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垃圾筐电影院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垃圾筐电影院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03 21: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垃圾筐电影院经典读后感10篇

  《垃圾电影院》是一本由(日)岩井俊二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一):这是作为导演的岩井俊二的风格

  很多人知道岩井俊二。。。

  一般是从《情书开始。。。

  到《华莱士人鱼》被震撼。。。

  而从《凤尾蝶》开始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喜爱。。。

  甚至还有一本书专门写岩井俊二的。。。

  叫做《喂!岩井俊二》。。。

  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

  会知道另一个岩井俊二。。。

  是作为导演的岩井俊二。。。

  但坦白地讲。。。

  看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

  简直就是一个导演的任性之作。。。

  特别是从“后台手记”里面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本文章的合集。。。

  这些文章发表在日本《达芬奇》杂志上。。。

  而这些文章的大部分是在岩井俊二拍摄电影的空闲时间写的。。。

  为什么不能专门找出时间来写呢????

  不过。。。

  至少还能感受出来。。。

  小说之外的岩井俊二的风格。。。

  也能了解到一些。。。

  岩井俊二小时候习惯

  比如一直保持到现在的购买《少年JUMP》。。。

  或许岩井俊二在小说中给了我们太多幻想。。。

  当这本书比较真实告诉我们岩井俊二这个人时候。。。

  反而有点难以接受了。。。

  毕竟用想象力塑造一个人很容易。。。

  面对真相很难。。。

  期待大陆引进岩井俊二的新作《吸血鬼》。。。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二):垃圾筐图书馆

  1.<心之王国>

  国王全身赤裸,手里只拎着一个鸽子笼。

  ——“这就是电影的最后一幕。”

  因为戛然而止结局,所以想看。

  但其实不用,有岩井桑的文字就好了。

  如果说,不知道名字的电影能在心中无止境地回放结果成为永不完结的电影,

  那文字版的电影,说不定就是一首最天真又最意味童话诗,

  余下空间想象,也不赖。

  2.<异形魔怪>

  几米说,看了一场看不懂的电影,四处张望发现别人专注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独是什么。

  其实哪有那么严重

  被推荐一部“很好笑”的电影,看后发现真的很好笑,于是四处推荐,“可是,狂笑得要打滚的经常是我一个人”,

  也很好嘛,私家珍藏。

  这么说的话,最近要推荐的电影绝对是<弯曲吧!汤匙>。恩是这样没错。

  3.<父亲在世时>

  想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了。

  用五年更新一次的护照照片平铺在桌子上,由此串联起的人生,其实也很有趣

  “将人生中残酷的部分超然地拍摄出来,才更现实,更令人害怕。”

  反正是简简单单的事,就按照自己喜欢样子开开心心表达出来就好了。

  4.<ACRI>

  这篇很有趣。

  “人类只是连赤裸裸地周游日本都办不到的动物

  以及,“金钱也是人类广义上的房子”——没有金钱便寸步难行

  人啊,有什么可得意的!切。

  5.<最后一集>

  一直买的漫杂突然停刊了,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所以感同身受

  但这么不靠谱的让人目瞪口呆嚷嚷“这也可以啊?!”的告别方式倒也不坏,

  至少,都快十年了我依然记得它,不久前还说起过“当年那个<XXX>怎么出着出着就没有了啦?!”

  “永远不会结束动画”才最可怕=。=

  于是万年小学生柯南啊,U赢了。

  6.<两小无猜>

  有关天真,有关孩子气。

  是不是只有孩子才会义无反顾选择朋友?——“绝对是朋友!什么女人什么烟火,谁要去看!”——好帅气

  很多很多年以后,“什么事都没有的日子”会成为“想留在心间、难以替换的日子”的。

  番外——

  “这部电影中,导演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恩以我与岩井桑的一面之缘来说,他可能还真是没想表达太多的那类人Orz

  于是,想太多的可能只是你……

  恩所以说<吸血鬼>里边的白气球——“我要是想表达什么我会写在上边的”,

  没错,这是原话。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三):一个人的电影院

  《垃圾筐电影院》里记录了导演岩井俊二年少时与16部电影结缘的小故事,记录了片场拍影花絮,以及自己走上电影之路的趣事。虽说是他人拍摄的电影,但这些电影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岩井俊二的电影。不知觉间,我们从中也读出岩井俊二关于什么是好电影的主张。对岩井俊二来说,这本书既是玩笑书,也是他的电影理想国。

