济未来做出准确判断。这就需要有一个“批判”的眼光,对那些出自世界理论大家貌似有理的论述提出质疑。罗思义先生大胆地批评西方的“幻想经济学”的主观和偏见。罗思义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西方的“幻想经济学“派的实质就是”如果事实与他们的理论不符,那么错误的一定是现实。”他特别批评了西方最重要的经济类刊物《经济学人》长期看衰中国经济的短视行为,认为“事实比理论更强大”。为了客观地解读中国经济,罗思义先生用大量篇幅对具体的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都有详尽的分析,并且结合国际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进行对比,认为中国迄今为止的各项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而这种信心不仅仅是来源于作者对中国的友好和善意,而是基于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科学,冷静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使其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中国的成功历史,无疑是现代世界发展史上的“天机”。中国有句古话:“天机不可泄露”。然而,罗思义先生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向中国和世界解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天机”,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了解世界,做出了特别贡献。

  仔细读完这本书,我们由衷地叹服:罗思义先生或许比许多中国人自己更了解中国。

  感谢罗思义先生为我们编写了这样一本具有朴实而有深邃思想的著作,感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编委们的努力和勤奋,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杰出的专著。正如罗思义先生所断言:“中国梦——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对当代中国乃至全人类而言,都是迈出的最伟大的一步。”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二):中国为什么能崛起?一个老外这么说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 》书评

  作者:花旗银行前高级国际经济学家迈克尔·伯克(Michael Burke)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 》(以下简称“一盘大棋”)引起我这个西方人的兴趣,是因为其是由一个研究中国的西方人(这在西方并不多见)所写的论述中美地缘政治关系的著作。罗思义(John Ross)对美国对付其竞争对手所使的手段,作了极其准确的分析。他也对美国如何接连战胜苏联、日本与德国等竞争对手,以及如何试图使用同样的招数对付中国,作了非常详尽又富有洞察力的分析。

  罗思义强烈驳斥了美国所有主要阶层欢迎中国崛起的说法。他指出,美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保守派持完全相反的态度。正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在其最近所作的《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s China)研究报告中指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应是美国二十一世纪的首要战略目标。”报告还特别呼吁“美国应在亚洲地区签订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贸易协定。而且美国应寻求和美国的朋友与盟友间达成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的特惠贸易协定,扩大双方共同利益。”

  面对这样的威胁,本书的结论是:只要中国的军力强大到足以阻止美国入侵,那么中国就能够和平崛起。本书还详细说明,中国和平崛起对西方新保守派来说,是最不可接受的方式之一。

  西方那些敌视中国的人当然也清楚地知道,经济实力是一国军事和外交政策实力的基础。本书名《一盘大棋》源自这一重要的地缘政治考量。中国可以避免与美国的军事冲突,但无法回避与美国的经济竞争。中美之间的博弈,就好比一盘国际象棋游戏决赛。如果中国赢了这场比赛,那么中国就可和平崛起,因为甚至连美国新保守派也不建议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但如果中国输掉与美国的经济竞争,那么美国军事实力将相对中国有所上升,中国不仅将不能实现繁荣,而且其和平环境也将受到威胁。

  本书的封面形象地体现了中美博弈的精髓——一个机器人的手臂行将落向棋盘。中美之间的博弈,就好比一盘巨大的地缘政治棋盘,只不过棋子是最先进的经济手段。任何人想要了解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就必须先了解中美经济。

  罗思义具备的两种资历,使他有能力作这样的研究。首先,他准确撰写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章已有二十多年。比如,他1992年所写的文章《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会成功,而俄罗斯和东欧会失败?》(Why the Economic Reform Succeeded in China and Will Fail in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不仅分析到中国的经济改革会取得成功,而且还预测到推行“休克疗法”后的苏联所遭受的灾难。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写作不是事后确认,而是事前预测。接连的事实显示,他的分析远比绝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准确得多。《一盘大棋》只不过是重现了他的这些重要分析。不同之处在于,罗思义在中国工作七年后,他的分析明显更为详尽。

