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6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的读后感10篇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是一本由克里希那穆提著作,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一):一个傲慢又教条的理论

  首先,既然我默默地看了本书还看了下豆瓣本书的正面评论和解析,既然我没有心智缺乏到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既然这个社会还没有思想大一统到不允许不同见解,那么我就有自由得出自己对克氏思想的结论。所以各位“你还没看懂克氏”“过几年你就会懂”“你要明白克氏是伟大的”兄,可以带着我的尊重和你们各自的见解默默离开了。

  ===================以下评论================

  古时有个将军带着些散兵进军一众妖魔盘踞的山口,一声大喝。“冲上这个山口就胜利了!"众散兵士气大振,赶忙问将军该如何布阵,用何战略才能取胜如此悬殊的战役,完成不可能任务。将军再次大喝“我不能告诉你们怎么做,要运用你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跟随自己的心就能够战胜妖魔,冲过重重迷雾到达这个山口,大家冲啊!”可想而知,所有的散兵都阵亡了,如在天有灵,他们的英灵一定会骂上一句“他妈的老子们谁不知道冲上山口就能得胜啊?草!讲了那么多虚的盔甲也没见一副!”

  这就是克氏的思想,他们几乎都是人类终极性的目标,要有大爱、以生活为师、无惧传统规则,创造新规则,独立思考。平心而论,这些其实都是几百年来被大大小小东东西西的思想家们提烂了的愿景,换着谁都知道并能写出几句。但是在其文章中和问答中克氏不停的在具体做法上打太极。只是不停的重复正确,虚妄,而又不可及的终极性目标。

  关于那篇对于“是不是该为了爱做的事抛弃对父母责任”的回答特别不赞同。这个问题正是这些年来困扰我最多的问题,当我辞职去旅行,两个月后从云南和西藏回来;当我再次行走在路上,然后从香港和厦门回来;当我不停的转换工作,只是因为它压抑了我的本性;每次都能看见父母的皱纹又加深了,表情愁苦了,白发又增多了……我急切的想看见克氏的回答,“你的责任只是追寻你自己,你不该顺从”操!又是这句!先不论“追寻自己”是不是终极真理,因为既然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怎么能说一个人所思考得出的就是终极真理而另一个人不是呢?单单论即便那是终极真理,我可以把“我的责任不是找个好工作让你们有面子让你们享福,我的责任是追寻自我,所以你们该为我感到欣慰”这句话刻进父母的大脑吗?我努力和父母探讨过这个问题,但每次我用这个理由或是追寻自我,看见的依然是他们更深的皱纹,更愁苦的表情,更多的白发。你能看见含辛茹苦养育你的父母如斯而不痛苦吗?

  克氏在全篇鼓吹人要追求自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实际却把自己的思想当做终极真理,对所有与他思想不同的提出反对。一个真正谦卑的人怎么会认为自己个人的思想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呢?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二):乔峨眉咖啡馆股东们的合作——克里希拉穆提说合作就是在一起和一起做事乐趣

  今天一早,

  想要给忙于咖啡事务的心一点空间

  坐蒲团上,

  随手翻开此书,

  谈合作的篇章:合作就是在一起和一起做事的乐趣。

  真正的合作不仅是协议完成一项计划,也是怀着愉悦一体感受

  这份感受中,没有执着的个人理念或个人意见

  我们的咖啡馆,我愿意做,喜欢做,

  但我不是权威

  我不告诉大家:合作是必要的,你们必须如何如何做才是合作,

  这样的背后可能有贪婪恐惧与强迫。

  你可以加入,是因为你喜欢,

  但是你只是喜欢这样一个“开咖啡馆”的理念是不够的,

  就像小孩子一起玩,

  他们自动的合作,

  而不是停留在我喜欢那个游戏观念想法中,

  他(她)是有行动的,

  他们在行动中享受乐趣。

  我们要觉醒心中的合作精神

  而且是有智慧的觉醒,

  合作不单是一份计划或协议,

  更是在一起工作,

  在一起交流分享,

  在一起享受咖啡的美好

  在一起为更多峨眉山本地朋友

  和来峨眉山的外地朋友

  提供美味咖啡美妙峨眉时光能量共振的愉悦感!