  什么是好电影?撇弃那些世俗化的评判数据,单从观者的感观来看,可以作为唯一评定标准的怕也仅仅是相逢时有着无与伦比喜悦吧。《垃圾筐电影院》里16部观影故事,是岩井俊二记忆深处的电影,或者缘于幼年时的害怕,或者是一次不留神的小误会,或者是息影途中的一次排列组合的小游戏。非刻意,也非研究式专研。与电影的相逢也只是一场场的邂逅和一个个念念不忘,而无数的念念不忘但是岩井俊二全部的电影情思

  原本对这位导演的大作并不报特别大的希望,也看到一些日本非作家类成名人士著书写文时的种种不苟一格,但是看到这本《垃圾筐电影院》却让我欢喜。原本刊于1996年-1997年《达.芬奇》杂志的每月专栏,原也是工作闲暇等待拍摄的现场挤时间写出来的,一篇篇读下来,却没有任何仓促和紧张拼凑的感觉。岩井俊二用语舒散,分分是闲适着拉家话的架式,说的也不过是一些看到的,记得的幼小经历纯洁电影熏陶的小事,而岩井俊二一些唯美的电影镜头便出于那时的难忘,当然还有许多微妙。身为电影人的岩井俊二也极为关注这些微妙,他的所有电影,如同熔炉,将所有这些情感片段的微妙揉碎了再混杂进自己的电影里,化作血和骨,溶入个性鲜明的电影制作里。

  除了专栏连载的内容,我还比较喜欢看后台手记篇。从这里,可以直观地看到岩井俊二拍影花絮以及个人电影生涯成长喜怒哀乐。当然,喜乐和努力多,怒哀则较少一点。就像记忆中的电影,带给岩井俊二的总是相逢的喜悦。而岩井俊二也正是用自己独特欣赏方式解读这些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的各式电影,甚至自嘲地冲动地写下自我批评的文字。

  为什么想拍呢?又为什么想看呢?拍影间歇的文字,留有记忆痕迹的电影的欣赏嘻笑与品评。留下自己的真实感悟,也留给观者一份被治愈的心情。我想这便是岩井俊二的电影了。而所有这些深埋于幼时心灵印象便构筑了他电影世界的情感秘密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四):追悼,那些值得我们回忆的电影

  追悼,那些值得我们回忆的电影

  ——《垃圾筐电影院》

  印象中,关于日本的电影并没有看多少,但是《情书》还是看过的,那缓慢的基调,那唯美的情感,让当时上大一的我着实感动了很久。倒是大一时老师讲的日本电影的风格,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黑泽明的《罗生门》,金基德的《弓》《漂流欲室》《空房间》之类影片模糊印象了。哦,还有类似于《恋空》《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这种感伤影片。本来在拿到《垃圾筐电影院》的时候,以为是一本电影剧本,或类似于《天堂电影院》的故事。但是都不是,这是一本类似于心情杂记或者感想笔记之类的书,虽然其中叙述的是一些我们曾经看过或者没有看过的电影,但是大多数承载了岩井俊二的一些回忆以及怀念。尤其一些想法的阐述运用于任何国度都很是精辟。

  岩井俊二是一个为电影艺术而活的人,通过《情书》中藤井树这一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对事物的一种近似怀念的执着。他可以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写成一篇篇小文章,来追忆一段似水流年或是承载一种童年回忆。在他的书中,我们并没有感伤的情绪,反而童心慢慢的蹦出心间,来呼应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或是使我们着迷的电影。看着他写的一篇篇的小短文,一篇篇类似于影片感想的回忆,心中不禁产生一种雀跃的感觉,呀,这部电影原来我看过,这个故事我听过,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呢,类似于之类的共鸣形成了对他心情的一种探索与追寻。看着他的手记,才发现,他对于日本电影委员会那种保守而又冥顽不明的想法十分不满,对各个国家文化以及先进科技都充满了好奇。其实,在亚洲国家中,固守传统思维的电影模式,不都是一种阻挠电影发展的阻力吗,只是我们只是观看者,并没有权利去做什么。而作为一个导演,看到你作为孩子一样辛苦制作出来的电影被人挑三拣四,这个限制那个限制,这种心情时多么的沮丧啊。所以,岩井俊二说,他怀念上学时为电影而电影的时候,而不是为了吃饭而做电影的状态了。