  罗思义是我所认识的非中国经济学家中,最了解中国经济分析理论知识的人。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只能通过西方人写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著作,间接了解中国,但他却能直接阅读邓小平、习近平与许多当代中国经济学家的著作,第一手了解中国。因此,他不惧重复他的结论。他在《一盘大棋》中,重申了他所著的《邓小平是迄今为止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的文章结论的原因不言自明。他的另一篇文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邓小平》,则解释了他认为邓小平与那些随他一起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人,比西方伟大的经济学家更伟大的原因,因为邓对劳动分工/生产社会化作用关系的了解更深入。

  罗思义相对西方人详细了解中国经济学的第二项重要资历,是他乃西方现代计量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曾出版了近年来此领域最重要的著作——《经济增长动力:对亚洲经济政策的比较分析》(The Dynamics of Economic Growth: Policy Insights from Comparative Analyses in Asia)的新加坡经济学家姜明武(Vu Minh Khuong)指出:“罗思义曾因相同的理念与我密切合作过(此书)。”《一盘大棋》也包含他对二十世纪初以来美国逐年经济发展的具体分析。

  颇为难得的是,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罗思义虽然是西方的中国问题专家。但他曾参与西方经济政策发展的经历,令他也能发挥余热。在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 )2000-2008年任职伦敦市长期间,他曾任职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这个职位相当于中国的副市长)达八年之久。虽然利文斯通已退出政坛,但罗思义与商业界至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早前曾任跨国公司担任商业顾问。

  他也参与英国经济政策的讨论与制定,据我所知,利文斯通时期工党的经济政策是由他制定。隶属保守党的的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John Major),曾承认其看过罗思义的作品。

  但毫无疑问,罗思义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使其成为西方最有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的专业分析让他同时受到对中国持正面看法和对中国持更大疑虑看法的两派人士的尊重。对中国持最客观看法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加文•戴维斯(Gavyn Davies)曾如是向英国《金融时报》读者推荐罗思义的英文博客:“我想在此向大家推荐一些博客作者,如果有投资者对全球宏观金融市场的关键性辩论感兴趣,可以关注他们。这些博客作者,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早会讨论以及投资委员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要为类似的会议或者其他更多事件作准备,请关注这些博客作者。”对中国持更多怀疑态度的英国《每日电讯报》国际经济事务编辑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Ambrose Evans-Pritchard)说道:“我非常重视您(John Ross)对中国的分析。您让对中国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假设。” 除了经济类文章,罗思义也出版一些非专业性的文章,比如英国《卫报》曾出版过他的一些标题一目了然的文章——《中国的经济成就为世界其他地方树立榜样》(China's economic success sets an exampl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中国的经济刺激给了欧洲一个教训》(China's economic stimulus offers Europe a lesson)等等。

  《一盘大棋》是我所知的西方人对中国崛起原因最好的分析 ——我也特别想知道中国的专业人员将会如何比较。但我肯定的是,这本书会引起那些对中美地缘政治关系感兴趣的人的极大兴趣。《一盘大棋》对美国和西方对付中国的招数,作出了最准确的分析。基于此原因,这当然也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兴趣。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三):看中国创新之路

  文/相均泳

  一直以来,中国被冠以“山寨大国”的名头,直到现在也未能摘掉这顶帽子。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走出“山寨大国”的阴影,各方都有不同的主张和路径,但共识也是明确的,就是要走创新之路。如何创新,怎样创新,这是一直以来各方热议的焦点。经过对中国社会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罗思义先生在《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一书中,对此给出了解答。

  罗思义先生认为,创新与国家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最发达经济体利用其处于全球科技前沿的优势,不断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创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经济行业目前很难进入全球科技前沿,只能综合利用技术、管理和物流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降低成本,实现“成本创新”。

  中国在目前发展阶段,将“产品创新”作为主要的短期或中期政策推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会误导中国偏离其实现繁荣的实际途径。那些因为中国没有实现这种“产品创新”而横加指责的,是一种纯粹的经济乌托邦主义和战略“空想”。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将“成本创新”作为创新的主要形式,而不是“产品创新”。

