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连岳说:神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连岳说:神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7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连岳说:神了经典读后感10篇

  《连岳说:神了》是一本由连岳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连岳说:神了》读后感(一):遇到就是最好

  不管怎么说,连岳在自己心中的地位都是无法撼动的。毕竟在最灰暗的时候带给自己那么巨大的正能量

  有时候我们逃避挫折,不代表我们懦弱,或是胆怯,而是我们理性选择远离挫折,保护自己。

  这部书在大学的时候各大书店都难觅放纵,而且各大网站都已经断货,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新浪共享里找到了一个貌似全本的TXT,于是如获至宝,果断打印。合着柴静的《用我一辈子去遗忘》一起,在上课的时候慢慢翻看。当时也打印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些来》。

  圣经,没有看过,对圣经中的故事也只是略知一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不甚了了无奈之余,只有感叹自己的底子太差,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补课。

  《连岳说:神了》读后感(二):要活的像个自由

  连岳在书中引了《新约·彼得前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神的仆人,要活得像个自由人,但是不要用你的自由当成邪恶借口。”这话给他的专栏作简介,怕是最合适不过了。他曾在博客里说,中国自由主义者还太少。换而言之,自由主义者可以更多些,也应该更多些。这么说大概是因为连岳自己本质上就算是个自由主义者吧。所以想藉此书一窥《圣经》门道的肯定是要失望了,因为这不是本神父的布道书,这是本自由主义者的布道书。

  然而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喜欢说教的书,尤其说的教的还都尽是些司空见惯常识。好在连岳从来都有趣味的自知,也有冷静自觉。他在书中往往引一段或几段轶事(不管是某普通青年的,还是某文艺青年的,或是作者自己的..XD),揶揄上几句,再佐以《圣经》里的寻章摘句,小小发挥便成一文。颇有些三板斧的感觉,不过连岳的洞见和风趣却教每一篇读来都别有一番风味。

  连岳的文章向来不会把道德正确拿出来说是(或者只是藏得好),相反还常不时抖些带着小得意的恶趣味。《国王不可添马匹》一篇里,损完张国立黑《大长今》的低劣水平后,他便现身说法指出高端黑该做的应当是剧透。一段剧情抖完,又来挑逗下读者,说比起张国立动不动扯上国恨家仇乱扣“汉奸”之名,读者势必会原谅他,如若不然,他会考虑送读者一顶“汉奸”的帽子。一副戏谑的嘴脸隐隐可见,实在叫人忍俊不已。

  连先生还很有自嘲精神,有篇写钱非万能的文章,他总不忘加上句自己是红着脸说银子的坏话。他很有对己之恶的自知,也很有对人之恶的自知。书中几次提及要三次不认的故事,讲的是耶稣被捕后,对最忠实的使徒彼得说,彼将要三次不认他。彼得当时赌咒说即便死也不会不认他,哪知他偷偷跟随耶稣时,几次被人指认是耶稣一伙都矢口否认。鸡叫两声后,他猛然惊觉自己已三次不认耶稣。所以永远不要高看自己,扣盆屎在自己头上势必让他人无处着手,这是连岳的狡黠也是连岳的智慧

  然而连岳最值得欣赏的,是他谈任何问题从来不违背或脱离自己完备的价值体系,素来没有双重原则一说。而且即使你很了解他那一套,他还会不时冒出几句教你背脊一凉的灼见。记得读到《傲慢资格》一篇,里面谈及现今许多人祈祷,要求实现这实现那,实在是把自己摆在了神的头上,傲慢无比。我猛打一个机灵,冷汗涔涔就淌了下来。

  不过就全书来看,这样的片段,似乎还是少了些。所以这书怕是算不得连岳的代表之作,但又确切是本代表之作,只不过它代表的是(书封勒口语)其生活的某种循环。即读书,把感受付之文章,稿费又让他有时间大量阅读,如此周而复始。这时候才想起,原来连先生不止是个自由主义者,丫还是个自由职业者

  这样的生活,大概要羡煞大把文艺青年。

  《连岳说:神了》读后感(三):那些同与不同,均带来收获

  我读书,关注同,也关注不同。

  同,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表达的比我好?