  他说他喜欢的是怪兽电影,可是他所叙述的故事为什么都是那么的唯美,那么的缓缓流动到心间?是不是德古拉的魅力还深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待爆发?看到岩井俊二提起一部部的吸血鬼影片,那些经典画面,《惊情四百年》中深情的德古拉伯爵似乎复活重现在我们眼前。《心之国王》的叙述十分的生动,让我忍不住去搜查这部电影,而《天堂电影院》中关于叔父的回忆又让我们依稀回到消失在火焰中的电影院中的伤感。而作为《金刚》这部影片。我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一段时期还曾为这部影片而疯狂,可是。观看的过程中,又有谁能够想到关于电影的剪辑手法呢,或许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了大洋索贝,有了剪辑的Adobe Premiere,但是作为电影的制作技术来说,这些与电影的国度还是相差甚远的。就一个录音软件来说,我们还处在时代的衔接处,那些高端软件技术国内有几个人可以搞定?岩井俊二对于电影的担忧以及对于电影委员会的不满通过这一系列的软硬件设备中来寻找根源。或许,这是从他儿时为了看电影将脚不小心压伤开始的吧!

  《两小无猜》的电影大二的时候就已经买了,可是现在还压在我箱底的最深处没有拿出来观看,看到岩井俊二问孩子们的那几句话时,我不禁开始微笑,作为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何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而《爱你九周半》的影片则是为了完成一篇关于色彩影评而去观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在小巷以及屋中人物特写镜头时,人物侧光用的十分的巧妙。对于当时刚刚看完越南电影的我来说,这部电影的观看实在是一种完美的感受,只是,当时只顾灯光的运用却已经忘记大体的故事情节了。而岩井俊二却透视了人物的关系,用跟踪者与被跟踪者的关系来定位整部影片实在很是精辟。

  《沉默的羔羊》是岩井俊二讲述的电影中我看过的最后一个影片,当时是在恐惧感与好奇感中将这部影片看完的,那种刺激与看《天生杀人狂》想要多门而出的冲动实在可以一教高下,不过看完以后,却发现这部影片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实在是很多,当然,岩井俊二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让我们看到人物关系的一种牵连以及黑暗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和遗憾,似乎兴趣还没有结束,故事还想继续听下去,可是讲故事的人却说讲完了。看完这本书,心情十分的愉快,似乎那曾经失去童真,刚上大学时那因电影而疯狂的冲动又回来了,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啊!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五):大导演的电影梦

  喜欢一个人到什么程度才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他的所有?对于岩井俊二,我一直是喜欢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电影。记得很多年前唯一一次买过两张盗版碟,其中一张就是岩井俊二全集。正是因为喜欢,之后也买过读过他的很多书,但始终认为,他的文字比不上他的电影,那么唯美,那么残酷,那么细腻,那么精彩

  可能因为太喜欢,所以才更挑剔。无论是《情书》还是《燕尾蝶》或者《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读来始终觉得文字太单薄,情感也不够。个人觉得他比较好看的一本小说,是《华莱士人鱼》,相比起那些,这应该是最默默无闻的。

  看到这本《垃圾筐电影院》,首先是被书名吸引,一下就联想到了《天堂电影院》,这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在本书中也被作者提及;然后就是岩井俊二这个名字,即使是现在早已不在青春的我,这个名字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的,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到《四月物语》、《花与艾丽丝》,以及《情书》和《旅梦人》,我最喜欢的始终不是那让多少少男少女折腰的藤井树。

  听一个导演聊电影,这绝对是件吸引眼球的事,更何况这个人是岩井俊二。作为一个热爱电影,又喜欢岩井俊二的影迷来说,更是不容错过。好奇这样的大导演是看着什么样的电影长大的,想知道这个拍了这么多青春电影的大师自己对于电影的品味又如何呢。这也算是每个人的猎奇心理吧。

  由于这本书是一部专栏文字的合辑,所以显得十分琐碎和随性,关于电影,幕后,还有花絮,读到的都是最真实的岩井俊二。完全不同于他电影里的忧郁、残酷、沉重,甚至压抑,这本书读起来无比轻松和愉悦,感觉是一个老朋友在讲述他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整本书中作者提及的电影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天堂电影院》和《两小无猜》,这两部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电影。两部都与童年有关,前者是在太出名太经典了,所以我想说说后者。这部英国版的《两小无猜》名声上可能比不上法国版的那部,但这真的是我的大爱,英伦范的萝莉和正太们,BeeGeese的经典配乐,以及超美的景和光……那是一个多么有趣又美好有趣的童年啊,这才是真正的两小无猜嘛!