  西方经济学界的研究结论也表明,鉴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竞争优势,成本创新是中国企业能够胜出且在实际上已经胜出的必不可少的领域。中国也远非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不善于“创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成本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2015年11月3日韩国《朝鲜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不再是山寨货国家》的文章,指出中国不再是山寨货国家,而已凭借强悍的领导力、充满热情的公务员和觉醒的企业,成为以最低廉的价格生产一流产品的经济强国。

  从历史的高度来看,“山寨”几乎是所有崛起国家都绕不过的阶段。日韩在二战之后靠山寨欧美国家产品实现经济快速复苏,“日本制造”也一度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回溯到二战之前,美国的崛起同样也摆脱不掉山寨的影子。一战之前,德国同样山寨英国产品而实现经济腾飞,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判别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

  罗思义先生认为,中国远非“不善于创新”,恰恰相反,在对中国发展极其重要的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善于创新的国家。鉴于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24%,中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消除这个差距,因此,在未来几十年内,“成本创新”将是中国繁荣之路的关键所在。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四):中国经济学思想的看法

  一、新中国取得经济成就到底如何,该怎么评价?

  评价需要事实数据和比较对象,下面以长度140年的中美GDP数据来比较。

  140年的中美GDP数据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五):当中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如今的中国,在世界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模样?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位外籍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如是指出:“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极大的客观成就与自信心缺乏形成鲜明对比。”面对经济局势,中国必须认清自己的真实位置:“中国实现国家复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问题,乐观主义抑或悲观主义都不是美德,只有现实主义才是美德。”

  在《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一书中,罗思义分为四个部分展现了中国局势。第一部分列出了1949年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主要经济成就,以列举现实为主;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发生历史上前所未有变化的原因,并将其归纳为独特国情与普世经济规律相结合的产物,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计量经济学;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美国早期经济增长缓慢到后来崛起直至主导世界以及日前经济放缓原因,主要着墨于美国崛起之原因探究;第四部分则分析了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状况,反对者的阻止行动及其成功概率。英国的严谨与条分缕析,让整本书的思路极为清晰,主要以数字、图表与例证说话,可以读一书而窥形势。

  罗思义坚信凯恩斯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关联,并试图在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身上寻找凯恩斯与亚当•斯密的痕迹。在他看来,现代计量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的共同基础,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由劳动分工所带来的“中间产品”,而改革开放所关注的重点正是中间产品技术改革与经济的开放。

  中外学者的知识背景与看问题角度之差异,使罗思义的一些观点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经济繁荣让人活得更长久;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已并不明显,目前制造业的工资已达到印尼的三倍、越南的四倍。罗思义敏锐地概括了美国希望中国“自杀”的举措:高估币值,让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资本账户过分自由化,便于巨额资金撤离;削弱破坏国有企业;各类负面舆论动摇军心。同时,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他将“中国梦”的各个时间点进行了量化的表述:2021年,中国将成为小康社会;2025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与世界最大经济体;2030-2035年,成为世界最强经济体。其中,中国由最大经济体向最强经济体的关键在于:如何引领创新,创造高生产率、全球化的大型企业,在这点上,目前美国还具有极大的优势,而所谓创新,短期内不应关注于较难推行的“产品创新”,而应该坚持“成本创新”的战略:综合利用技术、管理和物流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降低成本,毕竟,工资优势已然成为过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旁观者,罗思义可以更清晰理性地了解中美两国经济的现貌,坚持发展,避免“自杀”,中国的经济未来仍然光明。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我想读一本书时,多半是因为对书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罗思义这本书,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对于未来预测之类的书兴趣不大,对于宏观经济的书几乎不信任,但这位作者让我感兴趣。理由很简单,一个经济学家为自己肚子里的知识找对了市场,一个善于扑捉市场信息的人,他说的话是值得一听的,何况是本书?在几十年前,相对于罗思义的祖国,中国还是只是一个落后国家,就像我们眼中的越南。有几个人有勇气去研究越南?但罗思义押对了宝。研究中国经济的人那么多,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选择了把知识卖给而且成功的卖给了中国官方,罗思义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属于人民日报的经济评论版文集,但外来的和尚,没有在中国接受过正宗的中学话语训练,所以论证模式还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这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讲中国创造的经济与社会奇迹。中国改革开放后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我们被这些问题折磨的难受时,我们想借鉴西方的视角来谋求解决问题的道路,但这位外来的和尚告诉我们,西方人对于中国是不怀好意的,他们总是“指出一个客观的问题,但是给一个不切实际的答案”,这是我认为书中最妙的一个句子,水平高出国内五毛千万倍,我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没人会闲着帮你瞎操心。其次,罗思义解释了为何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反正发展得如此之快是既定事实,爱怎么解释就行,这里面包含了对运作机制的羡慕,当然,这一部分还是含蓄的叙述。到了第三部分,比对中美,美国经济先崛起后放缓的原因及中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就完全成了为中国的制度背书,这种背书其实也适合解体前的苏联,我们也就是听听吧,没啥意思;当然,在中国,没有点忧患意识是不行的,所以作者极力分析了有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实现繁荣的不利因素。这四个四个部分环环相扣,算是一篇八字诊断报告,又过去有将来。