  不同,不同点在哪里?如何形成的?是刷新了我的思维?还是纠正了我的看法?还是我会维持自己的观念?如果是后者,我的论据又是什么?

  这本书,是碰上的。在四月咖啡馆

  我约了人在那里谈事情,等朋友时间,在书架上拿下这本书,一边看一边等。谈完了,朋友走了,我就继续读书,读完后才离开

  连岳的文字,我向来喜欢,虽然他的观点,我并不都是赞同。做为一个靠写字能够活的很好的人,也是我的楷模——凭我的能力,还不能做到这样——所以,读这本书,也有学习成分

  对《圣经》,了解的只是皮毛,所以不敢置评,写字的方法比较喜欢,从《圣经》的文字或故事生发,引出自己的议论,这既需要对《圣经》的深度了解,也有赖于深度的思考习惯。有的人对圣经和佛经都是盲从,会背,但是不见得懂,连岳是懂而且又能够通俗地表达的人。

  影响我的不是字句,而是关于爱、宽恕、自由的思想。回想起来,整本书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说奴隶社会,其实奴隶也有可能获得解放,而在现代社会里,人看上去自由,其实可能还不如奴隶社会。

  发人深思

  《连岳说:神了》读后感(四):圣经中的智慧

  日前买了一本连岳的书《连岳说:神了》,一本随笔集,是作者担任《第一财经日报》“圣专栏”主笔的结集,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圣经》阅读笔记,每篇文章都是结合时政,结合《圣经》的故事或者教义写就的一篇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字,干练而意义深远。

  照例先来看看作者介绍,根据互动百科:

  连岳(1970年—),原名钟晓勇,是著名的专栏作家和blogger,现居厦门鼓浪屿。1990年开始教师,1994年当了检察官,1997年担任某地方记者,2000年担任《南方周末》记者,2001年为《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2002年辞去公职成为专职专栏作家。专栏内容主要为国内外政评论,以及情感问答。在年轻读者心目中有着较高知名度与好感

  像《圣经》这样大部头的经典,其中包罗万象,涵盖了宗教历史哲学等等方面的众多内容,不同的人阅读一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就如《论语》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不过我比较欣赏的风格是猪之尚兄所做的《老猪论语摇滚》这样的嬉笑怒骂中见真情的。本文作者站在一个自由评论人的角度阅读,并结合时政的进行解读,是这本书与其他《圣经》阅读笔记所不同的地方。

  以前我去作者的博客看过一些他的文字,犀利、毒辣,果不其然,众多的博客陆续被封,看来我们还是不太允许不同的声音随意的发出,相信这也是我们进步所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吧。

  每篇小文字数不多,内容也比较专一,或从《圣经》引发,或从时事开端,以宗教的视角,以媒体人的眼光,以一个有良知者的心来解读,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这就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在《圣经》的映衬下,人类显得那么卑鄙、罪孽深重,然而不幸的是,这就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环境。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够尽量按照神的旨意生活,尽量按照义人的方式做人就变成我们的生活重心。在纷繁的人世之外,还有冥冥之中的神在注视这我们,让我们按照人类应该有的生活方式生活,让我们对于所犯下的罪行有所担心,让我们即使有钱、有权依然不敢胡作非为,让我们有所惧怕,这恐怕就是《圣经》带给人世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除了有了归属感目标以外,还能够对某些事物有所忌惮,避免疯狂

  《连岳说:神了》读后感(五):刚好碰到这本书:至少要慢慢成长

  ” 一年结一次果,就是树的生长速度正常节奏。一颗树如果听信传言,一年可以结五次果子,这棵树就是疯了。“连岳在文章这样告诉我们。与之前接触到的出名要趁早,不努力将来就没有好日子过的观点截然相反。

  或者,道理都是都没有错,只是看你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对于一个刚入社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的职场菜鸟;对于来到大城市发现理想美好的,而现实残酷年轻人;对于发现可能自己好像这一辈子就会这么下去的人;对于自己现状特别着急的我们,就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有什么好急的。

  在毕业之前,大多数的我们对未来规划可能就是,以后过上的是什么样的是,下班之后,在落地窗前,喝着一杯茶,听着优雅音乐,静静的看着自己的书;亦或是和爱的人一起看一场电影,共同做一顿美味晚餐闲暇的时候可以去打打球,尽情的挥洒汗水;定期可以出去旅游一趟,不时放慢生活的节奏,体验不一样的风情……