  如果在峨眉山麓开间咖啡馆,

  源于我的怪诞理想或浮夸计划,那是不值得合作的,

  待你真正认识体会合作的喜悦后,

  再正式或非正式加入合作,我们随时欢迎啊!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三):应该时常翻一翻的书

  2014-10-03 想读 2014-03-26 读过

  这本书作为寒假期间定下来要读完的书,还是拖到了三月下旬。书是片段化的,很适合当下碎片化生活来阅读。每天在午睡前后可以读上一两节,晚上有时候也读一些。

  作者观点大致与我相似,让我感到自己的三观还是很正,起码能达到一种不随波逐流且能有自我独立追求的感觉——并且是现实可以达到的。既然如此,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剩下的便只是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即可。

  之所以觉得只是一本“应时常翻一翻的书”,原因在于连我自己也不能保证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中能够不迷失自己,所以,时常翻一翻,能够提示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整本书的核心可以大致概括为尽自己最大力气减少功利心,能够以一个平和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欲无求;但同时并不意味着不努力,只是把努力的目的削减至最纯粹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四):给心按一面镜子

  蠢人的悲剧在于,TA并不知道自己愚蠢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因愚蠢带来的问题。

  克里希那穆提说,无知并不由接受教育的多少、生活经验丰富与否决定,无知代表不自知,即自己不了解自己,看不到自己内心变化,也不去探究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这样的心是蒙蔽的,沉睡的,懒惰的。而欲望野心更是毒药,让心腐化。

  Everyone wants to be special, then what’s critical is the way.每个人都期望自己与众不同,然芸芸众生天赋分配不公自然的。有多少人能够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或巴菲特?外部的世界,99%的凡人衬托了1%的不凡。既如此,转向挖掘自己的内部世界也能够有所建树。

  大学毕业后,有女同学谋了一份并不忙碌光鲜的工作。在随后一年的时间里,她几乎拍遍了全上海所有的写真影楼,照片刊出的频率之高、风格之多,不禁让人猜测公职生活是否真的如此平淡无聊。然,凡事量变引起质变。当到了一定程度后,忽然莞尔,或许以我们的现状(时间、金钱、愿景)很难以“走遍各洲”、“游遍世界”的“壮举”来凸显自己的青春张力,那就通过留影的方式来鉴证自己当下的变化,彰显生活的、非生活的每一面。这未尝不是一个聪明方法

  接纳自己,无论好坏,因为接纳自己就是最大的美善。不接纳,就会产生各种对立,与外部世界产生各种冲突。上师与宗教只是你内心的投射,而在庙堂有所恳求的人皆是不幸、悲苦之人,挟自身情绪向无生命的泥像进行祈祷。无论是耶稣或是佛祖,要义是倡导人积极行善,以主观能动性改变客观世界,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这就是快乐产生的根本原因。

  每一件困难事情的背后都有三种解决方式,善于观察生活与自然之人必定是勤奋清醒的,当你探索问题源头答案常常不言自明。这也是蠢人化解愚笨的唯一方法。

  无论如何,要相信爱并充满爱,无论是对人还是对这个世界,因为健康地活着,已是最大的幸福。只有空虚人才会去要求别人的爱,如同乞丐拿着空碗向人乞讨一样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五):一些喜欢的话

  1,大部分人在年纪渐长时,都变得有所恐惧。我们对生活恐惧,怕失去工作,怕传统,怕邻居,怕丈夫妻子批评,怕死亡。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惧;一旦有了恐惧,便失去了智慧。

  2,你知道学习意义是什么吗?当你真的在学习时,你是通过你的生活在学的,你没有任何特定的老师,每一件事都在教导你——一片枯叶、一只飞鸟、一种气味一滴眼泪有钱的、贫穷的、哭泣的人们女人微笑男人骄傲——你从所有的事物中学习,所以你并没有一个特别的指导者,没有哲学家,没有灵性导师。生活本身就是你的老师,你是处在不停歇的学习状态中的。

