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隐权力》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隐权力》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46: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隐权力》经典读后感10篇

  《隐权力》是一本由吴钩著作,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权力》读后感(一):口水书

  都是对古人“小说”《官场现形记》等等历史官场小说的分析,大段大段的引用古文以及翻译,真正的自己的思想不足。而且,吴教授也是毫无胆量的,只能描述清朝官场的种种现象,对于现代社会公务员体制下的各种隐权力只字未提,当然,如果他提了可能就无法出版了。

  唯一的贡献莫过于提出“隐权力”的概念以及定义的维度(当然这维度各有个看法),按照吴教授的说法,发明了“隐权力”的测量工具(其实就是一个概念,也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吴教授在“隐权力”这个母概念下,也提出了一些子概念,如“权力经纪”、“黑权力”、“权力赎金”、“食权者”、“送礼政治”、“盗户特权”、“假私济公的政治”等,我读来也有些混乱,种种设想和推测都是摘自古人小说,隐权力概念的体系并不清晰。而且,吴教授说的那些都是已经知道的,很像明白某种事情以后反过来在古人的书中找印证,看的过程痛苦不堪,很多无用的篇章。

  《隐权力》读后感(二):粗制滥造的书

  一本粗制滥造的书,除了第一章和最后几页,其他的不值一看。

  摘录:

  实际权力=正式权力+隐权力

  别敬:地方官赴任时向京官告别时送的礼;

  程敬:以路费名义送出的礼金;

  炭敬,冰敬:冬夏两季送给京官和地方领导的礼金

  三节两寿:春节,端午节,中秋以及领导本人,夫人的生日

  正权力系统和副权力系统:

  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宋与士大夫共天下,元与番僧共天下(喇嘛教为国教),明与内阁学士、内廷太监共天下,清与军机处共天下。

  另立偏房架空正室,借重隐权力系统挟制正式的官僚体系,是历代君主独裁的不二法门。但”偏房“权力系统往往走向极端,成为每个王朝覆灭的原因。

  《隐权力》读后感(三):快读对不起作者

  这本书半小时内读完了, 囫囵吞枣, 都没细看.

  但是感觉书的史料相当丰富, 而且是平时看不到的. 都是一些账目, 案件. 有点像马伯庸. 但是作者是为了阐述隐权力的真相, 而不是马伯庸的故弄玄虚, 所以看起来还是比较容易有趣的. 又结合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 人情, 家庭权力的变化. 我觉得是非常有趣.

  尤其对我这种对世事一点都不洞明的人, 是一次有意义的启发

  虽然说我看过一本书也说官僚体系是最廉政的体系.

  这本书也证明了这个观点.

  但是现在人们并不喜欢官僚体系, 都感觉他腐败腐朽.但是官僚体系却可以钳制独裁.

  也就是说, 没有官僚体系和隐权力的博弈.

  也就没有系统的活力.

  再次提到了权力圈子的表现形式.

  我觉得我这么痴呆的人, 读这书是一种解脱

  《隐权力》读后感(四):数不尽的权力斗争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什么时期什么人逐鹿中原,权力斗争都伴随始终,这本无可厚非。但也不知道是人太多还是地方太小,中国的权力斗争可谓是登峰造极。各种招式明争暗斗、你来我往,夹杂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真是叹为观止。让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真是智慧。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不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内耗之中,却无法自拔。越来越多的人咒骂权力,却是因为无法得到权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活跃,物欲横流。关于描述权力的书也越来越多。什么厚黑的、职场的、官场的、请客送礼的,真可谓百花齐放。有的人看是为了猎奇,有的人看是为了学习。。。

  本书通过定量分析并引入了隐权力的概念向我们剖析权力。给我的总体理解就是如何利用职权透过隐秘的渠道进行谋私,从而使个人利益最大化。虽然权为民所用是人类大同,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政由贿生”的相互作用,却是历史的事实。

  书写的很透彻,问题找得也很准。但令人费解的是我们始终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不知道是懒得去解决还是不愿意执行。

  《隐权力》读后感(五):读《隐权力》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我还以为是吴思的新作品,在图书馆连续看了两次,看了几章后,越读越喜欢。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叫吴钩的人写的。而且吴思和葛剑雄都给这本书做了推荐。确实是难得的一部写历史权力的书。正如推荐中所说的“作者独具慧眼,隐权力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社会现象,用到妙处,甚至可以凭借小学算术把这些现象算清楚”。