  每个热爱电影的人一定都有一个自己的电影梦,大导演也不例外。我想,岩井俊二能拍出那么多经典的青春电影,与他自己那颗年轻的心是分不开的。从他的文字,以及他对于电影私人的喜好,都让人感觉他的心和他的电影一样年轻。所以可以继续做梦,继续去完成一个个美好的电影之梦。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六):双面岩井俊二

  《垃圾筐电影院》这本书,收录的是岩井俊二为《达.芬奇》杂志所写的一组专栏文字,时间大致是从1996年5月到1997年8月,通过附在每篇文章后面的“后台手记”可以看到,其间正是他的电影《燕尾蝶》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期,所以从这本书里,我们既可以看到作为电影观众的岩井俊二所写的专栏文字,也可以看到作为导演的岩井俊二,用“后台手记”的方式讲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点滴故事。而这两种身份的迥异,恰好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角度。

  可能岩井俊二本人并不乐意将他的这本书划归为“影评”的范畴,(他似乎对职业影评人的在对观众的引导上抱有一定的成见),但是这本小书里的确更多还是讨论了关于电影的欣赏,这种欣赏完全是作为一个观众而言的,注重个人体验和电影所带来的愉悦感,而不是对于文本的拆分和赏析,更没有因为他本身是一个电影制作者,而将电影带入一种玄虚的语境。

  也因此,这部书里的岩井俊二可能会与他通常给人的印象略有出入,尤其是对他作品相对熟悉的观众,可能更容易陷入某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无法摆脱如“文艺”啊“青春”啊这些常见的标签。但事实上,这本书里的岩井俊二完全是另一个路子,他所谈到的绝大多数电影,都是关于怪兽电影的。这会令不少的人感到迷惑吧,因为大谈《异形魔怪》和《人鼠之间》的这一个岩井,很难让人与《情书》的深情款款对应起来,但是接下来这本书就会告诉你,《情书》这部电影的缘起,正是来自于著名的怪兽电影《金刚》。

  坐在观众席上的岩井俊二是充满趣味的一个观众,既有那种将虚幻带入现实的惴惴不安,也会因为过于“较真儿”而显露出他可爱的一面,比如关于诺查丹玛斯1999年即为世界末日的预言,他所进行的一段煞有介事的考证,就十分逗趣。从中也不难看出,即便是作为一个导演,他依然是主张电影是娱乐为首的。

  在《异形魔怪》这篇文章里,他举了几个自己观看电影例子来说明电影的乐趣所在,比如在电影《肉体之门》里,原本的悲情戏因为几个人脸变形的镜头,引得观众大笑不止,这在职业影评人的眼里,是一处硬伤,是垃圾。但是岩井俊二却在看过之后,成了这部片的义务宣传员,到处为人推荐这部能让人发笑的电影。

  可能也有人会觉得这是岩井俊二“导演”这一身份的潜在影响,使他不自觉地在为同行开脱,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的确也算是一种比较另类的观影角度,如果你没有特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一种感官体验,那么即使是为剧情之外的因素而莞尔一笑,也好过一边抱怨不合理,一边捶胸顿足吧。

  诚如岩井自言:追求独特的欣赏方式,就是这本书的旨趣所在。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七):电影往事