  3,你必须对一件事深感兴趣才会专注,然后你才会想要知道相关的所有事情,你的整个心、整个人才可能关注

  4,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其中没有恐惧或勉强,没有求取安全感冲动

  5,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得到安全感,希望别人称赞我们很棒,看起来很动人,或是有多么聪明。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些,我们不会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许多头衔,这一类的事通常会让我们肯定自己,产生重要感。我们都想成为有名的人,然而一旦我们想成为某某人物,就丧失了自由。请你注意,因为这是了解自由的真正线索。一旦你想成为某某人物,你就不再自由。

  6,教育的意义是要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不论你是丑是美、羡慕别人或嫉妒别人,永远都要做你自己,并且真的去了解这一切。做你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你总认为自己是卑微的,如果你能把自己变得神圣一定很棒。但是它永远不会发生

  7,人生就是学习、游戏、性、工作、争执、羡慕、野心、爱、真理,人生就是这一切,不是吗?

  8,要做到自由,就要破除所有内在的依赖,我们并不是爱了之后,便把它留在对方那里,我们同时还要求回报,在这个要求之中,我们就变成了依赖的人。

  9,如果一个人一点也不想要这些名利的东西,他简单地保持着他的自我,他谦卑的自我,那么他就脱离了这一切影响,他从心中革新,脱离了社会的束缚

  10,你知道,得到充分知识及经验是一项伟大的艺术,也就是试着去了解生命的丰富、存在的美、挣扎悲哀欢笑泪水,同时让你的心智保持单纯,只有当你的心智单纯时,你才能了解如何去爱。

  11,当你知道写诗的人是谁以后,你才说这首诗可爱,这是俗不可耐的、势利的态度。这只是重复别人的意见,而把自己对事物真相的观察力破坏了。

  12,如果你做工程师只因为你必须赚钱谋生,或因为你的父亲及社会希望你这么做,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强迫。任何形式的强迫都将制造冲突、矛盾。可是如果你真的爱当一名工程师,或者科学家,或者你希望种树、画画、写诗,不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只因为你爱做这些事,你将发现你永远不会和任何人竞争。我想着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真正线索——爱你所做的事。

  13,教育的基本意义之一,就是帮助你弄清楚自己真正爱做的是什么事,然后你就可以贡献自己的全心全意。

  14,生活中有一件不平凡的事,就是做个默默无闻的人,既没有名,也不伟大;不是非常有学问,也不是惊人改革者或革命家,只是一个无名氏。

  15,你如何批评邻居、如何说话、如何走、如何观看天空、如何观赏飞鸟、如何对待别人、如何修剪树枝,这一切都很重要,因为你是机敏的,你会在每分每秒中发现事物的新面貌

  16,如果你说你了解某人,你可能完全错了,因为你只了解某个层面的他,或是根据特定时日事件而下的断语,超越了这些,你对他就一无所知了。

  17,你要永远以清新的心去结识别人,而不是用你的偏见、你固执的想法和先入为主的观念。

  18,如果捏你,你感觉痛,这标示你的神经带着感觉传到了脑子,脑子再把它传达成痛感,然后你说“你把我弄痛了”,这就是身体上的感觉。

  19,爱是把你的思想、你的心、你的整个人完全付出,而不要任何回报,不拿出乞丐的钵去接受爱。

  20,合作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合作就是在一起和一起做事的乐趣,不特别为了做什么而做。你明白吗?小孩通常喜欢在一块儿或一块儿做点什么,你注意过没有?他们做任何事都是合作的,没有协议或不协议、奖励或处罚的问题。他们只想帮忙。他们自动地合作,只是为了在一块儿或一块儿做事的乐趣。但是成年人却以“如果你做这件事,我就给你那个东西;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我就不让你去看电影”的说法,破坏了孩子这份自然的,自发的合作精神,这种说话使得孩子们认识了腐败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六):C'est La Vie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很简单的名字,就像这本书那简单的编排,让读者一目了然。简单的说就是克里希那穆提的答疑集,而大家问他的这一百多个问题几乎涵盖了我们平时所会考虑到的所有人生的问题,全书则是克爷爷的回答,同时也是他整个空性思想系统的展现。

  作为这位颇受争议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的思想著作,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我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如何去写。在这个犹豫的过程中,毅然连着看了第二遍。这是我第一次把一本书看了二遍,更不用提是不间断的连续看二遍。经过这二个多月的熏陶,的确收获了不少,但坦率的说,由于问题太多,论点也多,又找不到一个系统的整理方法,所以消化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必须要写点东西下来作为一种知识的消化。