  其实作者整本书主要来说,在一个权力正式分配的体系下,还有着一个隐权力分配,这种隐权力有时候比正式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有着更大的作用。

  在书中可以读到很多真正的明清的笔记中记载的故事。像是一个办理不力的小官吏,由于京城里下来检查的官员是同年,于是成了红人。正如一个想求租、一个想受贿。于是他当了中间人。开出一些筹码来协调关系。几方面都有所得益。这种非正式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就是隐权力中所要表达的。

  在现代社会中也会有这种所谓的人脉 带来的权力重新分配 ,一个人如果与权力分配者有着较深的关系,或者是亲戚圈或者是友人圈 。虽然位卑也未必言轻。而且很可能在权力的重新分配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就像是书中所举的例子,那个官员的情人兼干女儿,可能比他的副职更加有权力。还有那个被架空了的按察使。可以看得到,如果你不在隐权力的分配体系圈子里,正式所有的权力都会被稀释得一干二净。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些机构位高权重,有些机构放个屁都一下一下,门可罗雀。而这两个机构是同样级别的。

  在隐权力的形成中,像是亲、友、同门、地方势力等等摆不上正式台面的东西,都成了权力分配体系中重要的环节。这些像是暗流一样,构成了中国历史中那些权力分配的暗流。即使像是张居正、海瑞这样的同样会参与到其中去。张居正在掌笔太监冯保的权力分享中, 就以大量的贿赂来达成。而一些冰、炭敬这样的灰色收入同样是隐性利益的分配方式。这些隐藏的东西,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正如张居正说的,私信也都是说公事。正是证明了私信不同于公函对于隐权力的分配。

  最后还有神权在隐权力的分配。通过一些案例 也可以看到当神权与世俗统治相冲突时,必然会受到重大打击,甚至毁灭。而只有协助世俗统治里才能成功。而太平天国的例子更加见证了神权的疯狂。当几个发了神经的人,借着神的旨意来统治人间里,最后的权力斗争,只是血腥 中的一场闹剧。而失败自然难免。

  当你了解潜规则和隐权力这两个名词后,对历史和社会的理解会清晰很多。

  《隐权力》读后感(六):解构权力的真相

  全书一开始,作者便以一个“大员受制于小吏”的例子,向读者说明官员的权力有时与其在官方权力层级中的地位并不相符。甚至一些原本并不在官僚体制内的人员,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假借到权力。一品大员的门子,却可以让许多正式官员屡屡碰壁。“阎王好见小鬼难搪”,这种权力与其理论配置有差别甚至倒错的现象,在官僚体制烂熟的明清屡见不鲜。基于此,作者大胆提出自己的“隐权力”设想,并给出“实际权力=正式权力+隐权力”的权力计算公式。这种炮制新概念,并将博弈论等社会学方法引入到历史研究的手段以吴思开了先河,吴钩也是有样学样。不过应该承认,他学得挺到位。“隐权力”及其计算公式的提出,对官场内名义权力和实际权力不对等的现象给予了很好的阐释。之后“权力值”,“权力管道”等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隐权力”这个原初概念。官员的“权力值”与其实际收入相符,符合官场的利益准则。而“隐权力”的大小,其实就取决于一套不同于官僚系统中自上而下的等级权力机制,而是以距离当权者远近为决定因素的“圈子体系”。难怪人们会说“越接近权力中心,就越有机会获得权力”。

  一个概念构建是否成功,就看我们能否通过这个概念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隐权力”一出,以往官场里那些高深莫测的怪象便一一真相大白。此时,你会明白,为何胥吏可以狠过主子、为何官场人情是如此重要、为何有些人身在其位却无法施展手脚,为何有些人明明不是官场中人却可以呼风唤雨……“隐权力”和“潜规则”,是官场硬币的两面。后者催生前者,前者又巩固后者。可以说,“隐权力”的概念是成功的,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得以解构畸胎的官场,洞悉权力运行的真相。这个概念的提出,可说是本书最大的可圈可点之处。