  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优长在于高超的论证方式,内容的观点你虽然不会同意,但论证手法确实值得学习。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七):纵横捭阖新中国

  纵横捭阖新中国

  ——读《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

  □曹辉

  心怀家国的人,自有一番责任担当。身为个体的人,家国意识是种必备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操守的重要条件。罗思义的这本《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客观公正地见证了他对中国的认知。

  大国博弈,精彩与残酷并存,玩转经济的多米诺骨牌,需要相当头脑和对政治与经济水乳交融的先见。从古到今,但凡提到发展,无一不与经济息息相关,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的整体发展,经济链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罗思义凭着对全球经济的洞悉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远见,给出这本书,也是给中国的件特殊礼物。

  这本书明写经济,实写全局。原因不外,经济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构成了社会梗概。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好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因此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优势。

  如此说来,透视未来中国的迷局则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刺速度,极大刺激了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的野心。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病和首要任务。防止险恶用心之国之人,制造一个真正的问题,借此提出一个会消弱中国的错误方法,苏联自杀对我们就是一个最好的警醒,特惠贸易同盟不跟中国玩儿等小动作不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经济力量会增强军事力量,一直以来,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如何逆境逆袭,抵达成功,如何在这场经济厮杀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这本书,你会找到答案。

  一本书的脉络,由四部分递进传达。我们从中了解中国经济成绩是奇迹,还是意外;中国式经济“高铁”的构筑与发展;中美经济的此消彼长;谁来引领繁荣。其间,“一带一路”与抱团发展值得瞩目,谁能挑起科技创新的大梁,谁就有真正的话语权。践于美国的崛起是用钱“砸”出来的,当美国领导不了世界之时,谁来接棒?

  以中美大数据的真实对比,透视中国大时代经济变革的隐秘真相。宏观来看,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国正在成为新国际经贸格局的缔造者和先锋。此时的“全球霸主”美国却陷入慢增长的沼泽,他们自己没钱也借不来钱的窘境事实,挑起战争,制造事端,想要渔翁得利成为他们的阴谋。《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一书,则梳理了全球经济发展脉络,说明中国用三十余年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原因,就坐二望一的强势予以数据翔实论证而不是纸上谈兵,这就是中国的阳谋。

  弯道超车成为中国特色令世人惊讶的一招险棋。而中国成功转型,从低收入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列,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路漫漫其修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必将未老先富,如同牛市的大盘,一片红红火火。

  中国梦是美好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之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思路。中国如何在四面围堵中打开一片新天地,站成巨人,没有经济的保驾护航,实现其他目标是不可能的。

  读罢,警醒于中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如果被消灭,那么中国将会失去控制其投资水平的能力,导致中国陷入经济动荡和危机。经济危机和现有政治结构垮台将会不可避免。认清中国经济真相,看清时局,做明智的选择很重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的蔚然气象已然形成,只需我们加速引擎,以经济为首的各方面自会善道常新!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八):外人眼中的中国