  而当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住的是10平米不到的小房间;下班回来之后已经被公交车摇得头昏脑涨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周末总是会过得好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好像自己什么也没有做;然后发现,看场电影很贵,出去旅游很贵,吃顿饭很贵……

  最大的打击莫过于发现,别人月薪2万块了,奋斗了好几年都买不起房,而自己,工作上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月薪两万块,有种无论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你的现状的。

  前一阵的我就是处于这种状态,不断的否定自己,又觉得看不到希望的焦躁的状态。这个时候焦虑时候的我就适合多看看连叔的书。

  有句话说得好,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所以,看完连叔的《连岳说:神是》,能让我那颗焦躁不安的心安静下来,开始学会慢慢的成长。

  这本书给我几个方面的启发。

  一是关于成长。成长只能是缓慢的。在我们接触的信息中,仿佛只有破茧方能成蝶。哦,对,我最喜欢看的电影情节就是一个人遭遇到巨大挫折之后,什么家庭巨变,朋友背叛国破家亡之类的,总之就是你想象不到的困苦,然后他就开始成长,变得大家都觉得欣慰同时又略有一丝心疼在里面的感觉,但生活不是电视剧和电影,很多人的生活可能就是平凡,没有这样的剧变让你痛定思痛,想要改变,同时,又要庆幸生活不是电视剧和电影,我们不用接受主角那样的痛苦。所以,不要期望成长一下子就是脱胎换骨的,因为脱胎换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一颗小树,一生下来就开始成长,永不停歇,直到死亡。

  二是相信人是不完美的。这样子,会让我们放松紧绷的身体,轻舒一口气感慨:真好!相信认识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让自己少一些自我否定,当然,这是对于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人说的;同时,我们可以对别人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宽容,尤其是对于生性较为敏感的人,会由于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而纠结许久,总容易想,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了,为什么别人总这样对我?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三是关于自我追求,其实应该说是满足,但是有的人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也觉得很满足,这里说的不是情况,所以还是说自我追求好了。每个人都听过知足常乐,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健康的人从不觉得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算什么;好不容易完成一个项目得到2万块的奖金,高高兴兴觉得很有成就准备买个爸妈一直想要的空调回家,结果发现,”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买了房了,成就感这个时候早已无影无踪,只剩下自己何时才能比得上人家的焦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四五千的工作,觉得可以养活自己了,后来发现,有同学拿着七八千的工资还包吃包住,学历还没你高;很多时候,我们的快乐,就是这样子没有的。

  所以,还是要建立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追求,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也许一棵橘子树比樟树长得慢,如果它整天想的是如何超过樟树,那么就算它穷尽一辈子的追逐都不可能成功,也有可能焦虑得忘记接受阳光的沐浴,吸收水分和养分,干枯而死。但是为什么一棵橘子树要和樟树比长得高呢?如果大家都慢慢的成长,走自己的路,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长成了大树,樟树在散发它的芬芳,橘子树在结它的橘子。

  书中还是许多让我收益,如善巧方便说,不可割尽田角,适度休息等,值得以后再慢慢尝读。

  最后,给自己话,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可以不成长。记得慢慢成长。哦,还有,总还是要多读一些书的。

  《连岳说:神了》读后感(六):【默之读书】连岳神了

  连岳神了

  □三皮

  十年前盛夏买舟去三峡,船上读的书即是《来去自由》,作者连岳,早先就是知道的,几乎每期《南方周末》都能看到他的说话,大多在星期五黄昏出现,以至有很长一段时间,站在报刊亭前,拿了报纸就找他的字看,后来看不到了,这个报纸也就再不买了,没有令眼前一亮的言语的报纸还不如去看更不济的电视,毕竟人家是动的。

  那本《来去自由》伴随着我的一段美好回忆,和它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并不逻辑女生,那个女生和那本以逻辑见长的短文集都是那个夏天最好的礼物。