  几年前还是上大学的时候,看了《情书》,好多同学也都看了。但如果不是深爱电影的人,很少会去注意导演是谁。我也是后来看了影视专业的书籍,讲到亚洲电影时,才知道岩井俊二这个人,之前日本比较熟悉的有《罗生门》导演黑泽明、《彼岸花》导演小津安二郎、《千与千寻》导演宫崎骏、《菊次郎的夏天》导演北野武等这些知名导演。后来看了《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逐渐地知道了岩井俊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影的梦想,想进入电影中的世界。其实我们当初都不知道,那只是被人为组合起来的美好。生活并没有那么精彩,所以它才成为每个人的梦想。很多电影,导演有意无意中都会表达着什么。看《情书》,我喜欢那种缓慢舒畅的节奏,没有市井喧嚣,没有勾心斗角,摒弃了人间一切应有的烟火色,用一场洁白的雪铺展开一场朴实无华但毕生难忘的爱情,唯美、纯真、难忘。生活中,加上柴米油盐,加上应酬交际,或许很多东西不是我们电影中看来的那么美好。但我们依然愿意端坐在屏幕前,欣赏着演绎出的美好。

  以前看过一部难忘的电影《电影往事》,这部电影的年代和情节,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是逝去的童年的一次重温和回味。要说有什么东西咀嚼千遍而不觉厌烦,那唯有回忆了。电影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带给你生活无法满足知你或者你暂时追求不到的东西。比如童年。比如梦想。比如情感。比如忧伤。

  一部电影不仅凝聚了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编剧的心血,更是蕴含着说不透、道不明的情感。我们的情感需要一个依托的时候,电影陪伴着我们。我们的回忆需要一个助推器的时候,电影陪伴着我们。那里面的青春永驻,梦想长存。

  无论是哪国的电影,无不传达了一种人间情怀、社会现实和年代回忆。这是一个窗口,推开它,你可以看到硝烟四起的战乱年代,你可以看到眼前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切,你可以看到那个逝去的久远年代。你可以哭,没有人会笑话你。你可以笑,没有人会鄙视你。

  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在村里放电影,虽然每次都是那几部,但仍然是百看不厌。其实那时主要的已经不是看电影了。而是喜欢一个村子的大人、孩子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吵吵闹闹的,贫穷,但是幸福开心。没有世俗,没有恶念,夜不闭户。垃圾筐电影院,这个名字我喜欢,垃圾筐让我有一种平等和怀旧的亲切感觉,电影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搬着小板凳去村里的空旷场地上看电影的情节。有电影陪伴的日子,快乐而舒心。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八):台前幕后说映画

  对于喜欢岩井俊二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它讲述了岩井俊二关于观赏电影的感受和拍摄电影的故事。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台前幕后是花絮,前文后记都有戏。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可以不知道岩井俊二,但绝不可能不知道《情书》,正是这部《情书》引发了世界目光对岩井俊二的关注。岩井俊二的编导才能是非常出色的,他为此获得了1993年日本电影协会颁发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奖。这是一个例外,是第一次非电影导演获此殊荣。

  每个导演都会有自己擅长的某一种(或几种)艺术语言,岩井俊二却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多种艺术语言。他不仅精通影视编导,而且写作小说、散文,对于绘画、音乐也同样颇具功力。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情书》、《燕尾蝶》、《华莱士人鱼》、《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四本小说以及《垃圾筐里的戏剧》、《现在和那时的岩井俊二》两本散文随笔。另外,他还创作了多部电影的绘画分镜头剧本和《情书》、《燕尾蝶》的漫画;在《四月物语》中的吉他与钢琴配乐,都是他亲自创作并演奏的;而《Undo 爱的捆绑》中,漂亮的跟拍和剪辑都已经形成岩井俊儿独具魅力的映像风格。

  岩井俊二已经出版的四本小说和两本散文随笔中,共有5本是南海出版社出版。它们分别是《华莱士人鱼》(2008年8月 南海出版公司)、《情书》(2009年3月 南海出版公司)、《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9年6月 南海出版公司)、《燕尾蝶》 (2009年9月 南海出版公司)、《垃圾筐电影院》(2011年7月 南海出版公司)。我手上的就是刚刚出版的《垃圾筐电影院》。《垃圾筐电影院》是由原刊于《达芬奇》杂志的连载组成,连载从1996年5月号开始,至1997年8月号结束,共记16篇,每一篇的后面都附加了《后台手记》。

  每一个灵感的来源都有它偶然和必然的缘由。《垃圾筐电影院》中,就讲述了《情书》等电影的灵感来源。书的最后,岩井俊二说:或许有人认为《垃圾筐电影院》是本玩笑书,可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我心中的电影理想王国。然而,这自然不会是岩井俊二电影理想王国的全部,期待这个王国里还会有更多的传奇。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九):是垃圾筐,也是理想国