  这是一本英国人写的书。正如封面所说,一个英国人,不远万里抚摸中国。英国人眼中的中国似乎比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更具真实性,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英国人所说的将会更加客观,更具现实意义。

  我很喜欢这本书。作为一本经济著作,虽然我很有一部分的内容看不明白,但是却无法阻挡对它的喜爱。全书分四大块,很有逻辑性,很有递进感。第一部分让我们揭开中国发展壮大的面纱,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成长到当下的局面并不是意外,而是历史的必然。第二部分开始具体介绍中国高铁一般的经济。第三部分则是中美对比,中美经济的此消彼长造成了眼下的局面。第四部分则是展望未来,未来的世界到底应该由谁主宰。

  这本书写得很专业,业余的读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不过作为一本解析中国命运的书,还是很能勾起国内读者的兴趣。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相信每一个国民都会在意,中国梦何时能够实现,更是每一个公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十分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现状,而且又拿美国经济来进行对比,以寻找更为科学的中国经济的未来。

  全书的内容很清晰,作者的表述也很明了,那就是中国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那样赶超美国,引领世界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个结论着实是振奋人心的。每个中国人听到一名外国人这样说的时候,都会激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这本书就是拿出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并利用表格和文字来向我们展示和演绎,这个结论到底是如何得出的,真的是相当地客观,没有掺杂任何的主观因素入内。

  书中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感触,以及纠正了我们一些错误的观点。美国一直作为世界霸主一个多世纪以来,并非没有人能够撼动它。只不过当德国和日本对这个宝座发起挑战的时候,美国利用自己对这两国军事和政治上的影响,成功将这两国斩落马下,抑制了他们的发展。同样,美国还利用和平演变的手段,成功地促使苏联解体,不战而胜自己这个最强大的对手。现在,轮到了我们中国,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意识倒,他们不可能通过增强自己的经济来甩开我们,只能依靠老办法,阻滞中国的经济增长,来促使中国衰弱,打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的最大威胁是美国新保守势力与中国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勾结起来,这些利益集团试图诱导中国实施经济自杀,更准确的说,是诱导中国脱离民族复兴的轨道,转而采取能够使他们获取巨大利益的政策。本书还纠正了我们增加消费拉动增长的伪理论。消费并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反而较高的储蓄率者我国投资致胜的利器。

  总之,这本三百六十四页三十四万字的大块头带给我们很多实用的东西,我们从中见识到了英国学者的严谨,以及外国人对待数据的态度,也让我们意识到统计数据的重要性。这绝对是一剂学习如何研究中国经济的良药。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九):一个身兼伦敦政策署长、人大教授、微博红人的英国人眼中的中国-《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

  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迄今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中国,这艘古老的龙纹大船,在全面经济改革开闸放水之后,焕发了新的活力,全力驶向繁荣富强。它以每年至少七个点的经济增长,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其他国家经济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高速飞奔。

  这本文的作者罗思义(John Ross),认为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他曾作为伦敦市市长的重要幕僚、智囊,任职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他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浪财经专栏作家,同时是世界百强企业顾问。

  他还有一个极具私人倾向的身份-邓小平的粉丝。

  他称邓小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邓小平开创新型经济体制时,抛弃了过去的斯大林体制,但充分结合了马克思的理论依据,建立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国有经济主导的新模式。它成了凯恩斯理论模型的现实化。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虽然在西方存在着一些杂音,但事实胜于雄辩,按世界银行通胀因素调整后的美元数据计算,自1978年经济改革启动后到2014年这段时间,中国年均GDP增长率为9.8%。实现这一成绩的主体,是拥有将近22%世界人口的中国。所以,体量巨大的中国在开放的过程中,将快速发展的积极影响,带给了全世界。