  很多事物让你心声欢喜,大致总是由于它能够带来共鸣,连岳所以能够带来共鸣大约是这人和我是一个年代出生的缘故,说到经历,经历固然不同,欲思欲想的倒颇投契,想来也是70年代生人心里的一份共识:活在这乱七八糟的世界上,还存有不甘的童稚之望,不甘就这样囫里囫囵地将接下来的日子消磨下去,就总想说些自己想说的话,表明自己的认识,或者不妨说成是宣示自己的立场。

  当然,连岳的表达部分是由他职业所限带来的,红尘俗世,成了一个专栏书写者,你总无法拒绝写作任务要求你的挑剔眼光,无法忽视周边的一丝一毫动向,并且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看似客观而事实上更加个性的点评,身为一个有严密逻辑思维又无意逐风浪蝶的言说者,他自然亦无意去充狗仔队的角色!然而这样一个社会,狗仔队的篇章因更具娱乐性也就更具可读性,这着实是一个志在表述思想而又不想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专栏作家的难题。

  这样胶着的状态、困惑的难题在连岳的文字里是看不出来的,他的字从来都是好读的,而且似乎从来也都不是肤浅的。前一个容易做到,众多的专栏作家大多都能用他们希奇古怪的方式做出了精彩,而后面一个个人化的要求,就不是个个都能够彻底达标,但是一本《来去自由》就给了我们信心:连老师的文章无疑是合格的,合格得做到了趣味中的深刻,深刻中的特立独行。

  不用说,这是连岳的手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找到自己的表述方式,其实就是确立自己的说服能力,这样看来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超级能力,而是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没有表述方法,没有说服能力的人,只能是一个失败者了。

  这段话出现在他的新书《神了》中的《一切都是表述问题》里,光看这个标题,你会以为这是一本讨论叙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论著,完全不是,这其实是一本借《圣经》来说事理的非《圣经》读物。

  新旧约中的部分段落散见在全书的部分篇章中当作论据或者作为结论,更厉害一些的说法是当作照妖镜,使得当下的一举一动都现出历史原型。

  老话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将哈姆雷特换做《圣经》,同样成立。可喜的是这样一本书的出现却仅是连岳——2002年,发现英语不过关,媒体这口饭就会吃得提心吊胆;可是学外语的后果多半就是半途而废,如果这种情形出现,我又不要浪费时间,该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找到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圣经》……——在无意之中连带生出的硕果,这样一个无意而得的状态使得这本书摇曳多姿、妙趣横生。

  我有时候出于一种短视的担心,生怕我欢喜的一个作家会泥足于自己既定的规式中一生一世做同样一种劳动,那样的话,是迟早会叫人厌倦的,这样的杞人之忧对于连岳同样生效。

  一些日子后终于释然,拿这新书来讲,腔调模式依旧,它却并不让我疲累,大概是瓶子照例,装的酒却不同,对于一个嗜酒者而言,那内中的液体才是带来持久不衰的兴奋的根源。

  那么仍然让我拿连老师本人的话语来结论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吧——还是在同一篇《一切都是表述问题》里——他说:那么,就说海明威吧,此人年轻时候在巴黎,为了找到自己的表述,饱一顿饥一顿。还好,他找到了。后来有批评家诟病海明威的懒惰,说他一种表述写了一辈子……如果海明威中途变法,批评家一定会谴责他误入歧途。批评家的金科玉律是:作家干的一切都是不对的。

  看来,连老师对于他自己的近乎雷同的表述风格早有警觉,但他似乎早已无意修正,他更关心的是文字以外的义理,那种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一次他关心的是《圣经》以及《圣经》旁涉的芸芸众生,一生这个隐喻似乎才是他一生追求的最大命题!

  这本书依旧是让你读来又轻松又疲累的,拉拉杂杂将近说了八十个义理,需要你用一天的时间读完,用一百天来思考;甚至一百天也还不够,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比对。一生真是个恐怖的概念,你可以忽视它,却永远无法回避!

  《圣经》岂同一般,人类读了千年,依旧无法完全无从尽数领悟个中精髓,连岳能够说出的自然也只是沧海一粟,可贵的是他留下了一条穷究根本的途径,我们拿它走下去,终归可以找到我们的理想国,这个幸许才是这样一本小书区别于昔日的《来去自由》以及昔日一切闲杂篇章之外存在和值得赞扬的最大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