  首先,连续二遍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本书是朋友极力推荐的,在此之前还不曾听说过克里希那穆提的大名。第一遍看的时候非常的兴奋,可以说是一口气看完,真正体会到茅塞顿开的感觉,期间那些问题都是平日闲暇的时候自己经常反省人生的问题,每每想到这些问题都是卡在同一个地方而无法突破。看过这本书以后,突然发现其实所谓的“卡住”无非是被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所阻隔,只要稍微一捅即破。而这本书就是那个捅窗户纸的工具。当然这也许是有些主观夸张了,只是在这个人生阶段在这个现实处境看到了这样一本书,特别有感觉有共鸣。然而当看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却完全不同了。一个原因是看书的方式改变了,每天看一点,看了个把月,边看边画思维导图,力求通过研读和导图想把混乱的思绪梳理下。但最后结果证明,导图画的一塌糊涂,思路还是稀里糊涂。克爷爷的思想不是那么简单能通过几天几句话所能理解概括的,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二遍不是一气呵成,在这段时间内还看过许多其他的书籍,特别是佛教的书:半本《金刚经讲话》、全本《正见》、半本《说佛》。这些不同角度的思想上的冲击,使得我对《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有了更多不同角度的思考。或许可以说是少了第一遍新鲜感,多了些深究、批判和质疑。并不是说第二遍就是否定了这本书,只是通过这个思考能更理解克爷爷的想法,辩证的全面的去看待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嘛。

  其次,经过两遍的消化后发现克爷爷的思想似乎和佛法的思想很接近。虽然他曾经解散过一个为自己而创立的宗教团体,以示对宗教的搔之以鼻。在书中也表达了对宗教的看法,是人类对自己的武装,创造一个能不断给自己力量的影子。但我认为他只是对“神”的抵触,就有如克爷爷点名指出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一些不满之处。这二者一个是一神论一个是多神论,都是在神迹的世界中的信仰。而克爷爷更关注于自身个体,更关注与思想和价值观,宣传的是一个“空性”的观念,放空自己,敏锐且豁达。对于诸多困扰人们的欲望进行反省,了解,最终放下包袱。这和佛陀的思想似乎有些共性的地方。虽然佛教已经不可非议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从佛教的教义出发,佛法应该更关注与思想,而不是敬畏及崇拜。如果说对佛陀的态度,我认为更贴切的用词应该是“尊敬”。佛陀宣扬的也是“空性”的思想,空性即佛性,以轮回因果为基础,“无处不在,细微无色,如空如水,不能眼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尽虚空,一切万物之本,此是一切众生觉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与智慧之本,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正等正觉。”

  但其中还是感觉到不一样的地方,也许这些就是克爷爷自己思想的结晶。

  1、受教的对象:也许出生于印度的缘故,也许这些讲解和回答都是针对一些中层阶级的缘故,克爷爷对于仍处在生存边缘的人们似乎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因为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活下去,没有精力去向克爷爷请教,思考“空性”的问题。这不是阶级歧视,只是这种“空性”思想并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但在其他宗教却不是这样,所有人而且越是底层的人们越容易相信一种宗教,越是容易被信仰所折服。曾经看到过在巴厘岛的印度教信徒,拿出超过一半的生活费用来维系最“基本”的祭祀要求,拿出超过一半的时间来进行宗教仪式和祷告,而这些人都是每天吃不饱的最贫穷的阶级。这里并不是说信仰不好,只是惊讶于信仰的力量,这是克爷爷的思想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2、可达成的愿景:虽然和佛教的思想有类似的地方,但和佛教来说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克爷爷的“实在”,和其他宗教比起来更加“实在”。这也许是他成为最伟大的导师的主要原因。比起那些玄幻的、缥缈的教义来说,克爷爷构造的境界是一个可达成的愿景,仿佛你稍微努力下就能达到。如来说佛法,即非法,是名法。而克爷爷却试图把这个法说清楚,虽然凭借我的能力无法归纳总结,但似乎能看到个框架在那里。就像对待欲望一样,不一定要克欲、禁欲,只要了解自己的欲望,知道欲望会带来什么后果,然后有意识的按照欲望前行就行。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杜绝她,因为无法完全杜绝。这种思想可以让人们看到自身进步的希望。因为现实和愿景的张力不是那么大,也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来接受。