  中国所交出的成绩单是如此优秀,以至于让某些经济学家感到有些梦幻。这梦幻的经济奇迹背后,有着符合经济规律的原因。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代表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里所提到的,经济分工带来专业化,专业化带来效率。在微观层面举一个例子,福特引进泰勒的流水线生产技术,对汽车中零部件的制造进行分工,简单化、专业化与程序化。从此,组装一辆汽车从原需要750分钟,变得只需要93分钟。效率提高了7倍。

  所以,分工能够带来效益。在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今天,国际分工,是在空间广度更大的范围内,更具效率的经济选择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之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让中国分享了国际分工的效益。与此同时,与国际接轨后的国内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又进一步节约了成本,带来了效率。

  中国一直被人诟病创新能力不足。作者在书中给予了反驳,诚然,中国的生产创新不足,它没有类似苹果一类的企业,可以进行不断的、高质量的创新,满足未来的消费者以相同价格,买到更高质量的产品的需求。但助力经济发展,不是只有“生产创新”这一条路。

  生产创新,需要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巨大投入,这必须经由政府花费巨资主导(比如美国)。而并非由我们臆想的,靠中小企业,甚至微型企业来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阶段选择这种路径是不现实的,“乌托邦”式的。同时,造成中国生产创新困难的,还有科研、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存在着延迟效应。中国目前的国情,要求快速发展。于是中国在保证科研、教育投资的同时,另辟了一条新路-“成本创新”,通过大批量的、规模化的、生产链上的成本控制,来实现同样的质量,但更优惠的价格。作者想表达的是,中国并非没有创新,创新也不等同于只能“生产创新”,中国依据其国情,选择了“成本创新”,而且做得很好。

  继续谈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动力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除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际分工”这一个基础动力外,还有“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个发动机。中国和美国在部门管理体制上有着显著不同,中国的国有部门强势,而美国则几乎没有国有部门。这使得中国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有着天然的优势--他可以通过国有部门,来控制投资规模,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等力度投资。高企的储蓄比例,给金融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而金融部门主要掌握国家手中,固定资产项目投资上,中国有着天然的养料。关于投资这件事,中国政府实际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中国政府在国际分工与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上,一直有着清楚的头脑。作者罗思义强调,如果中国政府能够继续有效地推行正确的政策,保持住这种清醒。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甚至,时间都已经不成为问题。

  《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读后感(十):一位西方人解析中国新命运

  由一位西方人来解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局,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西方人是如何对待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如何解读中国的发展前景,可以从中略窥一二。当然本人的作者罗思义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跟一般的西方人还是有所不同。作者可以从西方经济学话语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分析了中国经济制度,这是作者的优势。在这本书中,读者就可以领略这一点。

  作者研究中国经济三十多年,从撰写第一篇中国经济的文章算起,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在作者看来,中国不仅取得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而且逐渐形成了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思想。这个评价是比较高的。

  作者在西方成长和工作过很长时间,因此对西方地缘政治很熟悉,这有助于作者分析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作者是以外国人和在华工作的亲历者这一双重身份来研究中国经济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颠覆了大多数西方书籍对中国的印象,它要讲述的是中国智慧对一个外国人的巨大冲击。

  在作者看来,对当今世界来说,中国追求中国梦,对其自身乃至全人类,都是迈出的最伟大一步。中国追求中国梦,并非为让中国利益服从全人类利益,这既不正确,也无必要。但中国的国家利益完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这其中可能包含着作者对中国的偏爱,但也道出了实情。

  在书中,作者用事实证明,他对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经济灾难、欧元创建给欧元区国家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过去20年最重要的国际经济事件的预测分析,都是比较正确的,而西方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则是错误的。

  作者认为中国存在独特的经济理论。他指出邓小平理论及其分析,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与全球经济事件的清晰框架。他认为他能对中国经济作出精准的预测分析也是基于此,他能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变化能作出准确预测也是基于此。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人都无法掩盖这个客观事实。中国经济思想已领先西方——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任何经济学思想。只是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比西方更先进。这样大胆的结论当然值得讨论。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对这本书的影响力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不奢望这本书会带来重大影响,但旨在向大家推荐国际最先进的经济研究方法。作者还是比较自信的。无论如何,这本书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值得我们参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