  岩井俊二的这本《垃圾筐电影院》大概算是一本观影感想之类的书。书中内容基本上是他在1997年拍摄《燕尾蝶》期间,为刊物《达芬奇》所写的专栏稿件,多为片场空闲之时所写的随笔文章,夹杂自己的童年观影经历,对各色电影的感想,或是记叙拍摄期间的后台花絮。对于喜爱岩井俊二的读者来说,本书恐怕是一个了解岩井的好机会。不过可惜我没看过岩井俊二的作品,因此对我来说,本书更像是电影同好者之间的交流。

  准确地说,本书并非严肃的影评,而是随手写就的光影感悟。少年时朦胧印象中的连名字都记不清的电影情节;自己何以走上电影创作之路,看过的影片对自己的创作的影响;甚至是自己在拍摄电影时的牢骚感想,也都一一道来。对他所提到的那些电影,有些我也看过,比如《天堂影院》《沉默的羔羊》,有些听说过,比如《人猿星球》《金刚》,不过多数却是无缘得见。但是,对于那种对电影的感悟,对影片中或美好,或丑陋,或惊鸿一瞥,或刻骨铭心的记忆,却有共同之处。虽然我非阅片无数的铁杆影迷,也不是作者这样的电影人,但自小到大,也算看了不少片子。所以记忆中也藏着不少曾经印象深刻的光影片段。这些片断虽非自己的亲身经历,但也何尝不是对梦想的寄托,对美好的期许,对心灵的慰藉?也许我们不能如岩井俊二这样将自己的感悟重新通过影片的形式表达,但我们的人生和思想观,难道不曾因此有过一些触动和改变?本书名为“垃圾筐电影院”,大概是寓意这些藏在记忆角落之中,平日里并不曾忆起的零星片段,就如同丢弃在“垃圾筐”中的事物一样。然而,也正如后记中所说,“某种意义上,这是我心中的电影理想国”。那里珍藏的东西,虽然尘封已久,但却永远不会被轻易忘却。其实我们心中,也有这样一个电影的理想国吧。

  书是本轻松的书,看着一点不累,适合闲暇时间翻个两篇。不过稍显遗憾的是,岩井俊二毕竟和我不是同时代人,又有国别之差(虽然电影往往跨越国界),所以还是稍嫌隔阂。加上本书成书较早,也算旧书一本。因此,也期待着更能打动我的电影评论的出现吧。

  《垃圾筐电影院》读后感(十):温暖的一杯热巧

  私心满分。

  岩井俊二的电影第一部看的是《燕尾蝶》。

  然后无意间抽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书,居然就是这本。简直是太巧了。很顺溜地看完了这本书,其间还看了《情书》,我一直对爱情片无感,但是这部片简直就是温暖了我的心。不知不觉去挖掘一些老片,有的甚至比我年龄还大。

  不知道为什么,岩井俊二给我很上海的感觉。就像湿漉漉的雨淅淅沥沥温润着带有外国腔调的民国建筑和小弄堂。然后一切都是那么清晰矫揉在一起,充斥着会揉化你心里最软塌的那一块的暖色调。仿佛就是松垮的大棒针织的毛衣套在身,歪在沙发一隅捧着一杯热茶不正经地轻声吟唱,仿佛这和上海的感觉有点儿像,带点不正经,却带点儿腔调,又那么现实平凡和市井,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泾渭分明。本来就如岩井俊二在书里写的,所谓的坏人,只是我们着力的点不一样。

  他的书延续着这种温暖,亦如燕尾蝶,亦如情书,本都不是喜剧收尾,可就是延绵着一种温暖。

  就是冬日暴雪凛冽,家里炉火边你捧起的那杯热巧克力。如今,武汉发大水,我困在寝室出不去,玻璃窗隔着噼里啪啦爽利的暴雨,我点着台灯看一部他的电影,足以让我更加心平气和起来。

  这就是一部电影能达到的力量。不大,但是足以充实自我。

  又凌晨一点多了。

  雨还没完全停,但门外的风景一定会赏心悦目到撑开你的心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