  3、注重变革:就像整本书经常会出现关于教育探讨一样,克爷爷对于现在社会的诸多问题表达出了很大的不满,处处反应出需要进行变革的愿望。就连“习惯”也被克爷爷诟病颇多。克爷爷呼吁沉迷于习惯之中也是一种迟钝的人生,不要甘于作习惯的奴隶。当然我认为这主要是针对坏习惯而言的。而对于其他所谓的变革则应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无论是什么事物,都应该去思考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背后隐含了什么样的假设,其目的是什么。特别是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更应该多写思考,为什么会变成“常”态。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为了改变而去改变,而是因为思考而改变。

  4、独立自我:这是我隐约感觉的一个不舒服的理念,夸张的说有点“自私”了。克爷爷过度的强调了自我的重要,自我的思考,自我的反省。这个思想好像是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上,与社会无关。当然克爷爷的那本《论关系》还没有看,这个感觉还不能确认。但单从这本书出发,亲情和爱情等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看成了一种交易,甚至于是负担,需要进行策略性的对待而不是天性使然由心而发的“情”。这当然只是我的感觉,当然是不喜欢的感觉。也许圣人,上师就是要达到这个境界,我即众生,众生即我。但我认为这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解释,期待着进一步的了解。

  写读后感的好处就是为避免习惯性的防卫态度影响自身的发展,而把自己的思路逻辑袒露出来。一来可以避免自己看到,自己想的,和自己表达的之间的误差,二来也可以挂起所有的假设和其他人进行真正深度的讨论。特别是这种思想性的书,更应该如此才能避免中毒走火入魔。

  2013-8-5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读后感(七):书摘

  1、如果你的心能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这才是朴素;

  2、你愈加仔细思考那些不容易懂的事,你就愈有能力过真正富足的生活;

  3、你想从欲望的苦果中解脱,而不是脱离欲望本身;

  4、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你变成一个小雇员或政府首长,而是要帮助你了解这个趋于败坏的社会结构,然后在成长中得到自由;

  5、嫉妒表示你对自己不满而羡慕别人;

  6、真正了解自己,才会得到真正的改变;

  7、是为了想听到可以符合自己想法的东西,还是为了发现真相而听;

  8、如果我们不满,不是因为我们想要一些东西,而是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9、不要和仇恨的感觉作战,不要说恨人是多么糟的事,只要观察恨是什么,然后把它丢掉。漠视它的存在,它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别让恨在你的心中生根;

  10、你一旦察觉到自己正在快乐,你已经不快乐了;

  11、快乐不是在自我意识下存在的东西;

  12、当妨碍快乐的事物消失时,当焦虑、沮丧以及对个人安全感的追求停止时,快乐就自动出现了,你根本不必追求它;

  13、如果你的父母真的爱你,他们会希望你活在没有恐惧的世界里,希望你是健康快乐的人;

  14、一旦你觉得完全自在与安全,信心就来了;

  15、关系是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自己,不是看到你希望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实的情况;

  16、有学识的人如果不自知,是不能有智慧的;

  17、“我要如何去做”是一个不经大脑的问题。如果你对一件事情真有兴趣,而你不知如何去做时,你会深入去研究它,并且开始去发现真相;

  18、除非你的心中有爱,否则永远不要和僵化的传统以及社会抗争,因为缺少了爱,你的抗争是没有意义的;

  19、如果你的心对抽烟的不智非常了解,就像你对针扎手臂时的感觉一样清楚,你会立刻停止抽烟;

  20、那些敏感的人可能比不敏感的人更受苦,但是如果他们有所了悟,并且超越自己的痛苦,他们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东西;

  21、把思想减缓以及检查每个念头的过程,就叫作冥想;

  22、天真意味着既能勇于经验,又能不累积经验的残渣;

  23、重点不在扼杀欲望,而是去了解活力,并且把活力用在正确的方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