  不过,在对概念的继续展开方面,作者似乎有些冒进。先前作者导出隐权力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对明清官场小说和历史笔记中相关事件的分析和探讨。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僚体制高度发展却又高度畸形,高度腐朽的时代。因此,选择这一时期来进行分析是不错的,正如观察病理现象要从病人看起。但是这种采样毕竟缺乏发展的眼光。“隐权力”究竟是何时开始泛滥在帝国的官僚机制之中呢?作者虽然在对“偏房政治”的讲述中论及了由汉至清的权力发展,但这种权力斗争之中的权力分配,和以权力贿买为目的的“隐权力”在目的和表现形式上还是有所差别的。书的第二部分里,作者更意欲将民间权力、道德感召力乃至神权都纳入“隐权力”的范畴。这种对“隐权力”概念所指的扩大,固然能丰富涵盖面,但也会有使概念泛化、空洞化,并失去原先定义精度的危险。作者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后记里将隐权力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不过恐怕更好的方法还是把已论证的概念巩固,使其精确化更为稳妥一些。

  当然,我们塑造概念,终究是为了更好认识事物。在作者令人信服的分析之下,隐权力作为“正式权力通过个人渠道向周围泄露”的本质及其对权力体制的破坏作用一目了然。时至今日,“隐权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作为一种并不值得骄傲的“历史遗产”而继续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在官员们应接不暇的酒席宴会中,从林立的“驻京办”中,从醉酒撞死人者“我爸是李刚!”的嚣张言语中,你都可以觉出它的存在。作者在这里讲“隐权力”,并非是传授什么“官场秘笈”,而是让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杜绝私人对权力的滥用,如何才能够建立一套稳定的权力机制?恐怕每个读过此书的人,都应该好好想想。

  《隐权力》读后感(七):实际权力=正式权力+隐权力 解读权力规则的公式

  实际权力等于法律赋予的正式权力加上正式权力之外的隐权力。这一铁律不仅适用于官场,也适用于职场甚至家庭。在体制和法制不健全的时期,官方所承认的正式权力往往只是一种表象,而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影子”人物,总是隐藏在表象的背后。比如,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是经过民主选举出的中华民国大总统,按照《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党政军方面是国家元首,但实际上,许多地方的实权仍然掌握在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最后,孙中山不得不下野,把总统之位让给当时中国最大的军阀头子袁世凯。与此相反的是,最为孙中山接班人的蒋介石,虽然其官方的正式权力远不如孙中山,但他通过黄埔军校和北伐,在国民党内已经羽翼丰满,成为真正能够操控党国的实力派人力。虽然,他也曾几次下野,但都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已,其实力没有因为下野受丝毫影响,反倒是退居幕后,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操作时局。把隐权力发挥到极致的应该国共内战后期,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中华民国的代总统李宗仁不得不求“赋闲”在老家的蒋介石大佬出山来收拾残局。同是下野,性质相反,但反映的本质问题却相同,那就是吴钧所总结的权力公式:实际权力=正式权力+隐权力。

  一个国家的行政和人事体系必须是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不同权力的职级、职责、待遇等都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正式权力是透明的,公开的。而隐权力之所以“隐”,并不是说大家不知道,看不见这种权力,而是说这种权力的存在,大家虽都心知肚明,但却不便捅破。即使拥有正式权力的官员,对于隐权力,作为常人,明智的选择是遵循它而从中受益,如果真的像海瑞那样刀枪不入,其结果只能是两种,一是你被当做精神领袖被同仁们敬而远之的供着,二是你既没有当精神领袖的条件又不按照“隐权力”的游戏规出牌,那么你的正式权力将会无法正常行使,你的结果只能是被淘汰出局。事实上像海瑞这样的晴天老爷毕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是在成本计算后做出比较实用的选择,因为反对隐权力所需付出的代价比反抗正式权力要大得多,有时候挑战正式权力(比如,上书骂皇帝),反而能成为英雄,但挑战隐权力,往往死的很惨。因为决定隐权力大小的不是正式的权力本身,而是与权力中心的距离。比如,古代的长随、衙役,甚至门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式权力的,今天的助理、秘书,甚至驾驶员,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正式权力,但却很有限。然而,因为他们距离权力中心最近,所以他们的隐权力反而比其它掌握正式权力者要大得多。首先,他们对被决策对象的言行和态度会无形中影响到决策者;其次,他们把持着信息的往来传递,或阻断,或误导,而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人的前途命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一部分正式权力,很多看似由正式权力做出的决策,其实是权力周围的人们合力做出的。因为他们有隐权力,所以有了“阎王好见小鬼难搪”事情,其实不是小鬼难缠,而是想见阎王者,一定不能忽略了阎王面前这些有隐权力的小鬼,毕竟,存在就是合理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